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74)
- 2023(14445)
- 2022(12052)
- 2021(11163)
- 2020(8806)
- 2019(20010)
- 2018(19667)
- 2017(37135)
- 2016(20424)
- 2015(22905)
- 2014(23004)
- 2013(22687)
- 2012(21416)
- 2011(19619)
- 2010(19997)
- 2009(18038)
- 2008(17807)
- 2007(16213)
- 2006(14864)
- 2005(13667)
- 学科
- 济(87793)
- 经济(87711)
- 管理(55575)
- 业(51200)
- 企(38535)
- 企业(38535)
- 地方(31401)
- 中国(29905)
- 农(27867)
- 方法(25561)
- 业经(20829)
- 数学(20517)
- 数学方法(20233)
- 农业(19254)
- 环境(18910)
- 财(18441)
- 学(18107)
- 制(16640)
- 地方经济(16089)
- 贸(15068)
- 贸易(15051)
- 发(14871)
- 银(14508)
- 银行(14493)
- 易(14439)
- 融(14295)
- 金融(14292)
- 理论(14281)
- 行(14063)
- 策(14054)
- 机构
- 学院(287587)
- 大学(280324)
- 济(114691)
- 经济(111653)
- 管理(105175)
- 研究(104731)
- 理学(87718)
- 理学院(86460)
- 管理学(85031)
- 管理学院(84444)
- 中国(80447)
- 科学(63905)
- 京(62145)
- 财(53969)
- 所(52997)
- 江(51115)
- 中心(48668)
- 研究所(47415)
- 农(46584)
- 范(44605)
- 师范(44203)
- 财经(40571)
- 州(39614)
- 北京(39516)
- 院(38870)
- 业大(38749)
- 经(36311)
- 省(35924)
- 农业(35522)
- 师范大学(35277)
- 基金
- 项目(182665)
- 科学(143913)
- 研究(140028)
- 基金(127475)
- 家(109780)
- 国家(108737)
- 科学基金(93300)
- 社会(86980)
- 社会科(82302)
- 社会科学(82284)
- 省(75959)
- 基金项目(67685)
- 教育(63386)
- 划(61942)
- 编号(59387)
- 自然(58090)
- 自然科(56570)
- 自然科学(56557)
- 自然科学基金(55470)
- 资助(51159)
- 成果(48361)
- 发(46302)
- 课题(43063)
- 重点(41794)
- 部(38588)
- 发展(37649)
- 创(37431)
- 展(37009)
- 年(35360)
- 创新(34922)
共检索到4659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单卓然 黄亚平
长江中游城市群低碳健康建设对引领中部地区崛起、协调区域发展和培育国家第四经济增长极意义重大。通过解读新时期跨省域低碳城市群内涵,揭示长江中游城市群构建的时代意义。基于以往研究成果,创新将健康城市理念与结构引入其中,归纳、构建长江中游低碳城市群建设的五大低碳健康系统:低碳健康政治系统,低碳健康产业系统,低碳健康科技系统,低碳健康文化和空间系统,针对性提出各核心系统的策略。主张政治系统树立参与理念,建立联动机制,推行差异化策略;产业系统调整区域结构,探索区域分工和互补;科技系统实现能源高效清洁、建筑节能及技术创新;文化系统创新同源文化,促进技术集成;空间系统关注区域环境安全、调控土地利用、构建交通...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吴巍 陈敏 陈定 黄俊霞 钟舒璇
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住宅地产作为房地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居民的幸福感与社会和谐,准确研判住宅市场发展特征尤为必要。本文从经济协调、供需平衡、投资适度和土地节制四方面构建评价体系,对长江中游城市群2010—2018年住宅市场健康度进行评价,并探究住宅市场健康度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在时间上,研究期内长江中游城市群住宅市场健康度在波动中趋好,经济协调、供需平衡、投资适度、土地节制的健康系数在波动中保持下降,子城市群(圈)的住宅市场运行状况均朝正向发展。(2)在空间上,长江中游城市群住宅市场健康度空间演化分异显著,表现出较为强烈的以武汉、长沙、南昌三大中心城市为中心的"核心-边缘"结构特征,武汉城市圈为住宅市场发展不健康的重灾区。(3)长江中游城市群住宅市场健康度可分为协调发展型(Ⅰ类)、经济偏离型(Ⅱ类型)、供需失衡型(Ⅲ类)、投资过度型(Ⅳ类)、土地依托型(Ⅴ类)五类,研究期末各研究单元占比分别为38.7%、3.3%、9.6%、22.5%和25.9%,房地产投资过度、高土地财政化渐趋明显,需要坚持"房住不炒"、因城施策的调控政策,促进住宅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周正祥 张桢禛
依托长江黄金水道优势,主动承接"一带一路"区域经济发展,打造经济增长级,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巩固城市群核心竞争力,是实现长江中游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为研究长江中游城市群可持续发展,文章通过分析长江中游城市群可持续发展支撑条件,采用面板数据从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联系强度、产业集群辐射作用、需求结构、交通设施改善等角度出发,研究了现阶段长江中游城市群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提出了资源因地制宜利用、产业转移发展等对策建议,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长江中游城市群 可持续发展 长江黄金水道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杨文毅 王磊 张伊娜
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日趋增强,然而消费在空间上却存在明显的分割现象。基于长江中游城市群的银联刷卡消费数据,本文首次研究了城市消费及其跨界流动的态势,并通过建立影响消费的边界效应模型对消费的空间分割现象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从省级尺度来看,省际边界对城市消费具有显著影响,即对城际消费流具有消极的屏障效应,而对城市本地消费则为保护效应;从市级尺度来看,城市边界兼具中介效应和屏障效应,具有地区异质性,约有一半城市的边界对城际消费流具有积极的中介效应。省级和市级尺度边界效应的背离,使得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消费最终受到省际边界屏障效应的影响而出现空间分割。因此,为了减小区域边界的屏障效应,需要加强省级与市级政府的协商,在政策管理上达成一致;同时更要加强省际的沟通协作,促进区域消费的发展和互利共赢局面的实现。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葛堃 邹珊 张东祥 卢新海 陈丹玲
架构产业一体化影响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逻辑框架的基础上,运用SVR算法、SBM-DEA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和PVAR模型研究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一体化对GTFP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2004—2017年,产业一体化与GTFP均表现波动上升趋势且呈中度协调状态,但产业一体化整体滞后于绿色经济发展;长期来看,产业一体化对GTFP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其逆向过程并不明显;短期来看,产业一体化对GTFP的驱动作用由强转弱,GTFP对产业一体化的冲击效应却始终微弱,说明产业一体化是GTFP的直接驱动变量,相反则不成立。
关键词:
产业一体化 GTFP 影响 PVAR模型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水根 何松涛
基于2003—2019年长江中游城市群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探讨数字经济对产业融合发展的作用机制与影响。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对产业融合发展具有显著正向效应,且具有较强的异质性表现,在经济发达城市表现更为突出。在数字经济促进产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市场需求、人口质量和创新活力的中介效应依次提高;数字经济对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融合发展存在显著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为此,应提升数字经济水平、优化城市资源配给、促进空间协调发展以达到数字经济和产业融合发展的良性互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福时 李文丹 万贤贤 高建平
文章构建实证回归模型,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例,选取企业研发资本和人力资本、高校和研发机构数量、政府财政支持作为解释变量,选取技术引进资本存量、市场化程度、出口贸易额作为控制变量,采用2004—2018年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以探究产学研协同创新对产业结构升级与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对于产业结构升级发展不同阶段,产学研协同创新贡献度不一致,在产业结构向第二产业调整优化的过程中,产业层面的创新要素人力资本和政府层面的财政支持仅在产业升级后期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研发资本对产业升级的影响不显著;在产业结构向第三产业优化的过程中,高校创新主体数量对产业结构升级贡献最大,人力资本和政府财政支持影响不显著,研发资本未能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在产业技术实现阶段,协同创新要素包括人力资本水平、高校创新主体数量和政府财政支持均发挥了重要促进作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媛媛 杨晴青 曾菊新 金鑫 李星明
在界定人居文化环境的基础上,遵循科学性、系统性等原则从人居文化资源、人居文化要素、人居文化产业、人居文化发展、人居文化认同等方面,构建城市人居文化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文本分析法探析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人居文化环境的时空基底,发现其同源同脉,且有深厚的楚文化、水文化底蕴的积淀。运用层次分析法,依托GIS空间分析功能发现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人居文化环境持续改善,但区域内部的武汉城市圈、环鄱阳湖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差距拉大。区域中心城市武汉、长沙、南昌、株洲、衡阳、九江等地的人居文化环境均十分优异,其他城市人居文化环境建设则相对缓慢。拟遵循文化发展规律,有序推进城市人居文化环境建设;发挥居民主体作用,以保持地域特色人居文化环境;强化政府文化服务职能,以完善人居文化环境建设的体制机制;旨在提高城市人居文化环境的质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媛媛 杨晴青 曾菊新 金鑫 李星明
在界定人居文化环境的基础上,遵循科学性、系统性等原则从人居文化资源、人居文化要素、人居文化产业、人居文化发展、人居文化认同等方面,构建城市人居文化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文本分析法探析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人居文化环境的时空基底,发现其同源同脉,且有深厚的楚文化、水文化底蕴的积淀。运用层次分析法,依托GIS空间分析功能发现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人居文化环境持续改善,但区域内部的武汉城市圈、环鄱阳湖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差距拉大。区域中心城市武汉、长沙、南昌、株洲、衡阳、九江等地的人居文化环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马静 李小帆 张红
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例,归纳城市发展质量的内涵,将其整合为集经济、社会、生态空间发展质量三个子系统集成的综合系统,以2006—2013年长江中游城市群31个地级市城市发展质量数据为基础,采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发展模型、GM(1,N)动态协调发展模型,结合空间分析方法从系统内协调互促角度对其城市发展质量系统的协调性及其区域差异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发展质量系统协调性整体水平呈下降态势,处于中度协调发展等级;生态空间发展质量子系统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子系统,是制约城市发展质量系统协调性的主要因素,科技创新是解决系统低协调性根本途径。系统协调水平在区域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在空间上分布较为分散,不存在空间相关性且与城市规模等级无明显的相关性。提出因地制宜,实施差异化的政策措施是提升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发展质量必要路径。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谷玉辉 吕霁航
长江中游城市群是经济新常态下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核心引擎区。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已步入快车道,但仍存在行政边界刚性约束、合作机制不健全、产业同质化、管理松散化、屏障脆弱等问题,影响城市群的协调发展。应采取突破行政壁垒、健全区域合作机制、推进产业秩序优化、构建综合交通体系、建设信息共享平台、创新生态保护机制及倡导绿色生活方式等多重举措,为长江经济带向纵深发展奠定基础。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郭庆宾 骆康
本文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研究对象,采用泰尔指数和空间收敛模型对1995—2016年中国城市群资源集聚能力的协调发展及其内在驱动机制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1)长江中游城市群湖北、湖南、江西省域内资源集聚能力的差异性趋向均衡、省域间资源集聚能力的差异性趋向分化;(2)长江中游城市群三大省域资源集聚能力的空间收敛速度呈现湖北省域最快、湖南省域次之、江西省域最慢的特征;(3)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生态环境质量、市场化水平对长江中游城市群整体及三大省域资源集聚能力的协调发展皆有促进作用。鉴于此,本文从打造省域内和省域间协调发展模式、增强"高铁+城市群网络"建设力度、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强化生态科技创新意识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大均
在大数据时代,互联网平台的旅游大数据为旅游流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和数据来源。基于网络游记攻略文本数据的挖掘,运用GIS空间分析以及社会网络分析法,对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流的空间格局及其发展模式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流逐渐形成了以武汉市、长沙市、南昌市为重要支撑的"品"字型格局,在空间上表现出较强的行政藩篱效应;旅游流空间差异明显,长沙市→湘潭市、上饶市→景德镇市、长沙市→岳阳市、武汉市→宜昌市等是主要流动方向;旅游流网络整体结构比较松散,且不均衡性强,主要由少数节点控制,系统内部存在较强的凝聚性;武汉市、长沙市是核心节点,南昌市是次核心节点,九江市、上饶市、宜昌市、岳阳市等是重要节点;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流处于延伸扩展模式发展阶段,在城市群旅游流内部存在多个子嵌套系统。最后,就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流空间的优化,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志军
区域性经济合作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时代的重要经济特征。在我国,以省界划分区域界限的概念越来越被淡化,部分地区区域经济合作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先后出现了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等城市群。打造"中四角"城市群是中部地区湘、鄂、赣、皖四省基于区域经济共同发展、打造中国第四经济增长极而提出的一个全新的概念。但也应该看到"中四角"城市群与其他三大城市群存在的各方面的差距和不足。结合四省各自特点和当前的发展状况,试图探寻一条符合"中四角"当前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发展道路。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媛 胡忆东
湘鄂赣三省在中部崛起的背景下联合打造长江中游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协同发展在成为国家层面重要发展战略的同时,也受到越来越多专家学者的关注,成为近年来城市群研究的焦点。通过梳理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发展现状、上位规划的产业定位、产业发展策略等相关研究的基础,着重对研究重点、研究方法及研究结论进行提炼总结,以期从理论研究角度对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发展趋势进行初步判断。
关键词:
长江中游城市群 产业发展 研究综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