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023)
2023(4181)
2022(3386)
2021(3380)
2020(2761)
2019(6189)
2018(6172)
2017(12051)
2016(6733)
2015(7430)
2014(7440)
2013(7225)
2012(6355)
2011(5925)
2010(6149)
2009(5500)
2008(5241)
2007(4948)
2006(4526)
2005(3882)
作者
(17236)
(15108)
(14520)
(13629)
(8836)
(7170)
(6457)
(5764)
(5578)
(5216)
(4970)
(4855)
(4654)
(4533)
(4521)
(4407)
(4326)
(4278)
(4157)
(4065)
(3785)
(3700)
(3692)
(3585)
(3532)
(3424)
(3371)
(3129)
(3110)
(3072)
学科
(44262)
农业(29506)
(28200)
经济(28181)
(26950)
业经(11882)
管理(10310)
农业经济(10030)
(8905)
农村(8900)
中国(7605)
方法(7529)
(7468)
数学(7053)
数学方法(6953)
(6889)
地方(6808)
(6736)
企业(6736)
土地(6728)
发展(6555)
(6554)
(6481)
劳动(6481)
收入(6322)
农业劳动(6281)
人口(6068)
(5894)
分配(5840)
动力(5756)
机构
学院(93065)
大学(80890)
(39086)
(38883)
经济(38134)
管理(35022)
理学(30498)
理学院(30285)
管理学(29739)
管理学院(29613)
农业(29305)
研究(28398)
中国(24212)
业大(21622)
农业大学(17662)
科学(17218)
(15897)
(15192)
中心(15006)
(14450)
(13983)
(13839)
经济管理(13676)
研究所(12906)
(11880)
技术(11859)
职业(11802)
(11677)
(11559)
(11230)
基金
项目(60070)
研究(49498)
科学(46955)
基金(41016)
(34677)
国家(34196)
社会(30382)
科学基金(29391)
社会科(28219)
社会科学(28213)
(27374)
(24853)
编号(24382)
基金项目(22186)
教育(22067)
(20275)
成果(17857)
自然(16957)
自然科(16542)
自然科学(16541)
自然科学基金(16214)
课题(15619)
资助(15610)
(14903)
(13713)
(13417)
(13243)
(13166)
重点(13021)
(12972)
期刊
(51841)
经济(51841)
(47474)
农业(32144)
中国(22455)
研究(22438)
业经(17053)
(13834)
农业经济(13313)
学报(13060)
科学(12951)
农村(12902)
(12902)
(12270)
金融(12270)
大学(11119)
教育(11025)
学学(10933)
技术(9695)
(8712)
农村经济(8664)
问题(8102)
管理(7314)
世界(7137)
(7107)
经济问题(7057)
社会(6267)
社会科(5940)
社会科学(5940)
业大(5478)
共检索到1384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幸荔芸  袁德梽  林克松  
涉农高职院校是实施农民培训、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然而,在农民培训的实践场域中,涉农高职院校培训却面临实践不务实、内容欠多元、师资较薄弱、形式乏创新、效果缺考评的多重困境。构建涉农高职"1+N"的农民培训模式,可有效实现农民培训体系的跨界融合与精准扶助,进而最大程度保障和提升农民培训质量,助力乡村振兴。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吕小强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因素,新型职业农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力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培育中国农业的未来;是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重大战略选择;是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发展现代农业、破解"谁来种地"问题的重大举措。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对于推动农业农村改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深刻影响着农业现代化进程。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卢彩晨  李朝晖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同时提出,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为了解职成院校涉农培训情况,助推乡村振兴,对职成院校开展涉农培训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发现,涉农培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培训体系不健全、培训资源缺乏统筹、职业学校积极性不高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培训师资严重不足、培训经费仍然不足、培训质量难以保证等七个问题亟待解决。建议加快构建现代农村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完善农村职业教育和培训机制、加大对农村职业教育和培训的政策扶持和宣传力度。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海军  
<正>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下,加快培养地方新型职业农民,形成一支高素质、能够胜任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所需的职业农民队伍,不仅是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美丽乡村、优化农业经营体系的根本性要求,更是增强广大农民对农业经营管理能力、农业经济创造能力的题中之义。目前,我国各地区的职业农民队伍建设仍然存在着新型职业农民科技培训与人才培育相互分离的情况,
关键词: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林克松  袁德梽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和关键环节,决定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成败。职业教育要在助力乡村人才振兴中大有可为,必须构建"1+N"融合行动模式。一是要回归服务"三农"办学面向,通过增强"三农"人才的供给力度、丰富"三农"人才的供给种类以及按需分类供给本土人才,供给"1+N"人才结构类型;二是要建设"农业+"专业群,通过"1+N"专业集群、课程集群以及资源集群,培养"1+N"人才复合素质;三是要创新联动式培养方式,通过组建"学校+企业+乡村"合作育人主体、开发"项目+创新+创业"行动育人载体、延展"校园+庭园+田园"联动育人课堂以及搭建"线下服务+线上引导"混合育人网络,构筑"1+N"协同育人平台;四是要构建立体化帮扶网络,通过经济支援与社会支援相结合、个体支援与组织支援相结合、教师支援与学生支援相结合,组建"1+N"人才支援队伍。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姜长云  
近年来,随着“三农”问题日趋升温,农民培训工作引起了理论界和决策层的高度重视;有关部委关于农民培训工作的政策文件频繁出台,支持农民培训的政策力度也在持续加大。可以预见,随着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日趋深入人心,随着全社会对“三农”问题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农民培训的政策和实践地位将会继续提高,其积极效应也将不断释放。因此,加强对农民培训需求和培训模式的研究,其重要性也将迅速凸显。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小丽  杨锟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各地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以后有了新的奋斗目标。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具有非常高的耦合性,一方面乡村振兴需要职业教育的供给,另一方面职业教育也需要乡村振兴这块阵地。职业教育在融入精准扶贫的过程中存在一系列困境,主要表现为用工荒与人才外流相矛盾;农民普遍学历水平较低;职教学校定位不准造成供需矛盾;职教单一主体与精确的培训对象的矛盾。这就需要从吸引人才回流、加强教育扶贫力度、防止贫困代际传递、明确职教与农民的供需关系以及多元主体参与培训对象的甄别等方面入手,让职业教育融入精准扶贫,建设更美乡村。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潘坡  吉世虎  燕艳  李萌  
发展创意农业等新业态可促进农村三次产业跨界融合发展,激活乡村产业活力,这是河北省实现乡村振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着重考虑的问题。基于河北省创意农业发展状况的SWOT分析和国内外有关创意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研究结论,指出跨界融合型发展模式是河北省创意农业发展路径的最优选择,并阐述了跨界融合型发展模式的实施目标、思路和SO策略,最后就实践路径从政府、企业等多个角度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艳红  
农民在农村现代化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主体作用,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文章结合专项调研成果,分析了开展新型农民职业培训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建议,以期促进新型农民职业培训质量的提升,推动乡村人才和产业振兴,为乡村全面振兴添动力、增活力。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吴兆明  郑爱翔  刘轩  
文章通过对江苏省1158名新型职业农民职业教育与培训的调研,从新型职业农民职业教育需求侧角度进行了调研分析,并针对新型职业农民参培意识强但主动持续学习的动力不足、政府层面高度重视培训但多元主体协同机制还不完善、教育培训主体培育积极性高但教学资源和培训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仍需优化等主要瓶颈问题,提出构建政府主导、多元参与的协同合作机制,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基础建设、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培训机构绩效评估与新型职业农民参培激励并举机制,完善分类分层分模块的多样化培训内容体系,创新适应职业农民的职业教育与培训模式等策略。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孟建锋  李魏瀚  续淑敏  
新型职业农民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导力量,其主体性作用的发挥是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的关键所在。当前,我国农村人力资本现状仍不容乐观,因此,需要大力对新型职业农民进行精准培育,重塑乡村振兴骨干力量意义重大。通过职业理想引领、顶层设计、精准培育对象、精准培育方案和精准培育管理等途径,促进新型职业农民素质全面提升,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保驾护航。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蔡羽田  
本文研究了乡村振兴战略下各级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以下简称"农技协")助推精准扶贫的路径与价值,希望能够为提升我国扶贫工作实效提供一定帮助。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秀丽  
文章以乡村振兴为背景,基于搜寻匹配理论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型,即"AAA+E"模型,"AAA"分别指代三个指标体系: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评估体系(Assessment system,缩写为A)、预就职岗位分析体系(Analysis system,缩写为A)和人职匹配拟合体系(Accordance system,缩写为A);"E"则代表影响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搜寻匹配模型建立的环境变量(Environment,缩写为E)。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建议,包括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评估体系、加强农村劳动力市场职业岗位分析等,以实现现代农业、活力农村和职业农民的协调发展。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于奕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对于涉农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在不断加大。为了进一步培养农林专业人才,满足农业发展及乡村振兴的人才需求,需要重视涉农专业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当前涉农高职院校教育与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人才培养体系尚未健全,人才培养目标并不明确等。为此,涉农高职院校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教育与管理改革,完善涉农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专业化的农业领域人才。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谢志远、邵曦和邹良影所著的《涉农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与高校四大职能的对接研究》一书聚焦涉农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对创业教育与高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职能的对接进行深入研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邹建华  卢文凤  赵福奎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涉农高职重任在肩。面对时代之问,"村校合作、共生育人,产教融合、共生兴村"是涉农高职服务乡村振兴的应有逻辑。要实现村教共生,则需要通过人才、文化、产业的"共生介质"来激发乡村内生动力,为产教赋能。通过专业与产业同发展、学生与"乡贤"共进步、教师与村民齐增收、校园与村庄成一体的"四元驱动"实践路径,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村校协同共生,为乡村振兴添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