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52)
- 2023(11264)
- 2022(9448)
- 2021(8701)
- 2020(7091)
- 2019(15988)
- 2018(15616)
- 2017(28924)
- 2016(15564)
- 2015(17276)
- 2014(16625)
- 2013(15995)
- 2012(15344)
- 2011(14096)
- 2010(14616)
- 2009(13389)
- 2008(13204)
- 2007(12110)
- 2006(10881)
- 2005(10203)
- 学科
- 济(64252)
- 经济(64179)
- 业(45885)
- 管理(45451)
- 企(38597)
- 企业(38597)
- 中国(23583)
- 地方(20135)
- 技术(18447)
- 农(18124)
- 方法(17735)
- 业经(17646)
- 数学(13524)
- 数学方法(13348)
- 财(13334)
- 技术管理(13138)
- 融(13024)
- 金融(13024)
- 制(12981)
- 银(12720)
- 银行(12693)
- 农业(12619)
- 行(12452)
- 理论(12140)
- 学(11819)
- 教育(11669)
- 贸(11403)
- 贸易(11386)
- 发(11294)
- 地方经济(11168)
- 机构
- 大学(213451)
- 学院(210438)
- 济(86861)
- 经济(85012)
- 管理(78952)
- 研究(77573)
- 理学(66361)
- 理学院(65506)
- 管理学(64470)
- 管理学院(64015)
- 中国(59096)
- 京(46612)
- 科学(43912)
- 财(41232)
- 所(38188)
- 中心(34552)
- 江(34377)
- 研究所(33996)
- 范(32754)
- 师范(32481)
- 财经(31106)
- 农(31042)
- 北京(30472)
- 院(28382)
- 经(28184)
- 州(27901)
- 业大(26363)
- 师范大学(26084)
- 经济学(25785)
- 农业(23601)
- 基金
- 项目(133194)
- 科学(106852)
- 研究(105175)
- 基金(93778)
- 家(80004)
- 国家(79223)
- 科学基金(68820)
- 社会(67157)
- 社会科(63625)
- 社会科学(63610)
- 省(54324)
- 教育(49637)
- 基金项目(48976)
- 划(45031)
- 编号(42960)
- 自然(40817)
- 自然科(39943)
- 自然科学(39936)
- 自然科学基金(39247)
- 成果(37219)
- 资助(36437)
- 发(34625)
- 创(33932)
- 课题(32036)
- 创新(30596)
- 重点(30332)
- 部(29189)
- 发展(28625)
- 展(28117)
- 国家社会(27314)
- 期刊
- 济(108353)
- 经济(108353)
- 研究(74249)
- 中国(57541)
- 教育(41043)
- 管理(35694)
- 农(31018)
- 财(30561)
- 学报(28103)
- 科学(28012)
- 融(24182)
- 金融(24182)
- 大学(23433)
- 农业(21376)
- 学学(20085)
- 技术(19926)
- 业经(18898)
- 经济研究(17384)
- 财经(15364)
- 图书(13597)
- 经(13480)
- 问题(13173)
- 科技(12755)
- 业(12558)
- 贸(11987)
- 坛(11707)
- 论坛(11707)
- 世界(11427)
- 国际(11229)
- 技术经济(11095)
共检索到3532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学文
跨学科发展与创新是全球化背景下主导科技潮流的主要力量,人类正处在跨学科大力发展的变革时代。跨学科发展与创新必然会受到传统学科体制的制约,必须由政府出面加以调控,首先解决组织管理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美国和日本跨学科发展与创新的主要组织形式与成功经验,并在美日两国经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我国跨学科发展与创新的组织形式、运行机制的构建和相关制度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军伟
美国是当前世界高等教育的中心,其世界一流大学发展经验对其他国家发展高等教育事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在梳理美国一流大学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提炼出"持续得到联邦政府的经费资助""积极服务国家和社会发展""不懈坚持教育国际化"三大发展经验,并结合我国高校发展中的问题对我国"双一流"建设提出"优化经费资助模式""调整大学评价机制"和"改进教育国际化策略"的建议。
关键词:
美国世界一流大学 发展历程 经验启示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郑石明
跨学科教育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大学实行跨学科人才培养已是大势所趋。探究世界一流大学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选取七所具有代表性的著名大学,通过文献搜集和调查分析,对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比较。研究发现,这七所世界一流大学已经构建完整的跨学科人才培养体系,并在课程体系、跨学科培养项目、组织形式和培养途径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色。而我国大学的跨学科人才培养虽然在近几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总体上还有诸多不足,甚至存在无法逾越的鸿沟。借鉴世界一流大学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打破学科壁垒、建立健全学科群、增加跨学科教育多元投入,以及改革教学方式和壮大跨学科师资队伍,是我国大学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也是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
世界一流大学 跨学科 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苏洋 赵文华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海外分校在世界各地建立。世界一流大学由于其优质的教育资源、良好的国际声誉,受到教育输入国的青睐。本文选取世界前100所大学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建立海外分校的目的、价值取向、办学特征,为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提供有益的启发和借鉴。
关键词:
海外分校 世界一流大学 高等教育国际化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赵筱媛 苏竣
本文选取了五所有代表性的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这几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产生背景、学科建设现状的深入分析,总结了以这些学校为代表的当代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的历史沿革及发展特点,并提出了对我国高校发展人文社会科学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
一流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 学科发展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浩 尤玉军 马吉骁
美国一流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的效果举世瞩目。本文总结了美国一流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的经验和启示:从政府层面、学校层面、企业层面和个人层面共同发力,树立新理念;加强政策研究,在政策法规层面营造新环境;抓住一切有利条件,在中介、网络平台、学校内部机制等方面打造新组织构架。
关键词:
科技成果转化 “双一流”建设 政策环境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庞青山 薛天祥
在分析一流大学学科结构形成史的基础上,认为世界一流大学大都经历了单科性到多科性和综合性的发展历程,但是它们并非都是学科门类齐全的大学,它们走向综合性大学的途径和综合化程度各不相同;各大学的主体学科与强势学科不同,强势学科多为主体学科和特色学科;同类学科在不同类型的大学定位不同;各大学还建立了雄厚的文理基础学科,强大的有特色的应用学科,注重发展交叉性、边缘性、综合性学科。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伍红林
认为尊重学术的传统,与时俱进的改革,吸引与培养一流人才,追求个性与卓越,先进办学理念与使命的导引,激烈的竞争,缜密的制度及优秀的校长等因素造就了世界一流大学的辉煌。这对我国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提供了诸多启示,如必须尊重大学的学术逻辑与相对独立性,提倡"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构建公平竞争的大学生态环境及改革大学校长选拔制度等。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子实 平雪花
本文通过对世界一流大学标准问题探讨,以美国斯坦福大学成功经验作为个案研究,立足我国国情,从坚守"中国特色"一流理念、加强师资建设和管理、完善高校内、外部管理机制以及打造一流学科品牌等视角,提出对策,以期推动我国一流大学建设有序发展,实现高等教育强国的中国梦。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乔东
我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不仅要学习国外世界一流大学的先进经验,更要继承和吸取我国优秀大学的历史传统。其中,我国历史上的西南联大在仅存的八年历史进程中,无论在师资队伍、管理模式还是大学文化方面都取得了非常成功的经验,在国内外教育界赢得了很好的声誉,被誉为中外教育史上的奇迹,对当前我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
西南联大 世界一流大学 大学文化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杨连生 文少保
跨学科研究组织是当今大学研发创新的一种重要的制度安排,而以问题为中心的制度又是促进大学跨学科研究组织发展的重要制度创新。为了解决科学研究中的问题和难题,是学科至上还是问题优先,无形之中就形成了一种张力相持。大学内部传统学术组织以学科为导向,虽有其优势,但在进行跨学科研究时却陷入了困境。因此,必须通过制度创新,进行基于问题导向的大学跨学科研究组织发展的制度安排,建立以问题为中心、任务为导向、团队为研究单位、基于合同管理的一种独立于院系的跨学科研究组织。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李海燕 乔东
世界一流大学的历史证明,大学精神文化是造就世界一流大学的根本。而我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过程中存在着大学精神文化的缺失,需要我们从独立精神、学术自由、特色理念和创新精神等方面向世界一流大学学习。
关键词:
世界一流大学 精神文化 大学理念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王战军 娄枝
世界一流大学是为人类文明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大学。以哈佛大学为例,研究发现,世界一流大学贡献表征为:世界一流大学是国家乃至世界政治进步的助推器,是世界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领头羊,是人类知识发现和科技创新的集大成者。世界一流大学贡献经验在于,定位高远,追求真理,服务人类福祉;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尊重人才,任人为"能",提升大学学术影响力;注重选拔,培养精英,发挥知名校友作用。借鉴国外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经验,有助于加快我国"双一流"建设,厘清贡献理念并付出实际贡献行动。
关键词:
世界一流大学 哈佛大学 社会贡献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郑刚 郭艳婷
我国的创业教育相对于发达国家起步较晚,因此对于如何构建中国情境下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实现创业教育的突破性发展,仍是目前教育界和管理学界关注的热点话题。本文基于斯坦福大学2011年校友创新创业调查的最新研究成果,总结其创业教育的特色与经验——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对比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进一步加强创业教育需要从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视角进行顶层设计,而不仅仅是开设更多的创业课程。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张新培 赵文华
世界一流大学战略联盟具有严格的组织管理机构、规范的制度设计和实质性可持续的合作内容,是大学在高等教育场域寻求共识的重要表现,也是世界一流大学学术荣誉的符号化表征。发挥大学战略联盟的辐射和引领作用,对推动世界一流大学群体发展和高等教育强国建设具有深远意义。
关键词:
世界一流大学 战略联盟 特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