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84)
2023(8921)
2022(7572)
2021(6981)
2020(5644)
2019(12831)
2018(12583)
2017(23952)
2016(13015)
2015(14489)
2014(14079)
2013(13977)
2012(12866)
2011(11736)
2010(11650)
2009(10362)
2008(9944)
2007(8579)
2006(7765)
2005(6660)
作者
(38144)
(32065)
(31411)
(29897)
(20241)
(15428)
(14384)
(12387)
(12297)
(11137)
(11133)
(10897)
(10275)
(9943)
(9701)
(9612)
(9516)
(9427)
(9159)
(9101)
(7811)
(7790)
(7571)
(7345)
(7072)
(6998)
(6922)
(6888)
(6341)
(6339)
学科
(59090)
经济(59051)
管理(34027)
(28441)
地方(23019)
方法(21256)
(19384)
企业(19384)
数学(19041)
数学方法(18881)
(17805)
环境(17781)
中国(16139)
(12974)
农业(12619)
地方经济(11963)
业经(11808)
(10052)
资源(9263)
(8967)
(8633)
(8631)
(8527)
贸易(8524)
生态(8183)
(8124)
规划(7530)
城市(7512)
理论(7282)
(7258)
机构
学院(181642)
大学(179400)
(72590)
经济(70807)
管理(68480)
研究(65757)
理学(59488)
理学院(58623)
管理学(57589)
管理学院(57255)
中国(46728)
科学(43742)
(38862)
(34557)
(33148)
(32013)
研究所(30763)
中心(30654)
业大(30456)
(28505)
(27585)
师范(27328)
农业(27029)
(24464)
财经(23283)
北京(22976)
(22907)
(22488)
师范大学(22336)
经济学(21787)
基金
项目(134514)
科学(106663)
基金(96788)
研究(96644)
(85559)
国家(84879)
科学基金(72986)
社会(62776)
社会科(59484)
社会科学(59465)
(56124)
基金项目(52966)
自然(47413)
自然科(46100)
自然科学(46090)
(45799)
自然科学基金(45211)
教育(42184)
编号(38514)
资助(37427)
(31875)
重点(30919)
成果(28657)
(28182)
(27547)
课题(26891)
国家社会(26292)
创新(25845)
发展(25457)
科研(25279)
期刊
(81755)
经济(81755)
研究(49702)
中国(36413)
(29992)
学报(29315)
科学(28497)
大学(21653)
管理(21473)
农业(21035)
学学(20420)
(19611)
教育(17247)
资源(15218)
技术(15122)
业经(14394)
问题(12510)
(11927)
金融(11927)
(11626)
经济研究(11602)
(10137)
财经(10002)
科技(9245)
图书(9223)
(9025)
现代(8783)
(8771)
城市(8631)
技术经济(8538)
共检索到2634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景守武  张捷  
以2011年安徽省和浙江省签订的新安江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协议作为一次自然实验,利用2004—2018年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评估跨省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政策的实施对水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所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政策的实施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的双赢,并且实施效果具有可持续性,政策实施更多地通过效率的改善而非技术进步来提升水环境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通过改变被解释变量测算方法、变换对照组、剔除直辖市、反事实检验、缩尾截尾检验、增加省份固定效应和改变窗宽等方式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研究结论具有稳健性。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麻智辉  高玫  
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涉及到流域上下游省区间的生态和利益关系,牵涉的范围广,利益主体多,省域之间的协商难度较大,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更难。本文以国家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新安江流域为典型进行实证研究,剖析了跨省流域生态补偿的难点与问题,构建了全新的体系框架,提出了推进跨省流域生态补偿试点机制的政策建议。这对于化解区域利益冲突、完善生态补偿长效机制、推动跨省流域生态补偿试点在全国展开、促进流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吴凤平  邵志颖  季英雯  
基于新安江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政策的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和三步中介回归分析法,实证检验了实施横向生态补偿政策对工业废水污染物减排和绿色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政策不仅能在短期内显著抑制工业废水污染物排放量,从长期来看也能实现环境和经济的双重红利,实现绿色发展。中介机制分析表明,实施横向生态补偿政策会倒逼产业结构升级,提升科学技术创新能力,从而实现工业废水污染物减排和绿色发展。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晖  顾典  吴霜  虞祎  
作为中国治理生态环境的重要政策工具之一,流域生态补偿政策正逐步探索由单一水环境治理向流域综合环境治理的转变之路。现如今,流域补偿政策能否实现碳减排效应,在碳达峰、碳中和双重挑战中发挥积极作用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本文基于2006—2019年地级市面板数据,将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试点视为准自然实验,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探究流域生态补偿政策对受偿地区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1)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政策显著降低黄山市碳排放总量,抑制效应为4.9%;(2)补偿政策的外溢效应与政策效应的作用方向一致,且该溢出效应随着距离的增加而衰减;(3)碳减排效应机制分析结果验证“流域生态补偿政策—产业结构转型—推进技术进步—碳排放下降”正向传导机制成立,且该政策并未通过抑制经济增长实现碳减排。最后,从逐步开展流域生态补偿政策、实现补偿模式多元化、警惕污染产业就近转移等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孙步忠  曾咏梅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不仅将为长江下游东部发达省份提供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所必需的水资源的涵养,还将使东部地区免遭自然灾害、疾病传播带来的巨大损失。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地区市场分割状态严重阻碍区域间经济合作。通过对欠发达地区的江西省与长江下游发达地区间无限重复的合作博弈分析,结果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除提供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的服务外,作为承接东部生态补偿的补偿,江西可以用提供生态农产品和生态旅游服务等与东部加强合作。让东部地区既能分享短期的直接利益,又能以长远眼光注重长期的、整体的、国家的利益,积极主动参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广西财政厅课题组  
西江是珠江水系的主要干流之一,由西向东贯穿广西、广东两省,保护好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对两省的生态、社会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在补偿方式上更加灵活有效的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成为生态保护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通过分析广西为开展西江流域生态补偿工作在制度制定、资金投入等方面所做出的努力,探讨了在推进西江跨省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中存在的困难,同时借鉴了新安江的经验措施,提出完善顶层框架设计、明确考核指标、建立资金分配机制、加强监管与绩效考核等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文佳   杨柏寒  
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是将市场机制引入地方环境协同治理的产权创新。流域生态补偿政策能促进生态系统服务进而提升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已成为当前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着力点。在构建流域生态补偿政策影响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的理论框架基础上,采用2007~2020年皖浙两省27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SBM模型与双重差分法对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政策影响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效应及其机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试点政策显著促进了试点地区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该结论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2)试点政策对上下游地区影响效果不同,对上游地区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没有影响,对下游地区有显著影响,且随时间发展正向效应越来越大。(3)从影响机制来看,试点政策会通过科学技术创新这一途径促进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提升。据此,未来可以通过生态补偿政策的深入推广、创新上下游地区动态合作机制、加大科学技术创新研发及与其他配套政策互动等方面,促进流域可持续发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建升  
文章采用方向性距离函数和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对我国长江流域2003-2012年24个城市考虑环境因素和不考虑环境因素两种情形下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度。研究结果表明,考虑非期望产出时,技术无效率是长江流域主要城市的普遍现象,各城市之间投入产出效率差异大,但这种差异在逐渐缩小;长江流域城市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增长,技术进步是其增长的主要源泉;多数城市技术效率明显恶化,成为阻碍长江流域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主要原因;长江上游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明显高于中下游城市;当考虑环境因素时,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伟  孙芳城  
通过综合指数法和考虑非期望产出的非径向距离函数,分别测算了乌江流域民族地区县域金融发展水平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情况,并基于19992015年数据和SysGMM估计方法,研究了民族地区金融发展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样本地区金融发展水平总体较低,但乌江中下游民族地区优于上游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0.6%,下游地区好于上中游地区。进一步实证研究表明,民族地区金融发展的技术进步效应促进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但技术效率改进效应还没有得到体现;不同区域有所不同,上中游地区金融发展阻碍了绿色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潘华  周小凤  
多年的经济大开发使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不堪重负,作为流域生态环境治理重要手段的生态补偿,其实现路径仍主要依靠纵向的财政支付,横向生态补偿难有大的进展。目前长江流域的生态补偿政策措施多集中在省内或省际间的水污染治理,缺乏全流域治理的制度安排。应考虑基于国土治理与产权视角,通过确认计量长江流域上下游生态补偿的权利责任,探索一条政策引导、市场主导的长江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准市场化路径,以期破除地方"各自为政"的利益藩篱,提高其生态补偿效率。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娜仁  张晗璐  万伦来  
在厘清生态补偿对受偿区技术创新非线性影响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基于我国首个跨省流域水资源保护生态补偿试点—安徽新安江流域2010—2018年7个区县的经验证据,运用面板门槛模型研究该地区生态补偿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态补偿对该地区技术创新影响作用具有显著的单一门槛效应,呈非线性的"U"型曲线特征,即当生态补偿整体资金投入额小于一定数额即门槛值时,生态补偿资金投入对技术创新具有抑制作用,一旦跨越门槛之后则对技术创新呈现显著的促进作用。因此,政府应注重生态补偿政策实施的连续性以促进受偿区技术创新,努力推动经济转型发展。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娜仁  陈艺  万伦来  林春鑫  
本文基于2010—2017年安徽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财政支出的经验数据对跨省流域生态补偿财政支出能否改善流域生态环境并对受偿区具有减贫作用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输血型与造血型生态补偿财政支出均具有显著的减贫效应,不过后者的减贫作用更大;前者的减贫作用具有双重门槛特征而后者却具有单一门槛特征且越过门槛后一直保持显著的减贫作用。基于此,文章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为加快建立流域上下游生态补偿财政支出体制机制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张兵兵   王圆   申广军  
本文以跨省界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政策的实施为准自然实验,基于多源数据分析该政策对流域共同富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流域生态补偿能够显著弥合流域上下游区县间居民财富差距,促进流域共同富裕。机制分析表明,该政策通过增加转移性收入的直接途径和提升工资性收入的间接途径促进受偿区域居民财富水平提升,进而缩小流域上下游区县间财富差距。此外,该政策还能够促使受偿区域村居内部收入差距缩小,并有效提升村居公共服务能力。本文研究结论为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新思路。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奕淇  李国平  延步青  
横向生态补偿作为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促进流域上下游间协调发展的重要制度保障,可实现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双赢"。本文基于福利经济学与环境经济学原理,构建了能实现社会效用最大化的流域生态服务价值横向补偿的理论模型,发现只有下游各地方政府给予上游公平合理的补偿,才能弥补上游由于实施生态保护而导致的效用的减少。然后通过层次分析法与结构熵权法相结合,测算下游各地方政府应分摊的横向补偿的权重。并以渭河流域为例,测算得到渭河流域下游的宝鸡市政府、咸阳市政府、西安市政府与渭南市政府对流域上游横向补偿的分摊比例分别为27.11%、22.24%、29.82%、20.83%,该分摊方案定量划分了下游各地方政府应承担的责任,而且分摊比例与上述4市的经济发展情况相匹配,兼顾效率与公平,也利于强化下游各地方政府保护与建设流域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袁广达  仲也  杜星博  
在生态文明思想和国内外环境会计、环境经济中关于流域生态补偿核算与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文献分析、熵权法、因素法、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构建跨界流域横向生态补偿的标准与分摊模型。以流域上游生态损害与保护成本、水资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基础核算,通过引入用水比例以及水资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调节系数,对流域受益主体补偿的上下限进行评估,通过测算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分摊比例,引入多种修正系数细化下游各省市的补偿金额。本文构建的量化标准与分摊模型,能为跨界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标准的制定和补偿实践提供新的方案,并为宏观环境会计计量方法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