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555)
- 2023(16513)
- 2022(14426)
- 2021(13487)
- 2020(11289)
- 2019(25668)
- 2018(25532)
- 2017(49398)
- 2016(27135)
- 2015(30338)
- 2014(30483)
- 2013(29899)
- 2012(27759)
- 2011(25005)
- 2010(25089)
- 2009(23276)
- 2008(22712)
- 2007(19849)
- 2006(17784)
- 2005(15915)
- 学科
- 济(106609)
- 经济(106472)
- 管理(80746)
- 业(74226)
- 企(61381)
- 企业(61381)
- 方法(43423)
- 数学(37418)
- 数学方法(36924)
- 农(30841)
- 财(29207)
- 中国(28505)
- 地方(27724)
- 业经(24723)
- 制(24372)
- 学(22152)
- 农业(20415)
- 贸(19323)
- 贸易(19311)
- 易(18680)
- 环境(17728)
- 务(17261)
- 理论(17192)
- 财务(17186)
- 财务管理(17143)
- 银(17123)
- 银行(17075)
- 和(16986)
- 融(16470)
- 金融(16465)
- 机构
- 大学(377307)
- 学院(376762)
- 济(149841)
- 管理(148694)
- 经济(146288)
- 研究(128211)
- 理学(127888)
- 理学院(126369)
- 管理学(124312)
- 管理学院(123608)
- 中国(96512)
- 京(80544)
- 科学(78242)
- 财(72266)
- 所(63748)
- 农(58909)
- 中心(58633)
- 江(58003)
- 研究所(57606)
- 财经(56085)
- 业大(54213)
- 范(52127)
- 师范(51740)
- 北京(50865)
- 经(50771)
- 院(47172)
- 州(46381)
- 农业(45592)
- 经济学(43949)
- 师范大学(41871)
- 基金
- 项目(255214)
- 科学(201165)
- 研究(191128)
- 基金(183562)
- 家(158467)
- 国家(157111)
- 科学基金(135408)
- 社会(119497)
- 社会科(113105)
- 社会科学(113076)
- 省(100829)
- 基金项目(97596)
- 教育(87591)
- 自然(87042)
- 自然科(84930)
- 自然科学(84911)
- 划(84003)
- 自然科学基金(83337)
- 编号(79728)
- 资助(74752)
- 成果(65643)
- 重点(57088)
- 部(56325)
- 课题(55183)
- 发(55056)
- 创(52843)
- 创新(49329)
- 制(49272)
- 项目编号(48474)
- 教育部(48353)
- 期刊
- 济(171399)
- 经济(171399)
- 研究(115582)
- 中国(77441)
- 学报(55702)
- 管理(55255)
- 财(55022)
- 农(54018)
- 科学(52528)
- 教育(46072)
- 大学(42688)
- 学学(39760)
- 农业(36938)
- 融(35767)
- 金融(35767)
- 技术(32792)
- 业经(28301)
- 财经(26705)
- 经济研究(25975)
- 经(22783)
- 问题(22341)
- 图书(20289)
- 业(18867)
- 理论(18331)
- 科技(17942)
- 资源(17889)
- 现代(17370)
- 技术经济(17279)
- 贸(17058)
- 版(17032)
共检索到5700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陶希东
如何促进跨界区域大发展,是未来我国区域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长江三角洲、京津唐、珠江三角洲三大跨省都市圈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单元,如何实现内部城际协调与整合,是三大都市圈面临的共同问题。本文在对跨界区域及其特征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我国三大跨省都市圈为例,对跨界区域协调(省市际协调)的内容、机制和政策等问题,做出新的解释与设想。
关键词:
跨界区域 协调 机制 政策 跨省都市圈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陈树荣 王爱民
经过多年快速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目前正面临着跨界冲突及区域协调的严峻挑战,区域发展的种种重大问题、冲突和矛盾在"行政区-跨界冲突-区域协调"这一主题下交织与渗透,使跨界冲突的稳定、协调与创新机制变得极为重要。隐性跨界冲突作为一种特殊的跨界冲突,存在着制度冲突、文化冲突和社会排斥三种类型。隐性跨界冲突及其协调中始终贯穿着市场、政府和文化三股力量,相互耦合,共同构成隐性跨界冲突的协调机制。
关键词:
隐性跨界冲突 协调机制 珠江三角洲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广西财政厅课题组
西江是珠江水系的主要干流之一,由西向东贯穿广西、广东两省,保护好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对两省的生态、社会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在补偿方式上更加灵活有效的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成为生态保护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通过分析广西为开展西江流域生态补偿工作在制度制定、资金投入等方面所做出的努力,探讨了在推进西江跨省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中存在的困难,同时借鉴了新安江的经验措施,提出完善顶层框架设计、明确考核指标、建立资金分配机制、加强监管与绩效考核等建议。
关键词:
西江 广西 跨省流域 横向生态补偿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刘德军 张靖会 樊丽群
我国的区域协调发展主要体现在东部与中西部、沿海与内陆及主体功能区的协调发展三个方面。山东省经济发展呈现明显的东中西梯度差异和各经济板块不均衡状态,与全国区域发展格局十分相似。文章以山东为例,从财政体制、转移支付、公共投资、税收优惠和奖励补贴、政府采购等方面探讨逐步缩小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经济差距,缩小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居民生活水平差距的财税政策,以实现区域内经济的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丁永健 鄢雯
围绕郑渝铁路过境权的争夺是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中政府间协调机制缺失的结果。文章认为,在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各地区存在着特殊的偏好,因此,必须有地方政府参与;由于存在地区间外部性,因此,必须有中央政府的参与。此外中央政府还可以起到协调各地方政府的作用。跨区域公共物品的供给除了政府共同出资,还有赖于政府间有效的协调,其实质是由传统的行政管理关系,转向各方平等参与和协商的区域共治。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佃利 吕俊平 王文婷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对于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经济圈作为一种新的城镇化空间形态,是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承载空间。区域发展不平衡不仅体现在不同省域之间,也反映在省级行政区内部的发展差异,但面向这一尺度的经济圈协调发展并未得到足够关注。本文立足于山东省内胶东经济圈、省会经济圈、鲁南经济圈协同联动发展的实践探索,阐述区域协调发展的多维目标,从“制度—组织—执行”三个维度提出实现省级行政区内部经济圈之间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在目标指向方面,基于对政策要求、现实实践和已有文献的梳理,从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人民生活水平、城乡融合、基本公共服务五个维度解构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内涵。为了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多维目标,需要在制度层面推进政策集成、完善体系化的区域协调发展制度供给,在组织层面优化主体结构、面向不同尺度构建区域协调发展的具体机制,在执行层面加强区域整合、创新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多元策略和政策工具。
关键词:
区域协调发展 经济圈 协调机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博文
2014年北京APEC会议上我国计划在2030年设定碳排放总量最大限值,为此我国将逐步扩大碳交易市场版图,进行跨区域碳交易。然而由于全国性碳交易立法缺失和地方性立法差异性较大,导致跨区域碳交易市场处于无序状态。在借鉴欧盟、美国较为成熟的区域性碳排放权交易立法的基础上,通过构建跨区域碳排放权交易立法协调机制,对碳配额"适区"分配,跨区交易,集中监管,联动执法,为我国在"十三五"期间建成全国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立法体系提供理论支持。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陈树荣
经过多年快速发展,太原经济圈目前正面临着跨界冲突的严峻挑战,引发了现有空间模式与发展策略的创新与变革。对跨界冲突—协调的空间特征与问题进行研究,归纳出相邻空间、非相邻空间和多维空间等三种空间模式,其中多维空间模式又包含中心辐射型城镇群模式、通道发展型轴带模式和流域开发型廊道模式等三种类型,提出太原经济圈要打造"主次双核、一廊两轴"的跨界冲突—协调空间结构。
关键词:
跨界冲突—协调 空间模式 太原经济圈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锁利铭 位韦 廖臻
区域合作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培育发展中西部地区城市群、建立城市群发展协调机制是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方向之一。成渝城市群作为西部地区典型城市群,在区域发展和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2011~2017年成渝城市群80条府际协议数据以及28项政策文本表明,国家高度重视西部地区区域协调发展问题,成渝城市群跨区域合作治理局势明朗,并在跨区域合作治理过程中形成了治理网络机制和协作网络机制,但仍然存在部分阻碍。为提升合作绩效、实现区域一体化,响应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成渝城市群要加强区域协同治理,以合作驱动区域经济加快转型升级,形成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高地效应"。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温晓慧 查蒙琪 吉生保 马淑娟
使用1998-2014年我国三大沿海经济圈省市的面板数据,借鉴耦合协调理论模型,构建相应指标体系,将制造类FDI与研发类FDI的耦合协调度和区域创新能力纳入一个整体框架,实证分析外资角色协调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三大沿海经济圈制造类FDI与研发类FDI的耦合协调度均值为0.535 5,尚处于勉强协调阶段;(2)三大沿海经济圈区域创新能力存在明显地区差异;(3)制造类FDI与研发类FDI耦合协调对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具有正向作用,这种作用在三大沿海经济圈间存在一定差别。三大沿海经济圈应加大力度且各有侧重地促进制造类与研发类FDI的交互协调,适应经济新常态发展要求,提升区域创新能力。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唐燕
本文分析了"柏林-勃兰登堡联合区域规划部"的组织结构、职能设置、运行机制和改革动向等,阐述了两州之间开展跨区域合作的发展历程及其动力和阻力,并总结该案例在大都市区区域协作与区域管治上提供的经验借鉴。
关键词:
柏林 勃兰登堡 跨区域合作 协调机制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马永喜
各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跨区域公共工程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结构调整的同时,也在重塑着区域间的利益关系与经济联系。通过探讨建立区域性公共工程区域协调机制的理论依据及其实现形式,在此基础上对其经济效率实现条件进行分析,得出了在"区域投入与受益具有比例对称性"条件下建立区域协调与补偿机制既可以发挥工程本身的经济效率又能够平衡各方利益,使得区域整体利益最大化的结论,并依此而提出区域间协调与补偿的量化标准。
关键词:
公共工程 协调 补偿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王良文 黄水亮 陈长军
近10年我国假币犯罪活动较为猖獗,打击假币犯罪工作相当严峻。对此,本文从反假币成本的角度出发,对打击假币犯罪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调查,并提出了建立跨区域反假币协调机制的建议。
关键词:
反假币 跨区域性 协调机制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温薇 田国双
随着生态文明的发展、主体功能区跨区域补偿的加剧,以及生态补偿地域差异的出现,传统的生态补偿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主体功能区的利益诉求。主体功能区为了保障自身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必须保证持续有效的发展,并加强跨区域补偿协调机制的构建。重点选取了补偿协调的经济维度、政治维度、社会维度和文化维度进行剖析,通过比较分析得到补偿协调四个维度之间的差异,最后,基于生态文明视角提出跨区域生态补偿的协调路径,以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和协调。
关键词:
生态文明 跨区域 生态补偿 协调机制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温薇 田国双
随着生态文明的发展、主体功能区跨区域补偿的加剧,以及生态补偿地域差异的出现,传统的生态补偿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主体功能区的利益诉求。主体功能区为了保障自身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必须保证持续有效的发展,并加强跨区域补偿协调机制的构建。重点选取了补偿协调的经济维度、政治维度、社会维度和文化维度进行剖析,通过比较分析得到补偿协调四个维度之间的差异,最后,基于生态文明视角提出跨区域生态补偿的协调路径,以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和协调。
关键词:
生态文明 跨区域 生态补偿 协调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