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839)
- 2023(2678)
- 2022(2219)
- 2021(2288)
- 2020(1840)
- 2019(4438)
- 2018(4264)
- 2017(9204)
- 2016(4915)
- 2015(5413)
- 2014(5535)
- 2013(5419)
- 2012(5036)
- 2011(4498)
- 2010(4521)
- 2009(4333)
- 2008(4434)
- 2007(4048)
- 2006(3741)
- 2005(3598)
- 学科
- 银(15493)
- 银行(15348)
- 行(14100)
- 济(13877)
- 经济(13856)
- 制(12089)
- 业(10056)
- 管理(9538)
- 业务(9222)
- 度(8429)
- 制度(8428)
- 企(8423)
- 企业(8423)
- 融(8388)
- 金融(8388)
- 银行制(7946)
- 方法(6310)
- 数学(5590)
- 数学方法(5550)
- 贸(4775)
- 贸易(4769)
- 易(4729)
- 中国(4611)
- 财(4133)
- 体(4060)
- 体制(3674)
- 农(3178)
- 业经(3110)
- 务(2651)
- 财务(2647)
- 机构
- 大学(61222)
- 学院(59446)
- 济(26352)
- 中国(26323)
- 经济(25694)
- 管理(22121)
- 银(21208)
- 银行(20374)
- 研究(19712)
- 行(18932)
- 理学(17744)
- 理学院(17554)
- 管理学(17415)
- 管理学院(17302)
- 财(14585)
- 京(13032)
- 中心(11714)
- 财经(11199)
- 融(11064)
- 金融(10888)
- 人民(10512)
- 农(10256)
- 江(10240)
- 经(10193)
- 所(9581)
- 国人(9466)
- 中国人(9442)
- 中国人民(9331)
- 科学(9327)
- 经济学(8889)
- 基金
- 项目(34508)
- 研究(27466)
- 科学(27019)
- 基金(25409)
- 家(21087)
- 国家(20901)
- 科学基金(17950)
- 社会(17391)
- 社会科(16558)
- 社会科学(16555)
- 基金项目(13021)
- 教育(12988)
- 省(12102)
- 编号(11629)
- 资助(10901)
- 划(10551)
- 自然(10483)
- 成果(10302)
- 自然科(10249)
- 自然科学(10249)
- 自然科学基金(10096)
- 部(8476)
- 性(7971)
- 教育部(7776)
- 课题(7569)
- 项目编号(7496)
- 重点(7483)
- 制(7426)
- 创(7389)
- 人文(7372)
共检索到1095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沈梦溪
跨境银团贷款是金融业支持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最主要的手段之一。本文通过对日本和中国两国银行业在亚洲发放银团贷款的对比,发现虽然中国银行业对亚洲业务的支持近年来增长迅速,但参与银行群体数量和地域覆盖范围还不能与日本银行相比,在业务支持领域上也存在一定差别。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引领、商业银行的大胆扩张、项目融资技术和规模的提升以及"集群式"境外融资模式是日本银行业在亚洲银团贷款覆盖较广的主要原因。最后,对中国银行业的境外业务发展提出了相应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兰日旭
以自负盈亏为考量的民营银行,以盈利为目标,在日常经营活动中把竞争作为一种自身生存发展所必要的手段,在特定条件下还可能陷入恶性竞争的漩涡中。近代的民营银行在民国初年就曾出现过过度竞争的现象,由此导致了银行的大规模倒闭。1912~1927年设立的185家银行中倒闭135家,倒闭率达到73.7%;南京政府成立之后,倒闭率有所下降,但也达到了30%以上。如此高的倒闭率,在任何一国的银行业发展史上都是难以想象的。民国时期银行的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邓鑫 冯育宁 金昭煜
本文以国际清算银行公布的2016—2021年14个亚洲经济体银行业的跨境信贷数据为样本,利用欧式距离对各经济体银行业之间的信贷联系进行测度,由此构建亚洲跨境信贷网络,分析网络结构的动态特征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2016—2020年亚洲跨境信贷网络结构呈现出高密度、高聚类系数的特征,中国、中国香港、日本、新加坡等是网络核心,外围经济体具有向核心靠拢的趋势,受新冠疫情影响,2021年网络聚类系数小幅回落。中国银行业在网络中的重要性显著上升,尤其是资金贷出方的角色显著增强,与其联系最紧密的经济体为土耳其、澳大利亚和印度,而中国港澳台地区与内地(大陆)的关联强度不如预期。日本银行业一直是亚洲重要的资金贷出方,与中国港澳台地区、新加坡银行业紧密关联。此外,新加坡、澳大利亚、巴林银行业在网络中发挥了重要的桥梁作用。QAP回归分析显示,亚洲经济体间的金融发展水平差异和政府治理水平差异越小,越容易形成跨境信贷联系。本文为中国银行业跨境信贷业务的发展以及亚洲区域金融一体化的推进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程百川
银团贷款已逐渐成为我国信贷市场的重要融资方式,相关研究文献重点探讨了信息不对称对银团组建的影响及解决机制。本文在对一个银团案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我国银团贷款形成了具有一定创新性的解决机制,可以有效减轻信息不对称,达到银团各方的风险收益平衡。
[期刊] 改革
[作者]
苏存
80年代后半期,美日银行业相继陷入了空前的困境之中,盈利剧减、倒闭和兼并大量增加。美国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在1985年后开始下降,税后净收入占其资产总额的比例由1981年的0.76%降为1990年的0.5%,税后净收入占其资本总额的比例由1981年的13.09%降为1990年的7.77%。与此同时,美国商业银行倒闭增加,1985年末美国商业银行数为13898家,1990年末为11992家,5年间净减少1906家。与美国相似,到1990年,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边卫红 王家强
美国次贷危机促使银行业积极应对房地产周期性调整,改进风险管理框架,进一步加强表外关联机构管理,优化区域布局。美国次贷危机对于中国银行业的警示作用大于直接影响。中国商业银行应当认识到房价快速上涨会掩盖大量的风险,应当重视房地产周期性调整风险,尤其是房地产信贷业务的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政策性风险以及突发性事件引发的系统性风险,谨慎推进金融工具创新,专注于核心业务增长,优化区域布局,提高中国银行业的整体经营水平及抵御国内经济周期的实力,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张煜鹏
本次金融危机后贷款拨备"已发生损失模型"饱受诟病,认为其造成贷款拨备"太少、太迟",贷款拨备模型改革思路由"后顾性"转向"前瞻性",围绕"预期损失模型",IASB近年来尝试开发一种为业界普遍接受的新方法进行贷款拨备,以取代现行的"已发生损失模型",本文分析介绍了贷款拨备模型开发演进及"动态拨备"的来由,结合国际银行实践和我国实际,提出了有关建议和启示。
关键词:
贷款拨备 预期损失模型 国际动态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旻
国有商业银行要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原则,必须对银团贷款进行实践。可以开拓优质增量贷款市场,积极培育银团市场,利用间接银团这个二级交易市场的有效手段盘活存量贷款,实施贷款分散策略,并建立专业化的银团人才队伍。
关键词:
商业银行 银团贷款 贷款市场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昌先宇
相比双边贷款,银团贷款具有市场容量大、不受币种限制、利于公众宣传等优势,一直以来也是银行的主力金融产品。本文在展示银团贷款的概况基础上,阐述了银团贷款国内外的监管环境,以及国内银团贷款的一级和二级市场的操作流程,结合典型案例剖析,为当下各金融控股集团的综合金融业务提供银团贷款的应用建议。
关键词:
银团贷款 案例分析 金融控股集团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昌先宇
相比双边贷款,银团贷款具有市场容量大、不受币种限制、利于公众宣传等优势,一直以来也是银行的主力金融产品。本文在展示银团贷款的概况基础上,阐述了银团贷款国内外的监管环境,以及国内银团贷款的一级和二级市场的操作流程,结合典型案例剖析,为当下各金融控股集团的综合金融业务提供银团贷款的应用建议。
关键词:
银团贷款 案例分析 金融控股集团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晓宏 刘浩
银团贷款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尽管银团贷款在国际金融市场已是成熟产品,但我国银行业的国际银团贷款业务起步较晚,首笔外汇银团贷款是中国银行1986年为大亚湾核电站项目筹组131.4亿法郎及4.29亿英镑,首笔人民币银团贷款是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及12家信用社于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勤
我国银团贷款虽然近几年来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与我国的市场实际需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各银行的政策、观念、规模、环境等还远不能满足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实际需要,特别是银团贷款在诸如法律、政策、操作等方面还有许多不完善之处。目前在实际操作过程当中,银团贷款在各行贷款期限、利率、担保等方面的统一性依然难以保证,银团贷款难以推进。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马理 高冰 葛斌
本文基于合作型博弈的视角,提出一种创新的小企业贷款难的理论解释与解决方案。研究发现,存在一个中小银行向小企业贷款的阈值条件,当中小银行的议价能力小于阈值条件时,由于向小企业贷款无利可图,中小银行将偏好组成银团向大企业提供贷款;只有当中小银行的议价能力大于阈值条件可以获得净收益时,中小银行才会向小企业提供贷款。通过修改模型中的某些参数变量并调整监管策略,可以适当地缓解小企业贷款难。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于诚 黄绮凡
本文在分析跨国银行联系与对外直接投资(OFDI)之间内在逻辑的基础上,利用1990—2014年国家间新增国际银团贷款联系数量作为相关代理变量,探究银行联系对OFDI的影响及其主要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建立双边银行联系有助于企业降低信息摩擦成本、缓解融资约束,直接带动母国对东道国OFDI规模的增长;同时,银行联系的强化会带动双边贸易规模的上升,产生贸易—投资互补效应,间接促进OFDI。动态效应分析显示,银行联系对OFDI会产生多期影响,但影响效果会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弱或淡化。研究结论为金融服务中国企业“走出去”、拓展境内外银行业务合作模式以及扩大金融开放提供了一定的政策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