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22)
2023(7373)
2022(6254)
2021(5632)
2020(4381)
2019(10001)
2018(9453)
2017(17638)
2016(9574)
2015(10529)
2014(10573)
2013(10515)
2012(10144)
2011(9502)
2010(9809)
2009(8940)
2008(8869)
2007(7924)
2006(7610)
2005(7111)
作者
(29194)
(24411)
(24307)
(22630)
(15469)
(11663)
(10965)
(9445)
(9342)
(8739)
(8320)
(8312)
(8045)
(7826)
(7536)
(7492)
(7273)
(7024)
(6979)
(6903)
(6183)
(6052)
(5900)
(5643)
(5533)
(5531)
(5492)
(5350)
(4983)
(4920)
学科
(46907)
经济(46864)
(23343)
管理(21673)
地方(19788)
中国(16604)
(15814)
(15141)
企业(15141)
业经(12051)
农业(11780)
方法(10956)
地方经济(10657)
(9844)
(8635)
(8625)
贸易(8612)
(8567)
金融(8566)
环境(8258)
(8243)
(8059)
银行(8051)
数学(8010)
(7988)
数学方法(7890)
(7771)
发展(7320)
(7296)
(7200)
机构
学院(139792)
大学(134842)
研究(56227)
(55275)
经济(53893)
管理(47724)
中国(42431)
理学(39038)
理学院(38390)
管理学(37737)
管理学院(37443)
科学(34884)
(31135)
(29045)
研究所(26043)
(25078)
(24901)
中心(24873)
(23450)
(23298)
师范(23241)
(21011)
北京(20823)
(19585)
业大(18933)
农业(18883)
师范大学(18792)
财经(18758)
(18639)
科学院(17325)
基金
项目(87162)
科学(68119)
研究(65990)
基金(60019)
(52821)
国家(52301)
科学基金(43652)
社会(41189)
社会科(38990)
社会科学(38985)
(35818)
基金项目(31832)
(30315)
教育(28720)
编号(27178)
自然(26562)
(26557)
自然科(25761)
自然科学(25754)
自然科学基金(25237)
资助(24548)
成果(22004)
发展(21409)
(21044)
课题(20520)
重点(20082)
(17684)
(17650)
国家社会(16761)
(16741)
期刊
(75665)
经济(75665)
研究(46523)
中国(35194)
(25011)
科学(20869)
学报(19659)
教育(19024)
管理(18819)
农业(17345)
(16913)
(15791)
金融(15791)
大学(14771)
业经(14595)
学学(13756)
技术(11777)
经济研究(11520)
问题(9998)
(9278)
资源(8826)
财经(8435)
(8378)
(7988)
(7693)
国际(7493)
(7408)
商业(7365)
世界(7234)
现代(6973)
共检索到2337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全华  杨竹莘  
生态旅游区在扩大接待能力 ,增加旅游收入的同时 ,不可避免地破坏了景区生态环境。既要接待更多的过夜游客 ,增加旅游收入 ,又要使旅游区生态系统维持在安全的水平上 ,开发建设规模多大为宜 ,这是许多生态旅游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环境脆弱因子的建设规模容限值计量模型 ,并在典型的生态旅游区张家界进行了验证。通过计算得出了在不同的建设规模条件下 ,张家界景区最为脆弱的环境因子———总磷含量的变化状态。实证研究表明 ,宾馆规模容限值模型是分析生态旅游区环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工具。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吴承照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国土开发的生态红线,国家发改委提出主体功能区划,国土分三类开发:禁建区、适建区、限建区。旅游发展与这三类区均有关系。禁建区往往是最重要的旅游资源和旅游区,地域发展旅游,必要的游憩与服务设施是不可缺少的,修路盖房子必然要改造地形,砍树有时也是不可避免的,这样是否与禁建区政策相违背?大量客流进入所产生的废物废水给地方生态环境保护带来了巨大压力,"山前风光秀丽山后垃圾成堆"是过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人韦  
在追溯旅游规划起源、总结旅游规划历史的基础上 ,本文主要分析旅游规划的现状 ,探讨旅游规划的发展方向。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吕永龙  
分析了生态旅游产生的背景,认为生态旅游是旅游景观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一条途径。阐述了生态旅游发展的社会、经济、技术和环境的一般政策,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生态旅游发展规划的一般原则、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潜力与限制条件、生态旅游产业的结构与空间适宜性分布。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振亭  马耀峰  李创新  
旅游竞争力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它对区域旅游发展的作用不可忽视,然而单纯的竞争力研究主要是基于过往年份的数据,测定未来可能的竞争力大小及强弱,缺乏旅游发展实践的反证。为此,本文在旅游竞争力研究思想和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引入旅游竞争力效度的概念,建立评价模型,考量区域旅游竞争力实际发挥作用的程度。在此基础上,用旅游竞争力和竞争力效度双维指标测定特定旅游区旅游发展态。通过对中国31个省级旅游区发展态的测定得出相应的分析和评价发现,中国各旅游区发展态的地区不均衡性非常突出,9大明星旅游区中只有四川旅游区地处西部,其余的均为东部的旅游区,而西部其他11个旅游区不是处于瘦狗旅游区就是处于问题旅游区,这...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何有良  
中越跨境旅游资源丰富,德天-板约瀑布是跨越中国和越南国境的统一旅游景区。进一步建设中国与越南德天-板约瀑布跨境旅游区有利于吸引旅客,扩大两国开放程度,提高边境少数民族收入水平和治理环境污染。通过建立两国政府合作机构,实行相对特殊的边界管理政策,共同申请世界自然遗产,加快推进德天-板约瀑布跨境旅游区的建设。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辉  厉新建  秦宇  
在简要回顾中国旅游产业发展进程的基础上 ,本文对旅游业发展态势与旅游区 (点 )建设、经营和管理之间的互动关系做了重点分析 ,指出了在产业发展进程中旅游区 (点 )存在的问题 ,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的对策与建议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季红颖  
查干湖作为吉林省乃至全国著名的4A级景区,当前在发展中面临着重要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发挥出自身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以旅游带动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应从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品牌塑造、引进和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等方面推进查干湖旅游区发展,将其塑造成为风光秀美、特色鲜明、富有情调、韵味十足的旅游观光胜地,凝练成为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点、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的旅游特色品牌。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阎蓓  
1 大上海旅游区在全国的地位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大上海旅游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和安徽省,全区旅游资源丰富、基础条件优越、组合优势显著,在全国旅游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据统计,1991年全国52个重点旅游城市共接待境外旅游者379.35万人次,其中本旅游区内的10个城市占了28%,达106.16万人次,且上海、杭州、苏州、南京和无锡在52个城市中分居第2、6、7、9、13位。同年来华旅游总人数为3334.98万人次,其中外国人271.01万人次,华侨13.34万人次,港、澳、台同胞3050.63万人次,到上海旅游的外国人和华侨分别占全国总数的22.60%和27.96%。1991年,全国旅游外汇收入为28.45亿美元,沪、苏、浙、皖三省一市的旅游外汇收入为24.67亿元外汇券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苏章全  明庆忠  李庆雷  
区域旅游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运用旅游生态位理论,构建了滇中大昆明国际旅游区生态位测评指标体系,进而计算得出旅游区各旅游片区旅游生态位宽度,以此为基础分析得出大昆明国际旅游区以昆明为核心、以玉溪和曲靖为次要节点及以楚雄为末端节点的旅游发展空间结构,构建了滇中大昆明国际旅游区旅游发展模式并提出了相应的旅游发展策略。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赵宇航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经济中心和政治格局悄然改变,逆全球化现象频发,尤其新冠疫情的爆发使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到"一带一路"倡议下区域一体化合作的重要性。跨境旅游是"一带一路"建设中最具潜力的国际合作产业之一,与国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基于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中国跨境旅游发展现状,分析出中国跨境旅游发展存在合作机制不健全、基础设施不完善、传统及非传统安全威胁、跨境电商平台发展乏力和旅游产品单一等问题,并从内循环发展、体制机制建设、数字化转型以及文旅融合视角提出中国跨境旅游发展的突破路径。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彭红松  陆林  路幸福  凌善金  
以四川、云南省交界处的泸沽湖为研究对象,基于问卷调查和网络游记,获取旅游客流数据,借助社会网络理论与方法,构建跨界旅游区空间网络结构模型及评价指标体系,并从旅游客流视角,探讨其旅游空间网络结构、节点功能角色及边界屏蔽效应,最后得出泸沽湖旅游空间格局及优化路径。结果表明:①泸沽湖旅游空间网络呈现中北部密集、南部疏松的格局,存在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环湖旅游客流同时具有环状和节点状线路选择趋向,受边界效应影响,整体网络存在边界客流断裂现象,分片区旅游客流则呈多核心辐散状;②泸沽湖环湖15个旅游村寨节点可分为旅游核心、次旅游核心、重要旅游节点、一般旅游节点和边缘旅游节点5种角色类型,同一类型旅游节点在中心性指标上有相似的模式特征;③跨界旅游活动存在显著的边界效应,泸沽湖省级行政边界两侧整体边界屏蔽效应大致相当,而节点边界屏蔽效应分异显著,四川片区节点边界效应显著的节点比例明显大于云南片区;④泸沽湖跨界旅游空间网络结构总体呈现"五级旅游基地、六条旅游轴线、三级旅游系统"的空间格局,并提出川滇共建景区管委会,统一资源产品开发、品牌构建和市场营销,发挥小洛水、达祖的跨界旅游通道职能等优化路径。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刘伟强  
旅游区的开发建设问题是区域旅游发展战略研究的核心。我们知道,旅游区的地位分析是研究旅游区发展的基础,旅游区的时空结构透视是把握旅游区内部动态机制的关键,旅游区的开发评价为旅游区的进一步开发建设提供具体的佐证。因此,在分析旅游区的地位、时空结构以及开发评价的基础上,研究旅游区的开发建设问题,既能反映旅游区的区域特征及其动态演化轨迹,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汉成  夏亚华  
跨界旅游合作是实现区域无障碍旅游的有效途径。从理论上讲,跨界旅游合作具有区域旅游市场扩大、产业规模经济、交易成本节约等效应;从实践上讲,跨界旅游合作面临着仅限于政府层面、缺乏统一的旅游发展规划、利益本位主义严重、区域交通瓶颈制约以及旅游服务配套设施不完善等诸多困境。建议制定旅游规划,采取促进旅游景区、线路、交通和融资整合的开发措施,以促进跨界旅游合作的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