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905)
2023(4375)
2022(3729)
2021(3415)
2020(2796)
2019(5796)
2018(5748)
2017(10680)
2016(5606)
2015(5908)
2014(5305)
2013(4860)
2012(4090)
2011(3495)
2010(3395)
2009(3331)
2008(2989)
2007(2529)
2006(2051)
2005(1805)
作者
(13143)
(10913)
(10641)
(10029)
(6705)
(5206)
(4966)
(4103)
(4075)
(3772)
(3589)
(3571)
(3353)
(3245)
(3213)
(3191)
(3179)
(3173)
(3134)
(2934)
(2638)
(2493)
(2490)
(2421)
(2417)
(2389)
(2317)
(2307)
(2205)
(2090)
学科
(15572)
经济(15555)
管理(13612)
(12125)
(11418)
企业(11418)
方法(6114)
业经(5506)
(5308)
中国(5286)
理论(4759)
(4723)
贸易(4721)
(4607)
(4019)
数学(3965)
数学方法(3881)
(3791)
文化(3756)
教育(3747)
地方(3615)
产业(3501)
(3480)
农业(3384)
(3089)
环境(2766)
教学(2728)
市场(2693)
(2546)
财务(2537)
机构
学院(67945)
大学(64237)
管理(24136)
(22915)
经济(22351)
理学(20883)
理学院(20648)
管理学(20133)
管理学院(20010)
研究(19615)
中国(14397)
(12587)
科学(12216)
(10905)
(10454)
师范(10351)
(10024)
中心(9458)
(9035)
财经(8704)
技术(8604)
(8475)
业大(8473)
(8313)
研究所(8156)
职业(8006)
师范大学(7981)
(7834)
北京(7364)
(7317)
基金
项目(46630)
研究(36849)
科学(36739)
基金(32276)
(27477)
国家(27214)
科学基金(23767)
社会(22992)
社会科(21755)
社会科学(21753)
(19678)
教育(17434)
基金项目(16828)
编号(16805)
(15930)
自然(14438)
自然科(14131)
自然科学(14129)
自然科学基金(13853)
成果(13280)
资助(12314)
课题(11332)
(10761)
项目编号(10628)
(10608)
重点(10573)
(10478)
创新(9549)
(9300)
(9295)
期刊
(28531)
经济(28531)
研究(18793)
中国(12576)
教育(11251)
管理(9525)
学报(9127)
科学(8659)
(8630)
(8327)
大学(7041)
业经(6816)
学学(6568)
农业(6200)
技术(5598)
经济研究(5368)
(4873)
金融(4873)
图书(4310)
商业(4213)
职业(3842)
财经(3778)
(3731)
(3465)
(3363)
国际(3288)
(3272)
论坛(3272)
书馆(3238)
图书馆(3238)
共检索到976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一川  
跨文化学作为研究本文化与异文化间相互接触的规律的学问,需要将文化异忧作为动力性要素加以考虑。文化异忧是伴随文化共同性好尚达于绝境时生起的对文化异质性的深度忧虑,包含异质性因素、本文化与异文化间差异、本文化内部正统文化转化为反面等层面。跨文化学的文化异忧可以简括为若干定律:忧异律,是指对文化异质性因素的忧虑已成为主体规范之一;忧己律,是对文化异质性因素的忧虑终究会被主体自觉地内化为对自身的身心状况的调养;先忧律,是个体将有关文化异质性因素的忧虑以及对自我修为的忧虑都置于优先地位,并且置于全天下之先;忧奇律,是对于文化异质性中的奇特因素的忧虑,包括对同一文化内和对异文化中的奇特因素的忧虑。文化异忧已经产生众多的中外文学艺术文本。主动地将各种异文化要素转化为积极的变革力量,是本文化通向文化复兴目标的智慧之道。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郑太年  
本文重点讨论了跨文化学习的外延界定,从学习科学的相关研究出发,探索了基于新学习观的跨文化学习分析框架,而后从知识的意义支持、行动的意义理解和交流、沟通对于学习和行动系统的有效支持三个方面分析了跨文化学习者面对的挑战,初步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石连海  
教育公平不能简单被作为封闭的资源配置性技术体系来看待。综合借鉴政治、经济、法律途径,尤其是目前缺位严重的文化手段来研究教育公平,有助于全面认识教育公平的形成路径。以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伯恩斯坦的"符码理论"以及威利斯的"亚文化理论"等文化学视角,从文化根源和社会现实出发剖析其制度建设背后的文化意蕴,为教育公平研究与实践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理论研究框架和富有解释力的分析工具。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付光槐  陶丽  
在全球化背景下,教师的跨文化学习对其在知识、伦理、审美等方面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研究选取中加互惠学习项目中8名职前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基于科瑟根的洋葱模型对这些教师在跨文化学习中的反思水平进行探讨。研究发现,职前教师反思水平总体呈非线性样态,具体在不同学科、不同阶段、不同场域的反思水平均呈现出差异状态。研究建议,在跨文化学习中应为职前教师提供更为宽广、持续的平台,避免其局限于零碎现象的学习,提升职前教师跨文化学习的文化自觉。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蒋晓杰  黑嘉鑫  
做好留学生跨文化学习适应工作有助于推动高校国际化建设进程。近年来,来华留学生规模大幅提高,但国内高校和学者对留学生来到中国以后的跨文化学习适应状况、来华留学生教育对高校国际化进程的影响、采取何种措施促进来华留学生跨文化学习适应从而推动高校国际化建设进程等相关问题缺乏深入研究。文章以沈阳高校俄罗斯留学生跨文化学习适应为例,采用调查问卷与追踪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以上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谭瑜  
中国留学生身处复杂、多变的跨文化教育情境中,其跨文化互动效果直接影响到学业成就与个人综合素质的发展。民族志方法对于中国留学生的跨文化学习与实践有着重要的价值和积极作用,是提高其跨文化综合素养的关键因素。将民族志方法运用于指导和分析跨文化实践与学习,其核心在于培养民族志创作式的学习方法与反思习惯,促进中国留学生在跨文化情境中有意识地进行参与观察,习得并运用信息搜集、文化比较分析等一系列技能,并以更整体性、全局性的眼光与宽容、开放的态度来看待具体的跨文化现象、关键性事件及其背后的意义,从而在文化学习与自我反思的过程中实现自我认知与文化身份认同的重构。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王艳玲  
论文借助多元文化教育中跨文化教师的类型划分,探讨教师的跨文化适应对其课程实施的影响。研究发现,作为"局外人"的教师在课程实施上采取"忠实执行"取向,而作为"局内人"的教师则往往基于对学生的"同情性理解"或迫切希望学生改变现状的心态,开展有益的课程资源开发("文化附加")甚至"创生"新的课程。由此可见,教师对课程改革的参与,不是简单地技术参与,而是深刻地触及到教师个人的身份层面。教师对"我是谁"、"我属于哪一个文化群体"的个体身份认同,以一种非常微妙的方式在深刻地影响其课程实施行为。同时,在多元文化学校情境中,"局内人"的文化身份对教师参与课程改革有着重要意义。教师成为学生文化背景的"局内人",...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钱津  
文化是发展的摇篮,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提高消费中的文化含量,就提高了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从根本上提高人的素质。这是尹世杰教授在其新著《消费文化学》一书中所阐述的观点。该书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尹世杰教授通过十多年来对于消费经济学的研究,认为市场经济越发展,消费文化问题越重要,并进一步提出要把消费文化作为一门新的独立学科进行研究,探索其作用、发展趋势和内在规律。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朱敬  苏岩  朱艺华  骆先荣  
以"人"为核心的"互联网+"跨文化学习可以促进教育对外开放进程中的文化包容与民族理解,它是学习者与学习设计者基于以"人"为核心的互联网理念与技术,围绕"需求—价值—情感"持续互动,逐渐形成一个多元文化共存、相互理解的学习共同体的过程。学习者在此过程中完成文化身份的多元重构。"互联网+"跨文化学习实现路径的关键点是媒体资源、混合式深度交流、学习生成以及情感体验。以东盟来华留学生为案例进行分析可知,类质地缘文化使得东盟来华留学生跨文化学习的重点在"归属的需求""参与交流并获得尊重的需求"这两个层次上,关键点是在参与式媒体资源开发活动中发展混合式深度交流与情感体验。研究案例启示我们:跨文化学习是双向的,培养学习者的情感体验在其中至关重要。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晓丹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重要的英语教学目标,也是法语、德语等小语种的教学目标之一,究其原因,其可让学生在掌握英语词汇、语法、语感等基础知识上,了解甚至掌握英语使用国的用语习惯、文化习俗、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尽可能减少因文化障碍带的英语误译、英语交流摩擦。但受国家教育观念、教育体系、教育机制等因素的影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在英语教学,尤其是高校英语教学中贯彻的不全面。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胡平  
一、为什么要创建商业文化学创建商业文化学的时代背景。我国正处于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实现经济现代化的新时期。我们既要继承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古为今用,又要开展国际间的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取长补短,洋为中用。商业文化正是在这个大的时代背景下提出来并开拓发展的。我国的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有许多优秀的东西值得我们继承、发扬。中国文化虽然有其一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周加仙  
在人脑与文化之间存在着交互作用的关系。人脑是所有行为与思想的发源地,是文化产生的源泉;而文化储存在人脑中,文化经验活动会改变人脑的结构与功能。每一种持续性的活动,无论是文化观念与活动,如文化学习、思维想象,还是生理活动、感觉活动等都改变着人类的心智与脑,使人脑成为文化脑。人的文化具有复杂性与累积性的特征,通过人类独特的合作、模仿、教学等独特的文化能力而代代传承。脑、认知与文化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交互作用。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尹世杰  
略论消费文化学湖南师范大学尹世杰文化是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人类社会一切创造性活动及其成果的结晶,是社会文明的内在本质。消费不仅是一种经济关系,也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在消费领域,蕴藏着极丰富的文化。消费文化是消费领域中人们创造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