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577)
- 2023(5234)
- 2022(4080)
- 2021(3844)
- 2020(3119)
- 2019(6942)
- 2018(6409)
- 2017(12685)
- 2016(6363)
- 2015(7006)
- 2014(6469)
- 2013(6351)
- 2012(5826)
- 2011(5207)
- 2010(5441)
- 2009(5513)
- 2008(4452)
- 2007(4007)
- 2006(3697)
- 2005(3626)
- 学科
- 融(25097)
- 金融(25097)
- 济(24938)
- 经济(24914)
- 银(21910)
- 银行(21905)
- 行(21374)
- 业(19115)
- 管理(17962)
- 企(16750)
- 企业(16750)
- 中国(15513)
- 中国金融(11031)
- 方法(9657)
- 财(9369)
- 制(9264)
- 数学(8731)
- 数学方法(8696)
- 务(6971)
- 财务(6957)
- 财务管理(6951)
- 企业财务(6738)
- 地方(6660)
- 农(6325)
- 业经(6308)
- 贸(5622)
- 贸易(5614)
- 体(5569)
- 易(5564)
- 体制(4969)
- 机构
- 学院(83304)
- 大学(82496)
- 济(38988)
- 经济(38236)
- 管理(29929)
- 中国(29015)
- 研究(26498)
- 理学(25495)
- 理学院(25257)
- 管理学(24874)
- 管理学院(24736)
- 财(20021)
- 融(16250)
- 银(16077)
- 京(16016)
- 财经(15993)
- 金融(15972)
- 银行(15558)
- 中心(15119)
- 经(14642)
- 行(14576)
- 经济学(13907)
- 人民(13088)
- 科学(13028)
- 经济学院(12706)
- 财经大学(12307)
- 所(12235)
- 国人(11973)
- 中国人(11923)
- 江(11898)
- 基金
- 项目(53637)
- 科学(42893)
- 研究(41040)
- 基金(40096)
- 家(33744)
- 国家(33416)
- 科学基金(29432)
- 社会(27984)
- 社会科(26722)
- 社会科学(26716)
- 基金项目(20739)
- 省(20465)
- 教育(18702)
- 自然(17366)
- 自然科(17041)
- 自然科学(17038)
- 划(16839)
- 自然科学基金(16761)
- 资助(16719)
- 编号(16353)
- 成果(13448)
- 国家社会(12119)
- 部(12083)
- 创(11975)
- 重点(11971)
- 发(11760)
- 融(11451)
- 性(11425)
- 创新(11181)
- 教育部(11117)
共检索到1351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曹春玉
基于疫情下全球货币宽松后回归正常化的背景,以及中国稳健的经济基本面吸引跨境资本持续流入的事实,本文建立了包含居民家庭、房地产企业和地方政府等代表性实体部门和金融中介在内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引入了金融中介的跨境融资,以及实体部门使用土地及房地产进行的抵押借款及发债融资行为,分析了跨境融资流入对实体杠杆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跨境融资流入通过推动地价及房价上涨,提高了实体部门的抵押借贷或发债融资能力,推升了宏观杠杆,并造成了冲击结束后的被动去杠杆进程,而居民基于借贷约束的资产配置变动进一步推动股市上涨。在对金融中介实施逆周期资本充足率调节的基础上,使用基于抵押融资约束的贷款价值比规则,以及基于流动性调节的本币及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的逆周期调节的前瞻性宏观审慎政策组合,搭配跨境融资规模的宏观审慎调节,可以缓解金融中介跨境融资流入造成的汇率升值及实体杠杆波动,约束实体部门的过度借贷行为,增强货币政策主动性,助力金融稳定和产出增长。其中,逆周期资本充足率和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的动态调节政策组合能够起到较好的福利改善效果。
关键词:
跨境融资 杠杆波动 宏观审慎调节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郑薇
在当前日益动荡的全球资本流动格局下,对跨境资本流动进行监管逐步成为国际共识。2015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这一举措,可以更好地把握中国的跨境融资水平,控制杠杆和货币错配风险,可以从宏观和逆周期的视角防范跨境收支失衡和外债风险累积。本刊特别策划专题,对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的内容、具体实践及其对中国经济金融运行的影响进行分析。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黄赛男 李佳雯 朱明杰
本文基于1995年第一季度至2020年第四季度的双边银行跨境资本债权与债务数据,从资本属性(本国或外国银行资本)与资本流动方向(流出或流入),分析双边汇率大幅贬值和大幅升值对双边银行跨境资本流动的影响,研究各类宏观审慎政策的有效性。通过测算汇率大幅贬值和大幅升值窗口,运用事件研究法发现:汇率双向大幅波动对银行跨境资本流动的影响呈现非对称性特征。一国汇率大幅贬值时期,其银行跨境资本债务(外国银行资本流入)大幅减少,而债权(本国银行资本流出)变化不大;汇率大幅升值时期,其银行跨境资本债权大幅撤回(本国银行资本流出减少),但债务(外国银行资本流入)变化较小。侧重于外汇敞口和外汇流动性的宏观审慎政策能够有效缓解汇率大幅双向波动导致的双边银行跨境资本流动变动。本文区分双边汇率大幅贬值和大幅升值,拓展了汇率波动对国际资本流动影响的研究范畴,为“双循环”背景下中国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实施宏观审慎政策以及管理资本流动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平晓冬 赵文兴 彭英
本文认为,宏观审慎的跨境资金流动调节工具,应同时遵循适应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和宏观审慎监管理念的要求。由于银行在跨境资金流动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以银行为调控对象,更能体现宏观总量和逆周期审慎调控特征。其中,银行短期外债和结售汇综合头寸管理是目前可用的主要调节手段。本文研究认为,对银行短期外债可建立全口径管理模式,根据短债风险状况分别赋权,实行动态总量调节和逆周期风险调控。结售汇综合头寸管理,可引入无息存款准备金制度,以银行在外汇市场上的交易为突破口,通过增加银行交易成本,促使其对跨境资金进行截流,起到分散
关键词:
宏观审慎 银行短债 结售汇综合头寸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纪敏 陈得文
跨境资本宏观审慎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从监测系统设计、政策工具的选择与使用、国内政策的协调配合以及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等多方面着手长期以来,资本流动管理一直是我国社会各界关注的核心议题。根据IMF对资本账户交易的分类,目前我国只有少数资本账户项目完全不可兑换,实际资本项目可兑换已具备一定的基础。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发展,跨境资本流动愈加频繁。尤其是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以来,发达国家普遍加码量化宽松政策,甚至推行负利率,全球跨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许非
近期,市场上出现了一系列跨境人民币贸易融资产品,引起监管机构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分析了跨境人民币贸易融资产生与发展的政策背景、市场环境及其引发的宏微观经济效应,认为在全球推行宏观审慎监管理念的背景下,银行应将有限的额度资源,用于开展具有真实交易背景、质量较高、满足实体经济需求的跨境人民币贸易融资业务。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谢贤君 郁俊莉
通过数理模型推导了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跨境资本流动与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之间的作用机理,构建了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政策与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之间的理论框架。同时基于准自然实验实证检验了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政策的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效应,进而揭示了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政策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政策的实施使得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显著降低;银行风险承担和银行间风险溢出在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政策对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影响机制中具有重要的中间路径作用,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政策实施显著降低了银行风险承担水平和减少了银行间风险溢出效应,进而抑制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李世荣 马昱新 宋娴
本文以政策跟踪审计理论研究为基础,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政策开展跟踪审计,是政策跟踪审计理论在外汇管理内部审计实践中的重要应用,旨在推动国家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
关键词:
跨境融资 政策 跟踪审计 外汇管理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金成晓 李岩松 姜旭
文章研究了在开放经济下,宏观审慎政策如何降低由跨境资本流动引发投资过热导致的金融失衡、社会福利损失,并着重分析了在不同违约概率条件下,如何从跨境资本流动渠道运用审慎工具抑制系统性风险的顺周期累积,而后通过一个四变量MS-VAR模型,实证分析了不同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对中国经济周期、金融周期以及金融杠杆的区制效应。结果表明,实施对国内金融部门与对跨境资本流动的宏观审慎政策具有明显的区制特征。在常规时期,应当以针对国内金融部门的宏观审慎监管为主;而在危机爆发时期,应加强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政策力度,同时放宽对国内金融部门的宏观审慎管理。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卞雨晨 高水文
随着中国有序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各渠道跨境资本流动规模显著提升。文章以2010~2022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系统地考察了跨境资本流动对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影响。研究表明,跨境资本净流入规模增加会提升企业长期投资规模,从而加剧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并且跨境资本直接投资对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助推力度最大;跨境资本流出规模增加会缓解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拓展研究表明,宏观审慎政策和资本管制措施能够缓解跨境资本流动对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影响,且相比之下,资本管制措施的调控作用更强;管理者短视和财务柔性是跨境资本流动影响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传导渠道;跨境资本流动对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影响在低杠杆企业以及处于低竞争行业、全球供应链参与度高的地区和货币收缩期的企业更明显。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杨吉堂 马楠
宏观审慎外汇管理内涵及国际经验宏观审慎外汇管理内涵20世纪70年代末,针对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的国际信贷快速增加的情况,国际清算银行(BIS)最早提出了"宏观审慎"的概念,关注防范可能带来的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监管理念。1986年,宏观审慎监管的概念正式出现在BIS的公开报告中,宏观审慎监管是为了维护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防止金融系统对经济
关键词:
宏观审慎管理 宏观审慎措施 外汇储备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彭兴韵 王伯英
在实施全口径跨境融资的宏观审慎管理后,监管当局不仅要关注外债总量的变化,还应当根据宏观审慎原则密切关注跨境融资的结构变化对跨境资本流动的宏观审慎管理日益重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国放松金融管制和金融全球化的深化,跨境资本流动越来越频繁,规模也不断扩大,已成为引发系统性风险的重要因素。事实上,每次金融危机都伴随着信贷泡沫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施琍娅
上海自贸区内的金融改革开放要既能释放制度红利来推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又能通过"压力测试"来探索跨境资金流动风险防控机制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一直在逐步逐项地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的可兑换进程。据评估,当前我国已经实现了七大类40子项资本项目交易中85%的基本可兑换。在人民银行发布的金融支持上海自贸区建设的30条意见中,明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高秀成 张靖 刘飞
我国正在稳步推进汇率和利率市场化、资本项目开放、人民币国际化等金融改革,跨境资本流动规模逐步增加,波动幅度和频率也逐步增大,且表现为多因素影响下的不规则性,这进一步加大了宏观调控和管理难度。基于此,对跨境资本流动的宏观审慎管理思路和工具进行了国际国内比较和深入分析,并提出了设立专职的审慎监管部门、建立完善跨境资本流动监测分析预警体系、以银行体系为重点强化资本流动顺周期管理和开展宏观审慎管理工具实施的效果评估等建议。
关键词:
宏观审慎 跨境资本 流动管理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严佳佳 黄艳 苏毅鸿
次贷危机之后,从宏观审慎管理角度防范投机资金跨境流动引发的系统性风险日渐成为各国共识。本文首先对我国2008~2018年投机资金流动规模进行测算,验证其顺周期性特征;再以最大的人民币境外资金池——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为例,通过分析投机资金跨境流动的渠道和途径以证实其提升了我国系统性风险水平;最后,比较与梳理新兴市场国家运用宏观审慎管理投机资金跨境流动的经验,为进一步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投机资金跨境流动宏观审慎管理体系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