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29)
2023(11565)
2022(9764)
2021(9158)
2020(7407)
2019(17337)
2018(17153)
2017(32142)
2016(17819)
2015(20342)
2014(20712)
2013(20046)
2012(18761)
2011(17230)
2010(17942)
2009(16505)
2008(16468)
2007(15217)
2006(13801)
2005(12736)
作者
(52942)
(43869)
(43787)
(41305)
(28010)
(21197)
(19935)
(17058)
(16695)
(16110)
(15150)
(14921)
(14397)
(14130)
(13471)
(13436)
(13059)
(12981)
(12750)
(12737)
(11227)
(10869)
(10766)
(10191)
(10138)
(9936)
(9825)
(9791)
(9052)
(8717)
学科
(79333)
经济(79258)
管理(46204)
(44170)
(35037)
企业(35037)
方法(28687)
中国(23824)
数学(23575)
地方(23020)
数学方法(22944)
(22337)
业经(18439)
(15706)
农业(15144)
理论(15021)
(14611)
(14385)
贸易(14367)
(14249)
(13806)
(13085)
银行(13066)
(12883)
金融(12881)
(12655)
(12301)
地方经济(12094)
(11738)
技术(11560)
机构
学院(256268)
大学(250458)
(95967)
经济(93469)
管理(92155)
研究(89310)
理学(76804)
理学院(75796)
管理学(73925)
管理学院(73442)
中国(69456)
科学(56696)
(55697)
(46483)
(44987)
(42571)
(42492)
研究所(41519)
中心(41263)
(38611)
师范(38221)
北京(36219)
业大(35983)
(35158)
财经(34111)
农业(32590)
(32585)
技术(31422)
(30451)
师范大学(30290)
基金
项目(158293)
科学(122768)
研究(118356)
基金(109139)
(95083)
国家(94221)
科学基金(79776)
社会(71296)
社会科(67357)
社会科学(67340)
(65162)
基金项目(56793)
教育(55762)
(53911)
自然(50982)
编号(50718)
自然科(49711)
自然科学(49701)
自然科学基金(48731)
资助(46922)
成果(41985)
(39369)
课题(36875)
重点(36090)
(32873)
(32326)
发展(31237)
(30736)
(30456)
创新(30147)
期刊
(123236)
经济(123236)
研究(77598)
中国(61111)
(41105)
教育(38932)
学报(38444)
管理(36893)
科学(36540)
(34307)
大学(29325)
农业(27871)
学学(26981)
(26173)
金融(26173)
技术(26167)
业经(22314)
经济研究(18365)
财经(16038)
图书(15557)
问题(15412)
(14932)
(13960)
统计(13024)
(12657)
(12574)
论坛(12574)
技术经济(12511)
(12495)
商业(12374)
共检索到4127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李飞  
跨境旅游合作区是2010年末出现的新概念,同时也是探索中的边境旅游发展新模式,它从跨境经济合作区衍生而来。本文从概念切入,对边境旅游和跨境旅游进行了区分,并对两个概念给予界定。在此基础上,对跨境旅游合作区的概念、特征、发展阶段、发展模式等问题进行阐述,并从经济学与国际贸易、国际关系与地缘政治、人类学和社会学等多重理论视角分析与解读。本文认为,跨境旅游合作区是国家安全利益和地方经济发展这组矛盾的统一体,它在边境旅游模式探索、促进沿边地区经济发展、助推或缓和国际关系等方面有一定的潜在价值。同时,中国与周边国家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云  张梦瑶  
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为实现我国跨地域、跨经济、跨文化的互惠型国际合作指明了方向,跨境旅游合作作为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先行者,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提供了有力的示范效应。本文结合中缅跨境旅游合作的现状和优势条件,分别从空间结构、合作主体上提出中缅跨境区域旅游合作的"点—轴—圈"模式和"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协会促进"的内外协作型合作模式。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孙兆慧  
由于海峡两岸的特殊性,有着与其他区域显著不同的特征,要使海峡旅游合作区的建设成为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系统工程,其构建应依照多维发展模式,在时间上采用渐进式模式,在合作区域上采用圈层模式,同时和海峡两岸各种交流互惠共赢。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灵恩  王芳  葛全胜  钟林生  
边境旅游是我国旅游发展的热点和敏感区域,分析和借鉴国外发展经验有助于促进我国边境旅游的健康、快速发展。本文首先从边境旅游定义与特征、边境旅游与跨境合作关系角度,对边境旅游进行了详细阐述。在此基础上,就中国与欧盟边境旅游的跨境合作背景及边境旅游发展概况进行了分析,并借鉴欧盟的成功发展经验,从政府政策支持、管理机构建立、旅游产品研发、联合营销及分区发展五个方面提出了中国边境旅游的发展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兆萍,张小雷  
我国大多数边境地区地处偏远 ,交通不便 ,经济落后 ,脱贫与发展面临着市场、技术、人力资源等方面的阻力 ,但许多边境地区都拥有文化、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和原始优美的生态环境 ,特殊的地缘关系促成了文化交流和边境贸易的发展 ,开发旅游业具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边境地区可实施旅游边贸互动式的发展模式 ,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魏翔  
数字革命正在引致重大的经济和社会变化,旅游业是参与这些变化的主要产业之一。伴随着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快速进展,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模式势不可挡。在这样的宏观框架下,旅游业从以往的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的转变不可逆转。旅游产品具有较高的信息含量和无形价值,对数字经济十分敏感。数字化转型正在彻底改变旅游的行业边界和生产方式,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中国旅游业未来的发展模式。因此,数字旅游不只是一种技术应用,还是旅游资源价值寻求模式质变的重要载体。不过,数字经济和旅游发展模式之间内在逻辑和运行机制的研究还显得相对匮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岚  
近年来,原生态旅游逐渐成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山区农村远离城市喧嚣,亲近自然山水,利用天然资源优势发展原生态旅游既利于农村旅游业发展,又有助于实现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大力提升农村整体竞争力。本文从山区农村原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出发,阐述了山区农村原生态旅游开发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并指出目前原生态旅游发展工作中还存在的一些制约因素,最后根据山区农村原生态旅游的开发原则和开发思路,对如何推进山区原生态旅游作了探索。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邹慧萍  
建立灵活快速反应的旅游生产服务系统,将旅游企业拥有的基本服务设施、技术与经验和相关资源集成为一个管理环境和服务实体,并通过组织创新,使旅游企业释放出巨大的潜能,使传统的旅游经营观念发生显著的变化。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陆林  
作为一种新的产业发展模式,产业融合开始在全球迅速推广,影响着经济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特别在技术、信息、经济等领域广泛运用。产业融合使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黄爱莲  
空间生产观念之于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研究,其价值在于打开了一扇思想的窗户。在对空间本体的追溯中,它重新书写了人文地理学对于旅游研究的意义,促使我们重新审视长期以来旅游产业发展中人的主体性地位,并把研究的重心牢牢置于空间的流动性和再生性。空间是由各种各样的社会关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黄爱莲  
空间生产观念之于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研究,其价值在于打开了一扇思想的窗户。在对空间本体的追溯中,它重新书写了人文地理学对于旅游研究的意义,促使我们重新审视长期以来旅游产业发展中人的主体性地位,并把研究的重心牢牢置于空间的流动性和再生性。空间是由各种各样的社会关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周灿  
跨境旅游涉及双方政治、经济等问题,广泛而复杂。本文以中缅边境旅游为例,分析了跨境旅游的资源和优势,剖析目前跨境旅游签证难、产品单一等问题,建议建立跨境旅游合作组织,实施双方交通道路和信息网络互通、强化人力资源建设、培育市场主体、创新旅游产品等举措,促进跨境旅游的深化发展。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黄爱莲  
空间生产观念之于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研究,其价值在于打开了一扇思想的窗户。在对空间本体的追溯中,它重新书写了人文地理学对于旅游研究的意义,促使我们重新审视长期以来旅游产业发展中人的主体性地位,并把研究的重心牢牢置于空间的流动性和再生性。空间是由各种各样的社会关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玮  
本文首先分析了生态脆弱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的特征和存在问题,基于近10年来国内学者提出的民族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和案例分析,构建了以生态、低碳、循环为核心,关注旅游惠民的旅游资源开发新模式,并详细介绍了此模式的内涵、实施路径及支持保障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