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03)
- 2023(10848)
- 2022(9746)
- 2021(9457)
- 2020(7837)
- 2019(18268)
- 2018(18544)
- 2017(35315)
- 2016(19698)
- 2015(22398)
- 2014(22421)
- 2013(21764)
- 2012(20156)
- 2011(17999)
- 2010(17787)
- 2009(16073)
- 2008(15674)
- 2007(13621)
- 2006(11829)
- 2005(10140)
- 学科
- 济(72189)
- 经济(72105)
- 管理(53822)
- 业(50067)
- 企(42426)
- 企业(42426)
- 方法(34287)
- 数学(29270)
- 数学方法(28813)
- 农(19401)
- 中国(17722)
- 财(17116)
- 学(16958)
- 地方(16282)
- 业经(16130)
- 理论(14336)
- 贸(13287)
- 贸易(13278)
- 农业(12925)
- 易(12856)
- 和(12588)
- 制(12366)
- 教育(12200)
- 技术(11637)
- 环境(11397)
- 务(11181)
- 财务(11117)
- 财务管理(11095)
- 企业财务(10409)
- 划(10339)
- 机构
- 大学(271566)
- 学院(268786)
- 管理(107071)
- 济(97037)
- 经济(94521)
- 理学(93375)
- 理学院(92235)
- 管理学(90423)
- 管理学院(89958)
- 研究(87024)
- 中国(62570)
- 京(58877)
- 科学(57120)
- 所(43399)
- 财(43297)
- 农(41614)
- 业大(41027)
- 范(40605)
- 师范(40283)
- 中心(40234)
- 研究所(39809)
- 江(38619)
- 北京(37269)
- 财经(35310)
- 农业(32727)
- 师范大学(32667)
- 州(32348)
- 经(31979)
- 院(31833)
- 技术(30341)
- 基金
- 项目(187325)
- 科学(146314)
- 研究(139242)
- 基金(133136)
- 家(115174)
- 国家(114156)
- 科学基金(98104)
- 社会(83493)
- 社会科(78789)
- 社会科学(78766)
- 省(74016)
- 基金项目(72011)
- 教育(65810)
- 自然(65169)
- 自然科(63626)
- 自然科学(63613)
- 划(62848)
- 自然科学基金(62424)
- 编号(59230)
- 资助(54823)
- 成果(48416)
- 重点(41498)
- 部(40963)
- 课题(40849)
- 发(39484)
- 创(38546)
- 项目编号(36325)
- 创新(35800)
- 科研(35703)
- 大学(35430)
- 期刊
- 济(106569)
- 经济(106569)
- 研究(78671)
- 中国(51463)
- 学报(43057)
- 教育(41308)
- 科学(39663)
- 管理(38109)
- 农(37621)
- 大学(32503)
- 财(32032)
- 学学(29944)
- 农业(26753)
- 技术(24465)
- 融(18965)
- 金融(18965)
- 业经(17633)
- 图书(17404)
- 财经(16088)
- 经济研究(15842)
- 问题(14076)
- 理论(13636)
- 经(13626)
- 业(13513)
- 科技(13417)
- 实践(12786)
- 践(12786)
- 资源(12671)
- 版(12526)
- 技术经济(12477)
共检索到3862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陈向明
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学习大都停留在被专家灌输知识或同行低水平交流的状态,如何创设跨界学习情境,引发教师对自己思维和行为习惯的深度反思,形成新的对教育教学的理解和行动,是教师学习的一大难题。鉴于此,有必要从跨界学习的视角,探索教师在跨界课例研究中其学习是如何发生的。基于一个小组合作学习案例,分析了教师如何通过与外来学者合作,根据具体情境对理论进行再工具化,改进教案设计和教学实施,在提高学生学习素养的同时生成了自己新的实践性知识。研究发现,教师跨界学习的意义协商、视角再造、实践重构三个机制,对教师专业学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杨成利 李嫣然
教师工作所具有的专业性、实践性和复杂性,致使教师学习中的边界普遍存在着。伴随边界跨越的潜隐价值愈益凸显,跨界学习理应成为学界的重要切入点,它尤为强调对学习过程的关注,是教师专业发展与革新所不可或缺的环节。参照13位教师跨界学习的真实故事,从案例文本分析发现,跨界学习过程主要表现为瞄准学习主题、组织有效学习、实现转化应用。鉴于此,提出激发"跨界促真知"的学习动机、加强"无边界"的学习内容、构建"多维交互"的学习方式等策略建议,以切实助推教师个体达成从"他域"到"个域"的重塑与变革。
关键词:
教师 跨界学习 教师教育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严加平
教师如何学习是课例研究中的"黑箱",从已有的文献来看,全球范围内在这方面的探讨并不多。本研究立足上海及长三角地区,通过对十名在课例研究方面有1-15年不等经验的实践者的深度访谈,并对访谈资料进行扎根理论分析,来回应教师在课例研究情境下是如何学习的。研究认为,教师是在群体合作、深度反思、课堂实践三者的交互中开展学习的;群体合作中的"规范"、"引领者",深度反思中的"反思策略"、"反思结构",课堂实践中的"教学行动中反映"、"学习的延时性"是教师学习发生的核心。为此,建议在课例研究中瞄准学习的核心要素来提高课例研究的品质,同时在未来还可对此做近景式的现场观察与分析,以更深入地理解教师在课例研究中的学习。
关键词:
中式课例研究 教师学习 访谈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孙元涛
2002年,拉蒙(Lamont)公开发文宣称边界理论对各个社会科学领域研究具有重要价值。时隔二十年之后,学界对于边界问题的研究已遍及人类学、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领域。教育学界关于边界问题的研究呈现出三个主要趋势:第一,以对立区隔思维开展边界研究。从哲学层面上来讲,“差异”是“边界”存在的本质。边界既是某种身份的标志,也是反映某种关系性存在的讨论前提。因此,在边界问题的讨论上总是萦绕着内与外、相似与差异、排斥与接纳、限制与超越的思维方式。第二,边界对人之认识与思维的规训与限制功能,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汪明帅 卓玉婷 陈青松
乡村教师是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乡村教育的基础支撑,是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本研究基于学习共同体的理论视角,采用质性研究中的个案研究方法,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三所海岛学校自发结盟的“乡村教师共生体”为研究对象,透视了其从发起到运行、从跨校“共生体”的可为与难为到走向跨界“共生体”的动态过程。研究表明,基于跨界学习理论构建的跨界“共生体”,是一个汇聚多重智慧和多样资源的聚合体,不但激发了组织成员的积极性,还有助于增进活动的专业内涵,进而从根本上促进乡村教师以及所有组织成员的成长,从跨界学习的视角为推动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有益启示。
关键词:
乡村教师 “共生体” 跨界学习 动态建构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杨玉东
课例研究正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教师教学研究的话语系统中,但学界对于课例研究的看法不尽相同,这导致了在实践中教师对于课例研究的模糊认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戴伟芬 梁慧芳
教师教育者的专业水平直接影响着教师培养与培训质量。教师教育者群体很少能集理论与临床知识于一体,主要存在专业发展孤立、理论与实践脱节、身份认同不足等问题,致使教师教育低效。本研究致力于基于温格与恩格斯托姆的边界实践思想,突破教师教育者专业发展的封闭路径,构建跨越大、中小学教师教育者边界的学习共同体。跨界机制、共同体内成员责任共享与促进以及积极的学习与情感环境支持、外部制度与资源保障是构建其跨界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关键要素。教师教育者跨界专业学习共同体的构建途径,分别寓于职前教师培养和在职教师培训的共同体中。跨界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建立,促使大、中小学教师教育者横向专业知识融合、创新和情感理解与认同,进而引发他们认知重组和可能的教育实践变革。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黄遵红 夏海鹰
教师教育者的专业学习共同体建构指向教师教育者的专业发展,教师教育者的专业发展关乎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的建设。新时代下,教师教育者的内涵逐渐由单一走向多元,身份角色也从某一领域的专业佼佼者具化为高等院校、中小学校、教师进修校等组织中从事教师教育工作的教育研究者、专业引领者、教师培训者。然而,作为兼具多重身份的教师教育者,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建构却出现内部成员结构单一、学习内容局限、学习场域有界等现实困境。立足当下,提出建构具有跨界属性的教师教育专业学习共同体,融入跨界学习理论,提炼出中间人、跨界学习文化、跨界合作项目、跨界管理制度等四种要素是其建构的应然逻辑。由此提出从有界到跨界是建构教师教育者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必然之路,包括重塑认识,建构跨界身份属性;创设环境,营造跨界学习文化;项目驱动,组建跨界合作团队;柔性管理,打造智能时代的“对话式”管理模式,促进教师教育者的跨界融合和专业发展。
关键词:
教师教育者 专业学习共同体 跨界学习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汪明帅 杨扬
如何超越当前合作中过多关注同质性,从根本上激活不同参与者的主体性,成为促进指向教师专业发展的U-S合作持续推进的关键。遵循这一理路,强调群体学习过程中异识和多样性的跨界学习理论进入了我们的视野。本研究旨在以跨界学习理论对当前的U-S合作进行优化,透视跨界学习视域下U-S合作可以呈现出怎样的新样态以及给教师专业发展带来了怎样的新局面。研究表明,跨界学习视域下U-S合作优化的关键在于三个方面:立基于“差异即资源”这一核心主张,并认识到“差异即资源”的实质在于“求异”;从情感的、物理的和制度的三个方面营造安全、信任与支持性的互动场域,为教师主体性的彰显提供土壤;从“是什么”“、如何做”以及“为什么”三个角度建构出多层次多类型的边界客体,不断促进合作主体间的交流与沟通。这三个方面形成合力,共同构成了跨界学习视域下U-S合作的运行系统,推动了跨界学习机制的形成,进而建构出跨界学习视域下U-S合作的理论模型,为教师专业发展带来新的可能。
关键词:
跨界学习 U-S合作 教师研究素养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顾泠沅 王洁
现有教师在职教育虽形势多样,但效果颇难如愿,多数参与培训的教师依然很难将所培训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日常课堂之上。以"课例"为载体、在教学行动中开展包括专业理论学习在内的教师教育——行动教育模式,既利于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又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关键词:
教师 行动教育 课例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宋萑 魏鑫
近年来西方研究指出教师专业学习社群能支持教师成为改革代理人,提升其改革投入。因此本研究通过对实施新课改十年S省的调查研究,考察教师课改认同感与教师专业学习社群的关系。研究发现:教师专业学习社群能通过影响教师对新课程特征的认知,并能通过改革学校改革管理来提升教师的改革价值感,进而影响其课改认同感。
关键词:
教师认同感 教师专业学习社群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高珊
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农民工子女在数学学习中表现出许多特有的学习困难。研究者便围绕这些困难开展了一次有针对性的课例研究。一、农民工子女常见的学习困难(一)学习基础不扎实第一,对常见数学概念较为陌生,比如"分数"、"面积"、"四边形"等概念,使学生难以提高数学学习的熟练程度,经常学了新的、忘了旧的;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王玥 张雷
如何促进创新,关键是如何找到多种元素,并将其组合成好点子。跨界学习,正是向外界学习并寻求多元素交叉的学习方式,能够有效帮助组织和个人从跨界中找到创新点子,提升创新能力。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潘美意
课程行动研究是指教师和课程合作开发者以研究的姿态参与课程活动,为提高实践能力而去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旨在提高实践者的研究意识和研究者的参与意识。远程教师应对其教学实践进行严格的反思,积极实现角色的转换:由教科书的被动执行者向教学资源的主动研制开发者转化;由知识的灌输者向导师转化;由教学过程的主宰者向参与者与促进者转化;由学习成果的裁判者向学习发展的激励者转化。
关键词:
课程行动研究 远程教师 角色转换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缪静敏 罗淑芳 汪琼
近年来,慕课进入平稳发展阶段,改进教学设计以丰富学习者学习体验逐渐成为发展的重点。其中,慕课在生生互动方面的不足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不少课程实践者与研究人员开始尝试拓展慕课生生互动的方式。在此背景下,某教师专业发展慕课尝试组织在线合作学习活动,希望以此促进学习者之间的交流。课程团队征集了52位学员志愿者,将其分成9组,每组5至7人。活动共持续六周,参与者通过小组QQ群自发组织课程作业的讨论,为彼此提供改进建议。活动结束后,研究人员通过问卷(24份有效问卷)与半结构访谈(9位被访者),调查了参与者的在线合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