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78)
- 2023(11661)
- 2022(9757)
- 2021(9344)
- 2020(7544)
- 2019(16971)
- 2018(16832)
- 2017(29803)
- 2016(17237)
- 2015(19290)
- 2014(18932)
- 2013(17480)
- 2012(16053)
- 2011(14733)
- 2010(15422)
- 2009(14254)
- 2008(14121)
- 2007(13241)
- 2006(11991)
- 2005(11225)
- 学科
- 管理(57114)
- 业(53746)
- 济(52200)
- 经济(52110)
- 企(48839)
- 企业(48839)
- 中国(22746)
- 教育(22319)
- 技术(18929)
- 制(18514)
- 财(18329)
- 方法(17317)
- 业经(15687)
- 农(15093)
- 理论(14832)
- 数学(13341)
- 数学方法(13015)
- 技术管理(12624)
- 体(12330)
- 银(12076)
- 银行(12064)
- 学(12028)
- 行(11574)
- 教学(11335)
- 务(10918)
- 划(10906)
- 财务(10885)
- 财务管理(10857)
- 地方(10762)
- 策(10503)
- 机构
- 大学(231481)
- 学院(226712)
- 济(85710)
- 管理(84259)
- 经济(83547)
- 研究(78170)
- 理学(71176)
- 理学院(70275)
- 管理学(69126)
- 管理学院(68619)
- 中国(55407)
- 京(50058)
- 财(45171)
- 科学(42440)
- 范(40023)
- 师范(39790)
- 江(39065)
- 教育(37218)
- 所(36962)
- 中心(35443)
- 财经(34013)
- 研究所(32689)
- 北京(32521)
- 师范大学(32352)
- 经(30546)
- 州(30343)
- 院(28731)
- 技术(27657)
- 农(26778)
- 业大(25820)
- 基金
- 项目(141296)
- 研究(115854)
- 科学(114995)
- 基金(99184)
- 家(83613)
- 国家(82702)
- 社会(72469)
- 科学基金(72169)
- 社会科(68463)
- 社会科学(68451)
- 教育(61777)
- 省(57215)
- 基金项目(50928)
- 划(49520)
- 编号(49390)
- 成果(44295)
- 自然(42787)
- 自然科(41851)
- 自然科学(41843)
- 自然科学基金(41166)
- 课题(38598)
- 资助(38452)
- 创(35073)
- 制(33167)
- 重点(33142)
- 部(33090)
- 年(32097)
- 创新(31634)
- 发(31325)
- 项目编号(30839)
- 期刊
- 济(104226)
- 经济(104226)
- 研究(83315)
- 教育(64791)
- 中国(63902)
- 管理(37695)
- 财(37037)
- 科学(27874)
- 学报(27066)
- 农(25480)
- 技术(24603)
- 融(23568)
- 金融(23568)
- 大学(23361)
- 学学(19750)
- 财经(17490)
- 业经(17092)
- 职业(16404)
- 农业(16319)
- 经济研究(15707)
- 经(15206)
- 坛(13815)
- 论坛(13815)
- 问题(12530)
- 图书(12068)
- 科技(11959)
- 贸(11314)
- 技术经济(10697)
- 技术教育(10610)
- 职业技术(10610)
共检索到3752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剑青 王小飞
我国在跨境高等教育互认政策制定方面,虽然取得了教育要素流动、政府间互认政策与法律框架构建、学校层面合作等方面的突破,但仍面临互认协议覆盖范围有限、未建立统一国家资格与标准框架、互认协议缺乏实质性内容、缺失教育转换机制、没有建立跨境质量保障体系等难题。为此,应积极探索建立统一的国家资格框架,建设质量管理与认证数据库,加快建立转换"立交桥"等制度创新战略,以大力推动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
关键词:
跨境 互认 制度 战略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吴海江
伴随高等教育制度改革推进,构建沟通顺畅、比例合理的分流体系,成为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但目前来看,多向分流制度难操作、职普沟通制度不健全、上下衔接制度不畅通等因素制约着分流制度不断完善。实现高等教育分流制度的创新,对于加强不同主体之间的利益协调具有积极作用。为实现高等教育分流制度的创新,应加强多向分流制度、职普沟通制度、上下衔接制度建设,从而切实推动高等教育分流发展。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分流制度 现实困境 制度创新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陈清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建立继续教育学分累积和转换制度,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与衔接"的政策,为实现成人高等教育学习成果互认的目标,解决成人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本文从教育质量互信、教育资源互享、学习成果互认与互换、办学水平互评、办学效益互利等六个主要方面阐述了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未来走向,以期为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参考。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王全林
任何创新都是要付出代价的,代价是为高等教育发展所做出的牺牲,在本质上代价与价值相关。我国高等教育制度创新的终极关怀,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其代价主要是高等教育现代化转型中的代价。在把握代价的成因、类型的基础上,我们应树立代价意识,科学决策,精心组织,力争把高等教育制度创新的代价降至最低,以最小的代价付出换取最大的发展进步。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制度创新 代价 发展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应强 马廷奇
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快速扩张以及大众化进程使高等教育公平问题日渐凸现 ,并愈益受到人们的关注。高等教育公平是个相对的概念 ,不同的国家和历史时期都赋予与其发展特点相适应的含义。随着社会经济发展 ,高等教育自身的制度短缺和僵化现象愈加明显 ,人们将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实质归结为制度问题。因此 ,高等教育公平要成为实践中可接受的现实 ,有赖于高等教育制度创新和政策调整
关键词:
高等教育公平 教育体制 制度创新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薛天祥
无论是高等教育发展还是高等教育学科发展,都需要高等教育理论有新的突破和创新。因此,高等教育理论创新,不仅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学科意义。高等教育理论创新有两种趋势:一是通过高等教育学科知识的不断分化,建立高等教育分支学科体系,从而实现高等教育理论创新;二是引入不同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解决高等教育问题,并从中实现高等教育的理论创新。对于上述两种情况,都采用举例的方式作了详细的说明。
关键词:
高等教育 理论创新 分支学科 综合学科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朱先奇 冀伦文
从“大学是什么”、“大学之道是什么”入手,揭示大学制度建立发展中的基本问题,阐明制度创新是大学数百年发展进程中的不变动力。立足现实、面对挑战、着眼未来,提出了中国高等教育制度在新世纪创新发展的四项原则,并诠释中国大学应具有的理念,强调要坚定追求真理的职业信念、高扬理性。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制度创新 动力源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郭强 赵风波
中、俄是两个相邻的全球主要大国,同时也是"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节点国家。两国间开展跨境高等教育既是交往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加快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必要条件。当前,高标准、高水平的提升中俄跨境高等教育的层次,需要在战略层面上高度重视中俄跨境高等教育,研究设立中俄教育合作交流示范区,突出教育资源集约化发展,积极打造中俄合作办学品牌,稳步引导我国高水平大学赴俄开展境外办学,从而建构良好的中俄跨境高等教育体系,助推"一带一路"战略顺利实施。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薛二勇
我国大学的科学研究以理论研究和学科研究为主,对实践研究和技术研究的重视程度不够,把学术创新作为最高的追求目标。大学和产业合作中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划分和协调机制尚未建立,企业、大学、政府的协作不够,科技中介机构、风险投资发展滞后,信息不对称。为此,要明确大学和产业合作科研成果权利归属,建立利益分配机制;增强大学和产业合作动力和合作积极性,建立利益协调机制;设立大学和产业合作组织管理协调机构,建立利益保障机制;积极推进科技中介和风险投资机构发展,建立外围发展机制。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赵燕
在全球化经济、文化大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发展跨境高等教育对于我国地方高校发展具有积极促进作用。纵观目前我国地方高等院校跨境教育的发展现状,宏观引导不足、内部管理不到位以及社会参与程度不足等诸多问题突出。针对这些问题,应从重视地方高校跨境教育的评估理论研究、加强高校内部跨境教育的质量管理和监控、加强地方高校跨境教育评估理论的研究工作为切入点,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及社会团体的监督作用,共同推动地方高校跨境教育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
地方高校 跨境教育 高等教育 质量保障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谢少华
讨论大学治理与制度创新问题,必须回到问题原点,即努力厘清和明了高等教育的社会定位,这是大前提。明确定位高等教育需要深入探究三个层面上的关系:第一个层面上的关系是,在整个社会分工意义上的高等教育与社会其他行业或职业之间的实然和应然关系,即高等教育现实与应有的社会地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杨东平
对于创造型人才生长而言,培养能孕育创造力的土壤是一项更为重要的基本建设。为此,必须进行深刻的观念变革和制度创新。教师是培养创造型人才的第一位因素,因此必须重建现代大学制度——建立以教师为本的管理制度,恢复大学作为学术机构之本义。
关键词:
创新人才 观念变革 制度创新 教师为本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徐力 徐辉
制度创新是美英德日四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共同特征 ,亦是我国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一种必然选择。我国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制度创新 ,应以办学模式的创新、管理体制的创新和投资体制的创新为重点。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大众化 制度创新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周念利 于美月 柳春苗
现阶段我国自贸区(港)数据跨境流动试点建设成效主要体现在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而制度创新收效甚微。随着国家层面数据跨境流动治理法律体系的构建和完善以及主管部门的事权归一,自贸区(港)开展制度创新则恰逢其时。自贸区(港)开展制度创新应遵循3项基本原则:在兼顾“安全目标”的基础上更偏重“发展目标”;在明确审批权边界基础上更注重推进监管制度体系的落地实施;在洞察国际动向基础上更注重总结提炼中式数据流动治理方案。在此基础上,建议自贸区(港)数据跨境流动制度创新可围绕5个核心抓手展开:协助数据出境安全评估机制平稳落地、先行探索个人信息保护认证机制、优化符合贸易情境的标准合同、推动数据出境评判标准透明化以及便捷处理同主体同类数据高频出境。
关键词:
数据跨境流动试点 制度创新 自贸区(港)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孙曦 张莹莹 安利清
作为跨境高等教育项目大学生群体,表现出了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分别对进行了跨境高等教育项目学生和普通在校大学生对自主学习能力有关调研后,得出了影响自主学习能力的8个内外部因素,提出加强大学生自主学习路径的5方面建议。
关键词:
跨境高等教育 大学生 自主学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