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481)
2023(3816)
2022(3235)
2021(3166)
2020(2598)
2019(6033)
2018(5977)
2017(11538)
2016(6561)
2015(7653)
2014(7771)
2013(7513)
2012(6712)
2011(5927)
2010(6006)
2009(5555)
2008(5791)
2007(5524)
2006(4945)
2005(4536)
作者
(17092)
(14232)
(14009)
(13219)
(9033)
(6731)
(6647)
(5413)
(5289)
(5238)
(4788)
(4644)
(4529)
(4481)
(4426)
(4281)
(4276)
(4117)
(4086)
(4084)
(3473)
(3429)
(3414)
(3404)
(3277)
(3242)
(3147)
(2927)
(2791)
(2759)
学科
(27944)
(27117)
企业(27117)
管理(26840)
(21166)
经济(21132)
(14473)
(12093)
财务(12076)
财务管理(12047)
企业财务(11534)
方法(9592)
(9266)
数学(7706)
数学方法(7643)
(7186)
体制(6543)
业经(6035)
公司(5558)
(5316)
理论(5283)
中国(5013)
(4849)
(4613)
贸易(4608)
(4511)
(3936)
银行(3931)
(3871)
教学(3785)
机构
学院(89891)
大学(87015)
管理(33529)
(30279)
经济(29426)
理学(28025)
理学院(27776)
管理学(27392)
管理学院(27230)
研究(22330)
中国(20796)
(19751)
(17741)
财经(15061)
(14857)
(13561)
(12437)
科学(12306)
北京(11517)
中心(11305)
财经大学(11115)
(11112)
(10970)
师范(10864)
商学(10528)
商学院(10471)
技术(9988)
职业(9746)
业大(9310)
(9184)
基金
项目(48842)
研究(39398)
科学(37336)
基金(33413)
(27367)
国家(27053)
科学基金(23894)
社会(22855)
社会科(21522)
社会科学(21516)
(19573)
教育(19552)
编号(18335)
基金项目(17632)
成果(15811)
(15808)
自然(15130)
自然科(14732)
自然科学(14730)
自然科学基金(14489)
资助(14216)
课题(12288)
项目编号(11762)
(11519)
(10899)
(10762)
重点(10632)
(10130)
大学(10127)
(10079)
期刊
(40310)
经济(40310)
研究(27397)
(20705)
中国(19402)
管理(14206)
教育(13371)
(10988)
金融(10988)
学报(10716)
科学(9208)
(8765)
大学(8671)
财会(8541)
技术(8135)
学学(7895)
财经(7828)
业经(7796)
会计(7143)
(6539)
通讯(6102)
会通(6076)
经济研究(6005)
农业(5424)
图书(5323)
(4979)
商业(4868)
问题(4653)
职业(4600)
国际(4542)
共检索到1429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孔玉飞  
对上市公司收购的调整是各国证券法的重要内容,对收购的不同态度导致各国收购法律制度具体内容存在较大差异。在跨境上市的场合,由于各国"收购法"内容的差异,如何适用法律是各国在允许外国公司在内国上市时首先要明确的问题。欧盟在统一市场的基础上制定的《要约收购指令》强调合作监管,针对具体情况制定的法律适用规则实际以公司母国监管和母国法适用为主,但在不具备统一市场基础的其他国家和地区,这种法律适用规则难以得到上市地国的认可;美国强调"影响原则"扩大适用本国法以保护美国投资人的利益,是一种扩张性的法律适用规则;在我国资本市场面临开放的环境下,我国《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简单规定外国公司在中国上市适用中国"收...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静茹  
收购上市公司实务及法律问题陈静茹近年来,上市公司在企业发展和运作中充分展示其魅力。而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上市之路,对于讲求效益和效率的企业家来说,非市场化因素的确让其大伤脑筋,能顺利通过者廖廖无几,只好移情别恋。为达到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收购上市公司...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龙正林  
《公司法》第四章"上市公司的收购"确立了我国上市公司收购监管的基本法律制度,中国证监会也通过《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细化了上市公司收购的监管规则与操作流程。但是我国上市公司收购监管还不能完全适应日趋市场化、复杂化的收购行为法问题。为此,本文希望通过制度分析的方法,重新梳理与审视我国现有上市公司收购监管制度存在的法律问题,并根据我国证券市场"新兴+转轨"的特点对上市公司收购监管制度提出更为细致的设计方案,以推动立法者、监管者与学者们在上市公司收购监管方面的进一步研究。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杜佳佳  
杠杆收购本身是价值中立的收购方式,但目前国内资本市场的投机色彩较浓,引发了杠杆收购的负外部效应,暴露出杠杆收购过程中的多重风险,一是收购资金杠杆率较高且结构复杂,二是杠杆收购的信息披露不充分、不及时或者进行选择性信息披露,三是中小投资者的知情权难以得到保障,部分投资者的利益受损严重。在现行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则体系下,对杠杆收购进行法律规制面临较大困难,一是我国尚无有关杠杆收购的实定法内容,除专门性规定缺失外,具体融资形式的监管制度也有待完善;二是杠杆收购的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现行规则未体现杠杆收购的特殊要求;三是对杠杆收购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不足,民事救济制度乏力。为了充分发挥杠杆收购的资源配置功能,同时有效保护投资者权益、维护资本市场秩序,建议构建杠杆收购的整体规制框架,完善杠杆收购融资工具的具体监管规则;优化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根据持股目的设定差异化的信息披露义务,适当减低收购信息披露义务的触发点;加大对杠杆收购违法违规行为的行政处罚力度,对潜在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有效震慑;畅通杠杆收购的民事救济途径,帮助中小投资者摆脱弱势地位,保证其利益损失及时得到偿付。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徐兆宏  
协议收购是指投资者以协议的方式购买目标公司的股份(股权),以控制或兼并目标公司的行为。广义的协议收购包括以下四种情况:1.对有限责任公司的协议收购;2.对非公开发行股份(指发起设立)之股份有限公司的协议收购;3.对公开发行股份但其股票不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之股份有限公司的协议收购;4.对上市公司(股份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之股份有限公司)的协议收购。前两种收购一般由投资者直接与目标公司董事会进行接触商谈,大都由各国的公司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关永红  
上市公司协议收购制度在我国的现有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中规定的比较原则,在具体操作中对中小股东的利益可能造成损害。因此,立法机关应当制定更具操作性的上市公司协议收购的办法或条例,从而切实从程序上、信息披露制度上确保中小股东的利益不受侵害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徐兆宏  
上市公司要约收购法律制度之国际比较徐兆宏要约收购是指投资者向目标公司(上市公司)股东发出公开购买股份的要约来获取目标公司控制权的市场夺易行为。由于要约收购具有速度快、风险小、成本低等特点,与征集出席委托书、公开市场收阳等方式相比,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因...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贝卫东  吴群  
该文披露了我国上市公司场外收购的众多案例,提出了由于法律上的空缺,造成证券市场无法可依的状况,对此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对保证企业并购顺利进行,如何完善场外协议立法,文中作了明确、具体的论述。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钟洪明  
公司章程是公司的宪章性文件,是公司实现自治的重要手段。在上市公司收购中,目标公司通常通过公司章程的修订,在其中置入相应的反收购条款,以防止或者抵制敌意收购。由于我国的公司、证券法律法规对上市公司反收购问题规定的相对欠缺,导致实践中利用公司章程实施反收购出现失范的情况较为明显。本文尝试分析如何在现行法律框架内对利用公司章程实施反收购的行为进行有效规制,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冀希  
近年来,有关上市公司收购与反收购争议的案例越来越多,部分反收购措施的合法合规性以及法律效力不明确,加剧了上市公司、董事、股东和外部收购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审视反收购措施法律效力的关键在于厘清法律强制性规范与任意性规范的边界,在合法合规的基础上树立股东权益至上的理念,从实质上考量反收购措施的目的和效果,激发反收购措施的积极作用并限制其消极作用,引导上市公司依法合规抵御敌意收购,减少因反收购条款效力不明而导致的权益纠纷。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韩秀云  
过去二十年,跨境并购已超过绿地投资成为占优势的国际直接投资方式。随着中国经济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中国企业也随之成长并逐步向海外扩张,FDI流出量快速增长,跨境并购活动日趋活跃。一、中国上市公司跨境并购概况2007年至2011年,根据上市公司公告,我国A股上市公司参与的跨境并购交易约225单,总金额约为2677.86亿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