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196)
2023(16180)
2022(13496)
2021(12674)
2020(10529)
2019(23827)
2018(23307)
2017(44189)
2016(23106)
2015(25354)
2014(24367)
2013(23626)
2012(20809)
2011(18310)
2010(18247)
2009(17006)
2008(15605)
2007(13639)
2006(11581)
2005(10162)
作者
(58208)
(48327)
(47879)
(45455)
(30426)
(22832)
(22015)
(18881)
(18480)
(16866)
(16424)
(16133)
(15025)
(14887)
(14824)
(14459)
(14428)
(14061)
(13963)
(13690)
(11574)
(11482)
(11421)
(11099)
(10990)
(10671)
(10587)
(10576)
(9472)
(9402)
学科
(83470)
经济(83387)
管理(80227)
(75178)
(67348)
企业(67348)
方法(38218)
数学(32231)
数学方法(31803)
(27943)
中国(27935)
(27402)
金融(27400)
(26533)
银行(26517)
(25450)
(22287)
业经(21982)
(20997)
技术(19773)
(19537)
财务(19475)
财务管理(19434)
企业财务(18508)
理论(16809)
地方(16805)
(15956)
贸易(15939)
(15558)
农业(15299)
机构
学院(297148)
大学(294092)
管理(125231)
(122110)
经济(119579)
理学(107228)
理学院(106260)
管理学(104711)
管理学院(104109)
研究(87574)
中国(75544)
(59234)
(58819)
科学(49136)
财经(46582)
中心(45661)
(44463)
(42503)
(39173)
(38723)
业大(38555)
经济学(37380)
(36359)
师范(35993)
(35892)
北京(35754)
研究所(35261)
财经大学(35058)
商学(34006)
经济学院(33759)
基金
项目(204204)
科学(164544)
研究(155285)
基金(150217)
(128224)
国家(127117)
科学基金(113117)
社会(101014)
社会科(95956)
社会科学(95932)
(81144)
基金项目(79442)
教育(72853)
自然(71546)
自然科(70029)
自然科学(70018)
自然科学基金(68793)
(66821)
编号(63503)
资助(59156)
成果(50005)
(48350)
重点(45378)
(45160)
创新(44314)
(43729)
课题(42705)
国家社会(42255)
(40356)
项目编号(40339)
期刊
(131673)
经济(131673)
研究(83909)
中国(61434)
管理(51936)
(49367)
(40980)
金融(40980)
科学(37275)
学报(36655)
教育(34695)
(34618)
大学(30331)
技术(29231)
学学(28338)
财经(23022)
业经(22955)
农业(22772)
经济研究(20717)
(19896)
问题(15930)
技术经济(14920)
财会(14799)
科技(14714)
理论(13981)
(13922)
图书(13870)
现代(13804)
商业(13756)
(13670)
共检索到4454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涛  
随着社会持续发展和产业分工细化,价值创造已经从企业组织内部延伸到组织间合作,并由不同层次相关主体的共同作用而得以实现。然而,很多的组织间合作不仅未能带来价值收益,反而出现合作困难,甚至以失败告终的状况,其中最为重要的现实问题是组织间存在界面障碍,导致难以形成有效的衔接,阻碍了价值共创的实现。随着组织间合作进入"宽范围、多层次、纵深度"的跨界融合新阶段,与以往相比,其情境、过程和内容都存在较大差异,对管理活动也提出了新要求。本文对跨界融合情境下组织间合作模式进行探析,提出只有破除合作中存在的制度距离、目标差异、创新壁垒等界面障碍,确保组织间能够进行有效衔接,才能有利于价值共创的实现。界面管理作为组织间关系的一种管理机制,可以结合具体的情境、过程和内容,针对跨界融合交互活动中的横向界面和纵向界面采取合适的管理措施来稳妥处理组织层次、团队层次和组织-团队跨层次三组界面之间的关系,增强各行为主体之间的沟通、整合与协作,推动生产要素的有序流动,从而提高价值共创的效率和效益。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李树文  罗瑾琏  张志菲  
人工智能(AI)技术的蓬勃发展正在彻底改变企业的价值创造方式。尽管现有研究结合AI技术情境提出了价值共创思想,但对AI能力如何助推企业实现价值共创的问题缺乏理论探讨。本文基于企业与客户间互动视角,遵循“AI能力→感知机制→响应机制→价值共创”理论逻辑,选取容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作为调研对象,系统探究AI能力对价值共创的助推过程。研究发现:(1)AI能力呈现出由机械智能化、分析智能化到直觉智能化的三阶段动态演进轨迹,并依次通过“感知”与“响应”两个过程助推企业实现价值共创;(2)在感知过程中,企业依次通过能力需求洞察、多元场景匹配、服务机会发掘实现价值感知进阶;(3)在响应过程中,企业依次通过价值方向锚定、价值空间延展、价值链条衍射实现价值响应升阶;(4)随着感知进阶与响应升阶双重逻辑的有序推进,企业依次实现从敏捷式、赋能式到开放式的共创程度逐渐深化。本文拓展了AI的阶段性发展框架,打开AI能力与价值共创之间“感知→响应”框架的机制黑箱,推进企业与客户间互动理论发展,为企业借助AI能力实现价值共创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项国鹏  高挺  万时宜  
数字时代的到来正在改变创业行为和结果,但此背景下创业企业与用户互动以实现价值创造的机制还处于理论探索阶段。基于此,本文从创业机会开发视角出发,以尚品宅配和小米为案例研究对象,构建“价值主张—互动—创业机会开发—价值实现”研究框架。研究发现:机会开发由创业企业与用户共同完成,用户被纳入价值主张、创造环节,并共享价值创造成果;创业企业与用户形成两条价值共创路径,即创业企业与用户发现和创造创业机会实现价值共创;在机会开发过程中,数字化情境为两者互动形成创业机会提供基础桥梁。本文引入“创业机会”这个重要概念解释价值共创机制,尝试打开数字时代下创业企业和用户互动形成价值创造的理论黑箱,为创业企业有效协调与用户之间的关系提供启示。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任荣  
合作创新是一种突破企业边界的外部技术协同活动,它涉及到一系列多层面主体在平行层次和跨层次的复杂交互活动。界面管理理论是研究这一问题的有效工具,它指导了如何在多主体间有效地协调和解决交互矛盾,最终提高界面目标实现的有效性。本文运用界面管理思想构建了一个企业合作创新的界面层次分析框架,将合作创新管理的关键定位于界面管理。合作创新包含两类界面横向界面和纵向界面。其中,横向界面是指伙伴企业平行层次的对等主体间的交互作用,包括企业间组织层界面、项目团队层界面和个体层界面;纵向界面则是指伙伴企业间垂直层次的、有行政隶属关系的不对等主体间的交互作用,包括项目团队与组织间的界面、个体与项目团队间的界面。这些界...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余乐  孙欣  陈卫平  
引导小农户开展合作和联合是提高小农户组织化程度、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新途径。基于资源编排理论,在深度调研的基础上,以四川JN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为例进行案例分析,系统探讨小农户通过联盟实现价值共创的机制。研究发现:小农户通过联盟最终实现经济价值和情感价值的共创;实现价值共创的过程主要经历资源结构化、资源能力转化、杠杆利用三个阶段的资源编排,盘活小农户的资源和能力。在充分考虑地区农业生产经营状况、农户自身特性等情况下,引导小农户开展合作和联合有利于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余乐  孙欣  陈卫平  
引导小农户开展合作和联合是提高小农户组织化程度、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新途径。基于资源编排理论,在深度调研的基础上,以四川JN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为例进行案例分析,系统探讨小农户通过联盟实现价值共创的机制。研究发现:小农户通过联盟最终实现经济价值和情感价值的共创;实现价值共创的过程主要经历资源结构化、资源能力转化、杠杆利用三个阶段的资源编排,盘活小农户的资源和能力。在充分考虑地区农业生产经营状况、农户自身特性等情况下,引导小农户开展合作和联合有利于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涛  陈金亮  沈孟如  
外部知识获取和内部知识创造作为两种不同的组织知识活动方式,在为企业带来新组织知识的同时,也会让企业陷入两难境界。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最为关键的原因是两种活动对有限资源的竞争而导致的冲突。针对此问题,以往研究更多强调的是通过均衡的方式加以协调。但是现实中,企业很难精准地把握两者间的资源配置,不能有效利用两种活动来服务企业创新。跨界团队是企业在与外部相关组织合作的过程中,跨越组织边界并嵌入合作方的内部价值链,与其进行有效融合来完成价值共创的特殊业务单元。通过运用跨界团队可以设置"缓冲地带"和实现"取长补短"以融合两种知识活动,从而降低组织创新活动的风险和成本。作为组织知识活动的新载体和执行单元,跨界团队存在于组织交互嵌入的情境中,通过建立叠加的整体性联结来形成独特的运作机制,使得合作双方实现多维度的衔接与融合,从而增强组织间知识交互活动的质量。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张敏  
将立德树人融入实训环节是当前课程思政的重要实践场景。借助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对价值共创视角下课程思政与实训课程的融合策略进行组态分析,发现了使命驱动、情感共鸣、知识建构和激励机制等影响价值共创的关键要素,提炼得到两种典型的价值共创模式以及多重并发的价值共创路径,诠释了价值引领对价值共创的作用机理。通过对经管实训课程思政的融合效应与组态效应进行诠释,为思政教育的全过程融入、全价值创造、全要素融合提供实践参照。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贾舒  
文章从重视商业银行的法律风险管理、自觉提高法律素质、构建全方位的法律风险管理体系、加强法律工作组织和队伍建设论述了商业银行法律工作者的价值创造问题。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丰景春  吕思佳  陈永战  陆长兵  王龙宝  
项目中60%左右的问题是界面管理不到位或有欠缺引起的。在中国情境下,为更好地提出解决组织界面管理问题的有效方案,运用计划行为理论,以低信任度建设市场环境为背景、组织界面管理行为背后主观心理因素为视角,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构建多因子中介模型,基于295名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EPC)领域相关人员调查数据,验证信任和组织界面管理行为之间的作用机理以及心理影响机制。结果显示:信任对组织界面管理行为意愿的影响主要通过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这3个中介变量传递;在3条中介路径中,态度的中介效应最强,而知觉行为控制的中介效应最弱。可知内部心理因素是形成组织界面管理行为意愿的重要前提,而EPC项目管理人员对组织界面管理行为的积极态度未全部转化为知觉行为控制,部分管理人员由于感知资源掌控能力弱而放弃实施组织界面管理。由此,分别从业主和总承包商两方面提出中国情境下EPC项目组织界面管理的对策。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陈晔  王潇  李中  
探索了服务界面感知对顾客间互动的影响,构建并验证了服务界面感知、顾客间互动与顾客间服务体验共创三者之间的关系模型。研究发现服务界面感知对两类顾客间互动(角色内与角色外)均有显著正向影响,进而正向影响顾客间服务体验共创;相比角色内顾客间互动,角色外顾客间互动对顾客间服务体验共创的影响更大。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米俊  张琪  曲国华  
数字经济时代,军民融合产业集群是统筹推进数字化建设,打造协同创新、多元发展、网格互动的多元主体价值创造、转移和增值的军民信息共享平台。基于价值共创理论,引入创新环境、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三大目标层指标,构建军民融合产业集群数字化创新效能评价指标体系,选取广东、山西和四川等16个省份的有效样本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多主体价值共创活动对军民融合产业集群智能化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军民融合产业集群数字化创新综合水平近十年来动态稳定上升,但是区域发展不均衡,呈现"东—中—西"梯度水平递减趋势;近五年中部地区数字化创新稳中"有劲",综合得分都处于正向变动趋势,区域差异和时间跨度变动相对稳定,将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军民信息化支撑;广东和江苏处于军民融合数字化创新领先地位,为其他省份提供重要的决策借鉴。通过测度军民融合产业集群数字化创新效能,揭示了价值共创活动对军民融合产业集群的影响机理,为形成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提供重要借鉴。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夏立新  杨金庆  程秀峰  
为了提高群组推荐模型中推荐结果的准确度问题,本文研究并提出了一种融合情境信息的群组推荐模型。首先,获取用户行为情境数据,同时发掘提取单个用户行为的偏好;其次,计算单个用户行为相似度,进行群组聚类发现;然后,融入情境信息挖掘群组行为特征,并构建群组行为偏好特征向量,最后结合协同推荐思想,将群组作为整体,和其他群组对项目的历史评分进行协同,形成预测评分。在实验中,我们通过分析用户的操作流,提取了主题序列特征,然后融入了经典情境信息,得出推荐结果。结果表明,使用该模型得出的排序靠前(6位)的推荐结果较之传统(非情境)的群组推荐方法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因此,该模型更适用于移动环境下的群组推荐。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李树文   罗瑾琏   张志菲  
专精特新企业是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典型组织,在我国面临的独特关键核心技术情境下,如何利用其突破的关键核心技术实现价值共创,成为当前理论研究与管理实践共同面临的挑战。本文选取司南导航这一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为调研对象,运用探索性案例分析方法系统探究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对价值共创的助推过程。研究发现:(1)关键核心技术突破通过触发企业确立组织身份与编排技术资源来助推企业打破资源约束、优势选择与链条边界,实现价值共创。(2)随着关键核心技术从单项突破到集成设计,阶段性组织身份依次确立,并催动着技术资源编排表现出“结构化-能力化-杠杆化”的资源变化逻辑,即从资源建构到资源外拓的能力化提升、再到资源联动的杠杆化撬动,资源编排中的企业作用也发生着从参与到参与主导并存、再到主导的显著变化。(3)随着情境更迭,我国企业实现从单项突破到全链突破的“由上而下”技术释放,以及到集成设计的“由下而上”技术集成。本文不仅解构了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助推价值共创的过程机制,而且建构了我国独特情境下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后产业化应用的理论框架,补充和丰富了关键核心技术理论体系。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丽平  张晗  
以跨组织网络形式获取外部组织的资源已引起各界关注,而心理距离是疏远成员间关系、阻碍协作互动的关键因素,研究其对合作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社会嵌入性、资源依赖和开放式创新理论为基础,将共享心智模式和价值共创融入心理距离对合作创新绩效的影响关系模型中,使用结构方程和层次回归分析法对384份有效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心理距离对合作创新绩效具有负向影响;共享心智模式在心理距离对合作创新绩效的影响过程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价值共创对心理距离与共享心智模式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该作用机制为提升跨组织网络的合作创新绩效提供了新的路径,对企业与外部组织开展合作创新活动具有重要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