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40)
- 2023(2051)
- 2022(1584)
- 2021(1498)
- 2020(1240)
- 2019(2756)
- 2018(2486)
- 2017(4378)
- 2016(2418)
- 2015(2575)
- 2014(2478)
- 2013(2478)
- 2012(2356)
- 2011(2220)
- 2010(2258)
- 2009(2067)
- 2008(2025)
- 2007(1939)
- 2006(1743)
- 2005(1828)
- 学科
- 济(6956)
- 经济(6942)
- 管理(6595)
- 业(6128)
- 企(5790)
- 企业(5790)
- 中国(3406)
- 教学(3345)
- 教育(2837)
- 理论(2802)
- 方法(2589)
- 财(2363)
- 学(2288)
- 贸(2196)
- 贸易(2193)
- 易(2163)
- 制(2120)
- 和(2027)
- 公司(1954)
- 研究(1869)
- 数学(1855)
- 业经(1850)
- 跨(1845)
- 国公(1844)
- 跨国(1844)
- 跨国公司(1844)
- 数学方法(1761)
- 银(1728)
- 银行(1728)
- 融(1722)
- 机构
- 大学(34262)
- 学院(30519)
- 研究(12305)
- 济(11985)
- 管理(11797)
- 经济(11673)
- 理学(9950)
- 理学院(9755)
- 管理学(9543)
- 管理学院(9472)
- 中国(9168)
- 京(7764)
- 科学(7248)
- 范(6527)
- 师范(6489)
- 教育(6207)
- 财(6133)
- 中心(5974)
- 所(5729)
- 师范大学(5594)
- 江(5345)
- 北京(5131)
- 研究所(5089)
- 财经(4567)
- 院(4474)
- 经(4216)
- 州(4065)
- 经济学(3566)
- 技术(3557)
- 财经大学(3493)
共检索到571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
[作者]
郎镝
<正>1.关注教学设计。跨学科学习的设计,需要依据现有各独立科目的知识内容,在教学时交叉渗透、对接延伸。在教学目的上,应强调知识与技能、情感、思想、文化综合,课程与文本、行动、生活、实践融通;在教学资源上,要在明确主导学科和相关学科关系的前提下,通过选取典型内容,设计典型学习,运用典型学科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典型实践,最终让学生获得典型体验,达到“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的效果。
[期刊]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
[作者]
谈清怡 肖晓燕
由于中西方的学情不同,二者的跨学科学习在课程目标和性质等方面也存在差异。一是课程性质不同。西方的跨学科经过了分学科、多学科的阶段,进入了跨学科的范畴,并逐步向超学科的方向迈进。STEAM是与分科课程并列的综合课程。而我国的跨学科学习还带有学科性质,跨学科学习被设置在每个学科单独的课程标准中,因此尚未脱离分科课程范畴。
关键词:
中西比较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程龙
跨学科学习是深化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为传统的学科教学方式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潜在的契机,需要妥善处理好“跨学科性”与“学科性”的关系。目前,人们对跨学科学习理解存在概念认识上学科立场的模糊性、价值观上忽视学科学习的合理性和知识观上轻视已有的学科知识体系,导致过于强调“跨学科性”而忽视“学科性”,跨学科学习的学科立场摇摆不定。坚守跨学科学习的学科立场是跨学科学习绕不过去的真问题,为跨学科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是实现跨学科学习深度育人的关键所在。基于学科立场的跨学科学习,需要树立跨学科学习的学科立场价值取向,依托真实问题进行整体谋划设计,协同学科教师开展跨学科教学合作。
关键词:
跨学科学习 跨学科性 学科立场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宋歌
如若实现在更广泛的体系中影响教育变革,跨学科学习必须从研究型干预走向普遍适用的教学常规。这需要借助学习科学研究,明确“整合”和“创新”的具体机制,从而实现可持续、可扩展的跨学科学习。学习科学家主张运用生态视角,从个体活动、集体协作、学校课程及社会中的教育系统四层相互关联的嵌套结构入手,打开跨学科学习黑箱。具体而言:一是发展适切的认识论,促进个体自主地深度参与整合;二是发挥认知主体性,实现集体持续地协作创新;三是面向参与者、知识人造物与媒介环境的多元交互,设计整体的跨学科课程活动系统;四是基于批判研究,审视社会政治背景如何影响跨学科教育实践。
关键词:
跨学科学习 学习科学 知识创造 学习生态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黄玲
基于41所高校的调查分析发现,跨学科学习经历对博士生科研能力发展有重要影响,博士生所跨学科专业差异越大,其在博士学习阶段的科研能力越弱。和非跨学科博士生相比,同一级学科下跨二级学科博士生、同学科门类下跨一级学科博士生、跨学科门类博士生科研能力依次降低。且跨学科学习经历与高校跨学科培养能直接显著预测博士生科研能力,也能通过博士生跨学科学习动机的中介作用间接预测科研能力。因此,在招收跨学科博士生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专业基础与特长优势;高校应明确跨学科人才的培养目标,以跨学科科研项目为主要依托,加强跨学科导师对博士生的指导,激发博士生跨学科学习动机以促进其科研能力提升。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薛仪婷 张红霞
“大类培养”模式是我国一流大学培养跨学科人才的通识教育本土化探索。基于对三所C9高校863名本科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学生“跨学科学习参与”(学习主动性、学习策略性、科研参与)和“跨学科学习收获”(学科视野与知识理解、跨学科学习策略使用、合作交流能力)整体表现较好;前者对后者有正向预测作用,且“跨学科认知”在两者之间起到调节作用。较好的跨学科认知通过学习策略性和科研参与两个维度对跨学科学习收获产生促进效应。研究显示,新生教育要强化学生的跨学科认知内容,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和思维能力的训练,将本科生科研训练纳入“大类培养”课程体系。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徐国兴
通过调查得到了跨学科学习的博士生数据,分析了跨学科学习的博士生的科研成果数据可知,跨学科学习对博士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提高并没有明显的作用。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王坤 毛敏 龚迪 李君 王衡
随着我国智慧物流的快速推进,物流领域"实践领先研究"的倒逼局面已经成为全国各高校物流类人才培养的普遍性问题。鉴于其典型的多学科交叉属性,构建了"实践+创客+竞赛"的物流跨学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支撑双创人才培养的改革思路与措施,为物流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物流创新 跨学科 教学改革 创客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小平
伴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教学手段不断革新,传统的知识传输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人才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从解决问题视角出发的跨学科学习是一种新的知识传输模式,是对传统知识传授模式的革新。这种知识传输模式是认知与情感的统一、自我导向与合作共享之间的有效互动以及事实理解与意义生成的融合过程。要保证基于问题的跨学科学习真正实现,就必须在问题设计和选择上做到细致入微,让教师成为学习的促进者,及时将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引入课堂,充分利用现代科技的优势转变学习的评价方式。
关键词:
跨学科学习 教学改革 学习方式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李群 王荣珍
2022年中国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正式发布,在学生能力培养路径层面提出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要求,跨学科学习在美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标准中也同样被关注和规划。中美两国课程标准在核心理念、总体目标和内容框架上都有差异,中国课程标准从课时安排、学习方式、实践范例的角度规划跨学科主题学习,美国课程标准更多地在科学类学习中通过跨学科的核心概念支撑跨学科学习,并通过STEM课程加以落实。两相比较,中国可结合课程体系特点分领域围绕共同主题或核心概念开展跨学科学习,进一步探索跨学科学习的有效实施路径和评价策略,同时发挥教科研体制优势强化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整体规划。
关键词:
跨学科学习 跨学科主题学习 中美课程标准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赵慧臣 张娜钰 马佳雯
STEM教育推动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深化,跨学科学习方式亟待关注。本文以活动理论为分析框架,探讨了跨学科学习共同体的构成要素,分析了STEM教育跨学科学习共同体的构建路径。其中,构成要素包括异质学生为主的主体、不同学科课程作为客体、促进不同学科知识整合与创新的规则、创新性组合后群体性应用的工具、面向项目式学习的协作分工和开放共享的混合式学习环境。构建途径包括在组合阶段判断能否存在跨学科学习共同体;在适应阶段形成稳定的跨学科学习共同体;在发展阶段成为有效的跨学科学习共同体;在解体阶段转化为新的跨学科学习共同体。文章指出,实施STEM教育跨学科学习共同体需要多方协同:学校瞄准跨学科学习趋势,规划落实跨学科共同体路径;教师聚焦跨学科学习需求,提升跨学科教学能力;学生面向真实问题,增强跨学科学习的意识与能力。
关键词:
STEM教育 跨学科学习共同体 理论框架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安桂清 张良
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设置是义务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为重塑时代新人的素质结构所采取的创新举措。其内涵涉及三个方面:以学生素养发展为指向,体现知识整合、问题解决和价值关切的三位一体;以学科为立足点,关注学科实践与跨学科实践的交融互渗;以综合学习为特征,彰显学习的整体性、联结性和具身性。跨学科主题学习是为改变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这一顽疾所进行的破冰行动,它能够为教材内容组织形态和呈现方式的变革起到示范作用,同时也是为实现义务教育减负增效改革目标所采取的调节措施。其实施期望不仅体现学科素养与跨学科素养目标的交融,同时以内蕴大观念的学习任务为载体,实现任务下的学习活动与多样化学习支持的协同,并超越教—学—评一致性原则,开拓新的教学境界。
关键词:
跨学科主题学习 内涵 定位 实施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郭洪瑞 崔允漷
跨学科主题学习集中体现新课程的综合性与实践性精神,是一种有待持续建构的中国课程话语。从学理建模上看,新课程中的跨学科主题学习表征为“科目A跨科目B”型与“科目A跨科目B+”型两种类型,旨在区分跨学科主题学习与广义的超学科学习,明确其在综合学习中的位置,同时推动政策执行的可操作与可观测,引导各科教师深度参与其中。从关系澄清上看,跨学科主题学习是跨学科学习的迭代变革,是主题学习的学科属性复归,是推进综合学习的中间路径。从实践要义上看,跨学科主题学习应把握学校学习的学科属性,建构有意义的综合性主题,落实综合学习的变革旨趣。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闫安 陈旭远 朱妍
随着现代社会的综合化发展,现实问题愈发复杂,凭借单一学科知识已无法应对问题的解决,跨学科学习成为解决真实情境问题,推动个体知识融合发展的必要活动。深入跨学科学习“为何”“何为”“如何”等问题,按照“发生背景—本质过程—何以达成”的逻辑为跨学科学习澄明学理,提供教学实践层面的指引。从发生论意义上看,跨学科学习是知识整体交融发展的使然和诉求。在实践论的视域下,跨学科学习是促进素养进阶发展的有效手段。跨学科学习本质上是一种以现象、情境和问题为根据,以知识异质性互动、整合和建构为路径,以知识新配置和新创造为结果的个体知识发展过程。跨学科学习的实现需要多重条件的支持,包括以跨学科课程为载体的结构条件,以问题探究为导向的过程条件,以弹性、多维为序列的时空条件,以可靠性证据为依据的评价条件。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丁邦平
本文从“科学元勘”诸学科的视角论述了科学观的嬗变及其与科学教育改革的关系。当代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和科学教育学都为科学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科学观。从国际上看 ,“新”的科学观是当前科学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 ,我国科学教育改革也应当对此高度重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