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62)
2023(6187)
2022(4944)
2021(4576)
2020(3839)
2019(8726)
2018(8031)
2017(16378)
2016(8227)
2015(9107)
2014(8840)
2013(8737)
2012(7962)
2011(6998)
2010(7381)
2009(7487)
2008(6598)
2007(6192)
2006(5535)
2005(5449)
作者
(21984)
(17779)
(17751)
(16816)
(11431)
(8483)
(8348)
(7166)
(6737)
(6464)
(6147)
(6066)
(5888)
(5612)
(5562)
(5376)
(5375)
(5149)
(5145)
(4723)
(4550)
(4235)
(4155)
(4129)
(4063)
(4031)
(3878)
(3708)
(3625)
(3587)
学科
(31628)
经济(31588)
(29130)
(28554)
金融(28554)
(26716)
银行(26716)
(25887)
管理(24778)
(24046)
企业(24046)
中国(18499)
(14757)
方法(14539)
(13367)
数学(13293)
数学方法(13231)
中国金融(11423)
(10859)
保险(10768)
(10181)
财务(10167)
财务管理(10141)
企业财务(9797)
(8290)
业经(7901)
(7786)
贸易(7773)
体制(7676)
(7637)
机构
学院(110902)
大学(110833)
(53121)
经济(52004)
管理(44422)
中国(41686)
理学(36341)
理学院(36069)
管理学(35718)
管理学院(35505)
研究(33541)
(31567)
财经(24350)
(23141)
(22940)
金融(22760)
(22200)
(22028)
银行(21926)
(20296)
中心(19846)
财经大学(18711)
经济学(18248)
人民(17912)
国人(16808)
中国人(16737)
(16689)
经济学院(16596)
中国人民(16141)
(15501)
基金
项目(65981)
科学(52829)
基金(50448)
研究(50272)
(41914)
国家(41562)
科学基金(37285)
社会(34055)
社会科(32530)
社会科学(32520)
基金项目(25920)
(23872)
自然(23012)
自然科(22578)
自然科学(22575)
自然科学基金(22233)
教育(21965)
资助(21918)
编号(19788)
(19764)
成果(16045)
(15478)
国家社会(14502)
(14417)
(14339)
重点(14338)
教育部(14225)
(14164)
人文(13939)
创新(13448)
期刊
(56904)
经济(56904)
研究(41239)
(40962)
金融(40962)
(25352)
中国(22898)
管理(17250)
财经(13218)
科学(11394)
学报(11324)
(11282)
(11054)
大学(9775)
经济研究(9757)
学学(9549)
理论(8575)
业经(7813)
技术(7805)
实践(7719)
(7719)
国际(7530)
(7188)
中国金融(7060)
问题(6786)
财会(6363)
农业(6029)
会计(5317)
商业(5301)
技术经济(5251)
共检索到1883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郑庆寰  林莉  
随着我国金融改革步伐的加快,金融创新不断涌现,金融业务进_步相互渗透、融合,跨市场金融风险的传递变得日益复杂,己经成为金融监管面临的难点。因此,要以证券公司流动性、创新金融工具和金融控股公司作为监管重点,通过明确监管主体、建立预警机制、强化行业自律等方式,切实加强跨市场金融风险监管。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曹元芳  吴超  
国际金融业综合经营的趋势对我国目前分业经营、分业监管模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WTO后过渡期即将结束,金融竞争更加激烈。必须重视对跨行业、跨市场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的研究,加强监管合作。在鼓励金融创新的基础上,推动金融业综合经营,规范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若瑾  
次贷危机通过跨市场金融风险对世界保险业造成重创,所以分析研究跨市场金融风险向保险业传递的路径、过程和后果十分必要,得出的相应启示和建议也具有较大实践意义。将次贷危机作为实证分析基础,跨市场金融风险有源于交叉性金融产品和金融控股公司两种类型,CDO及CDS等交叉性金融工具和保险集团是典型跨市场金融风险向保险业传递的途径,这些风险的传递导致保险公司受到重创,也给保险业未来发展带来启迪。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丁浩  许长新  
我国正经历从分业经营向综合经营转变的重要时期,伴随产生的跨市场金融风险因其复杂性与危害性而亟待研究。本文对跨市场金融风险界定后,将现阶段我国跨市场金融风险的传递载体分为三类:交叉性金融产品、全国公开性金融市场、金融控股公司。剖析了跨市场金融风险在不同载体中的传递方式与风险特点,并基于前文分析建议构建我国的"伞式综合监管+功能监管"模式,以有效防范跨市场金融风险。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郑庆寰  
跨市场金融风险具有系统性、潜在性、复杂性等特征,它具有爆发后在不同金融市场之间迅速传递并难以控制的特点。本文从近期发生的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入手,分析金融创新背景下跨市场金融风险产生、积累、传递的机制,这对我国央行实施审慎监管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虎林  
文章结合我国金融市场的特点,从市场波动状况、资产流动性状况、投资者情绪及资产泡沫化程度四个维度,选取相应的基础性指标,分别合成我国货币市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房地产市场及银行部门的压力指数,用来测度各市场的系统性风险水平。然后运用DY溢出指数法测算各市场间的压力溢出水平及方向性溢出程度,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压力溢出网络,以分析系统性风险跨市场传染的静态和动态机制。结果显示:从静态视角看,股票市场的压力净溢出水平最高,是我国金融网络的核心;从动态视角看,我国金融市场总体的压力溢出指数呈现较为平稳的变动趋势,但重大经济金融事件会导致其发生异常波动;通过对金融市场四个异常波动时期压力溢出情况进行比较发现,网络核心会因重大经济金融事件的冲击而发生变动,并且单一市场在金融网络中的绝对核心地位出现下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宋敏  王丹华  齐娜  
近年来,我国在不断引进外资的同时出现了资本的逆运动——撤资,撤资发生在金融市场上会引起跨市场金融风险的产生与传递。文章借助于撤资这一宏观背景,建立了MGARCH(1,1)-BEKK模型对撤资风险的传导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得出资本市场的撤资风险会向货币市场传导。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意  
职责定位的偏颇及行为目标的异化导致了地方金融行业的无序发展及金融风险的不断积累自上海市于2002年在全国率先设立金融办以来,目前全国已有31个省及直辖市政府成立了这一机构,并且其组织架构逐渐下沉到县市级政府。金融办的功能也由最初单一的议事协调(作为地方政府的代表,与一行三会在各地分支机构及其他金融企业进行沟通联系)慢慢扩展到兼具监管协调、风险处置、规划制定等多项职责。目前,我国金融监管所处的阶段是中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祥兵  
金融市场是金融监管当局与金融市场参与者之间动态博弈、合作共生的信息不对称系统。通过把信号博弈和重复博弈思想引入金融监管理论研究,构建以金融市场有效运行为反馈信号的金融监管当局与金融市场参与者之间的监管信号传递模型,分析金融市场治理中有效监管信号的传递机制。结果表明:金融监管力度与金融市场有效运行水平之间存在分离、混同两种均衡关系;在金融监管声誉效应的驱动下,金融监管当局倾向于选择混同均衡策略,而不是分离均衡。因而只有建立通畅的金融监管信号传递及反馈机制,强化并放大金融监管信号显示,增大监管乘数效应,形成良性的监管声誉效应,才能保障金融市场的有效运行。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陈庭强  徐勇  王磊  潘坤  
数字金融应运而生,改变了传统金融市场间市场距离及风险传染行为。鉴于此,文章运用文献分析和理论推演方法,解析了数字金融跨市场关联网络,并从利率政策、数字技术和投资者行为等方面剖析金融风险跨市场形成因素及其影响机制。在此基础上,基于资本市场结构、技术创新和投资者财富结构等不同的视角探析数字金融嵌入下金融风险跨市场传染机制。研究发现,资本市场结构和技术创新是导致金融风险跨市场传染的根源和客观环境条件;投资者财富结构决定了资本市场的流通性,拓宽了金融风险跨市场传染的渠道和途径。本研究将对我国数字金融市场的发展及其风险监管政策制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谢斌  
突破传统业务的银行、证券和保险机构通过跨市场金融交易载体不仅实现了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对接,还对相关金融机构的经营产生直接影响。在资金交融的过程中,涉及到交叉区域正是监管部门无法及时发现并覆盖监管面的空白地带,也是跨市场金融风险的聚集地,将严重威胁我国的金融稳定。本文通过对跨市场金融交易载体及其可能产生交叉风险点的梳理,归纳分析跨市场风险的特征及成因,并提出了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和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何德旭  苗文龙  闫娟娟  沈悦  
在金融全球化发展背景下,各个国家的金融市场连接形成复杂的金融网络。其中一国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或金融危机,必然通过该网络传染到其他国家,并且在传染的过程中可能产生放大机制引发全球金融危机。本文在分析中、美等6国经济事实的基础上,以2007—2019年日频数据为基础,测度全球14个主要国家(地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的跨市场金融网络,计算这一时段国际重大风险事件冲击下的全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传染效应。结果表明:全球系统性金融风险通过各国货币市场、资本市场进行交叉传染,资本市场的风险传染效应大于货币市场,但货币市场通过对本国资本市场的影响进而对其他国家金融市场的风险传染效应不容忽视;美国、英国是全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主要输出国家,且美国的风险输出效应大于英国;中国和欧元区国家是全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净输入国家,中国的净输入效应小于欧元区国家;美国等国家资本市场、货币市场的风险波动会显著影响到中国资本市场的风险状况。因此,根据主要国家金融市场风险波动幅度及时监测国内系统性金融风险、实施精准货币政策、改进宏观审慎监管、加强国际政策协调非常必要。
[期刊] 改革  [作者] 宋玉臣  张晗  
在金融业分业监管的背景下,我国金融市场化改革政策的发布往往是独立的,少有对信息跨市场传递的影响进行全局性考量。通过构建TVP-VAR模型,对金融市场化改革政策在货币市场、外汇市场、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间的跨市场信息传递路径进行识别,结果发现:金融市场各子市场间的跨市场信息传递路径正在向理论机制靠拢,且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化程度的提高而趋于稳定。这意味着,金融市场的市场化程度与政府机构对其把控力度并不冲突,但须在金融市场化改革政策落地前加强对信息跨市场传递总体影响的评估,避免因政策制定而引发不同子市场间的顺周期波动。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闫建军  
金融管制的放松和对外开放往往是一把双刃剑 ,它既可带来竞争的加剧和效率的提高 ,又可带来一定时期内信息不对称的增加和潜在风险的扩大。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 ,金融市场的国际化程度将进一步提高 ,并越来越容易受到别国金融市场波动的感染。那么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防止金融危机并取得领先地位 ,是中国银行业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试图就金融风险的识别及其监管对策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何文虎  
伴随着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过程中蕴藏风险的累积与暴露,加强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刻不容缓。本文分析了互联网金融的风险特征和主要类型,从制度因素和非制度因素的角度研究了互联网金融风险的成因,并从监管主体、目标和原则、监管思路以及具体途径等方面,提出了完善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的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