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29)
2023(8867)
2022(7325)
2021(6839)
2020(5522)
2019(12440)
2018(12543)
2017(21991)
2016(11966)
2015(13494)
2014(13857)
2013(13052)
2012(12021)
2011(10826)
2010(11073)
2009(9965)
2008(9925)
2007(9624)
2006(8413)
2005(7308)
作者
(34744)
(28970)
(28631)
(27077)
(18189)
(13737)
(13053)
(11191)
(10988)
(10640)
(9803)
(9689)
(9595)
(9139)
(8962)
(8838)
(8491)
(8317)
(8292)
(8270)
(7289)
(7070)
(6952)
(6808)
(6730)
(6555)
(6432)
(6260)
(6046)
(5902)
学科
管理(40274)
(37723)
经济(37674)
(35528)
(31446)
企业(31446)
技术(16020)
中国(14318)
(12829)
地方(11994)
技术管理(11619)
业经(11502)
(11268)
(10982)
理论(10415)
方法(10379)
(9953)
教育(8866)
(8722)
(8417)
银行(8394)
农业(8378)
(8076)
(7726)
金融(7718)
(7619)
教学(7591)
数学(7169)
数学方法(7049)
(7030)
机构
学院(162596)
大学(157881)
管理(58746)
(56272)
研究(54798)
经济(54573)
理学(48640)
理学院(48023)
管理学(47113)
管理学院(46770)
中国(42176)
科学(34678)
(34463)
(29144)
(29023)
(27662)
(26856)
中心(26100)
研究所(24580)
(23421)
(23372)
业大(23288)
师范(23130)
技术(22928)
北京(21860)
财经(21267)
(21041)
(20817)
农业(20608)
(18956)
基金
项目(104576)
研究(81853)
科学(81012)
基金(69612)
(61254)
国家(60635)
科学基金(51243)
社会(48044)
(45189)
社会科(45164)
社会科学(45157)
教育(38592)
(37107)
基金项目(36895)
编号(35533)
自然(31928)
自然科(31096)
自然科学(31085)
自然科学基金(30519)
成果(29763)
(27763)
课题(27020)
资助(26421)
创新(24849)
重点(24007)
(23560)
(22296)
项目编号(21350)
(21068)
(20267)
期刊
(74271)
经济(74271)
研究(50953)
中国(46227)
教育(32159)
管理(25653)
学报(25295)
(25176)
(24229)
科学(22925)
大学(19045)
技术(18056)
学学(17192)
农业(16526)
(15246)
金融(15246)
业经(13936)
图书(11700)
科技(11046)
职业(10807)
经济研究(10716)
财经(9943)
(9932)
论坛(9932)
(9194)
问题(8840)
书馆(8812)
图书馆(8812)
(8778)
(8184)
共检索到2668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龙开元  
本文从跨行政区创新体系的概念入手,分析了其核心特征:创新主体的多元化,跨行政区划的密集联系,多行政区创新活动的明确分工。认为跨行政区创新体系建设基本框架应主要包括:总体协调机制与系统,共同市场与环境,地域分工与协作机制及其网络等几个部分。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跨行政区创新体系发展历程与体系建设的障碍与问题。之后,针对跨行政区创新体系建设,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刘春玲  
2011年1月,中原经济区被纳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成为国家重点开发区域。但中原经济区经济基础薄弱,区域竞争力差,要后来居上,必须依靠技术创新,构建中原经济区创新体系。目前,中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林涛  
从跨行政区城镇体系规划的内涵入手,剖析了我国当前的城镇体系规划制度,划分了当前制度下的跨行政区城镇体系规划的层次;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深入探讨了跨省域(省级)城镇体系发展与规划以及跨市域(地级)城镇体系发展与规划;提出了全国城镇体系规划滞后于各省区城镇体系规划,是导致跨省区城镇体系发展与规划不协调的直接原因的观点。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马强  秦佩恒  白钰  曾辉  
目前我国跨行政区环境问题十分突出,而传统条块分割的管理模式在解决跨行政区环境问题时产生了许多矛盾。尽管我国部分地区已认识到跨行政区环境合作的重要性,也开展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但建立跨行政区的环境管理协调机制研究显得不足。本文从机构、立法和手段三个方面总结了我国跨行政区环境管理协调机制的现状,指出了在管理体制、法律法规、制度和政策、支撑体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并且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从体制、政策和支撑体系三个方面提出了我国跨行政区环境管理协调机制的建设策略。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徐仕敏  
The mechanism of forming the information consuming behaviors of China's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 is analyzed.The information consumption structure is described in terms of material type and value type,followed with a discussion on its affecting factors and its rationalization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吴国清  
旅游活动的大众化、常态化、散客化、个性化,以及旅游活动方式从旅行社组团游为主"条带型"向以散客自助游为主"板块型"转变,迫切要求跨行政区旅游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文章从时空-功能("独占"→"分享")、提供主体("一元"→"多元")、受益范围("游客"→"居民")三个维度诠释跨行政区旅游公共服务一体化内涵,认为稳定长效的旅游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动力源于一系列具有路径依赖性质的提供机制设计(包括组织协商机制、规则自律机制、社会监督机制、绩效激励机制、利益补偿机制、管理问责机制等),旨在尽快突破行政区经济困境,加速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和提升区域旅游服务水平。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袁国强  冯德显  张淼  王鑫  史燕茹  
依据中原经济区建设目标和产业技术需求导向,通过对国内有关经济区创新内容的调研,提出中原经济区科技创新体系构建包括以下主要内容:坚持以粮为基础,加强生态和环境建设;以农业现代化为基础,以新兴工业化为支撑,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积极推进"三化"协调发展;围绕产业聚集区建设优化配置创新资源,有效提高创新效率;加强中原经济区内外创新资源统筹协调,推动创新合作与开放;攻克一批重大关键核心技术,建立现代产业发展技术群,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建立中原经济区科技创新示范区,提高创新集聚和辐射能力。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辉生  
高校创新体系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创新体系主要由教育观念创新、组织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创新人才培养等子系统组成。建设高校创新体系,必须着力抓好目标体系建设、教育观念创新体系建设、组织制度创新体系建设、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和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加强高校创新体系建设要树立创新意识,坚持开展创新工作;加强学科建设,提升科技创新水平;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创新人才;加强组织领导,为高校创新体系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傅元海  周铭山  
本文内容是根据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等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在经济所建所90周年国际研讨会2019年5月17日第四单元主题论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上的发言编辑整理而成。广州大学经济与统计学院副院长傅元海教授和西南财经大学科研处处长周铭山教授分别主持了两个时段的讨论。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为了摆脱传统管理模式的诸多弊端,科化公司从基础管理、技术管理、文化管理三个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革新。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夏昱  
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是构筑创新型国家的核心任务之一。本文结合国外创新体系的经验,分析我国新时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发展现状,针对我国科技创新体系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从国家政策、企业、高校、产业选择、区域发展等多个角度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促进我国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余兴厚  
跨行政区公共服务提供机制是指影响公共服务提供的各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和作用的关系及其功能,也就是在一定的制度安排下,为实现既定的目标所采取的途径与方式,包括跨行政区公共服务供求机制、运行机制、评价激励机制等。应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构筑区域合作的政策环境,建立区域合作的组织协调机制,从制度和组织上保障跨行政区公共服务提供机制的有效运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