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150)
- 2023(5916)
- 2022(4692)
- 2021(4563)
- 2020(3547)
- 2019(8066)
- 2018(8314)
- 2017(13141)
- 2016(8784)
- 2015(10147)
- 2014(10532)
- 2013(9178)
- 2012(8538)
- 2011(8097)
- 2010(8278)
- 2009(6996)
- 2008(6870)
- 2007(6442)
- 2006(5730)
- 2005(5362)
- 学科
- 教育(20371)
- 济(18021)
- 经济(17989)
- 管理(16465)
- 中国(13613)
- 业(12282)
- 企(9866)
- 企业(9866)
- 理论(9467)
- 学(8508)
- 教学(8402)
- 制(6888)
- 农(6767)
- 体(6226)
- 财(5795)
- 发(5120)
- 研究(4962)
- 方法(4933)
- 技术(4735)
- 发展(4540)
- 业经(4508)
- 地方(4426)
- 展(4416)
- 融(4314)
- 银(4311)
- 金融(4305)
- 银行(4296)
- 学法(4266)
- 教学法(4266)
- 行(4192)
- 机构
- 大学(111827)
- 学院(107885)
- 研究(44715)
- 教育(33076)
- 济(30136)
- 管理(30052)
- 经济(28921)
- 范(28434)
- 师范(28242)
- 科学(27041)
- 京(26839)
- 中国(25905)
- 理学(24834)
- 理学院(24353)
- 管理学(23563)
- 管理学院(23326)
- 师范大学(23194)
- 所(22926)
- 研究所(20858)
- 技术(19596)
- 江(19544)
- 中心(18795)
- 北京(18121)
- 农(17959)
- 职业(17930)
- 院(16317)
- 财(16007)
- 州(15113)
- 业大(14757)
- 农业(14036)
- 基金
- 项目(67601)
- 研究(59112)
- 科学(53681)
- 基金(42272)
- 教育(37368)
- 家(36681)
- 国家(36157)
- 社会(31776)
- 社会科(29583)
- 社会科学(29577)
- 省(29031)
- 科学基金(29005)
- 编号(28335)
- 成果(27463)
- 划(27315)
- 课题(24623)
- 年(20902)
- 基金项目(20689)
- 重点(17250)
- 规划(17238)
- 项目编号(16859)
- 资助(16781)
- 自然(16532)
- 部(16489)
- 发(16231)
- 自然科(16125)
- 自然科学(16118)
- 性(15841)
- 自然科学基金(15791)
- 度(15241)
共检索到1849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丁杰 孙朝仁 王一军
针对当前中小学教育科研中的组织冲突,推动跨校非正式教师教育科研共同体建设,是高质量教育发展的重要选择。跨校非正式教师教育科研共同体,具有自主表达、目标导向、载体驱动、平台依附等多种交往类型,在不同的视角上包括角色分工、个体经验学习、团队互助学习、集体行动路径等运行方式。面向成员分散行动的群体决策过程、追求实践创新的行动研究、群体直觉式自然研究方法,是跨校非正式教师教育科研共同体的行动特点。其中,群体直觉式自然研究方法具体包括临床问题、草根声音、行动循证、协商规训四大基本要素。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汪明帅 卓玉婷 陈青松
乡村教师是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乡村教育的基础支撑,是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本研究基于学习共同体的理论视角,采用质性研究中的个案研究方法,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三所海岛学校自发结盟的“乡村教师共生体”为研究对象,透视了其从发起到运行、从跨校“共生体”的可为与难为到走向跨界“共生体”的动态过程。研究表明,基于跨界学习理论构建的跨界“共生体”,是一个汇聚多重智慧和多样资源的聚合体,不但激发了组织成员的积极性,还有助于增进活动的专业内涵,进而从根本上促进乡村教师以及所有组织成员的成长,从跨界学习的视角为推动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有益启示。
关键词:
乡村教师 “共生体” 跨界学习 动态建构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戴伟芬 梁慧芳
教师教育者的专业水平直接影响着教师培养与培训质量。教师教育者群体很少能集理论与临床知识于一体,主要存在专业发展孤立、理论与实践脱节、身份认同不足等问题,致使教师教育低效。本研究致力于基于温格与恩格斯托姆的边界实践思想,突破教师教育者专业发展的封闭路径,构建跨越大、中小学教师教育者边界的学习共同体。跨界机制、共同体内成员责任共享与促进以及积极的学习与情感环境支持、外部制度与资源保障是构建其跨界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关键要素。教师教育者跨界专业学习共同体的构建途径,分别寓于职前教师培养和在职教师培训的共同体中。跨界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建立,促使大、中小学教师教育者横向专业知识融合、创新和情感理解与认同,进而引发他们认知重组和可能的教育实践变革。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黄遵红 夏海鹰
教师教育者的专业学习共同体建构指向教师教育者的专业发展,教师教育者的专业发展关乎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的建设。新时代下,教师教育者的内涵逐渐由单一走向多元,身份角色也从某一领域的专业佼佼者具化为高等院校、中小学校、教师进修校等组织中从事教师教育工作的教育研究者、专业引领者、教师培训者。然而,作为兼具多重身份的教师教育者,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建构却出现内部成员结构单一、学习内容局限、学习场域有界等现实困境。立足当下,提出建构具有跨界属性的教师教育专业学习共同体,融入跨界学习理论,提炼出中间人、跨界学习文化、跨界合作项目、跨界管理制度等四种要素是其建构的应然逻辑。由此提出从有界到跨界是建构教师教育者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必然之路,包括重塑认识,建构跨界身份属性;创设环境,营造跨界学习文化;项目驱动,组建跨界合作团队;柔性管理,打造智能时代的“对话式”管理模式,促进教师教育者的跨界融合和专业发展。
关键词:
教师教育者 专业学习共同体 跨界学习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淑莲 金建生
城乡教师协同学习共同体是基于协同学习共同体原理组成的新型教师发展联盟,但在当前的实践中,还存在实践着的"共同体之人"缺乏对城乡教师协同学习共同体的理论自觉、对其深度学习的运行特点模糊不明、具体运行策略无共同体特征等运行机制的问题。正确认识城乡教师协同学习共同体结构组织的多元性和互主体性、功能的时代性和价值的共享性、运行动因的内在深刻性等运行机制特性是达成深度学习的重要因素。为此,实践中还要注意:在组成方式上,采用线上线下、虚实结合、外驱内发、形散核实的学习共同体形态;在学习方式上,采用混合学习、真实情境、行动探究的深度学习方式;在动力驱动上,采用发展性评价、他组织与自组织协调、教师领导的方式。
关键词:
乡村教师 协同学习 运行机制 深度学习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汪国新
现代社会的核心理念之一是"开放与共享"。社区教育是面向社会大众的、无围墙的教育,社区教育的开放性要求其教育机构具有开放的特点;同时,由于社区教育的个性化显著,单个办学机构根本无法满足不断增长的成人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建立共建共享机制是解决现实困境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
社区教育 共同体 建设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乔雪峰 卢乃桂
流动教师的能动性影响到区域教育协同发展,成为教师轮岗交流政策实施的关键。本研究从文化生态视角剖析教师能动性,诠释由骨干教师担任的领导教师在教育集团内跨校流动中的能量发挥。研究所见,政策导向流动与教师自身利益诉求相一致,可激发教师流动意愿。组织结构的支持降低了流动教师的跨边界焦虑,促使其扎根于流入校实践场域。领导教师基于整体规划路径和过往实践凝聚、发挥及扩散能量,引导群体决策和行动,实现边界跨越提升。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彭金媛
本文从介绍远程教育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特征入手,简要描述了构建远程教育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基础,进而谈到如何促进远程教育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从而从理论上解释并解决了如何更好开展远程教育的问题。
关键词:
远程教育 教师学习共同体 学习交流机制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闫莎莎 赵呈领
本研究采用书目共现和科学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技术,以CNKI的CAJD数据库核心期刊、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和博士学位论文数据库为文献源,对近十年国内非正式网络学习共同体的研究情况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得知,该领域已经具有专业的研究学者群,但缺乏深度交流与合作;研究对象丰富,在社会网络分析方面主题突出;具有技术与理论模型构建类、知识共享类、社会网络分析类和具体实践应用类四个研究前沿方向,且实践应用方向趋势最明显。
[期刊] 情报杂志
[作者]
侯剑华 杨秀财
[目的/意义]揭示图书情报学研究中非正式学术共同体对知识传播的作用过程,探测这一领域中知识传播的结构特征及其发展趋势,为相关研究者提供辅助参考。[方法/过程]以Web of Science收录的1996-2016年7月的图书情报领域12本核心期刊的文献为数据分析对象,基于作者共被引分析方法,利用CiteSpaceⅢ软件工具,对图书情报学中的非正式学术共同体、研究主题、学科领域等的演化过程进行计量和可视化分析,并且绘制了图书情报学领域的知识传播速度曲线。[结果/结论]1996年以来,图书情报学领域中非正式学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葛楠 孟召坤 徐梅丹 张一春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大力推崇,非正式网络学习受到了专家的关注与青睐。非正式网络学习共同体作为非正式网络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者研究的重点内容,但在现有研究中,存在着学习者满意度较低、持续关注度不高的问题。基于此,本研究以QQ群建立的"E-学术部落"为研究对象,通过SPSS20.0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探讨了管理员关注、隐私关注、群消息设置对非正式网络学习共同体中社会存在感的影响,以解决非正式网络学习共同体中存在的问题,并为其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研究结果表明,管理员关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李包庚 耿可欣
“交往正义”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重要概念。在马克思的交往理论视界中,交往、交往的扩大再到世界普遍交往,从根本上突破地域空间对主体交往活动的限制,促进全球生产力的普遍发展,推动民族、区域的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资本逻辑宰制下的世界交往朝着非正义的方向发展,西方国家将本国利益凌驾于他国利益和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之上,在全球范围内挥动制裁大棒,推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把人类前途命运置于十分危险的境地。人类命运共同体伟大构想以“全人类”为主体视域,以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的“共同体”为总体框架,以谋求世界交往方式的革命性变革为目标任务,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汇聚各方力量向着交往正义的正确方向前行。
关键词:
交往 世界普遍交往 正义 人类命运共同体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友仕 李武修 孙丰鑫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本质是职业素养和能力的教育,关注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创新创业素质。校企深度融合、创建与运行校企共同体,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尤其是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重要路径。学校、企业、政府和学生签订合作协议,利用政府力量、学校教学资源、企业生产资源和学生参与,通过学校的课堂教学与企业的生产实践的深度交叉融合,促使学生将理论和实操技能相结合,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文章通过阐述校企共同体的基本理论和意义,分析了创建与运行校企共同体存在的困难,进而提出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调动企业、学校和学生等参与主体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赵慧臣 张娜钰 马佳雯
STEM教育推动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深化,跨学科学习方式亟待关注。本文以活动理论为分析框架,探讨了跨学科学习共同体的构成要素,分析了STEM教育跨学科学习共同体的构建路径。其中,构成要素包括异质学生为主的主体、不同学科课程作为客体、促进不同学科知识整合与创新的规则、创新性组合后群体性应用的工具、面向项目式学习的协作分工和开放共享的混合式学习环境。构建途径包括在组合阶段判断能否存在跨学科学习共同体;在适应阶段形成稳定的跨学科学习共同体;在发展阶段成为有效的跨学科学习共同体;在解体阶段转化为新的跨学科学习共同体。文章指出,实施STEM教育跨学科学习共同体需要多方协同:学校瞄准跨学科学习趋势,规划落实跨学科共同体路径;教师聚焦跨学科学习需求,提升跨学科教学能力;学生面向真实问题,增强跨学科学习的意识与能力。
关键词:
STEM教育 跨学科学习共同体 理论框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