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018)
2023(16808)
2022(14445)
2021(13387)
2020(11408)
2019(25968)
2018(25654)
2017(49740)
2016(27030)
2015(30268)
2014(29677)
2013(29144)
2012(26943)
2011(24317)
2010(24355)
2009(22732)
2008(22518)
2007(20225)
2006(17419)
2005(15271)
作者
(75040)
(62965)
(62685)
(59634)
(40291)
(30285)
(28758)
(24442)
(23818)
(22568)
(21464)
(21160)
(19850)
(19805)
(19601)
(19520)
(19152)
(18606)
(18202)
(18142)
(15518)
(15397)
(15394)
(14428)
(14194)
(14016)
(13949)
(13861)
(12715)
(12621)
学科
(112109)
经济(112010)
管理(84309)
(81089)
(68575)
企业(68575)
方法(53875)
数学(47786)
数学方法(47155)
(31133)
(29337)
中国(27851)
地方(24015)
业经(23867)
技术(21429)
(20840)
贸易(20831)
(20449)
(20439)
(20221)
(20018)
财务(19958)
财务管理(19911)
农业(19534)
企业财务(18928)
理论(17458)
环境(17373)
(17172)
银行(17138)
(16828)
机构
学院(379455)
大学(377406)
(156829)
经济(153597)
管理(152411)
理学(131945)
理学院(130557)
管理学(128363)
管理学院(127640)
研究(120897)
中国(92574)
(77120)
(73285)
科学(72878)
(59403)
(58306)
财经(58244)
中心(57978)
(57533)
业大(53963)
研究所(53721)
(52854)
(48387)
师范(47927)
北京(47871)
经济学(47436)
农业(45790)
(45412)
(44339)
财经大学(43066)
基金
项目(256103)
科学(203777)
研究(188193)
基金(186469)
(161121)
国家(159814)
科学基金(139131)
社会(120242)
社会科(114229)
社会科学(114195)
(101698)
基金项目(98437)
自然(90061)
教育(88041)
自然科(88034)
自然科学(88009)
自然科学基金(86465)
(85002)
编号(76460)
资助(76444)
成果(61533)
重点(57408)
(57228)
(56721)
(55108)
课题(52986)
创新(52419)
教育部(49512)
国家社会(49503)
科研(49292)
期刊
(166480)
经济(166480)
研究(106129)
中国(71564)
(58241)
管理(55849)
学报(54010)
科学(51684)
(51205)
大学(41701)
教育(40727)
学学(39287)
(35661)
金融(35661)
技术(35532)
农业(34861)
财经(28520)
业经(27928)
经济研究(26938)
(24391)
问题(21673)
技术经济(20221)
统计(20213)
(19612)
(19388)
(18459)
科技(18074)
商业(17601)
理论(17367)
(17141)
共检索到5514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宁连举  肖玉贤  刘经涛  崔然  
跨行政区域创新策源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是我国现阶段重要战略,包含创新策源的主体、条件、途径与内容多个要素。通过重新解读创新策源能力,从创新政策、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开放发展4个方面选择36个三级指标,构建跨行政区域创新策源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我国八大经济区指标数据,采用熵权法、灰色关联分析法和TOPSIS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和关联度、确定八大区创新策源能力排序及其关联度。结果显示:创新投入、开放发展是区域创新策源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尤其是科学新发现;八大区创新策源能力具有明显差异,华南、华东、华北、华中、西南五大经济区的创新策源水平高于东北、西北两大经济区,其中东部沿海综合经济区与长江中游综合经济区、南部沿海经济区的创新策源能力关联度最高。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杨庆育  李明  
建立了区域自主创新评价指标体系,选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重庆市自主创新能力进行实证测度。结果显示,虽然重庆市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目前整体较弱,但是提升潜力大。最后根据分析结果,对重庆市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孙振清  陈文倩  兰梓睿  
绿色创新打破了传统技术创新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规则,将环境因素加以考虑,在提升企业资源利用率的同时,也降低了污染物的排放量,使得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两者之间能够协调统一。本文运用熵权TOPSIS法对我国区域绿色创新投入能力、绿色创新产出能力、绿色创新环境能力以及绿色扩散投入能力4个维度进行测度,结果表明:我国绿色创新能力明显不均衡,优化开发区域绿色创新能力,无论在综合成绩还是各分项成绩方面均高于非优化开发区域。为缩小区域间绿色创新能力差异,提升全国整体绿色创新能力,提出了合理配置绿色创新资源、优化绿色创新环境、发挥优化开发区域示范作用、增强非优化开发区域吸收能力等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传松  任建兰  
以中国1995—2014年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数据为依据,运用熵值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分析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演化进程及科技创新不同环节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表现出明显正相关关系,在整体发展和分段演化中均表现出高度一致性;科技创新明显促进可持续发展水平提升,但不同科技创新环节对可持续发展水平提升的贡献度有明显区别,其中科技创新最终产出环节对可持续发展影响最显著。最后,基于实证结论对科技创新驱动可持续发展提出了若干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传松  任建兰  
以中国1995—2014年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数据为依据,运用熵值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分析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演化进程及科技创新不同环节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表现出明显正相关关系,在整体发展和分段演化中均表现出高度一致性;科技创新明显促进可持续发展水平提升,但不同科技创新环节对可持续发展水平提升的贡献度有明显区别,其中科技创新最终产出环节对可持续发展影响最显著。最后,基于实证结论对科技创新驱动可持续发展提出了若干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艳华  
本文在深入总结区域科技创新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确定区域科技创新指标权重,结合TOPSIS法,对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东北部四大地区的10个典型区域进行实证分析,并对实证结果展开分析与讨论,指明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对策。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艳华  
本文在深入总结区域科技创新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确定区域科技创新指标权重,结合TOPSIS法,对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东北部四大地区的10个典型区域进行实证分析,并对实证结果展开分析与讨论,指明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对策。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秀玉  
农业科技创新是推动农业快速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构建包括3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的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指标体系,并运用熵权TOPSIS法设置指标权重,测算了我国2000-2014年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然后对全国和东、中、西部地区的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σ收敛和β收敛性检验,结果显示全国和东中西部地区的农业科技创新能力都不存在σ收敛和β收敛。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武春友  郭玲玲  于惊涛  
在总结现有研究与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本文结合TOPSIS与灰色关联理论构建区域绿色增长系统的评价模型。该方法引入最优和最劣双基准,运用相对距离来衡量系统现有状态与理想状态的差距。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较具代表性的绿色增长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中国绿色增长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此方法对中国2001-2012年的绿色增长水平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绿色增长系统呈现缓慢升高的趋势;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对中国绿色增长系统具有显著的影响;自然资产与政策支持的波动性增长导致整个系统出现了短期下滑。产业结构调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武春友  郭玲玲  于惊涛  
在总结现有研究与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本文结合TOPSIS与灰色关联理论构建区域绿色增长系统的评价模型。该方法引入最优和最劣双基准,运用相对距离来衡量系统现有状态与理想状态的差距。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较具代表性的绿色增长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中国绿色增长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此方法对中国2001-2012年的绿色增长水平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绿色增长系统呈现缓慢升高的趋势;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对中国绿色增长系统具有显著的影响;自然资产与政策支持的波动性增长导致整个系统出现了短期下滑。产业结构调整、再生能源开发、自然资源节约、生活环境改造、科学技术进步与污染治理投资等将成为推动我国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鹏  
粤港澳跨行政区域创新系统是由粤港澳三个行政区域内有着密切联系的创新主体、创新环境和创新动力源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跨越行政区划的多层次结构的区域创新系统。该系统中的不同城市或区域依据各自的经济技术条件,可采用和实施不同层次的创新模式,其创新功能定位也不尽相同。构建粤港澳跨行政区域创新系统需要根据不同行政区域的自身特点,分层次、分类别地建设好各种创新子系统。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刘春玲  
2011年1月,中原经济区被纳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成为国家重点开发区域。但中原经济区经济基础薄弱,区域竞争力差,要后来居上,必须依靠技术创新,构建中原经济区创新体系。目前,中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黄速建  李倩  王季  
科学测度我国不同所有制工业企业的效率水平是推动不同所有制改进效率的基础。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梳理,构建出评价我国不同所有制工业企业综合效率的指标体系,进而采用熵权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对2001-2014年度我国不同类型工业企业的综合效率指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不同所有制类型工业企业综合效率虽有交替起伏波动,但整体上工业企业综合效率呈现上升的趋势。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黄速建  李倩  王季  
科学测度我国不同所有制工业企业的效率水平是推动不同所有制改进效率的基础。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梳理,构建出评价我国不同所有制工业企业综合效率的指标体系,进而采用熵权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对2001-2014年度我国不同类型工业企业的综合效率指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不同所有制类型工业企业综合效率虽有交替起伏波动,但整体上工业企业综合效率呈现上升的趋势。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永安  马昱  
在构建区域技术创新政策四维度框架结构的基础上,建立区域技术创新政策的评价指标体系,选取北京市9项技术创新政策,运用熵权法客观确定指标权重,利用TOPSIS模型法对所选政策进行测度和评价。结果表明,熵权TOPSIS法适用于多指标的政策评价,能够真实的反映实际情况;政策四维度评价指标中,政策力度、政策目标、政策措施和政策作用对象权重差距较小,政策力度评价指标对政策评价影响最大;T7和T6政策排序相对靠前,T9和T4排名相对靠后。最后,提出本研究的局限性和下一步研究方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