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74)
- 2023(7906)
- 2022(6464)
- 2021(5924)
- 2020(4488)
- 2019(9703)
- 2018(9197)
- 2017(17352)
- 2016(9258)
- 2015(9934)
- 2014(9519)
- 2013(8981)
- 2012(8111)
- 2011(7400)
- 2010(7380)
- 2009(6909)
- 2008(6865)
- 2007(6064)
- 2006(5730)
- 2005(5188)
- 学科
- 济(40331)
- 经济(40303)
- 管理(30215)
- 业(24837)
- 企(19814)
- 企业(19814)
- 环境(15654)
- 地方(14457)
- 农(13102)
- 方法(12604)
- 数学(10540)
- 中国(10449)
- 数学方法(10425)
- 业经(9754)
- 划(9213)
- 农业(9161)
- 地方经济(9020)
- 学(8542)
- 财(8519)
- 制(7459)
- 和(7295)
- 生态(7079)
- 发(7041)
- 资源(7017)
- 规划(6786)
- 环境规划(6550)
- 贸(6348)
- 贸易(6346)
- 易(6135)
- 体(5884)
- 机构
- 学院(131579)
- 大学(127965)
- 济(52533)
- 经济(51412)
- 管理(50017)
- 研究(45302)
- 理学(43556)
- 理学院(43056)
- 管理学(42394)
- 管理学院(42167)
- 中国(33377)
- 科学(27933)
- 京(26184)
- 财(23469)
- 所(21660)
- 中心(20680)
- 研究所(19879)
- 江(19475)
- 范(19349)
- 师范(19223)
- 财经(19022)
- 农(18166)
- 业大(17496)
- 院(17460)
- 经(17174)
- 北京(16210)
- 州(16132)
- 经济学(15881)
- 师范大学(15464)
- 经济学院(14329)
- 基金
- 项目(94464)
- 科学(76184)
- 研究(72439)
- 基金(68119)
- 家(59291)
- 国家(58787)
- 科学基金(50937)
- 社会(48351)
- 社会科(45835)
- 社会科学(45820)
- 省(38175)
- 基金项目(36127)
- 教育(32194)
- 划(31899)
- 自然(30520)
- 自然科(29617)
- 自然科学(29612)
- 编号(29385)
- 自然科学基金(29035)
- 资助(25545)
- 成果(23132)
- 发(22802)
- 重点(22226)
- 课题(20837)
- 国家社会(20424)
- 部(20226)
- 创(20149)
- 制(19153)
- 创新(18838)
- 发展(18759)
共检索到1894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司林波 聂晓云 孟卫东
目前,跨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面临着环境保护内聚力不足、责任分担难以界定、合作共识难以达成等治理困境。建构以内生动力为驱动的多元协同治理模式,形成国家、市场和社会一体化的协作性治理网络是解决跨域生态环境治理中面临的困境的有效途径。多元协同治理模式的实现,必须健全决策与预防、参与执行、沟通协调、信息共享和互信、政绩考核与监管,以及生态补偿机制等协同治理机制,以保障跨域生态环境治理切实取得实效。
关键词:
跨域 生态环境 协同治理 多元协同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赵新峰 袁宗威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的大背景下,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治理体制、机制和政策工具层面所暴露的问题,亟需掌握着区域内主要资源和权力的政府组织调整策略,突破体制机制障碍束缚,协同治理区域公共问题。从政府层面破题,以大气污染问题最为突出的京津冀区域为例,基于协同治理的理论框架,在系统分析区域大气污染治理现实困境的基础上,提出了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协同治理的路径:在体制层面,实现由"属地管理"到"区域协同治理"的转变;在机制层面,实现由"运动式"协同治理到"常态化"协同治理的转变;在政策工具层面,实现由"单一型"工具到"复合型"政策工具的转变。
关键词:
京津冀 大气污染治理 区域政府 协同创新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吴杰
我国社区教育协同治理存在跨部门协调困难和多元主体协作不足的问题。元治理理论对于分析和指导我国社区教育协同治理机制改革实践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基于元治理视角,树立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意识是优化现有协同治理模式的前提。选取政府作为元治理者,通过加强统筹协调、服务指导功能,构建综合协调型协同治理机制是解决各部门和多元主体之间协作困境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
社区教育 元治理 协同治理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霍腾飞 杨润恺 陈立文
跨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目前存在环境治理低效、协同效应欠佳现象,尚未形成稳定的治理格局。论文基于专家访谈和问卷调查数据,采用解释结构模型(ISM)、MICMAC等方法,从系统视角剖析了京津冀跨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隐性障碍之间的递阶层级结构关系和内在作用机理。研究表明:(1)京津冀三地政府在理念认知和利益结构上的差异是根源性隐性障碍,生态环境的公共物品性以及跨区域协同治理组织领导力与权威性问题对协同治理有显著负面影响;(2)政绩评估体系片面化、各行政区内部部门权责重叠以及信息和资源共享不充分等问题是主要障碍;(3)生态环境补偿不到位、预期收益不足以及市场调节不到位导致跨区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市场驱动力不足。三地政府应在理念认知和利益结构相互包容下,打破信任壁垒,创建互惠互利且足够稳定的协同网络,建立高效灵活对话机制、降低政府间沟通协调成本,方能化解目前的协同治理低效的困境,为推动京津冀高质量协同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霍腾飞 杨润恺 陈立文
跨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目前存在环境治理低效、协同效应欠佳现象,尚未形成稳定的治理格局。论文基于专家访谈和问卷调查数据,采用解释结构模型(ISM)、MICMAC等方法,从系统视角剖析了京津冀跨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隐性障碍之间的递阶层级结构关系和内在作用机理。研究表明:(1)京津冀三地政府在理念认知和利益结构上的差异是根源性隐性障碍,生态环境的公共物品性以及跨区域协同治理组织领导力与权威性问题对协同治理有显著负面影响;(2)政绩评估体系片面化、各行政区内部部门权责重叠以及信息和资源共享不充分等问题是主要障碍;(3)生态环境补偿不到位、预期收益不足以及市场调节不到位导致跨区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市场驱动力不足。三地政府应在理念认知和利益结构相互包容下,打破信任壁垒,创建互惠互利且足够稳定的协同网络,建立高效灵活对话机制、降低政府间沟通协调成本,方能化解目前的协同治理低效的困境,为推动京津冀高质量协同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廖卫东 肖钦
地方属地主义与治理协同失衡是目前影响环境跨区治理的两大障碍,而中央对于江西生态文明试验区的定位,使得江西迎来了提升环境跨区治理水平的契机。通过梳理目前江西环境跨区治理在体制机制、发展理念以及社会认知方面所存在的三大矛盾,文章提出以政府、市场、社会三大部门为基础,构建三方协同监管、地方专职治理的环境跨区治理模式。在此基础上,结合江西当前经济社会现实,提出以"河长制"完善整体治理机制,以试验区建设巩固环保法律体系,以市场手段引入企业治理环境,以转型升级调整现有产业结构,以公众参与促进生态文明理念推行等五项措施,优化未来江西环境跨区治理的发展路径。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崔晶 毕馨雨
跨域生态环境协作治理是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文章从跨域生态环境协作治理的视角出发,对四个案例进行剖析,探究了地方政府治理策略选择、协作治理学习路径对于跨域环境协作治理的影响。文章认为,跨域环境协作治理受到横、纵两个方向治理因素的影响。从治理纬度上来说,中央和地方政府根据组织外部环境因素对于科层发包型协作、适应调整型协作、市场契约型协作和多元参与型协作四种治理策略的选择,影响着环境协作关联的达成;从治理经度上来说,环境协作的达成受到协作主体间学习路径的影响,即环保政策是否在经历了地方政府的创新和试点、环保政策的反馈与选择、环保政策上升为规章制度等三个阶段后而最终保存下来。只有某种治理策略被选择并在经历三个阶段的学习路径后最终保存下来,才有可能最终形成协作治理的集体行动。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润羊
中国式环境治理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和有力支撑,区域环境协同治理是我国区域实践和环境政策中普遍采用的组织形式,而区域环境治理困境是中外都存在的普遍现象。区域环境协同治理面临着许多现实挑战: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与人为管理的分割性,污染的无界性与管理的有界性,属地管理的限定性与跨界治理的延展性,经济效益的短期性与环境效益的长期性,政府更替、干部任期与环境治理过程的不一致性;而外部性与搭便车、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偏离、政府间纵向委托代理与横向竞合博弈是其理论缘由。应对策略需要从三个层面着力:通过多主体参与回应环境治理复杂性的需求、通过政府干预与环境规制应对外部性和“市场失灵”、通过明晰环境权益以及创造污染交易市场并使治理成本内部化。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润羊
中国式环境治理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和有力支撑,区域环境协同治理是我国区域实践和环境政策中普遍采用的组织形式,而区域环境治理困境是中外都存在的普遍现象。区域环境协同治理面临着许多现实挑战: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与人为管理的分割性,污染的无界性与管理的有界性,属地管理的限定性与跨界治理的延展性,经济效益的短期性与环境效益的长期性,政府更替、干部任期与环境治理过程的不一致性;而外部性与搭便车、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偏离、政府间纵向委托代理与横向竞合博弈是其理论缘由。应对策略需要从三个层面着力:通过多主体参与回应环境治理复杂性的需求、通过政府干预与环境规制应对外部性和“市场失灵”、通过明晰环境权益以及创造污染交易市场并使治理成本内部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芳 徐志惠
行动者网络体现了多元主体参与、平等、信任的合作关系,契合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多元参与的治理理念。为了进一步整合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力量,推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从行动者网络理论视角分析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策略。在研究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特征、行动者网络理论以及协同治理理论及实践的基础上,分析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行动者网络特征,发现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行动者网络构建面临诸如角色界定不清、行动价值与社会发展冲突以及治理数据分散等困境。提出明确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行动者的构成、实施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转译”过程以及落实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行动者网络的策略图景的行动者网络构建策略。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芳 徐志惠
行动者网络体现了多元主体参与、平等、信任的合作关系,契合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多元参与的治理理念。为了进一步整合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力量,推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从行动者网络理论视角分析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策略。在研究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特征、行动者网络理论以及协同治理理论及实践的基础上,分析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行动者网络特征,发现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行动者网络构建面临诸如角色界定不清、行动价值与社会发展冲突以及治理数据分散等困境。提出明确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行动者的构成、实施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转译”过程以及落实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行动者网络的策略图景的行动者网络构建策略。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艳楠 孙蕾 张宏梅 孙娜
以分权式环境规制为背景,针对聚合式发展的城市群出现的环境激化问题,引入地方政府的治理成本、机会成本、治理收益等合作性参数,及中央政府的经济激励、经济补贴等政策性参数,构建一种新的城市群污染跨区域协同治理路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同时分别对不同主体进行策略选择研究,分析主体策略选择的影响因素及相互作用关系,确定系统均衡稳定策略及其存在的条件。通过对不同策略组合的演化过程进行仿真模拟,探究分权式环境规制下城市群污染跨区域协同治理路径,提出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联防联控机制、区域一体化协同机制发展建议。研究表明:对于地方政府,选择"合作行为"的概率与其他地方政府选择"合作行为"的概率、中央政府选择"严格督查"的概率呈正相关;中央政府选择"严格督查"的概率与地方政府选择"合作行为"的概率呈负相关。对于系统稳定策略,主体策略的演化速度会受到自身及其他主体策略选择比例的影响,但无论比例取值如何变化,都不会改变群体的最终策略决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君
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具有多元化的特征,这意味着在治理农村生态环境的过程中不能够依赖单一的政府主体,要构建多元主体的协同治理机制,在创新理念下,全面提升我国农村的生态环境治理效果。在本文中,笔者从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现状出发,总结其当前存在的问题,并从创新角度探究农村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机制的完善策略。
关键词:
生态环境 协同治理 机制创新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郑鲁英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业务呈"井喷"之势,其所涉及的知识产权问题错综复杂,在治理上也相应地出现许多困扰,这既有电子商务跨境需求与知识产权地域性保护之间冲突的根源性原因,又有技术创新加速与制度滞后、国际协调不足之间冲突的现实性原因,也有效率与公平冲突的理念性原因。为有效突破这种困境,构建跨境电子商务合理的知识产权治理关系,需要"多利益相关者对话",通过政府、跨境电商平台、知识产权权利人、各类民间集体力量四个主要层面从境内、境外领域共同参与治理,并加强各治理主体之间的多元相互合作,尤其是跨境电子
关键词:
跨境电子商务 知识产权 权利人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郑鲁英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业务呈"井喷"之势,其所涉及的知识产权问题错综复杂,在治理上也相应地出现许多困扰,这既有电子商务跨境需求与知识产权地域性保护之间冲突的根源性原因,又有技术创新加速与制度滞后、国际协调不足之间冲突的现实性原因,也有效率与公平冲突的理念性原因。为有效突破这种困境,构建跨境电子商务合理的知识产权治理关系,需要"多利益相关者对话",通过政府、跨境电商平台、知识产权权利人、各类民间集体力量四个主要层面从境内、境外领域共同参与治理,并加强各治理主体之间的多元相互合作,尤其是跨境电子商务知识产权关系中相对弱势方应积极借助行业协会、商会、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等各类民间集体力量提升自身实力。
关键词:
跨境电子商务 知识产权 权利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