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261)
2023(4708)
2022(4107)
2021(3891)
2020(3038)
2019(7238)
2018(6998)
2017(13893)
2016(7679)
2015(8291)
2014(8218)
2013(8104)
2012(7888)
2011(7158)
2010(7498)
2009(6923)
2008(6858)
2007(6251)
2006(5867)
2005(5293)
作者
(21173)
(17702)
(17504)
(16805)
(11774)
(8530)
(8102)
(7070)
(6881)
(6735)
(6159)
(6061)
(5937)
(5825)
(5777)
(5550)
(5443)
(5442)
(5306)
(5194)
(4632)
(4438)
(4323)
(4254)
(4182)
(4078)
(3921)
(3918)
(3586)
(3542)
学科
(32031)
经济(32008)
管理(20901)
(20856)
(15342)
企业(15342)
地方(13107)
(11584)
方法(9676)
中国(8823)
数学(8707)
数学方法(8556)
(7889)
农业(7791)
(7502)
(7295)
贸易(7290)
(7046)
地方经济(6904)
业经(6584)
(6498)
及其(5731)
(5468)
环境(5444)
政策(5233)
(4963)
金融(4962)
(4868)
银行(4867)
(4730)
机构
学院(106276)
大学(102914)
(46139)
经济(45182)
管理(40767)
研究(39470)
理学(34413)
理学院(33965)
管理学(33472)
管理学院(33252)
中国(30268)
(24015)
科学(22978)
(22435)
(22282)
(19910)
中心(18614)
研究所(17894)
(17066)
财经(16540)
(15277)
师范(15149)
(14797)
(14570)
(14558)
业大(13908)
(13733)
经济学(13286)
北京(13145)
农业(13134)
基金
项目(68815)
科学(54867)
研究(53355)
基金(49099)
(42155)
国家(41781)
科学基金(35922)
社会(33477)
社会科(31754)
社会科学(31748)
(28044)
基金项目(25496)
教育(23971)
(22896)
编号(22650)
自然(22602)
自然科(22016)
自然科学(22011)
自然科学基金(21608)
资助(20568)
成果(18917)
(16581)
课题(16401)
重点(15742)
(15449)
(14151)
(14065)
(13934)
发展(13750)
(13578)
期刊
(57512)
经济(57512)
研究(34694)
中国(22292)
(15694)
管理(15599)
(15486)
(14268)
金融(14268)
科学(13298)
学报(12608)
教育(12338)
农业(10534)
业经(10043)
大学(9670)
技术(9132)
学学(9042)
经济研究(8834)
财经(7710)
问题(7271)
(7043)
(6629)
国际(6564)
资源(6396)
现代(5519)
(5261)
论坛(5261)
(5225)
世界(5215)
技术经济(4931)
共检索到1713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胡俊峰  杨凤华  
江苏中部地区(简称苏中地区)位于长江北岸,与发达的苏南地区隔江相望,区位优势独特。苏中城市与苏南城市间以共建园区为平台,优势互补、互利合作,实施跨江联动,将有利于新时期苏中地区快速崛起和江苏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本文总结了江苏跨江联动所取得的成绩,分析了新时期江苏跨江联动、园区共建所面临的挑战,从强化顶层推动与规划引领,创新合作共建模式与利益分享机制,完善共建管理体系与项目引进,鼓励要素跨江流动,扩大同城化效应以及政府创新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新时期苏中地区快速崛起的对策。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李孟宋  朱锦  
信贷政策作为中央银行重要的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在江西乃至整个中部地区崛起中将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在重点分析当前信贷政策在支持江西崛起中应关注的问题基础上,就如何更好地发挥信贷政策的作用,支持江西经济崛起提出了具体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圣云  单梦静  谭嘉玲  
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构建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中部地区经济发展进行综合评价和动态比较,并对2020年中部经济发展趋势进行组合预测。研究发现:(1)"七五"末至"十二五"末,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综合水平在1995年得到整体提升,2000年降低,此后逐步增长,大致呈折线"N"型提升态势;2006年之后中部地区经济逐步增长,但与广东的经济差距趋于扩大,而与贵州的经济差距整体趋于缩小。(2)"八五"时期中部经济实现快速发展,我国区域经济差距趋于缩小。"九五"时期中部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杨家栋  
苏中历史上曾有过数度辉煌,后因诸多因素失去了区位优势。近年来发展速度一度减缓。针对苏中产业结构层次低,自身投资能力不足,外向带动作用不强,技术创新能力薄弱和内部经济不平衡性显著的现状,本文提出了“建立经济联合体,延伸苏南产业链,主动争取资本注入,提升经济发展水平”的苏中决速崛起新思路。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唐辉亮  
江西在中部地区的崛起需要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据此,本文以经济增长理论为依据,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对江西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指出了江西外商直接投资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如何利用好外资提出了建议。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陈松  
在我国东部大发展、西部大开发的热潮中,如何正确看江西面经济发展在全国尤其是在中部地区所处的位置,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扬长避短,加快发展,实现在中部地区的崛起,是我们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冉  
中部崛起面临着与东部率先发展、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都不相同的发展环境、主要矛盾和战略任务,绝不是把在东部、西部和东北已实施过或正在实施的区域政策简单向中部地区加以延伸和推广就可以实现促进中部崛起的战略目标的。必须本着"消除二元经济结构"的功能定位,站在"弥补市场缺陷"角度,对中国的区域政策及政策工具进行与时俱进的创新,才能提高促进中部崛起政策实施效果。对如何从政策制定的源头增强政策设计、政策选择与中部地区区域特征和发展阶段的有效结合,进行了思考和探讨。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安泽  
作为曾经在区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税收政策,一直未能在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进程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改革开放30年时间里,国家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规划,以及东部沿海、西部、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地区各自的特殊性,先后制定了不同的税收优惠政策,但不同区域的优惠政策侧重点不一样,优惠的力度也很有限。中部地区税收政策存在局限性,增值税政策的针对性仍不够强,资源税未能发挥中部地区优势,企业所得税削弱了中部地区的竞争力,优惠政策没有体现中部地区经济特色,不正常的税收竞争降低了中西部地区的投资吸引力等。促进中部崛起应构建支持中部优势产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体系,加快合并内外税制的步伐,加强税收区域合作,促进区域...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合林  
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提出和实施,中部各省都在谋求发展。通过中部六省的比较,分析河南的优、劣势及其在中部崛起中的目标定位,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快实现中原崛起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董继斌  
中国27年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堪称世界经济奇迹。这一奇迹的创造是伴随着中部地区逐步"沉陷"而来的。中部地区是中国改革开放成本的主要承担者。中部地区为全国提供的廉价能源、廉价粮食和廉价劳动力,大大地降低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经济成本,却使中部地区自身陷入困境。中部"沉陷"已成为和正在成为影响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中部陷阱。解决这一问题,使中部地区重新崛起需要中央政府施行强有力的区域援助和制度保障。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江西省计委课题组  
一、关于“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的诠释 (一)江西在中部地区所处的地位 目前,我省大多数发展指标均在中部地区处于后列。从最能综合反映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即人均GDP)指标考察,江西与安徽并处中部末值(如精确到百分位,我省还比安徽低0.17元)。进而,结合产业结构中我省第一产业比重最大的情况判断,目前我省的工业化水平在中部地区最为落后。 (二)崛起的涵义 崛起这一概念,在此可有狭义和广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跃东  
江苏省从2012年开始实施中高职衔接试点工作,近3年来建设机制不断完善,试点项目规模迅速扩大,教学质量逐步提高。但在中高职衔接试点项目实施层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中高职一体化衔接不到位、没有形成高质量课程标准等。要推动中高职衔接工作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轨道,促进中高职衔接项目质量的整体提升,需要政府、社会、学校三个层面齐抓共管,努力建立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课程体系和中高职院校共为主体的管理机制。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陈志刚  郭帅  
2013年11月11—12日,由武汉大学中国中部发展研究院主办、湖南师范大学承办的"中国中部发展论坛2013"在湖南省长沙市举行。来自国内区域经济方面的知名专家、中部六省有关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国家发展改革委的相关同志共聚一堂,紧紧围绕"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利益平衡机制的思路与对策"这一主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学术研讨与交流,并达成"长沙共识"。以下是本次论坛的主要议题和基本观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