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51)
- 2023(14038)
- 2022(11712)
- 2021(10805)
- 2020(9174)
- 2019(20642)
- 2018(19794)
- 2017(39047)
- 2016(20340)
- 2015(22172)
- 2014(21479)
- 2013(20838)
- 2012(18518)
- 2011(16281)
- 2010(15598)
- 2009(14144)
- 2008(13686)
- 2007(11548)
- 2006(9441)
- 2005(7990)
- 学科
- 济(76743)
- 经济(76659)
- 业(59972)
- 管理(58674)
- 企(48097)
- 企业(48097)
- 方法(41454)
- 数学(37665)
- 数学方法(37270)
- 财(23187)
- 银(22341)
- 银行(22194)
- 中国(21522)
- 行(20771)
- 制(20419)
- 农(19906)
- 业经(16652)
- 融(16594)
- 金融(16593)
- 贸(16132)
- 贸易(16124)
- 易(15790)
- 务(15726)
- 财务(15695)
- 财务管理(15670)
- 企业财务(14970)
- 农业(13514)
- 学(13122)
- 技术(12510)
- 环境(12332)
- 机构
- 大学(274553)
- 学院(273580)
- 济(116012)
- 经济(114040)
- 管理(112543)
- 理学(98943)
- 理学院(98003)
- 管理学(96403)
- 管理学院(95916)
- 研究(83058)
- 中国(71449)
- 财(54598)
- 京(53803)
- 科学(50185)
- 农(47341)
- 财经(45159)
- 业大(42605)
- 中心(41725)
- 经(41543)
- 所(38935)
- 经济学(37876)
- 农业(37869)
- 江(37489)
- 研究所(36193)
- 经济学院(34799)
- 财经大学(34568)
- 北京(32021)
- 商学(31280)
- 商学院(30998)
- 范(30516)
- 基金
- 项目(200932)
- 科学(160560)
- 基金(152151)
- 研究(140078)
- 家(134073)
- 国家(133025)
- 科学基金(116259)
- 社会(94337)
- 社会科(89740)
- 社会科学(89718)
- 基金项目(81427)
- 自然(77270)
- 省(76631)
- 自然科(75624)
- 自然科学(75601)
- 自然科学基金(74287)
- 划(65223)
- 教育(64445)
- 资助(60968)
- 编号(52991)
- 部(45082)
- 重点(45011)
- 创(43058)
- 发(41417)
- 国家社会(40923)
- 创新(40300)
- 科研(40180)
- 成果(39497)
- 教育部(39492)
- 人文(38712)
共检索到3768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谢贤君 王晓芳
从风险累积效应和风险传染效应两个视角揭示跨境资本流动对银行风险的影响机理,并基于2000年第一季度至2020年第四季度时间序列数据进行经验检验,结果表明:跨境资本流动、跨境资本流入、跨境资本流出均显著增加了银行风险,且三者对银行风险的影响均存在显著的风险累积效应;跨境资本流动、跨境资本流入、跨境资本流出均通过影响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速、金融机构外币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速、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速以及境内住户中长期消费贷款同比增速等信贷渠道显著提高银行风险承担水平,实现银行风险累积,从而增加银行风险;跨境资本流动、跨境资本流入、跨境资本流出均显著提高了股票价格、房地产价格和实际汇率的波动水平,且跨境资本流动通过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和汇率市场将波动水平传染至银行系统,增加了银行风险,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和汇率市场更是强化了这种传染效应。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杨柳 李思蒙 任萍
基于人类发展的生物生态学理论和累积效应模型,通过分析4 557名流动和留守儿童数据,考察了累积家庭风险对个体受欺凌的影响及其内在作用机制,具体包括自尊的中介作用和累积学校心理发展资源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累积家庭风险显著正向预测流动、留守儿童的受欺凌水平,并且呈现出“线性模式”,即每增加一个家庭风险因素,受欺凌水平就会相应地增长一个单位;自尊在累积家庭风险与流动、留守儿童受欺凌水平之间发挥显著的中介作用;累积学校心理发展资源显著负向预测流动、留守儿童的受欺凌水平,具有“补偿效应”,并且呈现出“正加速模式”,即每个资源的效应都会因为其他资源的存在而得到放大,学校心理发展资源数量越多,流动、留守儿童受欺凌情况的减少速度就越快;同时,累积学校心理发展资源能够调节累积家庭风险与受欺凌之间的关系,即累积学校心理发展资源能够发挥“保护效应”并表现为“雪中送炭”模式,以缓冲累积家庭风险对流动、留守儿童受欺凌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毅 黄卫平
人民币跨境流动促进了贸易投资便利化,进一步提升了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推动了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市场对外开放。另一方面,人民币跨境流动也使商业银行面临着更多种类的经营风险,增加了其风险管理的难度。文章从多个层面对商业银行跨境人民币业务风险进行分析探讨,并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提出相关应对策略。
关键词:
人民币跨境流动 商业银行 风险管理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汪玉凯 戴炜倬
中国影子银行的发展现状随着金融活动的多元化发展,尤其是互联网金融、消费金融和P2P的发展,游离于商业银行体系之外的影子银行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依据FSB发布的《2015年全球影子银行监测报告》,截至2014年,全球26个主要经济体的影子银行资产达36万亿美元,其资产总量占GDP的比重由2012年的55%增加到2014年的59%。中国影子银行的规模占全球影子银行规模的比重由2010年的6%上升至2014年的12%,影子银行的资产增速超过了3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何国华 李洁
新近诸多实证研究表明,一国货币持续升值往往促使国内风险信贷激增,并可能引发金融危机,该现象可称为跨境资本的国际风险承担渠道效应。本文以一个开放型理性预期均衡框架为基础,构建了跨境资本与金融风险的内生性关系,剖析并分离了跨境资本流动的国际风险承担渠道效应,从而为上述实证结论提供了理论支撑。基于中国近年来的经济参数特征,本文通过动态模拟发现:(1)跨境资本流入可导致金融中介的道德风险上升,风险偏好增加,金融加总风险被推升,实体部门借贷利率提高,金融系统杠杆增加;(2)资产边际风险增加促使中介风险选择趋于保守,资产价格骤降,跨境资本流出,金融系统被动去杠杆。通过分离跨境资本流动与内生性风险变动所产生的风险承担渠道效应,本文进一步发现金融加总风险水平越高,跨境资本流动造成的风险承担效应越剧烈。当风险水平高过某一特定值时,本币的升值趋势反而将可能导致跨境资本净流出,造成跨境资本行为反转,加速金融收缩。上述结论与2015年A股大幅波动时的宏观现象相仿,意味着本文从宏观视角为此次股市事件提供了一类理论解释。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谢贤君 郁俊莉
防范化解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是推动银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也是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保障国家金融安全的重要抓手。在理论分析基础上,运用银行微观数据实证检验跨境资本流动强度对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效应和影响机制。研究表明:第一,提高跨境资本流动强度显著降低了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增强证券投资、其他投资的资本流动强度显著降低了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而增强直接投资资本流动强度有利于降低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第二,银行信贷规模和信贷集中度是跨境资本流动强度对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影响的重要渠道,提高跨境资本流动强度有利于增加银行信贷规模,降低银行信贷集中度,而银行信贷规模的增加和银行信贷集中度的降低有助于降低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跨境资本流动强度—信贷规模/信贷客户集中度—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传导渠道有效。第三,相比大型国有银行,跨境资本流动降低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效应在中小银行中表现更明显。因此,在进一步建立健全跨境资本流动机制的基础上,应更加重视银行信贷业务,强化银行监管,同时加强同国际金融机构合作,推动商业银行高质量发展。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曹衷阳 关田田
跨境资本流动逐渐成为影响银行系统性风险的重要因素,对跨境资本流动作用于银行系统性风险的理论及传导机制进行探讨与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长期来看,外国直接投资对银行系统性风险影响不显著,其他投资对银行系统性风险具有显著的助推作用;证券投资对国有银行系统性风险影响不大,但增加了股份制银行以及城市商业银行的风险。短期内,银行系统性风险虽对外国直接投资的变动比较敏感,国有银行对外国直接投资冲击的反应程度较大,但持续时间较短。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的变动对国有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相对较小,对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冲击较大且影响持续时间较长,其中,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调节作用显著。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晖 刘霞
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关注农村青少年群体的主观幸福感状况、分析提升其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因素和机制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贵州农村1274名初一和初二学生为对象的追踪研究,考察了积极资源和压力风险对农村青少年当前和半年后主观幸福感的累积效应及其作用模式。结果表明:(1)半数以上的农村青少年拥有较低数量的积极资源,面临着中等程度的压力风险。(2)积极资源和压力风险对农村青少年当前主观幸福感的各项指标均具有显著累积效应。其中,累积资源主要以非线性的正加速模式发挥作用;累积风险以线性模式发挥作用。(3)积极资源和压力风险对农村青少年半年后主观幸福感仍然具有显著累积效应,并且均以线性模式发挥作用。以上结果提示:在提升农村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干预实践中要重视多因素的累积作用,既要关注和缓解个体所面临的多种压力风险,又要注重其多领域积极发展资源的建构。此外,对于当前幸福感,结果显示构建积极资源的作用要比减少压力风险的作用更为迅速,表明有效提升农村青少年幸福感的关键是及时构建积极的资源支撑体系。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何国华 徐梦洁
本文选取2010—2018年中国236家商业银行微观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跨境资本流动对银行稳定性的影响及实施宏观审慎政策的有效性。结果表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后,跨境资本净流动对银行的稳定性产生了负向影响。其中,以直接投资为主要形式的跨境资本流动对商业银行稳定性产生正向影响,以证券投资为主要形式的跨境资本流动影响并不显著,以其他投资为主要形式的跨境资本流动对商业银行稳定性产生负向影响。通过引入宏观审慎政策综合指标与各类跨境资本流动的交乘项分析发现,逆周期调节政策会削弱跨境间接投资对银行稳定性的负向影响,同时也会减弱跨境直接投资对银行稳定性的正向效应。在应对直接投资流入时,宽松型宏观审慎政策工具效果更好;在应对间接投资流入时,紧缩型宏观审慎政策工具效果更好。
关键词:
跨境资本流动 宏观审慎政策 银行稳定性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马若微 杨军 王雪颖 陈勇
随着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增大,银行风险传染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基于银行间同业拆借和上市银行股价高频数据,构建了银行风险沿同业拆借直接渠道和信息溢出间接渠道交叉传染的复杂网络模型,并进一步通过仿真模拟发现:相较于单一传染渠道,双渠道交叉传染下银行系统的核心资本损失率更高,即只考虑一种传染渠道会低估银行间的风险传染效应;与完全连接网络结构相比,中心-边缘网络结构更加贴合实际,处于网络边缘位置的部分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在后一种网络结构中造成的核心资本损失率更高,其风险溢出不容忽视。
关键词:
复杂网络 风险传染 双渠道 网络结构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李鹏 张润驰
本文运用基于集合种群理论思想的元胞自动机方法(CA),分别选取2009年和2017年两个典型时点,在不同情景下模拟仿真影子银行风险在商业银行体系中的传染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当央行不救助时,即使商业银行的风险传染率较低、风险抵御能力较强,在模拟期内风险迅速蔓延,风险大规模爆发仍然不可避免;当央行对风险感染银行进行无差异、高强度救助时,风险爆发的银行数量得以有效控制在较低水平;当央行实施差异化救助时,如果商业银行的风险抵御能力较高而央行救助率较低,风险爆发水平仍然较高,如果商业银行的风险抵御能力较低而央行救助率较高,风险爆发水平则会较低。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央行救助是阻断影子银行风险在商业银行体系中传染、扩散的关键要素,而微观审慎监管在应对风险传染方面的有效性不足。基于上述研究结论,中央银行对受影子银行风险感染的商业银行进行救助,应该在充分考虑市场主体道德风险因素的前提下及时采取高强度救助措施,以及时阻断风险蔓延;以贯彻执行《资管新规》为抓手,强化对影子银行通道类业务的监管;将影子银行纳入宏观审慎监管框架,防控影子银行风险向商业银行体系的传染,推进金融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汤柳
伴随美元加息的步伐,人民币汇率存在贬值压力,这使得我国资金流出规模放大,跨境资本流动风险压力陡增。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在此形势下,明确跨境资本流动风险成因并做好相关应对,对于维护我国金融稳定尤为重要。我国跨境资本流动风险的成因分析风险成因之一:金融外部性贷款约束的放松。汇率和资产价格的上升提高了借款人抵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汤柳
伴随美元加息的步伐,人民币汇率存在贬值压力,这使得我国资金流出规模放大,跨境资本流动风险压力陡增。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在此形势下,明确跨境资本流动风险成因并做好相关应对,对于维护我国金融稳定尤为重要。我国跨境资本流动风险的成因分析风险成因之一:金融外部性贷款约束的放松。汇率和资产价格的上升提高了借款人抵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谭小芬 耿亚莹 苟琴
推进高水平金融开放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方面。本文探究如何在金融开放进程中防范金融风险,具体研究金融开放条件下跨境资本流动剧烈波动如何影响银行体系稳定性。基于53个国家和地区1991—2017年的企业数据,本文测度了银行在企业间的信贷配置风险,并探究其在跨境资本涌入对银行稳定的影响中发挥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跨境资本涌入改变了银行的风险承担行为,通过国际风险承担渠道提高了银行信贷配置风险,降低了银行体系稳定性。有别于FDI资本涌入,股权资本涌入和债务资本涌入是产生国际风险承担效应、增大银行风险的主要类型。实施宏观审慎监管政策能缓解资本涌入对银行稳定性的冲击。本文加深了对跨境资本涌入、金融中介风险承担行为和银行稳定三者关系的认识,为跨境资本涌入如何影响银行稳定提供了微观证据,对我国推进金融业高水平开放、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以及防范化解外部风险冲击都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邵同尧
基于省级动态面板数据构建了省域的创新投入产出经验模型,利用系统GMM方法,实证分析了我国27个省市的风险投资等因素对创新产出的影响。结果表明,创新具有累积效应,风险投资、研发对创新具有促进作用,并且研发的作用高于风险投资。同时,工资、开放度和教育水平都会有利于地区的创新,但经济发展水平对商标有一定的负作用。
关键词:
风险投资 研发 区域创新 商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贷款竞争、存贷利差与银行风险承担——跨境资本流动与银行家信心的调节作用
资本市场开放与跨境风险传染防控——基于沪港通的经验证据
跨境资本流动、流动性错配与银行稳定性——基于银行盈利能力与风险承担能力双重视角
跨境资本流动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研究——基于系统性风险视角的分析
金融风险跨市场传染的驱动机制研究——基于影子银行视角
我国上市商业银行风险传染研究——基于股价动态相关性
基于VaR的银行风险资本管理
跨境资本流动对中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影响——兼论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调节作用
跨境资本流动对银行稳健性的影响:基于中国十大银行的实证研究
我国银行同业之间流动性风险传染研究——基于复杂网络理论分析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