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22)
- 2023(12141)
- 2022(10707)
- 2021(10149)
- 2020(8346)
- 2019(19393)
- 2018(19315)
- 2017(36989)
- 2016(20253)
- 2015(22606)
- 2014(22657)
- 2013(22386)
- 2012(20476)
- 2011(18357)
- 2010(18128)
- 2009(16291)
- 2008(15772)
- 2007(13462)
- 2006(11702)
- 2005(9934)
- 学科
- 济(80451)
- 经济(80374)
- 管理(56450)
- 业(51280)
- 企(41693)
- 企业(41693)
- 方法(35186)
- 数学(30425)
- 数学方法(30079)
- 地方(23133)
- 农(22318)
- 中国(19599)
- 学(18710)
- 财(17668)
- 业经(17657)
- 环境(16099)
- 农业(15470)
- 和(13884)
- 贸(13388)
- 贸易(13381)
- 理论(13090)
- 易(12883)
- 地方经济(12383)
- 制(12197)
- 技术(12046)
- 划(11809)
- 务(11276)
- 财务(11214)
- 财务管理(11196)
- 教育(10567)
- 机构
- 大学(277159)
- 学院(276937)
- 管理(112181)
- 济(103590)
- 经济(101115)
- 理学(97899)
- 理学院(96734)
- 管理学(95072)
- 管理学院(94599)
- 研究(91721)
- 中国(66653)
- 科学(59981)
- 京(59742)
- 财(45768)
- 所(45595)
- 江(43736)
- 农(43463)
- 业大(42600)
- 中心(42106)
- 研究所(42025)
- 范(39368)
- 师范(39032)
- 财经(37223)
- 北京(37059)
- 院(34362)
- 农业(33917)
- 经(33722)
- 州(33311)
- 师范大学(31792)
- 经济学(29372)
- 基金
- 项目(199408)
- 科学(156462)
- 研究(146854)
- 基金(142851)
- 家(124292)
- 国家(123251)
- 科学基金(106018)
- 社会(90524)
- 社会科(85565)
- 社会科学(85540)
- 省(79419)
- 基金项目(77641)
- 自然(69919)
- 自然科(68102)
- 自然科学(68089)
- 自然科学基金(66822)
- 教育(66498)
- 划(66373)
- 编号(61332)
- 资助(57581)
- 成果(48411)
- 重点(44618)
- 发(43284)
- 部(42980)
- 课题(41789)
- 创(41120)
- 创新(38297)
- 科研(37998)
- 项目编号(36846)
- 大学(36537)
共检索到3936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袁广达 仲也 杜星博
在生态文明思想和国内外环境会计、环境经济中关于流域生态补偿核算与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文献分析、熵权法、因素法、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构建跨界流域横向生态补偿的标准与分摊模型。以流域上游生态损害与保护成本、水资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基础核算,通过引入用水比例以及水资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调节系数,对流域受益主体补偿的上下限进行评估,通过测算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分摊比例,引入多种修正系数细化下游各省市的补偿金额。本文构建的量化标准与分摊模型,能为跨界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标准的制定和补偿实践提供新的方案,并为宏观环境会计计量方法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杜林远 高红贵
我国流域上游地区为保护水资源生态环境,实施严格的源头控制,并由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地经济发展,因此,亟待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流域生态补偿是以水资源作为流域生态系统的重要控制因素和补偿载体,通过水资源能有效转移上下游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本文以湘江流域为例,从生态建设与保护成本分析法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法两种方法出发,对湘江流域生态补偿标准进行量化,得出制定科学的流域生态补偿标准应凸显水资源价值,依据地区差异实行差异性补偿的结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卢新海 柯善淦
通过计算长江流域各省级行政区之间水资源生态服务价值的差异,建立各省间水资源利用和经济补偿的联动关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基于生态足迹模型测算长江流域各省份水资源超载指数,结合谢高地等人的中国陆地生态服务价值的研究结果,考虑地区补偿能力,构建水资源生态补偿的量化模型,计算各省份应当支付的生态补偿量。长江流域各省水资源生态服务价值总量高达9.37×1012元,各省生态服务价值也都在3.1×108元以上。整体上长江流域水资源生态服务价值呈现两端低,中间高的趋势,上中下游生态服务价值比例分比为44%,49%和7%。因此,处于长江流域下游以及中游的地区理论上应当对上中游地区水资源保护以及"生态服务价值外溢...
关键词:
生态补偿 生态足迹 长江流域 补偿系数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子飞 于法稳
渔民退捕是贯彻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和"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重要举措。短期内,中央政府应为退捕补偿主体,地方政府为辅,持证渔民为补偿客体;长期来看,应按退捕区域事权财权,明确中央、省、市(县)的补偿主体责任,还应拓展补偿客体,考虑区域间补偿标准的差异化,兼顾补偿的公平与效率。长江退捕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主体机制外,还应从组织领导、法治制度、政策支持和资金管理等方面完善相关配套措施。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发展 生态补偿机制 渔民退捕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麻智辉 高玫
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涉及到流域上下游省区间的生态和利益关系,牵涉的范围广,利益主体多,省域之间的协商难度较大,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更难。本文以国家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新安江流域为典型进行实证研究,剖析了跨省流域生态补偿的难点与问题,构建了全新的体系框架,提出了推进跨省流域生态补偿试点机制的政策建议。这对于化解区域利益冲突、完善生态补偿长效机制、推动跨省流域生态补偿试点在全国展开、促进流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新安江流域 跨界 生态补偿 试点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胡振华 刘景月 钟美瑞 洪开荣
以漓江流域为例,基于演化博弈的视角探究了跨界流域上下游政府之间的利益均衡及生态补偿机制。理论研究发现,在跨界流域中仅仅通过地方政府自身演化无法达到最优稳定均衡策略(上游保护,下游补偿),必须引入上级政府的激励约束机制才能确定实现最优稳定均衡策略时的参数条件。实证测算出漓江流域的环境保护成本约占该流域地区总产值的5.59%,其中74%的环境保护成本应当由下游的广东省进行补偿。为实现最优稳定策略均衡,还须来自于中央政府至少2倍于环境保护成本的惩罚约束。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潘华 周小凤
多年的经济大开发使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不堪重负,作为流域生态环境治理重要手段的生态补偿,其实现路径仍主要依靠纵向的财政支付,横向生态补偿难有大的进展。目前长江流域的生态补偿政策措施多集中在省内或省际间的水污染治理,缺乏全流域治理的制度安排。应考虑基于国土治理与产权视角,通过确认计量长江流域上下游生态补偿的权利责任,探索一条政策引导、市场主导的长江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准市场化路径,以期破除地方"各自为政"的利益藩篱,提高其生态补偿效率。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强 彭晓春 周丽旋 洪鸿加 张杏杏
生态补偿作为解决城市饮用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协调保护方和受益方利益冲突的重要手段,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其中补偿标准是决定生态补偿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环节。选取珠江三角洲城市群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广东省东江流域作为研究对象,在总结分析现有补偿标准的基础上,运用生态保护成本法和条件价值评估法,分别从流域水源地保护方和下游受益方的角度对东江流域生态补偿标准进行测算,并依据下游用水量对补偿金进行分摊。通过测算,广东省东江流域上游六县生态保护总成本为105.38亿元,其中直接成本5.40亿元,间接成本99.98亿元,引入水质修正系数和水量分摊系数后,下游四市应补偿上游六县的生态补偿额度为24....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小燕 胡仪元
在全球水资源危机的大背景下,水源保护及其生态补偿成为国内外学者与政府高度关注的问题,其中生态补偿标准作为决定生态补偿水平和补偿金分配额度的关键因素,而成为研究重点。但是,目前关于水源地生态补偿标准的研究存在数据获取途径单一、不同河段之间标准一致、重复计算和指标体系不完备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结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具体情况,提出汉江流域生态补偿指标体系。以期为当地的生态补偿标准研究和后期生态补偿金分配提供些许借鉴。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汉江流域 生态补偿标准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西琴 高佳 马淑芹 刘子刚
生态补偿分担比例是流域生态补偿实践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依据流域生态治理阶段,针对跨省重要水源地生态补偿,提出试行阶段、修复阶段、稳定阶段等3个阶段分担比例确定的思路。试行阶段以污染控制和水质改善为目标,补偿资金由流域上游、下游、国家三方共同分担,且在3年期间国家分担比例逐渐降低;修复阶段以生态资源保护为主,补偿目标是水质与水量同时达标,分担比例以上游、下游水量分配作为依据,双方共同承担;稳定阶段以上下游互利双赢、绿色发展为目标,以机会成本的宏观经济指标作为分担依据。通过对九洲江流域鹤地水库生态补偿的实证研究,补偿资金在3年试行阶段上游广西、下游广东、国家三方承担的比例分别为:第一年25.00%、25.00%、50.00%,第二年28.50%、28.50%、43.00%,第三年33.30%、33.30%、33.30%。修复阶段广西、广东、国家分担比例为39.30%、53.60%、7.1%;稳定阶段广西、广东分担比例为48.60%、51.40%。本文为确定九洲江流域生态补偿分担比例提供参考,并可为建立流域生态补偿长效机制提供依据。
关键词:
流域 水源地 生态补偿 分担模式 九洲江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邱宇 陈英姿 饶清华 林秀珠 陈文花
为建立兼顾公平与效率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科学合理的测算生态补偿额,从经济学角度构建基于排污权的流域跨界生态补偿模型。以福建省境内的闽江流域为例,分别测算流域各城市2011~2015年理论排污权和排污权损失,核定生态补偿额。结果表明:各城市生态补偿总额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福州作为闽江流域的下游城市,其生态补偿总额根据上游城市南平、泉州、宁德的污染物排放情况而定;南平、三明作为闽江流域中游城市,生态补偿总额根据上游城市以及自身的水污染物排放情况而定;泉州、龙岩、宁德作为闽江流域上游城市,生态补偿总额主要根据自身排放的污染物情况而定。研究结果可为福建省乃至全国跨界流域补偿总量测算的研究实施提供参考借鉴。结合闽江流域生态补偿测算结果,提出了明确生态补偿主客体、兼顾上下游利益、建立流域排污权制度等完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议。
关键词:
闽江 生态补偿 排污权 补偿额度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梁伟 朱孔来
当前的可持续发展评价大多偏重经济、社会因素,而真正反映生态环境质量的指标所占权重和比例偏少,针对这种现状,提出了重点反映生态环境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涉及到"废物排放"、"环境治理"、"能耗"和"环境资源"等,共计25个指标,从不同侧面反映生态环境质量。采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利用多层模糊综合评判法计算生态环境指数,计算了全国31省市的生态环境指数,着重分析了长江流域各地的生态环境现状,结果表明:长江流域整体的生态环境指数略高于全国均值,上游的青海、下游的江苏和上海得分偏低,云南、四川、江西和西藏表现较好,重庆、湖北、湖南和安徽位于全国中游水平。依据各地的得分及其在各评价指标上的表现给...
关键词:
生态环境指数 熵权 模糊评价 长江流域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奕淇 李国平 延步青
横向生态补偿作为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促进流域上下游间协调发展的重要制度保障,可实现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双赢"。本文基于福利经济学与环境经济学原理,构建了能实现社会效用最大化的流域生态服务价值横向补偿的理论模型,发现只有下游各地方政府给予上游公平合理的补偿,才能弥补上游由于实施生态保护而导致的效用的减少。然后通过层次分析法与结构熵权法相结合,测算下游各地方政府应分摊的横向补偿的权重。并以渭河流域为例,测算得到渭河流域下游的宝鸡市政府、咸阳市政府、西安市政府与渭南市政府对流域上游横向补偿的分摊比例分别为27.11%、22.24%、29.82%、20.83%,该分摊方案定量划分了下游各地方政府应承担的责任,而且分摊比例与上述4市的经济发展情况相匹配,兼顾效率与公平,也利于强化下游各地方政府保护与建设流域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政通 白彩全 姚成胜 杜涵
文章运用Malmquist指数分析模型与重复博弈模型对长江流域各省市的农业投入生态效率与工业投入生态效率进行研究,探索建立流域内生态补偿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流域内各省份分别存在比较优势与绝对优势;建立流域内生态补偿机制具有必要性;存在三种补偿方式,且补偿应按梯度进行。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政通 白彩全 姚成胜 杜涵
文章运用Malmquist指数分析模型与重复博弈模型对长江流域各省市的农业投入生态效率与工业投入生态效率进行研究,探索建立流域内生态补偿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流域内各省份分别存在比较优势与绝对优势;建立流域内生态补偿机制具有必要性;存在三种补偿方式,且补偿应按梯度进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