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04)
- 2023(9298)
- 2022(7388)
- 2021(6827)
- 2020(5377)
- 2019(11954)
- 2018(11250)
- 2017(21863)
- 2016(11410)
- 2015(12333)
- 2014(11680)
- 2013(11413)
- 2012(10295)
- 2011(9181)
- 2010(9430)
- 2009(8859)
- 2008(7573)
- 2007(6699)
- 2006(6000)
- 2005(5494)
- 学科
- 济(43554)
- 经济(43529)
- 业(30637)
- 管理(27847)
- 融(25441)
- 金融(25440)
- 企(25061)
- 企业(25061)
- 银(22808)
- 银行(22783)
- 行(22177)
- 中国(19549)
- 方法(17441)
- 数学(15621)
- 数学方法(15491)
- 农(13543)
- 财(13270)
- 制(13153)
- 业经(11830)
- 地方(11820)
- 中国金融(11084)
- 农业(9605)
- 务(9294)
- 财务(9279)
- 财务管理(9267)
- 企业财务(8970)
- 体(8966)
- 学(8945)
- 贸(8803)
- 产业(8793)
- 机构
- 学院(153365)
- 大学(150991)
- 济(64566)
- 经济(63264)
- 管理(55671)
- 研究(52872)
- 理学(48246)
- 理学院(47674)
- 管理学(46877)
- 管理学院(46605)
- 中国(46539)
- 科学(31567)
- 财(30560)
- 京(30397)
- 中心(26623)
- 农(26540)
- 所(25856)
- 财经(24667)
- 研究所(23855)
- 江(22776)
- 业大(22648)
- 经(22480)
- 经济学(21178)
- 农业(20777)
- 范(20023)
- 师范(19771)
- 院(19379)
- 经济学院(19363)
- 融(18767)
- 北京(18660)
- 基金
- 项目(107013)
- 科学(85141)
- 研究(78932)
- 基金(78144)
- 家(68402)
- 国家(67813)
- 科学基金(58240)
- 社会(51412)
- 社会科(49054)
- 社会科学(49038)
- 省(42788)
- 基金项目(41574)
- 自然(36320)
- 教育(36017)
- 划(35825)
- 自然科(35492)
- 自然科学(35486)
- 自然科学基金(34911)
- 编号(31640)
- 资助(30584)
- 重点(25191)
- 成果(25112)
- 发(24994)
- 创(23576)
- 部(23436)
- 课题(22157)
- 创新(21980)
- 国家社会(21839)
- 科研(20611)
- 性(20343)
共检索到2291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刘连舸
跨境金融的驱动因素和结构特征是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重要话题。在当前复杂的国际经济金融形势下,厘清全球跨境金融的规律特征,对我国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防范外部金融风险具有重要意义。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在经济周期、全球流动性、金融结构和监管政策等驱动因素的影响下,全球跨境金融活动呈现规模下降、结构调整、流向分化、主体切换和风险变化等特征。同时,银行跨境业务呈现综合化趋势,数字化转型提速,经营稳健性明显增强。我国跨境金融规模稳步增长,对国际收支的影响持续增强,在全球资金循环中的份额不断提高。未来,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和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跨境金融的规模和结构还将发生深刻变化,风险日趋复杂。应引导形成与我国经济金融发展特征相匹配的跨境资金结构,平衡扩大开放与风险防控的关系,充分发挥银行业在跨境金融领域的“比较优势”。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边卫红 王家强 李建军
肇始于美国的全球金融危机凸显旧有国际金融秩序的弊端,并加快了全球经济重心格局的演变,势必对未来国际金融格局产生重大影响。该文指出,受全球经济重心转移、全球化浪潮、人口老龄化差异以及技术革命推动金融周期演变这四大主要因素的推动,未来10~20年国际金融格局的新特征主要表现在:国际金融力量对比、国际移民与金融资本流动的模式将发生新变化;在金融业发展新周期中,银行业进入平稳发展阶段。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黄继梅 车国旺 陈进强
国际物流是跨境电商发展的重要基石,同时,跨境电商的迅猛发展给国际物流的运作模式也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本文探讨了国际物流与跨境电商之间的动态互动效应及其潜在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国际物流与跨境电商之间存在长期互动效应,具体而言,从长期来看,国际物流对跨境电商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此外,人口对跨境电商进出口贸易均具有正向影响。同时,对外直接投资的一期滞后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对国际物流均具有积极影响。然而,从短期来看,国际物流对跨境电商具有显著负面影响。其中,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对跨境电子商务出口贸易具有积极影响,而对外直接投资的一期滞后对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贸易均产生负面影响。相对价格和对外直接投资的一期滞后对国际物流均具有积极影响。最后提出,政府应采取相应的货币和物流基建支持等政策以确保国际物流和跨境电商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黄继梅 车国旺 陈进强
国际物流是跨境电商发展的重要基石,同时,跨境电商的迅猛发展给国际物流的运作模式也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本文探讨了国际物流与跨境电商之间的动态互动效应及其潜在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国际物流与跨境电商之间存在长期互动效应,具体而言,从长期来看,国际物流对跨境电商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此外,人口对跨境电商进出口贸易均具有正向影响。同时,对外直接投资的一期滞后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对国际物流均具有积极影响。然而,从短期来看,国际物流对跨境电商具有显著负面影响。其中,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对跨境电子商务出口贸易具有积极影响,而对外直接投资的一期滞后对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贸易均产生负面影响。相对价格和对外直接投资的一期滞后对国际物流均具有积极影响。最后提出,政府应采取相应的货币和物流基建支持等政策以确保国际物流和跨境电商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刘瑶 张明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经常账户失衡的状况显著缓解,主要经济体的经常账户呈先调整后分化的走势。储蓄投资缺口的调整、实际有效汇率的变动及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变迁均是全球经常账户再平衡的驱动因素。美国经常账户再平衡的主要驱动因素是家庭部门储蓄率的提升;中国经常账户再平衡的主要驱动因素是危机后的新一轮基建与房地产投资浪潮,以及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显著升值;日本经常账户的调整主要源于家庭部门和政府部门储蓄率的变动;欧元区整体虽然不存在严重的经常账户失衡,但区内各国之间的失衡依然较为严重。未来全球经常账户再平衡的可持续性将更多地取决于结构性因素的变动。全球主要经济体既应该强化国内的政策调整,也应该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与协作。
[期刊] 征信
[作者]
叶亚飞
金融服务贸易正逐渐成为世界各国竞争的焦点与关键,但我国金融服务贸易规模较小,且存在产品种类不丰富、金融服务限制多、业务需求大量外流、税率较高、监管不到位等问题。结合金融服务贸易发展新趋势,遵循“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发展路径,充分发掘国内金融服务市场潜力,利用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的体制机制优势,打造“跨境(离岸)金融产业集聚区”,带动国内国际市场双向循环。同时,构建多元信息共享合作机制、探索更具竞争优势的国际税收环境、实时监测跨境资金流量流向等措施来提升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竞争力,树立国际金融服务贸易新标杆。
关键词:
金融服务贸易 问题 趋势 路径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鹤
近期,我国政府一揽子促进产业集群与跨境电商发展的新政密集出台,产业集群跨境电商迎来了发展的新契机,产业集群与跨境电商的深度融合,既为产业集群找到了网络销售的新出口,促成了销售的全渠道化,又为跨境电商提供了独特的产品和发展方向。基于此,本文通过宏观环境分析法,从四个方向探讨了产业集群跨境电商的机遇和挑战,提出通过完善流通体系、金融体系、服务体系、信用体系、监管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实现我国产业集群与跨境电商的融合发展,从而对区域经济形成辐射,对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形成带动效应。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高宏伟
本文从投资者的角度出发,联合运用HP滤波和向量自回归方法,实证分析了短期跨境资金的波动变化及其驱动因素。结果发现:国内、国际投资者引起的跨境资金流动波动变动频繁、方向各异,驱动因素也有所不同。短期看流入驱动型短期跨境资金对汇率变动敏感,流出驱动型短期跨境资金对利率差和资产收益变动敏感,防范短期跨境资金流动风险重在防范国内、国际投资者同向交易引发的风险。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张鑫瑜 孙珊珊
扎实推进消费金融数字化转型,既是坚定实施扩大内需发展战略的现实需要,也是实现消费金融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本文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从宏观的政策支持、中观的产融驱动、微观的科技推动和消费升级拉动四个层面,构建了消费金融数字化转型的驱动因素,形成了多层级有机统一的动力机制;以消费金融经营全流程的数字化转型为核心,配套服务产业数字化转型为辅助,价值链延伸产业数字化转型为支撑,搭建三位一体的数字化转型战略框架,并提出“环境—网络—主体—要素”的协同创新实施路径。为推进消费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生态化、多层次、多主体协同的消费金融数字化转型提供战略框架与实施路径借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娜 李荣杰 赵康杰
文章基于2000—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分析了能源结构双重替代进程的时空演变特征,并进一步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门限检验方法对需求、创新、资本和政府引导四种驱动因素驱动能源结构双重替代进程的作用效果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中国能源结构双重替代进程总体上呈现稳步上升趋势,能源结构双重替代水平在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经济区之间以及区域内部各省份之间发展不平衡;需求、创新、资本、政府引导四种驱动因素对能源结构替代过程存在显著影响,但影响的方向和大小存在区域差异。同时,四种驱动因素对能源结构双重替代的驱动作用均存在门限水平。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张昊宇 陈中飞 初可佳
构建中国短期资本流动时变影响机制的理论模型,并基于2000年1月至2019年9月月度数据构建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后发现,国际金融市场波动、中美利差、汇率预期、通胀水平和资产价格对短期资本流动的冲击机制发生了显著的结构性变化,存在2007年和2013年两个重要结构时点。资本账户管制有利于抵御外部金融风险冲击,但金融危机后资本账户开放进程加快导致各变量时变脉冲曲线呈现剧烈波动。据此,监管部门应当完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维持金融稳定;资本账户开放应当遵循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不宜操之过急。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广婷
文章基于28个具有代表性的新兴市场国家2002~2015年的季度数据,通过因子分析法提取并分类影响新兴市场跨境资本流动的主因子,包括传染因子、国际金融因子、经济基本面因子、国内金融制度因子、投资者情绪因子以及汇率因子等,再利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检验各因子对跨境资本流动及其分解部分的影响。据此,重新考察和评估危机前后各层级影响因子对新兴市场跨境资本流动作用的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1)从总体看,文章选取的七大影响因子对新兴市场跨境资本流入都有显著影响,其中传染因子是第一主因,其次是国内流动性因子和宏观经济基本面因子,最后是国际金融因子和汇率因子等。(2)从分解部分看,国内经济基本面是影响FDI流入...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王婷婷
智慧税务内生于“以数治税”的管理实践之中,是中国新时代税收治理的重大创新。智慧税务建设在具备技术属性的同时,还兼具资源属性和文化属性,有助于高集成功能、高安全性能、高应用效能的税务生态体系形成。当前,智慧税务虽已取得长足发展,但仍在资源统筹规划、技术风险防控、智慧文化理念植入等方面存在局限。未来,应锚定智慧税务建设目标,不断夯实智慧税务基础条件、合理把握智慧税务实施原则、全方位加强智慧税务制度保障,确保智慧税务沿着依法有序的轨道持续完善、升级和进化。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陈怡 路婉婷
浙江省外向型经济特点突出,近年来,影响浙江省跨境资金流动的因素进一步复杂化,本文梳理了2007年至2017年浙江跨境资金流动的主要渠道和特征,并使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进行分析,发现人民币汇率、浙江省GDP变动和沪深300指数涨跌等因素是短期内影响跨境资本流动的主要因素。建议加强本外币协同管理,形成全面的宏观审慎管理意识,提升管理效率。
关键词:
跨境资金流动 主要渠道 本外币协同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孙菲
本文利用重庆地区2002-2010年城市规模的相关数据,针对现有文献缺少城市体系动力类别探讨较少的特点,对空间结构演变及驱动机制进行了探讨分析。ESDA分析显示,区域内的城市规模虽然呈现高度的全局自相关,但高高集聚仅仅出现在一小时经济圈内,主城区与万州之间的沿江城市规模热点区虽初步形成,但其余地区仍被冷点包围;而进一步的分形理论表明,一圈两翼地区面临着首位城市过大,2~4位城市以及两翼地区核心城市发展不足的难题;最后借助于驱动机制分析,本文发现外向力与市场力是区域发展的核心力量,内源力因类型不同而存在差异,行政力的负面作用开始显现,一圈两翼地区的城市体系的合理发展需要借助外向力与市场力、强化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