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02)
- 2023(13443)
- 2022(11719)
- 2021(11157)
- 2020(9219)
- 2019(21459)
- 2018(21240)
- 2017(40374)
- 2016(22243)
- 2015(25193)
- 2014(25567)
- 2013(24987)
- 2012(22833)
- 2011(20259)
- 2010(20656)
- 2009(18757)
- 2008(17521)
- 2007(15574)
- 2006(13459)
- 2005(11882)
- 学科
- 济(77249)
- 经济(77157)
- 管理(61350)
- 业(58822)
- 企(50802)
- 企业(50802)
- 方法(35599)
- 数学(29457)
- 数学方法(29071)
- 中国(28479)
- 融(27037)
- 金融(27034)
- 银(25447)
- 银行(25401)
- 行(24487)
- 财(22442)
- 农(21658)
- 业经(19773)
- 制(19159)
- 理论(19099)
- 地方(18653)
- 学(17439)
- 务(15614)
- 财务(15545)
- 财务管理(15510)
- 教育(15073)
- 企业财务(14737)
- 农业(14652)
- 贸(14596)
- 贸易(14582)
- 机构
- 学院(300647)
- 大学(299849)
- 管理(116587)
- 济(110262)
- 经济(107197)
- 理学(100094)
- 理学院(98972)
- 管理学(97181)
- 管理学院(96655)
- 研究(95876)
- 中国(76359)
- 京(64087)
- 科学(59548)
- 财(52949)
- 所(47660)
- 中心(45988)
- 江(45466)
- 农(44844)
- 研究所(43140)
- 业大(43061)
- 财经(42282)
- 范(42101)
- 师范(41726)
- 北京(40897)
- 经(38243)
- 州(38217)
- 院(34953)
- 技术(34936)
- 农业(34735)
- 师范大学(33295)
- 基金
- 项目(202067)
- 科学(156651)
- 研究(153869)
- 基金(141431)
- 家(121244)
- 国家(120085)
- 科学基金(103051)
- 社会(92157)
- 社会科(87130)
- 社会科学(87105)
- 省(81656)
- 基金项目(75640)
- 教育(72664)
- 划(67547)
- 编号(66581)
- 自然(66174)
- 自然科(64562)
- 自然科学(64549)
- 自然科学基金(63348)
- 资助(58488)
- 成果(55186)
- 课题(46365)
- 重点(45189)
- 部(43602)
- 发(43091)
- 创(42631)
- 项目编号(41366)
- 创新(39440)
- 大学(38922)
- 科研(38327)
共检索到4512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丁学芳 韩映雄
阐述了"学科文化"和"跨学科研究生"的内涵,说明了跨学科研究生培养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影响跨学科研究生实现学科文化融入的因素,阐述了跨学科研究生学科文化融入的过程和途径,最后提出了促进跨学科研究生实现学科文化融入的措施。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异宾
文科人才培养和跨学科研究的问题是目前学术界、甚至是教育体制改革当中提出来的战略性问题。我个人不主张把文科的跨学科教育、跨学科研究与专业化培养和专业研究对立起来。今天强调跨学科了,是不是就要对学科的专业化体制提出疑问?我以为不是。跨学科教育和跨学科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谷贤林 高爱平
大量科技与社会问题的出现是催生跨学科产生、推动跨学科发展的最主要原因。以加拿大跨学科研究生培养为例对如何通过培养跨学科人才来解决这些问题予以了探讨。加拿大跨学科研究生培养主要有:个体化设计项目、跨学科学位项目、跨学科经验补充项目和非学位跨学科项目四种类型。虽然它们的组织规范程度略有差异,但都以项目或问题为中心,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意识、思维与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以应对科技与社会发展的重大挑战。加拿大跨学科研究生培养项目发展说明:在单一学科仍居高校统治与主导地位的情况下,建立新的机构或以项目制来推动跨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要比调整现有的学术组织、学术人员更简单、有效。
关键词:
加拿大 跨学科研究生 研究生培养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刘元芳 夏尊铨 傅白白
科技发展的历史和现实呼唤跨学科研究生培养。运筹学与控制论专业跨学科培养研究生的实践和初步成果对于推动跨学科研究生培养 ,发展高层次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我国跨学科研究生培养是整个研究生教育体系中的一种补充模式 ,积极探索跨学科研究生培养的新体制 ,培养跨世纪的复合型人才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则温 张君 陈智峰 赵张耀 周煦炎
跨学科培养博士生,是培养跨学科人才,推动学科交叉、渗透和融合的重要途径。作者探讨了开展跨学科培养博士生,培育高水平跨学科创新人才,促进学科交叉的问题。
关键词:
跨学科培养博士生 促进学科交叉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胡旭微 刘洪彬
阐述了现有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的不足之处,认为针对具有理工类学科背景的企业管理专业跨学科研究生,进行"先分后合"的培养方案设计,既能弥补跨学科招收研究生的专业基础缺陷,又能发挥其学科优势,从而培养出真正的复合型人才。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吕旭峰 范惠明 吴伟
当前,国内外大学开始探索和实践跨学科研究生培养,这是科学研究与发展的需要,也是适应社会对人才新要求的需要。跨学科研究生培养势必会促使传统研究生培养导师制度的改革,复合导师制度对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导师跨学科知识和思维欠缺、以院系为基础的身份制度、科研经费对跨学科支持不足等都限制了我国高校复合导师制度的建设和推进。构建复合导师制度,必须要统筹跨学科师资力量,建设复合导师团队和指导委员会,增强跨学科研究和人才培养的经费支持,建立健全遴选、考核与评估、监督制度,使跨学科研究生培养制度化。
关键词:
跨学科 研究生培养 复合导师制度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成华 石宏 张淑玲
从我国农业工程学科研究生培养的现状出发,分析了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根据先进国家研究生培养的经验,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基础理论课的教学,强化农业工程领域新技术应用课程的选修,强化和提高研究生的科学研究能力等培养手段,以达到提高研究生培养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的目的。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嵩迪 卢晓中
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型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跨学科培养成为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研究生跨学科培养内蕴着科教融汇、产教融合的双重命题,这一双重命题也构成了高校开展研究生跨学科培养的内在逻辑与基本遵循。而在以学科组织为基本结构的大学中开展跨学科教育,尚面临着活跃的跨学科科研与滞后的跨学科教学的分离、跨学科人才旺盛的产业需求侧与迟滞的高校供给侧的脱节。美国研究生跨学科培养的组织经验表明,高校需突破传统院系单一封闭的培养模式,通过嵌入多种类型的跨学科学术组织,构建多方主体跨学科协同育人的组织策略,为跨学科科研与教学的融合、产业界与高校人才培养的协同提供组织基础,培养出融会贯通、学以致用的高层次复合型创新人才。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周叶中
认为跨学科培养研究生不仅是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而且符合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规律,已成为世界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提出研究生教育应大力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从各个环节上进行调整与改革。同时指出在当前推进跨学科培养研究生的过程中面临的诸多观念和制度性障碍。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跨学科 人才培养 措施 问题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黄瑶 王铭 马永红
提出了协同培养博士研究生的概念,即教育参与要素在共同目标下进行知识生产关系协同,通过跨学科、创新中心、校内外合作等多种方式,形成多元知识能力人才培养模式。协同培养具有研究导向、能力导向、多元导向的特点,认为跨学科路径在特点、目标、内涵、机制等方面与协同培养相契合,是实现博士研究生协同培养的必要途径。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亚敏 胡甲刚
制约跨学科人才培养推进的因素涉及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在宏观层面,专业化人才培养观念根深蒂固,单科性高校大量存在,以及专业设置集权化管理等制约着跨学科人才培养的推进。在微观层面,专业组织的实体化和教学管理制度不到位等也使跨学科人才培养难以为继。
关键词:
跨学科 人才培养 制约因素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包志梅
对48所研究生院8 064名博士生的问卷调查显示,原"985工程"高校招收的跨学科博士生比例高于原"211工程"(非"985工程")高校;人文社科类跨学科博士生比例较高,其次分别是工学、理学,农学和医学跨学科比例最低;院士、长江学者招收的跨学科博士生比例最高,其次是普通教授和普通副教授;源于内部动机读博的学生跨学科比例要高于源自外部动机的读博生。跨学科博士生的创新思维、前沿知识、跨学科知识、独立研究能力提升和入学前科研产出均显著高于非跨学科者,但在入学后科研产出上,跨学科与非跨学科博士生之间差异并不显著。研究认为,应基于跨学科博士生发展的特点,建立有效的交叉学科人才培养体系,同时充分考虑博士生与导师知识的匹配度,跨学科配置师资,加强对跨学科博士生的引导。
关键词:
跨学科 博士生 科研能力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胡甲刚
以华盛顿大学"城市生态学"IGERT博士项目为个案,从学科特点与培养目标、师资队伍与招生策略、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研究训练与学位论文等方面介绍了"城市生态学"跨学科研究生培养的基本思路和具体措施,并总结了"城市生态学"跨学科培养的创新做法与基本经验。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徐岚 陶涛 周笑南
根据美国研究生教育与科研训练一体化项目划分跨学科研究生核心能力的五个维度阐述相应的培养途径,包括开展多学科和跨学科课程、建立跨学科学习社群、建设跨学科研究团队、完善跨学科导师组制和参与校外实践活动等。研究发现:IGERT项目是以研究生为中心的、围绕有潜力的跨学科研究生组织师资和其他资源,通过多样化的培养途径,建立导师和研究生的跨学科身份认同。这为我国高校在强调"双一流"学科群建设的背景下开展跨学科研究生培养提供了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