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28)
- 2023(13072)
- 2022(10928)
- 2021(10486)
- 2020(8847)
- 2019(20841)
- 2018(21081)
- 2017(38792)
- 2016(22741)
- 2015(25801)
- 2014(26420)
- 2013(25202)
- 2012(23329)
- 2011(21160)
- 2010(21847)
- 2009(19523)
- 2008(19858)
- 2007(18387)
- 2006(15666)
- 2005(14417)
- 学科
- 济(79894)
- 经济(79810)
- 管理(54651)
- 业(53190)
- 企(42361)
- 企业(42361)
- 方法(41178)
- 数学(36654)
- 数学方法(35928)
- 中国(27177)
- 教育(24132)
- 农(23247)
- 财(20507)
- 理论(20001)
- 学(19766)
- 业经(15931)
- 制(15406)
- 农业(15296)
- 教学(15136)
- 贸(15105)
- 贸易(15096)
- 易(14687)
- 地方(14203)
- 务(12816)
- 财务(12763)
- 技术(12737)
- 财务管理(12722)
- 银(12644)
- 银行(12605)
- 和(12488)
- 机构
- 大学(313940)
- 学院(310263)
- 济(113429)
- 经济(110427)
- 管理(109547)
- 研究(105349)
- 理学(93908)
- 理学院(92688)
- 管理学(90389)
- 管理学院(89777)
- 中国(73998)
- 京(68403)
- 科学(65993)
- 所(54431)
- 财(53473)
- 农(52324)
- 范(51807)
- 师范(51344)
- 江(50180)
- 研究所(49408)
- 中心(48277)
- 业大(46285)
- 北京(44129)
- 教育(43075)
- 财经(42415)
- 师范大学(41387)
- 农业(41180)
- 州(40195)
- 技术(40186)
- 经(38393)
- 基金
- 项目(199416)
- 科学(155550)
- 研究(151103)
- 基金(138017)
- 家(119922)
- 国家(118790)
- 科学基金(100139)
- 社会(89096)
- 社会科(84090)
- 社会科学(84065)
- 省(81053)
- 教育(80367)
- 基金项目(71138)
- 划(69985)
- 编号(66025)
- 自然(64490)
- 自然科(63012)
- 自然科学(62994)
- 自然科学基金(61846)
- 资助(58939)
- 成果(57000)
- 课题(49205)
- 重点(46750)
- 部(45405)
- 发(42808)
- 创(41248)
- 年(40370)
- 性(39786)
- 项目编号(39584)
- 教育部(39329)
共检索到4724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孙进 陈囡
德国的劳动教育教师培养包括大学学习和见习两个阶段。在大学学习阶段,师范生同时学习两个专业以及教育科学和社会科学基础课程,并完成学校实习和企业实习,最后以第一次国家考试毕业。在见习阶段,见习生既在见习学校授课,同时也在教师研习所学习,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教学实践能力,最后以第二次国家考试毕业。这两个阶段的课程都得到了模块化设计,具有清晰的学习目标和内容,构成一种多学科有机结合的课程体系。国家考试包括撰写学术论文、笔试、口试和教学实践考试,这既能全面考查学生的知识结构,也能有效检验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这种培养模式很好地满足了劳动教育对教师跨学科知识结构和高水平实践能力的双重要求,有助于培养出专业化的劳动教育教师。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吕静 刘建平 赵科 樊娅苹
教师专业化发展对新教师培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教师教育面临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帮助职前教师灵活地将理论知识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职前教师教育应该坚持"基于实践学习,为实践而学习"的理念,使职前教师在习得教育理论知识的同时,通过体验教育实践充分理解教育理论,在此基础上建构自己的教育实践性知识。
关键词:
职前教师 实践性知识 培养模式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聪
法学专业是一门应用性非常强的专业,兼具深厚的理论性与极强的实践性。中国传统法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精英,从而侧重理论型教学;市场经济条件下,法学也要"下乡",法学教育的目的由培养法学家转变为培养能适应社会需要,解决社会矛盾的应用型法律职业者。因此法学专业的教学改革应以此为目标进行,而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改革是提高法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法学教育 应用型人才 实践教学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周叶中 夏义堃 宋朝阳
以武汉大学研究生跨学科培养实践为基础,通过研究生跨学科培养特区建设,大胆探索并客观分析跨学科导师团队合作指导方式改革、跨学科招生方式改革、跨学科培养方法改革、跨学科课程共享平台建设以及跨学科奖助体系、培养质量评价机制和学位授予等改革的具体路径与实施效果,进而形成研究生跨学科培养模式。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鄢彩玲
教师是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随着欧盟一体化和博洛尼亚进程中学制改革的推进,德国职教师资的培养从"学位+国家考试"旧模式向"学士-硕士"新模式过渡。解析德国新的职教师资培养体系,并提示其对我国职教师资培养的借鉴意义:融合职业性与教育性构建课程内容,基于职业能力发展规律设计课程体系,改革本科与硕士阶段课程模式,多方合作共同保证师资培养质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宋静
高师学前教育师资培养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根源于早期高师办学定位造成的思维惯性。在新的历史时期,旧有人才培养模式受到挑战,教育现场更需要"上手快""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复合人才,高师学前教育应对新的历史挑战唯有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合作,建构"实践导向"的课程体系和与用人单位联合培养的管理机制,才有助于培育振兴我国学前教育的师资力量。
关键词:
高师 学前教育专业 实践性 课程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戴智敏 沈兆钧
打破学科教学界限,实现从"单科独进"走向"学科融合",是中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的现实需求。以课程、学生、教师、评价等"教学要素"为实现培育目标的重要载体,通过课程跨学科开发、学生跨学科培育、教师跨学科培养和教学跨学科评价等环节的研究与实践,并探索将四大环节有机耦合,形成了"一纵四横"的中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跨学科培育模式。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剑波
区域劳动教育共同体是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组成的推进劳动教育的利益共同体,是基于共同目标、身份认同和利益共享三类核心要素构建出的责任共同体、实践共同体、育人共同体。以区域劳动教育“1+1+N”实践模式为例,借助多主体共商,构建区域劳动教育责任共同体;依托项目共建,打造区域劳动教育实践共同体;贯彻利益共享,铸就区域劳动教育育人共同体,为区域推进劳动教育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钟世镇 徐达传 刘大庸
探索人体解剖学跨学科培养博士生模式钟世镇徐达传刘大庸科学发展的规律,既是高度分化又是高度综合。学科的发展总是走向边缘、走向交叉,不断出现新兴学科。近期博士学位授权点的设置和高等学校重点学科评选规定中,充分表达了鼓励学科间横向联合,促进新兴学科发展的导...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邵勤 陈娜 李晓鹏 吴琦 丁永电
为了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进一步加强思政教育和劳动教育,文章结合宜春学院园艺专业“蔬菜栽培学”课程教学,构建体现思政专业性和劳动时代性的“模块化+多样化”立体式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结合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理论知识传授和实践技能培养的特色特点,形成体现思政特性、课程特点和劳育特色的“德行一体+知行合一”融合式教育教学方式与方法。在传统课程考核办法的基础上,建立体现多指标、多模块和多内涵的“道德品质+专业技能+劳动素养”综合性考评模式,以期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在专业课教学实践中推行劳动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
劳动教育 课程思政 教学改革 融合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王琴 郑晓坤 于吉吉
新加坡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其特殊教育教师培养具有鲜明的特色。新加坡特殊教育教师的培养分为特殊教育文凭和特殊教育硕士两个层次,并在教育文凭层次设置了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和普通学校特殊教育工作者两种培养方向。新加坡特殊教育教师培养模式总体呈现出注重多方合作、实践经验贯穿培养全过程、支持学生自主选择职业方向并加强培养的针对性等特征。新加坡特殊教育教师培养的经验能够为我国新时代特殊教育教师培养模式变革提供可资参考的经验。
关键词:
新加坡 特殊教育 教师培养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回胜男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信息学院是在信息和知识管理方面领先世界的院校之一,是一所以培养研究生为主的院系。其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方式以及培养评估等方面均体现出鲜明的跨学科特色。我国图书情报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应从以下方面借鉴多伦多大学信息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目标的升级与转变,实现跨学科、跨领域综合培养,设置丰富多样的课程体系,提供开放自由的学习交流空间,多种教学方式与培养途径并行。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平 王玲
以后现代哲学为思想基础,对美国研究生跨学科培养模式的合理性依据、知识状态和思维特点等进行了深层次剖析,从而在哲学层面上揭示了美国研究生跨学科培养模式的本质特征。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林令霞
人才培养模式是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保证。实现大学英语实践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目标要加强对课程体系的建设。文章从大学英语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优化等几方面提出了大学英语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
大学英语 人才培养 教学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刘元芳 夏尊铨 傅白白
科技发展的历史和现实呼唤跨学科研究生培养。运筹学与控制论专业跨学科培养研究生的实践和初步成果对于推动跨学科研究生培养 ,发展高层次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我国跨学科研究生培养是整个研究生教育体系中的一种补充模式 ,积极探索跨学科研究生培养的新体制 ,培养跨世纪的复合型人才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