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966)
- 2023(15741)
- 2022(13373)
- 2021(12282)
- 2020(10524)
- 2019(24159)
- 2018(23584)
- 2017(45454)
- 2016(24453)
- 2015(27477)
- 2014(27171)
- 2013(26612)
- 2012(24365)
- 2011(21840)
- 2010(21579)
- 2009(19853)
- 2008(19528)
- 2007(17112)
- 2006(14413)
- 2005(12510)
- 学科
- 济(98140)
- 经济(98037)
- 管理(68560)
- 业(67005)
- 企(55176)
- 企业(55176)
- 方法(50158)
- 数学(44363)
- 数学方法(43861)
- 贸(27946)
- 贸易(27935)
- 易(27196)
- 财(26752)
- 农(25919)
- 中国(23556)
- 业经(20876)
- 学(19230)
- 地方(17683)
- 务(17426)
- 财务(17382)
- 财务管理(17345)
- 制(17165)
- 农业(17106)
- 企业财务(16372)
- 融(15769)
- 金融(15766)
- 银(15411)
- 银行(15347)
- 理论(15228)
- 技术(14926)
- 机构
- 大学(349647)
- 学院(348847)
- 济(146222)
- 经济(143577)
- 管理(134915)
- 理学(118152)
- 理学院(116913)
- 管理学(114848)
- 研究(114832)
- 管理学院(114237)
- 中国(86354)
- 科学(71028)
- 京(70601)
- 财(64726)
- 农(63273)
- 所(57710)
- 业大(56133)
- 中心(54202)
- 财经(53123)
- 研究所(53014)
- 农业(50637)
- 江(49339)
- 经(48487)
- 经济学(45542)
- 北京(42994)
- 范(42748)
- 师范(42167)
- 经济学院(41619)
- 院(41185)
- 财经大学(39860)
- 基金
- 项目(243367)
- 科学(191025)
- 基金(178741)
- 研究(170775)
- 家(158268)
- 国家(157010)
- 科学基金(134221)
- 社会(109823)
- 社会科(104414)
- 社会科学(104382)
- 基金项目(95010)
- 省(94606)
- 自然(89206)
- 自然科(87251)
- 自然科学(87223)
- 自然科学基金(85684)
- 划(80635)
- 教育(79516)
- 资助(73137)
- 编号(67086)
- 重点(55337)
- 部(54274)
- 成果(53123)
- 发(51540)
- 创(51285)
- 科研(48158)
- 创新(47982)
- 教育部(46563)
- 国家社会(46252)
- 计划(46151)
- 期刊
- 济(145746)
- 经济(145746)
- 研究(93497)
- 学报(60242)
- 中国(57338)
- 农(56029)
- 科学(52409)
- 财(50049)
- 管理(46031)
- 大学(45061)
- 学学(43075)
- 农业(38108)
- 融(32356)
- 金融(32356)
- 教育(29764)
- 技术(28412)
- 财经(25662)
- 经济研究(25049)
- 业经(24055)
- 贸(22720)
- 经(22071)
- 国际(20983)
- 业(20808)
- 问题(20743)
- 版(17662)
- 商业(16726)
- 统计(16621)
- 技术经济(16496)
- 科技(15897)
- 世界(15811)
共检索到4903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琼 张悠
本文基于国际贸易中货币计价和结算职能的影响和决定因素,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来探索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的对外贸易规模、人民币汇率的预期、金融市场特别是离岸市场的发展及政策的颁布有利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额的提升;而国内通货膨胀水平和产业内贸易水平不利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额的提升。据此笔者提出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尝试对大宗商品进行人民币定价、促进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职能深化及加强离岸市场发展等措施来促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志敏 周工
本文在人民币汇率预期变动机理分析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和国内有关经济变量对其的影响,并对实证分析部分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进行检验。研究结果显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对人民币汇率预期的影响呈动态变化,当期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上升使人民币汇率预期升值,滞后一期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上升则使人民币汇率预期贬值;人民币汇率和外汇储备对人民币汇率预期的影响同样表现出动态特征;金融发展状况、通货膨胀水平、经济增长水平以及国内利差对人民币汇率预期无显著影响;人民币汇率预期形成机制符合外推型;通过内生性检验,证明本文实证模型并无内生性问题。最后,针对人民币汇率预期波动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夯实人民...
关键词:
跨境贸易 人民币结算 汇率预期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李波 伍戈 裴诚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自2009年7月推出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作为一种新兴的结算方式,虽然学界和业界对其存在较多的争论,但是对其研究尤其是基于数量的研究并不多见。本文在结算货币选择的框架下结合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自身的特点,分析影响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若干因素,并计算不同影响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经验研究的结论表明,跨境人民币业务扩张程度、相关政策的推进、外部宏观经济的变化、人民币汇率的波动率以及离岸市场人民币升(贬)值预期与贸易项下人民币收支均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离岸市场人民币升(贬)值预期虽然与该项业务存在相关关系,但其并不是影响中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唯一主导因素。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庞岩 卢爱珍
本文在回顾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发展历程以及分析其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运用VAR模型对2010年一季度到2016年一季度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相关季度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探究影响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主要因素及作用机理。研究表明:我国对外贸易规模、汇率及离岸市场发展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但通货膨胀有显著阻碍作用。为更好推动跨境人民币结算的发展,本文从国家政策支持和市场资源配置两方面提出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政策法规体系的建设、完善人民币支付清算体系、深化金融市场开放与改革及拓宽境外人民币回流渠道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跨境贸易人民币 结算 VAR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庞岩 卢爱珍
本文在回顾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发展历程以及分析其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运用VAR模型对2010年一季度到2016年一季度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相关季度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探究影响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主要因素及作用机理。研究表明:我国对外贸易规模、汇率及离岸市场发展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但通货膨胀有显著阻碍作用。为更好推动跨境人民币结算的发展,本文从国家政策支持和市场资源配置两方面提出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政策法规体系的建设、完善人民币支付清算体系、深化金融市场开放与改革及拓宽境外人民
关键词:
跨境贸易人民币 结算 VAR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刘丽娟 赵恒 王丽佳
近些年,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在贸易结算货币选择的研究框架下,利用2012~2018年影响跨境人民币结算数据,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并得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是一个具有时间趋势的指标;中国进出口贸易的扩大,会在短期促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若要持续促进,还需实施贸易结构调整等措施;人民币贬值有利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提升;一定的通货膨胀会刺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增长;宽松的货币政策在短期会拉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在长期会促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应从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使用货币政策等逆周期调节政策、维持汇率稳定以及继续完善跨境贸易人民币政策等方面促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发展,推进贸易便利化。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刘力臻 王凤智
中国占有稀土贸易资源和出口规模的绝对优势,若人民币跨境结算能同稀土贸易相互绑定,对于发挥我国的资源优势、降低稀土出口企业的汇率风险、缓解贸易收支顺差过大的压力,稳步长效地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等意义重大。进出口国的贸易自由度、货币自由度、进口国及地区的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完善度、货币互换协议的签订、用于人民币交易和结算的各种软硬件设施及法律法规体系的完善度,都会影响到人民币跨境结算的规模和效率。因此,为推进稀土贸易的人民币结算,我国应尽快提升稀土贸易自由度和人民币国际竞争力,通过稀土贸易人民币结算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并应加快建设和完善人民币跨境结算的法律体系和基础设施。
关键词:
稀土贸易 人民币跨境结算 人民币国际化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严佳佳 黄煜鹏 何乐融
次贷危机之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经历了从高速增长到增长乏力的发展过程。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学者相关文献的梳理归纳总结出影响结算货币选择的理论假说,并且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综合研究2012-2016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汇率波动假说、交易成本假说、市场份额假说以及产品差异性假说均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基于此,本文提出维持人民币内外币值稳定、提高金融市场运行效率、增强经济实力以及加快产业结构升级等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杨措 谭小芬
基于2012—2019年省际层面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数据样本,本文研究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对人民币发挥贸易结算货币职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基于DID方法的实证分析表明,双边货币互换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促进作用呈现非对称性,即对出口贸易本币结算影响显著,而对进口贸易本币结算的影响并不显著。构建人民币互换网络有助于缓解跨境贸易本币结算的“跛足化”现象。机制分析表明,“外币融资可获得性”是双边货币互换促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重要渠道。异质性分析表明,对于贸易开放度更高的省份、与中国贸易联系密切以及资本账户开放程度高于中国的贸易伙伴,人民币互换网络对贸易领域人民币国际化水平的促进作用更强。本文的研究为人民银行开展货币金融合作、强化人民币的贸易媒介职能以有序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重要的经验证据与政策启示。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周先平
跨境贸易推行人民币计价结算是中国一项中长期发展战略。人民币计价结算会通过几个方面影响货币政策:人民币收付不平衡导致外汇储备和外汇占款发生变化,进而导致货币供应量变化;人民币计价结算促使离岸人民币市场快速发展,在岸人民币利率、汇率受离岸市场影响加大;与人民币计价结算相配套的资本项目开放加大了货币政策调控的难度;计价结算货币的调整影响汇率变化的传递效应,价格波动性和产出波动性发生变化;人民币计价结算还会影响货币需求。应对这种影响的政策措施包括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完善金融市场,加强对国际资本流动的监管,加强货币政策国际合作。
关键词:
人民币计价结算 货币政策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陈莹
全球金融危机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良好契机,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启动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正式起航。本文在分析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背景与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实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收益与成本,并提出了构建通畅的人民币回流机制、尽快建设离岸金融市场和增强人民币跨境流动监测管理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跨境贸易 结算 收益 成本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晏玲菊
虽然我国经济总量位于世界的前例,但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仍然不高,甚至未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结算货币之一,这与中国经济地位不相适应。开展人民币国际结算试点不仅有利于促进对外经济,同时也有利于中国企业规避汇率风险、降低交易成本,结算试点是人民币迈向国际化的关键一步。
关键词:
人民币 国际结算 经济分析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袁申国 徐冬梅
以国际贸易结算货币选择理论为基础,构建VAR模型,分析贸易规模、出口产品差异化、汇率及升值预期、利差和离岸金融市场发展深度等对人民币结算规模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套利套汇活动并不是当前人民币跨境结算大幅增长的原因,离岸金融市场发展深度才是我国当前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增长的最大影响因素,人民币持续升值也会促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增长。因此当前首要任务是建设好离岸人民币市场,以此为基础推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发展。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马光明 任颖 郭东方
2009年以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比重不断增大。本文从经济发展水平、出口产品异质性、境外人民币存量、人民币汇率变化、香港与内地市场的汇差/利差、政府对外货币互换协议累积额、金融效率等多角度分析了影响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比重的理论因素,并利用2010-2016年84个月的月度时间序列数据,综合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及方差分解发现,人民币结算比重自身的趋势性、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境外人民币存量、出口产品异质性及内地/香港人民币汇差这5个要素均对人民币结算比重有显著正向拉动作用。其中,除自身趋势性外,人民币升值
关键词:
人民币结算 升值 套利套汇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志明 熊小灵 谷浩然
基于国际贸易结算货币选择理论,运用2009~2012年的月度数据从贸易和金融双视角出发,采用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及方差分解等实证方法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实证得出:其中四个因素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职能产生冲击效应,其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人均GDP增长率、我国与发达国家贸易占比、我国与东盟贸易额增长率、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波动,且证实汇率波动冲击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占比有动态的负向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