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414)
- 2023(7885)
- 2022(6391)
- 2021(6101)
- 2020(4901)
- 2019(11222)
- 2018(10278)
- 2017(20830)
- 2016(10753)
- 2015(11637)
- 2014(11391)
- 2013(11225)
- 2012(10405)
- 2011(9279)
- 2010(9705)
- 2009(9512)
- 2008(8827)
- 2007(8107)
- 2006(7442)
- 2005(6910)
- 学科
- 济(38877)
- 经济(38834)
- 业(35156)
- 管理(32942)
- 企(28765)
- 企业(28765)
- 融(26893)
- 金融(26891)
- 银(24419)
- 银行(24413)
- 行(23721)
- 中国(20464)
- 财(16486)
- 方法(14216)
- 农(13671)
- 制(13395)
- 数学(12636)
- 数学方法(12468)
- 务(11387)
- 财务(11355)
- 财务管理(11341)
- 中国金融(11316)
- 企业财务(10937)
- 地方(10294)
- 业经(10175)
- 农业(9707)
- 贸(9358)
- 贸易(9348)
- 易(9218)
- 策(9151)
- 机构
- 学院(146039)
- 大学(143137)
- 济(66484)
- 经济(65055)
- 管理(56045)
- 研究(48113)
- 理学(47123)
- 理学院(46702)
- 中国(46137)
- 管理学(46123)
- 管理学院(45836)
- 财(36186)
- 京(28414)
- 财经(27433)
- 中心(25123)
- 经(24875)
- 科学(23937)
- 所(22609)
- 江(22560)
- 银(22311)
- 经济学(21788)
- 融(21776)
- 银行(21561)
- 金融(21410)
- 财经大学(20442)
- 行(20230)
- 研究所(19883)
- 经济学院(19733)
- 农(18909)
- 人民(18735)
- 基金
- 项目(89687)
- 科学(71743)
- 研究(71365)
- 基金(65588)
- 家(54668)
- 国家(54142)
- 科学基金(47529)
- 社会(46669)
- 社会科(44428)
- 社会科学(44423)
- 省(34375)
- 基金项目(33200)
- 教育(32573)
- 编号(29696)
- 划(28476)
- 自然(27896)
- 资助(27688)
- 自然科(27275)
- 自然科学(27271)
- 自然科学基金(26807)
- 成果(25639)
- 课题(20704)
- 部(20516)
- 发(20140)
- 性(19961)
- 重点(19908)
- 国家社会(19382)
- 创(19378)
- 制(18625)
- 教育部(18486)
共检索到2365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梅冬州 宋佳馨 谭小芬
近年来,新兴经济体国家积极地使用逆周期的准备金政策对宏观经济进行调节,而在发达经济体中准备金政策的重要性则不断下降,那么造成这种准备金政策使用分化的背后机制是什么?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本文构建了实证模型分析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准备金政策的周期性特征,并讨论了资本流动与金融市场摩擦等因素如何影响一国准备金政策的制定。进一步地,本文构建了一个开放宏观经济模型,对外部冲击下准备金政策的作用机制进行梳理。研究发现,对于新兴经济体而言,负向的外部冲击下跨境资本大量流出致使金融中介部门的可贷资金减少、贷款利率上升,并在国内金融市场摩擦的放大作用下进一步引起一国信贷规模和产出水平的大幅收缩。此时,中央银行可以通过降低法定准备金要求向金融中介部门注入流动性,抑制企业融资成本的上升,而在发达经济体中准备金政策在应对外部冲击时的作用效果并不明显。反事实分析和福利分析的结果进一步表明,新兴经济体的国内金融市场摩擦和资本流动顺周期特征是影响准备金政策应对外部冲击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当一国的金融开放水平更高以及更倾向于使用固定汇率制度时,逆周期的准备金政策在遏制外部冲击传导上的作用效果也更强,从而将更有效地“熨平”宏观经济的波动。
关键词:
准备金政策 金融市场摩擦 跨境资本流动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刘震 牟雯波
本文采用DSGE模型,考虑银行部门存在杠杆率监管约束的情况下,研究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宏观经济波动和信贷市场的影响。研究发现:将法定准备金率作为逆周期货币政策工具更倾向于放大银行部门和通货膨胀率的波动性,但是有利于稳定实体经济波动;在贷款价值比处于较高水平的情况下,上述结论依旧成立;时变法定准备金率的政策安排将会有效地降低银行部门的顺周期特征,有利于降低系统性金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但是本质上来讲,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属于行政调控,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我国资金供求关系,造成融资效率损失并且放大了银行部门主要指标的波动性。
关键词:
法定存款准备金 生产率冲击 银行杠杆率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刘震 牟雯波
本文采用DSGE模型,考虑银行部门存在杠杆率监管约束的情况下,研究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宏观经济波动和信贷市场的影响。研究发现:将法定准备金率作为逆周期货币政策工具更倾向于放大银行部门和通货膨胀率的波动性,但是有利于稳定实体经济波动;在贷款价值比处于较高水平的情况下,上述结论依旧成立;时变法定准备金率的政策安排将会有效地降低银行部门的顺周期特征,有利于降低系统性金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但是本质上来讲,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属于行政调控,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我国资金供求关系,造成融资效率损失并且放大了银行部
关键词:
法定存款准备金 生产率冲击 银行杠杆率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黄飞鸣
消费金融公司的设立将有利于刺激居民消费,拉动内需。但是,在利率非市场化条件下,这也带来新的货币政策调控问题:中央银行如何对消费金融公司调控来实现政策目标。存款准备金政策对不吸收公众存款而发放无抵押担保的信用贷款的消费金融公司将无用武之地,而以贷款准备金政策(对贷款征收法定准备金)为工具的货币政策调控框架将会大展身手。文章构建了贷款准备金政策调控框架并用以分析其对需求结构的调节效应。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国际经验与中国准备金政策的调整巴曙松在实行部分准备制度和二级银行制度的现代金融体系中,存款准备金政策是宏观金融调控的传统工具之一。从一般意义上说,存款准备金政策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准备金水平及其调整,主要指中央银行对准备...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胡海鸥 季波
“利率走廊”调控是当前国际最新的利率调控范式,加拿大等国在“利率走廊”调控基础上,实行零准备制度,这使人们误认为准备金制度似乎走到头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其实行零准备金并非抛弃准备金制度,而是在利率调控的新背景下,以准备金为零的制度。它的机制和功能与传统准备金制度有很大的异化,但是却代表着准备金制度发展演变的趋势。所以研究准备金制度功能异化的动因,以及它未来的变动趋势,对于我国准备金制度的规范完善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准备金制度 功能异化 政策取向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谢百三 刘岩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7年2月25日起,再次上调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自2003年9月以来,央行为控制银行信贷,缓解流动性过剩,大量发行央行标据,几次加息并先后7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这引起了国内外经济理论界广泛关注。本文对中国流动性之表现、形成原因、危害及中国必然选择提高准备金率及启动股市两大举措来应对之作了分析。
关键词:
准备金率 股市 流动性过剩 疏导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张萌 姜海洋
2012年3月底,财政部以财金[2012]20号文颁布了《金融企业准备金计提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新办法"),并将于7月1日正式实施。新办法对原《金融企业呆账准备提取管理办法》(财金[2005]49号)(以下简称"原办法")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订,对金融企业准备金的相关概念、计提方法、账务处理、管理要求等进行了规范。论文对新、旧办法的主要差异进行了比较,并重点分析了新办法的实施可能对商业银行准备金计提工作产生的影响。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唐珏岚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金融危机,尤其是东南亚金融危机,使各国重新认识到了短期资本无序流动对一国经济以及国际金融市场的巨大破坏性,要求对短期资本流动加强国际管理的呼声重新高涨。在短期资本流动管理的实践中,流入管理优于流出管理,价格型管理优于数量型管理,智利式的无息准备金制度是最常用的形式。无息准备金制度需要相关政策的有效配套才有可能成功实施,尽管这一制度只能在短期内有效,但它可以为一国赢得宝贵的政策时间和空间。
关键词:
无息准备金 短期资本流动 托宾税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戈 宋新红 王静 段亚娟
近年来,定向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成为货币政策调控的新趋势。同时在2015年我国改变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考核方法,由时点法考核变为平均法考核。作为重要的货币政策手段之一,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调整对金融机构流动性以及社会信用总量的影响较大。因此,研究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变动与金融机构流动性的关系,对于货币政策调控具有借鉴意义。设计出适合研究内容特点的实证模型,引入了平均法这一新的考核方法,选取不同类别郑州市银行类法人金融机构作为代表,用实证分析方法研究金融机构流动性受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及考核方式的影响,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戈 宋新红 王静 段亚娟
近年来,定向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成为货币政策调控的新趋势。同时在2015年我国改变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考核方法,由时点法考核变为平均法考核。作为重要的货币政策手段之一,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调整对金融机构流动性以及社会信用总量的影响较大。因此,研究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变动与金融机构流动性的关系,对于货币政策调控具有借鉴意义。设计出适合研究内容特点的实证模型,引入了平均法这一新的考核方法,选取不同类别郑州市银行类法人金融机构作为代表,用实证分析方法研究金融机构流动性受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及考核方式的影响,并提出相关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黄飞鸣
金融系统的亲周期性在金融市场上的表现是信贷和资产价格的繁荣—萧条周期,并对现行货币政策框架提出了新的挑战。文章结合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国际性软化发展趋势,提出贷款准备金政策操作框架以改革和完善现行的准备金制度,目的是通过差异贷款准备金率来实现货币政策的结构效应与总量效应和对资产价格的调控机制,以及逆周期性调节。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焦继军
法定准备金发挥作用的前提是中央银行以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但货币供应量和经济增长及通货膨胀的关系并不确定。利率取代货币供应量成为中介目标 ,法定准备金存在的基础即被削弱 ,随着央行宏观金融调控方式的转变 ,中国法定准备金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
关键词:
法定准备金 货币供应量 利率 金融调控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聂彦军 王海龙
金融创新改变了存款准备金的作用机理,削弱了其政策功效,降低了货币供应量与GDP的相关度,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现实性和长期性受到挑战。适应我国金融创新发展的需要,有必要建立货币政策体系自身的创新机制和动态的自我调整机制,以减小金融创新给金融宏观调控带来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
金融创新 存款准备金制度 货币政策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