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702)
2023(3747)
2022(2992)
2021(2582)
2020(2123)
2019(4639)
2018(4139)
2017(8514)
2016(4266)
2015(4580)
2014(4483)
2013(4552)
2012(4047)
2011(3851)
2010(3576)
2009(3306)
2008(3036)
2007(2806)
2006(2405)
2005(2213)
作者
(12231)
(10469)
(10212)
(9819)
(6417)
(4928)
(4651)
(4054)
(3861)
(3546)
(3517)
(3341)
(3308)
(3266)
(3210)
(3139)
(3068)
(3054)
(3031)
(2851)
(2500)
(2453)
(2444)
(2413)
(2351)
(2250)
(2246)
(2102)
(2017)
(1978)
学科
(21370)
经济(21322)
管理(12984)
(12572)
方法(11358)
数学(10498)
数学方法(10458)
(9570)
企业(9570)
(5368)
(5211)
贸易(5209)
中国(5171)
(5049)
(4924)
(4230)
银行(4223)
业经(4154)
(4117)
(4109)
人民(4067)
(3848)
金融(3848)
农业(3605)
结构(3601)
消费(3594)
收入(3500)
地方(3101)
环境(3051)
(3045)
机构
大学(64725)
学院(64722)
(32670)
经济(32262)
管理(26294)
理学(23586)
理学院(23395)
管理学(23118)
管理学院(23011)
研究(19858)
中国(15820)
(15008)
财经(12670)
(11678)
(11553)
经济学(11421)
经济学院(10629)
科学(10507)
财经大学(9707)
中心(9451)
(9277)
(9076)
商学(8882)
商学院(8790)
研究所(8557)
业大(8385)
(8231)
经济管理(7407)
农业(7311)
(6976)
基金
项目(46363)
科学(37896)
基金(36512)
研究(32213)
(31812)
国家(31578)
科学基金(28049)
社会(23880)
社会科(22944)
社会科学(22942)
基金项目(18948)
自然(17524)
自然科(17232)
自然科学(17231)
自然科学基金(16944)
(16931)
资助(14893)
教育(14594)
(14049)
编号(11618)
国家社会(11133)
(10885)
重点(9994)
教育部(9832)
(9679)
人文(9568)
(9384)
创新(9094)
科研(9048)
大学(8716)
期刊
(32702)
经济(32702)
研究(20317)
(9943)
管理(9278)
学报(8927)
中国(8804)
科学(8405)
(7659)
金融(7659)
经济研究(7599)
(7236)
大学(6897)
学学(6715)
财经(6042)
业经(5757)
商业(5487)
(5258)
农业(4838)
统计(4135)
(4013)
问题(3946)
技术(3854)
(3777)
商业经济(3635)
国际(3500)
决策(3328)
技术经济(3145)
理论(3129)
(2932)
共检索到888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雷鸣  王军  叶五一  
本文基于中国30多年来的数据实证分析中国消费者的行为,表明中国消费者确实存在着跨期消费行为,即证明了中国银行业对个人的跨期消费具有一定的帮助,体现了银行业对个人的福利效应。进一步,本文研究了银行业对个人福利的影响情况,即实证分析国内生产总值、消费指数、存款利率对个人福利的影响。结果显示:银行利率水平对个人福利具有实际的影响,二者具有协整关系和格兰杰因果关系,而且利率水平对个人福利高低总体呈反向关系。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银行业的存款利率总体上呈降低趋势,相应地个人福利效应也在增加。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蔡宁  李钢  阮刚辉  
由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美国亚洲经济研究协会 (ACAES)、中国改革论坛共同主办的“新时代亚洲经济合作 :中国的地位与影响”研讨会于 2 0 0 2年 5月 2 7日至 2 9日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召开。共有国内外专家、学者 2 0 0多人参加本次会议。与会代表对亚洲各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所面临的挑战 ,尤其是中国的经济转轨在这一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其未来发展方向 ,作了精采的讲演和较为深入的讨论。现将本次会议上的发言及提交的论文选登如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莹  赵建  
文章运用Slutsky方程将这种价格变动效应分解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发现在居民当期消费不足、倾向于未来消费(储蓄)的跨期偏好下,消费券计划确实能够刺激当期消费。但同时由于储蓄计划达不到最优,造成了整个社会福利水平的降低。建议建立一个良好的消费券转让市场以降低社会福利损失,同时将消费券的发放方式和数量同收入结构紧密挂钩。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张耿  
本文分析了不同偏好参数下的经济波动福利成本,通过在离散跨期模型的框架下进行数值分析,得到以下新发现:首先,大多数时候风险规避系数与福利成本负相关;其次,当风险规避系数较小时,时间折现系数和福利成本负相关,当风险规避系数较大时,时间折现系数与福利成本正相关;最后,经济波动对不同个体产生的福利效应有正有负,即有人受益、有人受损。数值结果还表明,时间折现系数较小且风险规避系数较小的个体,是经济波动中的弱势群体。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顾六宝,肖红叶  
Based on the Ramsey-Cass-Koopmans’model,the author constructs an analogue model of the growth rate of consumption by analyzing the decisive factors of consumption intertemporal elasticity substitute.By measure the parameters,the author also analogue and forecast the optimal consumption growth rate from 1992 to 2003 in China.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杨子晖  
要本文以 Amano 和 Wirjanto 永久性收入模型为基础,研究1960~2003年期间中国政府消费与居民消费之间的期内替代弹性以及两者各自的跨期替代弹性,并结合新的理论发展,检验政府和居民消费之间的互补(替代或无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978年以后政府与居民消费行为发生了结构性转变:政府消费的跨期替代弹性有了明显的下降,而居民消费的跨期替代弹性及两者之间的期内替代弹性则有了显著的上升,且改革后政府和居民消费仍然保持着互补关系。本研究也指出,现阶段扩大内需的关键在于降低居民消费跨期替代弹性、促进当期消费,同时我们不能过度依赖扩张性财政政策,因为随着跨期替代弹性的下降以及期内替代弹性上升...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张碧琼  
基于中美两国跨期贸易模型的分析与检验结果说明,美国是偏好现在消费的国家,中国是偏好未来消费的国家。中国与美国存在互利的跨期交易,中国出口现在产品交换未来产品是推迟消费模式,美国出口未来产品交换现在产品是提前消费模式。仍然蔓延未散的美国经济危机,自然会对中美跨期消费模式的持续性产生冲击。中国要减少美国经济危机的冲击,应从调整跨期消费偏好入手,重点做好有利于提升当前消费的制度创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晓  张笑寒  
文章从跨期的视角,通过我国消费者的跨期延迟决策和跨期反转购买的实证分析,对提振消费者即期消费进行探索性研究。研究表明:跨期延迟决策是一种非常普遍的消费者行为;在具有跨期延迟决策的消费者中,同时存在着较高比例(37.5%)的跨期反转购买;最后分析了消费者跨期反转对企业的营销启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耿  
文章利用跨期选择模型估计我国经济波动的福利成本,与目前国内普遍采用的卢卡斯框架相比,跨期选择模型具有更好的微观基础,而卢卡斯模型忽略了重要的福利效应机制,可能造成福利成本估算结果的失真,通过从理论逻辑和数值结果两个方面对此进行了论证。数值结果表明:总体上我国转型期的经济波动造成的福利损失是一个较为温和的数字,在不同群体间,具有更高风险厌恶和更大时间折现系数的个体,承担了较高的经济波动福利成本。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刘婷婷  黄容  
论文将家庭住房选择决策归结为消费问题,从家庭跨期住房消费的效应最大化入手,通过构建贝尔曼方程分析外部融资与流动性约束对家庭住房消费的影响机制。论文的研究主要得到如下结论:外部融资在家庭跨期决策中发挥桥梁作用,如果没有外部融资,家庭的住房跨期选择决策就无法实现;在流动性约束下,家庭无法进行外部融资,仅能利用本期收入与家庭前期的财富积累进行消费,在财富与收入小于住房所需价款时,家庭仅能通过租房来满足住房消费需求,无法实现住房投资。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郭振  陈建华  彭慧婷  王慧娟  
消费者具有为未来需要储存的倾向,更愿意通过储存获得跨期套利。本文通过建立跨期选择模型,运用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的方法研究供给者和消费者跨期选择行为,认为供给者收益增加增强了供给者改善储存工艺、延长价格歧视行为的动机;消费者随着收入的增加对价格变化的敏感度降低,储存倾向也降低,消费者跨期选择效用变化不显著,同时社会福利也趋于增加。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黄宇  
消费可以分为耐用品和非耐用品两个类别,耐用品在消费中所占的比例日益增加是转轨时期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一个特征。通过我国城镇居民的耐用品消费分析后发现:转轨时期我国城镇居民的跨期替代弹性大约是0.75。另外,期内替代弹性和跨期替代弹性呈现同向变动的特点,而非耐用品消费支出的系数、主观折旧率和跨期替代弹性表现出反向变动的特征。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白仲林  杨萍  赵蓉  
本文首先根据中国收入分配制度的特点将消费者的生命周期区分为退休前和退休后,分别设置新古典经济学生命周期消费(Life-Cycles)理论的跨期预算约束;在生命不确定性的假设下,推导出了消费者的最优消费路径。而且,依据1988年1月-2008年12月天津市的城镇住户调查数据,利用动态伪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分析为理论结果提供了经验证据。另外,实证研究发现,①对于户主出生于1965年前的家庭,他们依然延续了传统的消费习惯,完善社会保障机制、转变他们的消费观念是拉动内需的必由之路;②跨期替代弹性接近于零,即城镇居民更倾向于即期消费;③期望通过货币政策的利率工具刺激城镇居民消费的作用很有限。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王琳  任渝  
消费与收入是消费经济学经典的研究主题,收入组成的不断丰富为消费提供条件的同时也形成了约束。本文基于当前内涵被不断深化的消费流动性需求,探索了"消费—信贷"之间从微观机理到宏观经济影响的研究机制。研究发现,城市居民消费增速增量对储蓄额增速增量、资本积累增速增量的冲击都有一个相对明显的正向反应;利率变动的冲击则呈现出较大的波动特征,且在后期有明显的负向反应。这为当前城镇一体化发展趋势下,探讨因消费主体不同而存在的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差异与信贷的宏观经济问题提供了实证论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