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00)
2023(8689)
2022(7616)
2021(7076)
2020(6257)
2019(14883)
2018(14595)
2017(29172)
2016(15769)
2015(17958)
2014(17794)
2013(17762)
2012(16683)
2011(15187)
2010(14959)
2009(14143)
2008(14332)
2007(13248)
2006(11657)
2005(10741)
作者
(48058)
(40128)
(40065)
(38181)
(25475)
(19306)
(18506)
(15805)
(15359)
(14339)
(13743)
(13531)
(12837)
(12822)
(12707)
(12634)
(12431)
(12009)
(11691)
(11657)
(10027)
(10008)
(9816)
(9286)
(9166)
(9036)
(8977)
(8975)
(8133)
(8078)
学科
(63475)
经济(63411)
管理(41246)
(40608)
(33233)
企业(33233)
方法(32068)
数学(28390)
数学方法(28121)
(19818)
银行(19672)
(18812)
(18332)
(16617)
(16428)
中国(16332)
(14609)
(14562)
贸易(14554)
(14214)
业经(13695)
(13678)
金融(13676)
地方(11723)
(11585)
制度(11575)
农业(10682)
业务(10158)
(10146)
财务(10126)
机构
大学(228184)
学院(224779)
(92277)
经济(90248)
管理(84904)
研究(77901)
理学(72372)
理学院(71544)
管理学(70252)
管理学院(69863)
中国(65191)
科学(49679)
(48959)
(45841)
(43297)
(41221)
中心(37682)
研究所(37623)
农业(36891)
业大(36415)
(35613)
财经(34210)
(31020)
北京(30670)
经济学(29138)
(28363)
(28201)
师范(27782)
(27356)
经济学院(26522)
基金
项目(148648)
科学(115695)
基金(108546)
研究(103257)
(96504)
国家(95780)
科学基金(80745)
社会(64624)
社会科(61205)
社会科学(61184)
(57864)
基金项目(57476)
自然(54384)
自然科(53139)
自然科学(53117)
自然科学基金(52182)
(49564)
教育(47900)
资助(45875)
编号(41339)
重点(34015)
成果(33694)
(33239)
(31727)
(30788)
科研(29586)
计划(29027)
创新(28859)
课题(28382)
教育部(28098)
期刊
(98230)
经济(98230)
研究(66157)
中国(44886)
学报(40858)
(40628)
科学(35562)
(34249)
金融(34249)
(33901)
大学(29691)
管理(29513)
学学(28112)
农业(25515)
教育(20513)
技术(18344)
财经(17242)
经济研究(16495)
业经(15721)
(14696)
(14069)
问题(13117)
理论(12157)
(11600)
技术经济(11510)
(11418)
实践(11097)
(11097)
图书(11064)
统计(10914)
共检索到3421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陈暮紫  张小溪  段海峰  
银行业的跨境资金流动风险被认为是多次金融危机传染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构建了2003—2018年长周期动态跨境银行业资金流动网络,从"宏观—中观—微观"视角分析了跨境银行网络的动态演化,并基于Map Equation方法研究了跨境银行业间的模块结构,分析了模块的风险传染情况。研究表明,国际银行业资金网络的关联,主要与经济地位有关,次贷危机比欧债危机对全球银行业网络的影响更大,危机后网络连通度有所降低,但融合大趋势没有改变;中国、印度等在国际银行业的资金流动影响越来越重要;美国、加拿大、日本和瑞士是资金流动关系最紧密的模块,总风险、模块内风险传染和模块间风险溢出的占比都较高。研究不仅可以更好地解释各地区银行业在金融危机前后影响力变化,同时,传染性分析可以为国内和国际银行业风险监管提供参考。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陈梦根  赵雨涵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教训是对跨境金融风险传染缺乏有效监测手段,跨境金融联系已成为危机信息缺口的重要方面。本文根据国际清算银行1994—2016年信贷统计数据,采用复杂网络理论测度和分析中国银行业的跨境联系,以及国际银行业网络结构的动态特征。实证分析表明,中国银行业在国际金融体系中地位不断提升,金融稳定性逐步增强,对冲击的敏感性降低。随着全球化和国际经贸合作的加深,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国银行间跨境联系愈发紧密,但不同时期银行跨境联系存在结构性变化。受地缘因素等影响,国际银行业网络结构呈现出地理区域化特征,且该趋势不断增强,而危机发源地或受危机影响严重的国家及地区在跨境金融联系中往往表现出特殊性,国际影响力下降,以欧美国家为主导的世界金融格局正悄然发生变化。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胡利琴  胡蝶  彭红枫  
实体经济的持续低迷促使更多资金流向虚拟经济,银行借助杠杆投资形成了大量的同业风险敞口,银行间金融网络不断演进和发展。本文利用VAR-NETWORK模型构建了我国银行间的有向网络关联图,发现银行资产的高同质性和创新关联交易等因素导致风险吸收效应较强,风险外溢效应明显,但是整体系统性风险溢出指数仅呈现出周期性波动态势。为了进一步明晰风险传染的诱发机制,识别政策干预的有效性,本文运用面板模型对风险传染在吸收和外溢两个方向上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实证结果发现,网络集中度会增加风险的辐射效应,央行的资产规模扩张会刺激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行为,诱发系统性风险上升。为有效控制系统性风险,应提高金融体系的连通度,同时针对不同类型银行风险溢出的方向和程度配以差异化的监管与政府干预政策。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邓鑫   冯育宁   金昭煜  
本文以国际清算银行公布的2016—2021年14个亚洲经济体银行业的跨境信贷数据为样本,利用欧式距离对各经济体银行业之间的信贷联系进行测度,由此构建亚洲跨境信贷网络,分析网络结构的动态特征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2016—2020年亚洲跨境信贷网络结构呈现出高密度、高聚类系数的特征,中国、中国香港、日本、新加坡等是网络核心,外围经济体具有向核心靠拢的趋势,受新冠疫情影响,2021年网络聚类系数小幅回落。中国银行业在网络中的重要性显著上升,尤其是资金贷出方的角色显著增强,与其联系最紧密的经济体为土耳其、澳大利亚和印度,而中国港澳台地区与内地(大陆)的关联强度不如预期。日本银行业一直是亚洲重要的资金贷出方,与中国港澳台地区、新加坡银行业紧密关联。此外,新加坡、澳大利亚、巴林银行业在网络中发挥了重要的桥梁作用。QAP回归分析显示,亚洲经济体间的金融发展水平差异和政府治理水平差异越小,越容易形成跨境信贷联系。本文为中国银行业跨境信贷业务的发展以及亚洲区域金融一体化的推进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洪波  
文章以Bankscope数据库中2000—2015年中国、巴西、印度、俄罗斯、南非、马来西亚、菲律宾、墨西哥、尼日利亚、土耳其、哥伦比亚这11个发展中国家商业银行为样本,分析了商业银行设立分支机构这一跨境经营方式对商业银行业绩的影响。结果显示:商业银行设立跨境分支机构会降低商业银行的净资产收益率。进一步研究结果显示,规模大的银行设立跨境分支机构并不会显著降低业绩,但规模小的银行设立跨境分支机构会显著降低银行业绩。该结论为我国商业银行"走出去"提供了借鉴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洪波  
文章以Bankscope数据库中2000—2015年中国、巴西、印度、俄罗斯、南非、马来西亚、菲律宾、墨西哥、尼日利亚、土耳其、哥伦比亚这11个发展中国家商业银行为样本,分析了商业银行设立分支机构这一跨境经营方式对商业银行业绩的影响。结果显示:商业银行设立跨境分支机构会降低商业银行的净资产收益率。进一步研究结果显示,规模大的银行设立跨境分支机构并不会显著降低业绩,但规模小的银行设立跨境分支机构会显著降低银行业绩。该结论为我国商业银行"走出去"提供了借鉴意义。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廉永辉  
文章采用最大熵方法估计了2007-2013年我国银行同业网络,在区分债权银行和债务银行的前提下,以网络联系强度为权重计算了各银行同业业务对手的总风险,进而考察了同业业务对手总风险对自身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债务银行风险对债权银行风险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债权银行风险对债务银行风险无显著影响,说明同业网络中存在由债务银行向债权银行的风险传染。进一步的分析表明,杠杆率高、同业资产占比高、同业资产集中度高的银行更容易受到传染。文章的研究提供了我国银行同业业务引致风险传染的证据,而且对于增强银行抵御风险传染的能力、防范银行业系统性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丁波  胡北  
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发展与中国商业银行国际化进程相互交织、彼此促进,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关键步骤,其不仅带动中国商业银行各项业务及其经营结构朝国际化方向调整转型,也对其实施国际化经营管理形成挑战。论文从人民币和中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的视角出发,考察中国银行业更好发展跨境人民币业务的策略安排。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晓星  任超  李绍芳  
随着金融创新和金融科技的发展,金融机构作为金融体系的核心载体,相互间的关联网络日益紧密,跨机构的风险传染程度不断增加。从风险溢出视角,基于TENET模型构建风险溢出动态关联网络,深入研究金融机构间风险传染的方向和路径,结合2014~2021年我国金融机构间的相关数据,实证分析我国金融机构间非线性风险溢出网络结构和风险溢出水平。研究发现,我国金融机构系统性风险水平呈现周期性变化,非线性特征明显,其中证券部门的风险溢出强度最高,金融科技机构的系统性风险溢出逐渐增强,银行部门吸收了其他金融机构的大部分风险溢出,在维持金融系统稳定方面发挥了主要作用。当前,要进一步重视金融科技的监管应用,加强对系统性金融风险跨部门传染的监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冯彦明  李凌云  杨天昊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有序推进金融市场互联互通”。2020年5月14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了《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首次明确提出要“探索建立跨境理财通机制。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邵际树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商业银行"走出去"是一个热门话题。以20002015年我国商业银行数据为样本,分析不同规模的商业银行开展跨境经营业务对银行业绩和风险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我国大型商业银行跨境经营会降低银行业绩,同时会降低银行的风险;中型商业银行跨境经营会提升银行业绩,同时会降低银行风险;小型商业银行跨境经营会降低银行业绩,同时会增加银行风险。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邵际树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商业银行"走出去"是一个热门话题。以2000~2015年我国商业银行数据为样本,分析不同规模的商业银行开展跨境经营业务对银行业绩和风险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我国大型商业银行跨境经营会降低银行业绩,同时会降低银行的风险;中型商业银行跨境经营会提升银行业绩,同时会降低银行风险;小型商业银行跨境经营会降低银行业绩,同时会增加银行风险。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陈庭强  施添文  王磊  戴斌  
在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程度不断加深和银企间业务关联愈加密切的背景下,银企关联网络成为企业债券违约风险的主要传播渠道。本文运用文献分析和理论推演方式,剖析银企关联网络结构及其特征,并从流动性传导和信息传递两个视角探究企业债券违约风险的传染渠道与传染机制。研究发现:银企关联网络具有的多元异构特征、核心—外围特征以及小世界特征,是企业债券违约风险传染的内在条件;流动性渠道是企业债券违约风险传染的主要途径,信息传递渠道则拓宽了传染途径且形成了新的传染分支。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周伟  杨斯童  
在关联金融市场价格波动的相互溢出影响下,由风险传染而形成的多市场波动趋同现象正呈现多爆发、强影响、广扩散与久持续等系列特征,为了结合上述特征合理测度并有效应对这类风险跨市场传染现象,文章以我国商品期货为具体实证对象,分别从综合测度、网络分析与趋势演化三个角度对风险跨市场传染现象进行了系统研究。具体研究中,先立足Diebold-Yilmaz公式构建了风险跨市场传染测度指数,并结合网络分析、派系类分及趋势演化等方法,提出了风险跨市场传染现象的综合测度模型。在此基础上,以我国具有代表性的九个商品期货为对象,进行了新模型、新方法和新过程下的系列实证,并得出结论:商品期货风险跨市场传染现象具备网络性与时变性,并呈现市场差异性和影响不对称性;商品期货风险跨市场传染现象派系类分具备总体一致性与个体交叉性;商品期货风险跨市场传染主要通过点传染及派系传染进行。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龙涛  
我国目前网络银行业务风险分析与管理中存在着许多不足,需要加强风险分析与管理。本文从风险特征、识别、初选等环节分析网络银行风险,阐明目前业务风险分析与管理中的不足,并提出了加强风险分析与管理的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