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597)
2023(5566)
2022(4692)
2021(4501)
2020(3712)
2019(8191)
2018(8660)
2017(15054)
2016(8549)
2015(9241)
2014(8867)
2013(7712)
2012(6428)
2011(5670)
2010(5788)
2009(5647)
2008(5415)
2007(4638)
2006(4130)
2005(3702)
作者
(18840)
(15610)
(15454)
(14941)
(9790)
(7337)
(7234)
(5928)
(5873)
(5597)
(5255)
(5202)
(4806)
(4764)
(4710)
(4709)
(4656)
(4520)
(4493)
(4445)
(3878)
(3771)
(3613)
(3603)
(3588)
(3454)
(3441)
(3422)
(3087)
(3065)
学科
(21025)
经济(20987)
管理(19469)
(14757)
(14366)
企业(14366)
中国(8725)
(8707)
教育(8169)
业经(7355)
理论(6989)
(6892)
(6849)
方法(6687)
(6556)
教学(5955)
体制(5898)
(5095)
贸易(5092)
(4965)
(4868)
(4691)
银行(4690)
工作(4679)
地方(4594)
(4566)
(4439)
金融(4437)
数学(4381)
数学方法(4276)
机构
大学(97061)
学院(96886)
(33358)
管理(32686)
经济(32448)
研究(31260)
理学(27194)
理学院(26882)
管理学(26208)
管理学院(26011)
中国(23211)
(20067)
(18834)
科学(17630)
(17196)
师范(17083)
(15996)
(14648)
中心(14139)
财经(13404)
(13104)
师范大学(13078)
研究所(12955)
北京(12718)
教育(12684)
(12035)
技术(11851)
(11618)
职业(11472)
(11460)
基金
项目(60582)
研究(51933)
科学(47083)
基金(39651)
(32796)
国家(32415)
社会(30742)
社会科(28944)
社会科学(28938)
科学基金(28039)
教育(26541)
(25830)
编号(24321)
成果(21938)
(20876)
基金项目(20241)
课题(17646)
(16474)
自然(15661)
项目编号(15392)
自然科(15287)
自然科学(15284)
资助(15261)
自然科学基金(14977)
重点(13846)
(13785)
(13593)
(13576)
规划(13331)
大学(12888)
期刊
(44053)
经济(44053)
研究(34756)
教育(27129)
中国(26507)
(15398)
管理(13817)
学报(11843)
(11423)
科学(10481)
大学(10100)
图书(9394)
(9088)
金融(9088)
业经(8734)
技术(8525)
学学(8100)
农业(7646)
经济研究(7643)
职业(7232)
书馆(7131)
图书馆(7131)
财经(6573)
(5870)
(5462)
论坛(5462)
高等(5220)
(5061)
问题(4977)
商业(4786)
共检索到1597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邓达  易连云  
随着国际交流日盛,异质、异域文化的冲击已日益为人们所关注。德育是孕育于教育“母体”之中的有机组成,因此,思考跨文化教育理论对当前高校德育的借鉴意义,在跨文化视野下寻求高校德育的变革,是高校德育当下必须回答的问题。跨文化视野下的高校德育,应树立“包容”与“扬弃”的目标观,走向跨文化的“公正”与“共生”。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静利  
外语作为不同国家人们进行交流的重要语言工具,已经成为当前高校教学的重要课程组成。鉴于对外语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是当前教学的重点,而对于外语语言国家文化的理解则是教学的难点,跨文化交际专业因此应运而生,成为了高校外语专业教学的重点辅助专业。了解跨文化交际的内涵,我们就能够以此为方法解决高校外语语言实践教学和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基于此,本文从跨文化交际出发,研究外语语言实践教学的现状及改进策略,以期为当前高校外语教学改革做出贡献。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琰焱  杨德广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夏小刚  吕传汉  
在问题解决中,中美两国学生的数学思维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主要表现为:中国学生偏于使用抽象的策略和符号表征,而美国学生则往往比中国学生更频繁地使用视觉的策略和表征。这些差异既是对两国数学教学文化的不同反映,也是渗透在两国不同数学教学文化中的数学教育观、数学课程观和数学教学观对学生影响的结果。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杨妍璐  
跨文化性是儿童哲学的本质属性,乃在于儿童哲学时常要求我们在儿童与成人之间进行视域的叠加而非视阈的消融。对不可协调的差别进行保持是跨文化哲学的基本主张,理解跨文化性是成人与儿童之间达成意义共创的必要条件。儿童哲学对童年与文明的冲突做出了深刻的反思和有力的行动,旨在以文化间的视角构建儿童与成人持续共享的可能性框架,协助教育者跨出对成人文化的固执与盲信,跨入对儿童文化的包容与尊重,最终使得一个互相成全、彼此关照的教育世界得以复归。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克里斯托弗·乌尔夫  刘子瑜  
全球化并不是美国化或欧洲化,趋向标准化的全球化进程带来了新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全球范围内的贫困、苦难、战争、恐怖以及过度开发和毁坏自然。必须意识到文化多样性的不可避免,并在教育体系中引入以和平与社会公正为导向的、旨在可持续性的跨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积极应对社会与自然中他者的能力。本文从多重维度对上述命题进行了探讨,并从概念与教学方式等角度分析了跨文化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曹元坤  
开放态约束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政治体制的开明、贸易制度的开放、网络方式的普及。开放态约束持续和强力作用将导致区域文化作用逐渐弱化 ,影响着企业跨文化管理方式的变革。跨文化管理方式的变革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其一是由“全面适应”转向“部分适应” ,其二是由“区域特色”转向“企业个性”。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刘贞玉  陈尧  
文章以佳木斯大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行EGP+ESP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为例,论述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引入ESP教学,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行EGP+ESP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梁雪松  
旅游与现代社会的关系是旅游社会学的核心问题之一。从旅游社会学宽广视野和"跨文化比较"独特视角,并结合多年旅游一线实践的经验和市场调查资料,对东西方跨文化旅游者这一社会群体的"文化习性"进行思考。分别从心里认知、价值和行为取向、交互模式等影响跨文化旅游交际的层面加以比较研究,解读不同社会背景旅游者的"交互习性"。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晓丹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重要的英语教学目标,也是法语、德语等小语种的教学目标之一,究其原因,其可让学生在掌握英语词汇、语法、语感等基础知识上,了解甚至掌握英语使用国的用语习惯、文化习俗、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尽可能减少因文化障碍带的英语误译、英语交流摩擦。但受国家教育观念、教育体系、教育机制等因素的影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在英语教学,尤其是高校英语教学中贯彻的不全面。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一川  
跨文化学作为研究本文化与异文化间相互接触的规律的学问,需要将文化异忧作为动力性要素加以考虑。文化异忧是伴随文化共同性好尚达于绝境时生起的对文化异质性的深度忧虑,包含异质性因素、本文化与异文化间差异、本文化内部正统文化转化为反面等层面。跨文化学的文化异忧可以简括为若干定律:忧异律,是指对文化异质性因素的忧虑已成为主体规范之一;忧己律,是对文化异质性因素的忧虑终究会被主体自觉地内化为对自身的身心状况的调养;先忧律,是个体将有关文化异质性因素的忧虑以及对自我修为的忧虑都置于优先地位,并且置于全天下之先;忧奇律,是对于文化异质性中的奇特因素的忧虑,包括对同一文化内和对异文化中的奇特因素的忧虑。文化异忧已经产生众多的中外文学艺术文本。主动地将各种异文化要素转化为积极的变革力量,是本文化通向文化复兴目标的智慧之道。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前新  陈艳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丽丽  
从文学理论上来说,女性形象的塑造往往是文学创作形象层次和思想层次的重要表现方式。因此,世界文学巨匠笔下所塑造的女性往往令人陷入沉思、或喜或悲,读者往往通过饱满的女性形象反思人生的生存与人类的人文关怀问题。这种对女性形象的塑造与反思跨越文化、跨越时间和空间,是人类情感的共鸣所在。女性形象的塑造在外国文学作品中丰富而深刻,尤其从有中世纪文学之后,“女性”都是外国文学作家重点塑造的人物形象,在任何时期的文学发展中都能看到不同的女性形象。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龙献忠  钟和平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一种人文关怀,肩负立德树人重任的高校德育更应努力凸显这一特质。近年来,对话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正逐步向高校德育领域渗透。对话德育的缘起有其深厚的理论和现实背景,其中包含着深刻的人文关怀意蕴。人文关怀视野下的对话德育建构,可从对话理念人本化、对话关系伙伴化、对话场域生活化、对话文本人文化和对话方法人性化等五个路向进行。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范文婷  
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根据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特点以及高校德育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提出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视野下,要树立以人为本的高校德育工作理念,构建学生、学校、家庭、社会"四位一体"的大德育体系,做好非正式群体的德育工作,以提高高校德育教育效率,促进高校大学生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