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30)
- 2023(11300)
- 2022(9346)
- 2021(8355)
- 2020(6528)
- 2019(14782)
- 2018(14180)
- 2017(26304)
- 2016(13999)
- 2015(15309)
- 2014(15030)
- 2013(14946)
- 2012(14121)
- 2011(13168)
- 2010(13164)
- 2009(11846)
- 2008(11631)
- 2007(10337)
- 2006(9499)
- 2005(8955)
- 学科
- 济(67893)
- 经济(67836)
- 管理(36017)
- 业(34892)
- 企(26042)
- 企业(26042)
- 地方(24667)
- 中国(21863)
- 方法(20778)
- 贸(19214)
- 贸易(19201)
- 农(18931)
- 易(18693)
- 数学(17848)
- 数学方法(17661)
- 业经(16102)
- 地方经济(14106)
- 农业(13169)
- 学(12559)
- 环境(12175)
- 融(11915)
- 金融(11914)
- 发(11896)
- 财(11235)
- 银(11008)
- 银行(10992)
- 制(10941)
- 行(10821)
- 出(10285)
- 技术(10073)
- 机构
- 学院(202601)
- 大学(199055)
- 济(86527)
- 经济(84776)
- 研究(76865)
- 管理(72988)
- 理学(62157)
- 理学院(61357)
- 管理学(60283)
- 管理学院(59905)
- 中国(57610)
- 科学(47137)
- 京(43061)
- 所(39330)
- 财(37558)
- 研究所(35737)
- 农(34791)
- 中心(34296)
- 江(31856)
- 财经(29471)
- 范(29192)
- 师范(28896)
- 业大(28860)
- 院(28483)
- 北京(27548)
- 农业(26972)
- 经济学(26878)
- 经(26723)
- 州(25683)
- 经济学院(24328)
- 基金
- 项目(137175)
- 科学(108697)
- 研究(100648)
- 基金(98144)
- 家(86799)
- 国家(86086)
- 科学基金(73269)
- 社会(65243)
- 社会科(62042)
- 社会科学(62030)
- 省(54969)
- 基金项目(51396)
- 划(46416)
- 自然(45723)
- 教育(44793)
- 自然科(44612)
- 自然科学(44599)
- 自然科学基金(43771)
- 编号(40020)
- 资助(39361)
- 发(36785)
- 重点(32010)
- 成果(31312)
- 发展(29566)
- 部(29227)
- 课题(29143)
- 展(29087)
- 创(29009)
- 国家社会(27697)
- 创新(27255)
共检索到3189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兵兵 陈羽佳 朱晶 闫志俊
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是高水平开放的重大制度创新,更是推动我国区域协调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文章首先厘清了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影响区域协调发展的内在机理,然后以2015-2019年先后分四批次设立的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模型识别了其影响区域协调发展的净效应。研究发现,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能够显著提高设立城市与未设立城市之间的经济周期同步性,这表明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能够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因城市的地域分布、人力资本、金融发展和信息基础设施水平的不同而显著不同。机制检验表明,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主要通过制度创新的引领示范效应和资源再配置效应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文章还对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政策文本进行了量化分析,发现供给型、环境型和需求型政策工具都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有效政策工具。因此,持续扩大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政策的覆盖范围,形成多网络中心节点空间布局,探索差异化制度创新,合理优化政策工具的内部结构,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有效路径。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晓东
在构建跨境电商与经济系统耦合模型的基础上,以跨境电商、对外贸易、电子商务、电商物流、经济发展、社会消费、人才环境、技术创新为序参量,建立了跨境电商系统与经济系统耦合发展的序参量指标体系,并实证研究了我国各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跨境电商与经济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根据耦合协调结果,把35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分为优质、良好、中级、初级、勉强耦合协调五类。最后,在实证结果的基础上提出建议: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应集聚跨境电商产业,提升产业竞争力;准确定位市场,推动企业国际化;优化供应链管理,发展专业化销售;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夯实产业发展基础;聚合跨境电商发展力量,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张正荣 胡银云
近年来,我国跨境电商这一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我国外贸增长的重要拉动力。为应对跨境电商的迅速发展,各地竞相建立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本文以"新"新经济地理学的发展为切入点,在其理论基础上,将新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框架应用到杭州综合试验区这一新发展上。这一研究有利于阐释新经济的集聚形态和为什么好的企业到杭州来发展。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柳卸林 王宁 吉晓慧 杨博旭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效率优先的非均衡发展战略,试图通过发挥中心城市作为经济增长极的溢出效应,带动其周边城市发展,最终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但中心城市带动周边城市发展的模式是否具有可持续性有待于进一步分析。基于增长极理论和新经济地理理论,构建考虑空间效应的面板数据模型,利用2004—2018年全国31个中心城市和248个非中心城市的统计数据,对省域内经济增长极的虹吸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心城市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对同一省域内的周边城市存在虹吸效应,产业同构强化中心城市的虹吸效应,而经济距离对中心城市的虹吸效应没有调节作用。研究结果为我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战略参考。
关键词:
虹吸效应 中心城市 增长极 协调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子红 王红梅 韩先锋
在新发展格局下,如何有效依托数字贸易这一贸易新变革驱动减污降碳至关重要。文章在系统阐释数字贸易协同赋能减污降碳内在机理的基础上,基于2010—2021年我国27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将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运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对数字贸易发展的减污降碳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数字贸易不仅能明显降低碳排放,还能有效减少环境污染;(2)数字贸易不仅能直接实现协同减污降碳,还可通过产业升级效应、能源效率提升效应和绿色创新效应间接为促进减污降碳赋能;(3)数字贸易的减污降碳效应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特征,这种积极效应在非资源型城市、金融发展水平较高地区及中西部地区表现得更为明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子红 王红梅 韩先锋
在新发展格局下,如何有效依托数字贸易这一贸易新变革驱动减污降碳至关重要。文章在系统阐释数字贸易协同赋能减污降碳内在机理的基础上,基于2010—2021年我国27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将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运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对数字贸易发展的减污降碳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数字贸易不仅能明显降低碳排放,还能有效减少环境污染;(2)数字贸易不仅能直接实现协同减污降碳,还可通过产业升级效应、能源效率提升效应和绿色创新效应间接为促进减污降碳赋能;(3)数字贸易的减污降碳效应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特征,这种积极效应在非资源型城市、金融发展水平较高地区及中西部地区表现得更为明显。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庄羽 杨水利
"强省会"战略吸引各要素向省会集聚促进城市创新发展,并通过"技术辐射效应"带动周边城市,但过度的"资源虹吸效应"加剧要素配置不平衡,扩大城市间发展差距,制约区域创新发展。本文选择2007—2019年我国26省的省级面板数据,分析省会城市首位度对省域创新发展、省会城市与非省会城市创新发展差距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地区市场化水平的调节效应。实证发现,省会城市首位度对全省创新发展水平存在"倒U"型影响,对省会与非省会城市的创新发展差距存在正影响。"强省会"战略对区域创新发展水平的影响是"资源虹吸""技术辐射"以及"要素拥堵""要素缺乏"4个效应的综合结果。地区市场化水平能发挥积极的正调节作用,随着市场化水平提高,能增强"强省会"战略的区域创新发展正效应,同时减弱"强省会"战略的区域创新发展、城市间创新发展差距的负效应。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艳琴
本文在厘清跨境电商推动商贸流通业发展理论机制的同时,基于2009-2021年的地级市数据,运用Malmquist指数法测算商贸流通效率。在此基础上,采用双重差分(DID)模型识别和评估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对区域商贸流通效率提升的作用效果。与此同时,采用基于动态双重差分模型和分区域多次双重差分模型来分析政策实施效果在时间和区域两个维度的异质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尧
我国跨境电商近年来迅猛发展,其中农村电商作为重要分支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的设立为农村电商提供了新的发展动力。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发现,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显著促进了农村电商的发展,这一结论在考虑多种因素后依然稳健。机制分析揭示,试验区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有效推动了农村电商的进步。异质性分析显示,在经济规模较小的地区和行政等级较高的地区,政策效应更为显著。基于这些发现,文章建议政府继续加大对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的政策支持,制定差异化措施以适应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并加强电商人才培养和引进,从而进一步推动农村电商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 农村电商 营商环境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杨以文 梁启业 李陈华
理解政府政策对电商行业发展的作用效果,事关我国电商行业发展以及各级政府的正确决策。通过构建一个基于知识螺旋演化的概念模型,探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试点政策对电子商务行业发展作用的内在机理,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研究假说,然后采用双重差分方法对研究假说进行实证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在剔除其他因素影响的条件下,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试点政策的实施能够促进电商行业发展。进一步研究发现:试点政策对电商行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存在城市异质性,即地级城市作用最大,其次为副省级城市,再次为省会城市。因此,政府在制定促进电商行业发展的相关政策过程中,应将政策重点放在电商行业发展水平尚待提高的地级城市(除副省级和省会城市之外),试点政策在这些城市的作用效果更大。另外,我国西部地区的政策重点应放在加强电子商务行业发展的配套设施建设,这样才能提高试点政策的作用效果。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陆兴凤 梁富山
跨境电商被中央定位为未来全球贸易竞争的制高点,其在重构地方产业结构和重构全球贸易竞争秩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跨境电商税收决策是关系到跨境电商发展的"定海神针",是跨境电商所有税收工作的源头,是跨境电商税收执法、监管、征收等一切工作的导向与指引。而税收决策又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决策会受到多元决策主体和多种因素影响,极有可能导致决策偏差。本文以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简称综试区)为背景,紧扣跨境电商税收决策中复杂多变的环境、多元的决策主体、繁杂的决策内容以及不完善的决策制度,详细阐述由此带来一系列可能的决策偏差,并提出对应的优化策略,这对促进我国跨境电商税收决策规范化发展有着较大的参考价值。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叶悦青
加速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步伐,实现更宽范围的经验复制与推广,已成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抓手。然而,现阶段中国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过程中仍面临通关便利性较差、产品质量有待改善、跨境电商支付风险较大、基础设施尚不完善的难题。故此,应推广高效通关模式、加快区内新基建布局、打造一体化的结算系统、优化"保税备货"运行方式、设立双循环经济试验示范区,为中国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稳健发展提供强大助力。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胡艺 张义坤 刘凯
内陆型自贸区的重要功能就是优化区域发展布局,利用其经济外部性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文章基于中国145个地级市2013年1月至2019年7月的月度面板数据,采用基于面板数据的反事实分析法,以湖北自贸区为代表评估内陆型自贸区成立后的经济外部性及其时空演变。研究结果表明,内陆型自贸区中心城市对腹地城市的经济发展兼具辐射效应和虹吸效应,但整体净效应表现为辐射效应,且随着不同腹地类型的变化大致呈"倒U型"或"S型"分布,峰值在紧密腹地或次紧密腹地出现。辐射效应主要表现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和专利申请总量上,而虹吸效应则主要反映在对外商直接投资方面。自贸区的经济外部性通常在其成立一年后达到峰值,中心城市对腹地城市的技术溢出效应和外资溢出效应具有一定的时间滞后性,且表现出明显的地理特征。上述实证结果在随机更改自贸区成立时点、处理组城市和模型选择准则后仍然稳健。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汪宏程
各地跨境电商综试区不断向纵深推进,坚持进出口并重、线上线下互动,为持续扩大对外贸易、促进国内消费、支持"一带一路"等作出积极贡献2015年杭州获批建设首个跨境电商综试区以来,到2020年4月国务院决定新设46个跨境电商综试区,全国将形成覆盖30个省(区市)105个综合试验区、以点带面的发展格局。几年来,各地跨境电商综试区不断向纵深推进,坚持进出口并重、线上线下互动,为持续扩大对外贸易、促进国内消费、支持"一带一路"等作出积极贡献,探索和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关键词:
综合试验区 海外仓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邓琴 刘雷 傅于川
毕节试验区是国务院批准于1988年建立的全国唯一的地区级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试验区建立后,通过煤电开发,全区财政收入明显提高,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绩。但由于毕节地处岩溶山区,生态环境脆弱,多年来粗放型煤炭开发使得全区环境污染加剧,生态破坏范围扩大、社会问题日益突出。协调煤电开发与社会经济发展既是毕节试验区建设之本,也是试验区脱贫致富的必由之路。本课题组通过对毕节试验区煤电开发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及其所产生的生态问题研究,提出了岩溶山区煤电开发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对策,为类似毕节的岩溶山区进行煤电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毕节试验区 煤电开发 社会经济 协调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