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88)
- 2023(12683)
- 2022(10602)
- 2021(10119)
- 2020(8381)
- 2019(19690)
- 2018(19112)
- 2017(36693)
- 2016(19131)
- 2015(21626)
- 2014(21057)
- 2013(20825)
- 2012(18958)
- 2011(17097)
- 2010(16535)
- 2009(15080)
- 2008(14493)
- 2007(11852)
- 2006(10067)
- 2005(8797)
- 学科
- 济(87332)
- 经济(87250)
- 管理(54315)
- 业(51876)
- 方法(44052)
- 数学(40674)
- 企(40412)
- 企业(40412)
- 数学方法(40287)
- 中国(26291)
- 农(23548)
- 财(20403)
- 贸(19529)
- 贸易(19516)
- 易(19098)
- 业经(15762)
- 地方(15733)
- 制(14553)
- 农业(14104)
- 银(12452)
- 银行(12448)
- 务(12403)
- 环境(12368)
- 财务(12361)
- 财务管理(12334)
- 融(12265)
- 金融(12264)
- 行(11912)
- 学(11886)
- 企业财务(11750)
- 机构
- 大学(267131)
- 学院(264149)
- 济(123425)
- 经济(121435)
- 管理(108633)
- 理学(95353)
- 理学院(94431)
- 管理学(93113)
- 管理学院(92619)
- 研究(87594)
- 中国(68991)
- 京(54930)
- 财(52896)
- 科学(47725)
- 财经(43666)
- 中心(41550)
- 经(40353)
- 所(39944)
- 经济学(39872)
- 研究所(36431)
- 经济学院(36188)
- 农(35225)
- 江(35015)
- 业大(34560)
- 北京(34312)
- 财经大学(33134)
- 院(32378)
- 范(32357)
- 师范(32096)
- 商学(29484)
- 基金
- 项目(186059)
- 科学(150650)
- 基金(141877)
- 研究(137172)
- 家(122390)
- 国家(121496)
- 科学基金(106984)
- 社会(92820)
- 社会科(88398)
- 社会科学(88376)
- 基金项目(74373)
- 自然(67689)
- 省(67248)
- 自然科(66264)
- 自然科学(66250)
- 自然科学基金(65113)
- 教育(62822)
- 资助(58251)
- 划(58087)
- 编号(52964)
- 部(43545)
- 成果(41407)
- 重点(41208)
- 国家社会(40655)
- 发(39459)
- 创(38996)
- 教育部(38652)
- 人文(37227)
- 创新(36604)
- 大学(35906)
- 期刊
- 济(121468)
- 经济(121468)
- 研究(78090)
- 中国(45133)
- 管理(39223)
- 财(39202)
- 科学(34635)
- 学报(33098)
- 农(30865)
- 大学(27520)
- 学学(25982)
- 融(24604)
- 金融(24604)
- 技术(23326)
- 经济研究(21709)
- 教育(21702)
- 农业(21645)
- 财经(21582)
- 经(18580)
- 业经(18482)
- 问题(18204)
- 贸(16702)
- 世界(14667)
- 国际(14298)
- 统计(14251)
- 技术经济(13171)
- 策(12748)
- 业(12495)
- 理论(12137)
- 商业(11683)
共检索到3779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斌 李秋静 李川川
中欧班列和中亚班列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旗舰型项目,在新冠疫情期间实现逆势增长,发挥了国际运输新动脉的作用。本文采用双重差分法和合成控制法,利用中欧班列和中亚班列开通这一准自然实验,检验了跨境铁路运输是否加快了中国向西开放。研究发现:首先,跨境铁路运输显著促进了中国对欧洲、中亚等国的出口贸易,加快了中国向西开放的步伐。其次,机制分析表明,中欧班列和中亚班列通过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减少了固定贸易成本,通过降低综合运输成本减少了可变贸易成本。再次,拓展分析表明,从班列类型看,相对于中亚班列,中欧班列对价值链产品的出口促进作用更强;从出口二元边际看,中欧班列对扩展边际的促进作用更强,而中亚班列对集约边际的促进作用更强。总之,进一步发挥跨境铁路运输等基础设施的作用对中国“稳外贸”至关重要。
关键词:
中欧班列 中亚班列 出口贸易 双重差分法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袁胜超 庞瑞芝 吕翠翠
新医改后,"看病贵"问题并未得到实质性缓解,医疗费用增长过快偏离新医改初衷并削弱了政府不断增加投入的效果,为此,从人均医疗总费用及其构成角度表征看病贵,利用鲍莫尔的不平衡增长模型揭示了医疗费用增长的理论逻辑,并基于2003—2017年中国省级层面数据,实证考察了"成本病"对医疗费用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医疗费用持续快速增长有其必然性,这种必然性来自于"成本病","成本病"不仅与医疗服务特性有关,也与医疗行业组织低效率有关,这一效应长期存在;东部地区是"成本病"的重灾区,中西部地区的"成本病"效应并不显著,新医改后"成本病"效应明显弱化。启示在于,应正视"成本病"引致的医疗费用增长必然性,将重点转移到医疗行业组织治理上,加快提升医疗行业效率。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昀 孙款款
本文从城市层面对我国2009—2019年产品市场分割水平进行了测度。首先,在现有价格法的基础上,考虑到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构建融合经济权重的市场分割测算方法;然后,基于2009—2019年238个城市16类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对产品市场分割程度进行了测算,并分别从时间和空间维度上对国内产品市场分割的演进趋势进行了比较分析;并通过测算各省份内部的市场分割程度,比较了省内城市之间以及与省外地区分割程度的差异。结果发现:整体来看,国内产品市场分割水平呈下降趋势,产品市场趋于整合,全国市场统一性逐渐增强;分地区来看,中西部地区的市场分割程度较低,而东部地区市场分割程度相对较高。此外,省份内部城市之间与省外地区的市场分割程度差距逐渐缩小,发现省际的“边界效应”在减弱。本文的研究为国内统一大市场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关键词:
全国统一大市场 市场分割 价格法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潘昌蔚 严兵
文章基于2009~2019年中国27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利用政府工作报告文本信息构建雾霾治理指标,使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雾霾治理对外资流入的影响。研究发现:雾霾治理对外资流入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机制检验发现,雾霾治理主要通过缓解空气污染、提升产业结构高级化促进外资流入;异质性分析发现,雾霾治理对外资流入的促进作用主要发生在中国东部和中部地区的非资源型城市以及资源成熟型、资源衰退型城市;进一步研究发现,雾霾治理对周边城市外资流入具有明显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外资流入的增加部分来源于高技术制造业。文章拓展了外商投资区位选择理论的研究边界,为地方政府环境政策制定与合理引进外资提供了现实参考。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肖琬君 冼国明 杨芸
文章基于1998~2007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从制造业内部生产结构调整角度,较为全面地考察了外资进入对中国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外资进入对中国城市产业结构升级有显著促进作用,且这一结论在考虑了多种稳健性检验以及克服了内生性问题的情况下仍然成立。文章进一步以城市间、产业间和企业间三种资源配置形态为影响机制,分析外资进入作用于中国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途径,发现外资进入主要通过城市内产业间和企业间资源的再配置效应促进中国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其中前者具体表现为生产资源从中低技术产业向高技术产业转移,后者表现为持续生产企业间和企业进入退出间生产资源再配置。外资进入在产业结构升级中的异质性影响结果表明,来自非港澳台地区和以独资方式的外资进入对中国产业结构升级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外资进入对内陆城市和高行政等级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霍春辉 张银丹 田伟健
通过全国303个城市创新指数匹配当地市长和市委书记数据,考察了地方领导人任期对城市创新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市长任期对城市创新力的影响效应呈倒"U"型特征,当市长任期为4. 4年时,任期对城市创新力的影响效应达到最大,但市委书记任期对城市创新力的影响并不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在不同籍贯地、受教育程度、专业背景特征分组中,市长任期对城市创新力的影响效应存在显著差异;在晋升年龄限制假说下,对于晋升受年龄限制的市长组,其任期与城市创新力间关系的拐点值以及拐点右侧负向影响的程度皆高于晋升不受年龄限制的市长组;对于创新水平居中的大多数城市而言,市长任期与城市创新力的倒"U"关系显著成立,但对于创新能力过高或过低的城市,市长任期对城市创新力的影响作用并不显著。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谭玉松 董直庆
碳排放绩效提升是经济增长与节能减排协调发展的关键。本文从新一轮智能技术革命出发,利用中国城市层面样本数据,实证检验工业智能化发展对碳排放绩效的影响及可能的传导路径。研究发现:工业智能化有助于碳排放绩效的提升;产业结构升级与要素优化配置是工业智能化提升碳排放绩效的有效路径;城市规模与资源依赖属性成为工业智能化作用存在差异的重要成因,适度的城市规模与非资源依赖型城市工业智能化的作用效果更为明显;外部环境是影响工业智能化作用效果的关键,其中高水平的人力资本增强了中国工业智能化对碳排放绩效的影响,而市场化环境却表现出显著负向作用,暗示了环境规制在降低污染排放中的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易海峰 刘宏
选取2011—2020年中国地级城市面板数据,从产业结构升级视角出发,实证探析全球价值链嵌入对城市碳排放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全球价值链嵌入能够显著提升城市碳排放效率,在经过工具变量法、更换计量模型等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产业结构升级是全球价值链嵌入影响城市碳排放效率的重要传导机制;借助面板门限模型检验发现,全球价值链嵌入对城市碳排放效率的提升作用存在产业结构门限特征。据此,应持续深化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建立差异化碳减排机制、统筹兼顾产业结构高级化与合理化协调发展,全面提升城市碳排放效率。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易海峰 刘宏
选取2011—2020年中国地级城市面板数据,从产业结构升级视角出发,实证探析全球价值链嵌入对城市碳排放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全球价值链嵌入能够显著提升城市碳排放效率,在经过工具变量法、更换计量模型等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产业结构升级是全球价值链嵌入影响城市碳排放效率的重要传导机制;借助面板门限模型检验发现,全球价值链嵌入对城市碳排放效率的提升作用存在产业结构门限特征。据此,应持续深化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建立差异化碳减排机制、统筹兼顾产业结构高级化与合理化协调发展,全面提升城市碳排放效率。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毛文峰 陆军
利用2009—2016年中国280个地级市面板数据,考察了蔓延的城市空间形态对城市创新质量的影响。结果发现,城市蔓延对城市创新质量存在显著的负向效应;对于中西部地区中小规模城市、人口收缩型城市,城市蔓延对城市创新质量的负向影响更为明显;第二产业比重越高的城市,城市蔓延对城市创新质量的负向影响越明显。推进紧凑化城市空间发展模式和秉承精明增长的城市规划理念是未来提升城市创新质量的努力方向。
关键词:
城市蔓延 创新质量 空间形态 收缩城市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朱勤 周祥祥
数字贸易发展为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带来重要机遇和动力。文章测度了2013~2017年中国257个地级市数字贸易发展水平,以出口技术复杂度衡量全球价值链地位,研究了数字贸易对于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城市数字贸易发展显著促进了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门槛效应检验显示,该影响呈现边际递减的非线性特征。经过跨境电商试点政策多期DID检验及Bartik工具变量等检验,研究结果依然稳健。机制研究表明,城市数字贸易发展促进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的两条路径分别是技术创新和成本节约;相对于成本节约效应,技术创新效应需要得到更充分的发挥。异质性检验表明,城市地理区位、所属城市群、城市层级的差异都会影响研究结果;对中国西部地区、稳定型城市群及四五线城市而言,数字贸易发展对于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的影响明显,说明数字贸易发展具有重要的普惠效应。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赵静 王薇 高英铭
全球价值链升级是我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的重要内容,“营改增”是减税降费、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大举措。文章基于中国海关数据库的微观数据和OECD的跨国投入产出表,测算城市层面全球价值链升级状况,实证分析“营改增”对城市沿全球价值链升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营改增”显著促进全球价值链升级,表现为“营改增”提高了城市的出口国内增加值率、上游度和全球价值链位置指数。进一步研究发现:“营改增”通过促进城市专业化分工,提升城市创新水平,提高城市生产率,进而推动城市沿全球价值链升级;在中西部、税负较高、金融市场化程度较低和小规模纳税人较少的城市,其影响更为显著。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佟家栋 陈霄
本文采用DEA-SBM模型构建了2005至2013年中国28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能源效率面板数据,并进一步研究了出口扩张、环境规制怎样影响城市能源效率。研究结果表明:出口扩张显著提高了城市能源效率,中国城市能源效率的改进具有出口驱动特征;并且出口扩张对能源效率的正影响随着城市环境规制强度上升而增加,这一影响效应在不同环境规制强度指标和出口密集度的稳健性检验中同样成立。研究还发现,随着环境规制强度上升,出口扩张引致的污染排放会出现缩减,但出口扩张引致的能源消耗缩减并不明显,出口、环境规制对能源效率的影响主要来自排放效应。对样本的分类检验发现,随着环境规制强度上升,低收入、内陆地区和资源型城市的出口扩张对能源效率的改进作用要大于高收入、沿海地区和非资源型城市。本文的实证研究表明,积极的政策干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强化能源效率的改进机制,并且这种强化作用在低收入、内陆地区和资源型城市中更为明显。
关键词:
出口扩张 环境规制 能源效率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铁瑛 张明志 陈榕景
本文基于2000年、2005年和2010年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构建城市层面包含人口流动信息的人口结构指标,从微观层面研究人口结构变动对出口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以劳动人口比或抚养比为表征的城市人口结构变动会显著影响出口,城市劳动人口比的提升或城市抚养比的下降会显著促进出口。对影响机制的实证检验表明,城市人口结构变动对出口的影响会伴随用工成本的上升而逐渐弱化,即存在人口结构变动影响出口的"成本效应"。城市人口结构变动对出口的影响会伴随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而逐渐弱化,即存在人口结构变动影响出口的"人力资本效应"。城市人口结构变动对出口的影响主要源于对劳动力投入的依赖性。本文的研究结论意味着,促进人力资本提升,加快实现"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的转变,是应对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中国出口转型升级的重要思路。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义中 陈丽芳 宋敏
信贷供给周期先影响公司融资目的,然后影响公司融资方式选择。本文以公司融资目的从长期资金需求到流动性资金需求的转变衡量信贷供给周期的影响,运用中国上市公司季度报表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经验研究发现,信贷供给周期会显著影响公司在流动性资金需求与长期资金需求之间的替代性选择,信贷紧缩会促使公司增加流动性资金需求而降低长期资金需求,反之亦然。而且,这种替代性选择会影响公司的投资行为,促使公司减少新增投资。该结论不仅突出了信贷供给周期的重要性,更强调需求层面的因素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作用。因此,注重信贷供给的节奏与信贷能力的变化比仅注重信贷投放的规模更重要,应依据微观经济主体融资目的调整信贷供给政策。
关键词:
信贷供给 融资需求 公司投资 货币政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工业机器人应用对中国制造业就业的影响——基于行业层面的经验证据
贸易开放对产出波动的影响:来自我国省级层面的经验证据
私人汽车消费加剧了城市蔓延吗?——来自地级市层面的经验证据
数字经济能克服服务业“成本病”吗?——来自城市层面的经验证据
贸易便利化对中国相对出口结构的非对称性影响——来自产业层面的经验证据
中国自贸试验区建设与污染排放——来自地级市层面的经验证据
劳动力市场如何影响创新型人才培养——来自中国省际层面的经验证据
劳动力技术禀赋与消费性服务业增长——来自中国省级层面的经验证据
信息技术影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中介效应分析——来自中国省级层面的经验证据
信息化水平、盈利能力与“第四利润源”——来自中国工业行业层面的经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