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728)
- 2023(20040)
- 2022(17228)
- 2021(16278)
- 2020(13539)
- 2019(30952)
- 2018(30723)
- 2017(59229)
- 2016(32669)
- 2015(36853)
- 2014(36796)
- 2013(36031)
- 2012(33228)
- 2011(30142)
- 2010(30220)
- 2009(27851)
- 2008(27678)
- 2007(24693)
- 2006(21668)
- 2005(19199)
- 学科
- 济(131135)
- 经济(131005)
- 管理(96178)
- 业(90784)
- 企(75599)
- 企业(75599)
- 方法(59975)
- 数学(52006)
- 数学方法(51291)
- 农(37116)
- 财(34357)
- 中国(33689)
- 业经(29219)
- 地方(29129)
- 学(28436)
- 贸(24644)
- 贸易(24636)
- 农业(24600)
- 制(24324)
- 易(23908)
- 环境(23684)
- 务(21976)
- 理论(21929)
- 财务(21889)
- 财务管理(21842)
- 和(21354)
- 企业财务(20689)
- 划(19980)
- 技术(19839)
- 银(19691)
- 机构
- 学院(465025)
- 大学(463599)
- 济(183583)
- 管理(182128)
- 经济(179413)
- 理学(157834)
- 理学院(156039)
- 研究(155214)
- 管理学(153178)
- 管理学院(152329)
- 中国(115110)
- 京(97931)
- 科学(97296)
- 财(84560)
- 所(78141)
- 农(75704)
- 研究所(71314)
- 中心(71013)
- 业大(69416)
- 江(68902)
- 财经(67699)
- 范(63011)
- 师范(62450)
- 北京(61736)
- 经(61328)
- 农业(59322)
- 院(57046)
- 州(55969)
- 经济学(54246)
- 财经大学(50124)
- 基金
- 项目(315824)
- 科学(247708)
- 研究(231480)
- 基金(226867)
- 家(197599)
- 国家(195940)
- 科学基金(167691)
- 社会(144028)
- 社会科(136315)
- 社会科学(136278)
- 省(124318)
- 基金项目(119954)
- 自然(109361)
- 教育(107593)
- 自然科(106676)
- 自然科学(106648)
- 划(104907)
- 自然科学基金(104707)
- 编号(96070)
- 资助(93736)
- 成果(78421)
- 重点(71247)
- 部(69371)
- 发(68065)
- 课题(66671)
- 创(64924)
- 创新(60540)
- 科研(60379)
- 教育部(59186)
- 大学(58610)
- 期刊
- 济(200490)
- 经济(200490)
- 研究(132934)
- 中国(86164)
- 学报(73049)
- 农(68555)
- 科学(67138)
- 管理(65069)
- 财(64782)
- 大学(55172)
- 教育(54021)
- 学学(51963)
- 农业(47123)
- 技术(41095)
- 融(39158)
- 金融(39158)
- 业经(34155)
- 财经(32169)
- 经济研究(31623)
- 经(27466)
- 问题(26564)
- 业(24214)
- 图书(23662)
- 技术经济(22512)
- 版(22284)
- 科技(21582)
- 资源(21553)
- 理论(21356)
- 统计(21015)
- 贸(20918)
共检索到6743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崔晶 毕馨雨
跨域生态环境协作治理是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文章从跨域生态环境协作治理的视角出发,对四个案例进行剖析,探究了地方政府治理策略选择、协作治理学习路径对于跨域环境协作治理的影响。文章认为,跨域环境协作治理受到横、纵两个方向治理因素的影响。从治理纬度上来说,中央和地方政府根据组织外部环境因素对于科层发包型协作、适应调整型协作、市场契约型协作和多元参与型协作四种治理策略的选择,影响着环境协作关联的达成;从治理经度上来说,环境协作的达成受到协作主体间学习路径的影响,即环保政策是否在经历了地方政府的创新和试点、环保政策的反馈与选择、环保政策上升为规章制度等三个阶段后而最终保存下来。只有某种治理策略被选择并在经历三个阶段的学习路径后最终保存下来,才有可能最终形成协作治理的集体行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司林波 聂晓云 孟卫东
目前,跨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面临着环境保护内聚力不足、责任分担难以界定、合作共识难以达成等治理困境。建构以内生动力为驱动的多元协同治理模式,形成国家、市场和社会一体化的协作性治理网络是解决跨域生态环境治理中面临的困境的有效途径。多元协同治理模式的实现,必须健全决策与预防、参与执行、沟通协调、信息共享和互信、政绩考核与监管,以及生态补偿机制等协同治理机制,以保障跨域生态环境治理切实取得实效。
关键词:
跨域 生态环境 协同治理 多元协同
[期刊] 改革
[作者]
崔晶
在生态环境治理中,环保政策在纵向政府层层执行中的怠惰拖延以及政府部门、地方政府对横向环境协作的忽视冷漠导致了跨域生态环境协作的困境。作为我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一个典型样本,祁连山生态环境的嬗变就深刻地体现了这一困境。作为枢纽和信息交汇处,纵向"中继者"组织——中央环保督察组和生态环境部地方派出执法监督机构,以及横向"中继者"组织——跨域生态环境协作治理组织,可以推进中央政府、地方政府、跨域协作组织、企业、非营利组织、学者、民众等行动主体的协作治理。在生态治理过程中,各个行动主体在理性的"搭便车者"和无私的奉献者之间面临着两难选择。在这个意义上,抑制行动主体的自利性并强化其为公共利益服务的利他性是实现协作治理的关键。同时,地方政府可以通过研究型事业单位和政府的派出机构与民众、学者等行动主体就环境治理问题进行协作,形成跨域治理的"空间利益共同体"。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候冬玲
随着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发展,基于网络的学习方式变得越来越普遍,而未来社会对人才的一个基本能力需求就是要求他们具备协作解决问题和项目开发的能力,因此研究基于网络的协作问题解决学习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与广域网相比,局域网具有传输速度快、硬件投资少、易于管理等好处,因此本文研究了基于局域网的协作问题解决学习,提出了在局域网环境下使用协作问题解决学习策略的制约条件和具体的实施过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孙岩 李婉如
建立横向生态补偿机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当前环境工作的战略目标。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新安江生态补偿试点自2012年至今的各行动主体合作网络进行整体特征、个体节点和聚类结构的分析,发现新安江生态补偿治理中各级政府扮演差异化的角色,表现出平台治理的特性:通过系统化机制构建而非对参与者的直接约束实现治理,通过结构性混合来实现不同主体的松散联结,平台参与者具有明显异质性,平台处于持续的演化中。新安江生态补偿试点治理过程说明我国已经产生了环境治理领域的平台治理实践,并回应了“协作平台”这一治理理论最新方向。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孙岩 李婉如
建立横向生态补偿机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当前环境工作的战略目标。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新安江生态补偿试点自2012年至今的各行动主体合作网络进行整体特征、个体节点和聚类结构的分析,发现新安江生态补偿治理中各级政府扮演差异化的角色,表现出平台治理的特性:通过系统化机制构建而非对参与者的直接约束实现治理,通过结构性混合来实现不同主体的松散联结,平台参与者具有明显异质性,平台处于持续的演化中。新安江生态补偿试点治理过程说明我国已经产生了环境治理领域的平台治理实践,并回应了“协作平台”这一治理理论最新方向。
[期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作者]
马金超 连德富
多智能体路径发现(MAPF)是一个具有挑战性和有意义的问题,其中要求所有智能体在不相互碰撞和避免障碍的情况下有效地达到其目标地点。在多智能体路径发现中,有效地提取和表达智能体的观察结果、有效地利用历史信息以及与相邻智能体之间的有效通信是完成多智能体协作任务所面临的挑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个精心设计的模型,利用附近智能体的局部状态,并为每个智能体输出一个最优的执行动作。我们通过使用残差注意力卷积神经网络(residual attention CNN)来提取局部观测构建局部观测编码器,并使用Transformer架构来构建交互层来组合智能体的局部观测。为了提高该模型的成功率。我们还引入了一种新的指标,即额外时间比率(ETR)。实验结果表明,我们提出的模型在成功率和ETR方面优于以前的大多数模型。此外,我们还完成了对模型的消融研究,并证明了模型各组成部分的有效性。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夏立新 李明倩 叶光辉 毕崇武
[目的/意义]通过系统梳理国内外跨地域科研协作研究文献,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过程]首先采用文献计量分析、内容分析等方法,在识别当前文献主题特征的基础上,围绕协作过程对现阶段跨地域科研协作研究进展进行概述;然后从研究样本、研究策略出发展开多维度评述;最后提出对未来研究的展望。[结果/结论]目前跨地域科研协作研究主题集中在动因研究、网络研究和绩效研究3个方面;研究样本以期刊论文、专利数据为主,科技政策、案例文本为辅;相关文献主要采用网络分析策略、统计分析策略和地理信息分析策略开展研究。下一步跨地域科研协作研究应关注各研究主题的多维深入探讨、研究样本的多样化以及与地理信息分析理论技术的紧密融合。
关键词:
跨地域 科研协作 研究进展 网络分析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叶光辉 夏立新
在系统调研跨地域科研协作现状基础上,本研究提出跨地域科研协作模式分析框架,以信息搜寻与信息检索融合(IS&R)等为测试主题,构建跨地域科研协作网络;计算无向加权科研协作网络节点中心性,发现各主题研究热点国家、城市和机构;模拟有向加权科研协作网络连接强度,描绘科研协作关系中知识流动方向;识别科研协作过程中节点角色,发掘城市科研协作主流模式;通过QAP分析,测度地理距离对节点间科研协作强度的影响,剖析节点科研实力与节点间科研协作强度的相关关系;借助演化分析,厘清科研协作网络发展历程及节点角色迁移情况。结果显示,上述主题在跨地域科研协作过程中既存在共性的节点分布、网络连接和扩展模式,又表现出一定的学科差异。图5。表11。参考文献23。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华小琴 邢文明
以CNKI和Web of Science为数据来源,对十几年来国内外以"跨学科研究及协作"为主题的论文进行整理、筛选、定量与定性分析可以发现,国内外跨学科研究与协作研究在跨学科语义、跨学科团队的知识整合与创造、协作阶段及特征、科学数据管理、政策与战略规划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我国应该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建立高校跨学科协作机制,推进跨学科知识融合与创新;建立跨学科科学数据共享空间,拓宽跨学科科学数据共享渠道;建立国家层面的战略规划及经费支持,营造跨学科研究与协作氛围,以促进跨学科研究与协作研究。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郭有松 谭良
分组策略是影响移动协作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研究的热点。然而,近年来提出的移动协作学习分组策略都是以学习者被动地接受为前提并且忽略了学习者个性化学习的内在需求和个性化的学习特点,如异质分组、弹性分组等。为此,本研究提出了移动协作学习的个性化分组策略,首先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依托,通过分析设计形成学习目标,然后形成协作任务,再通过移动学习平台发布学习目标,形成学习小组雏形,经过多次迭代,最终形成协作学习小组。本研究通过小组活动开展过程中请求发布者的个性化需求满足度和小组成员满足度的评价来评判分组的好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霍腾飞 杨润恺 陈立文
跨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目前存在环境治理低效、协同效应欠佳现象,尚未形成稳定的治理格局。论文基于专家访谈和问卷调查数据,采用解释结构模型(ISM)、MICMAC等方法,从系统视角剖析了京津冀跨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隐性障碍之间的递阶层级结构关系和内在作用机理。研究表明:(1)京津冀三地政府在理念认知和利益结构上的差异是根源性隐性障碍,生态环境的公共物品性以及跨区域协同治理组织领导力与权威性问题对协同治理有显著负面影响;(2)政绩评估体系片面化、各行政区内部部门权责重叠以及信息和资源共享不充分等问题是主要障碍;(3)生态环境补偿不到位、预期收益不足以及市场调节不到位导致跨区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市场驱动力不足。三地政府应在理念认知和利益结构相互包容下,打破信任壁垒,创建互惠互利且足够稳定的协同网络,建立高效灵活对话机制、降低政府间沟通协调成本,方能化解目前的协同治理低效的困境,为推动京津冀高质量协同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霍腾飞 杨润恺 陈立文
跨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目前存在环境治理低效、协同效应欠佳现象,尚未形成稳定的治理格局。论文基于专家访谈和问卷调查数据,采用解释结构模型(ISM)、MICMAC等方法,从系统视角剖析了京津冀跨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隐性障碍之间的递阶层级结构关系和内在作用机理。研究表明:(1)京津冀三地政府在理念认知和利益结构上的差异是根源性隐性障碍,生态环境的公共物品性以及跨区域协同治理组织领导力与权威性问题对协同治理有显著负面影响;(2)政绩评估体系片面化、各行政区内部部门权责重叠以及信息和资源共享不充分等问题是主要障碍;(3)生态环境补偿不到位、预期收益不足以及市场调节不到位导致跨区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市场驱动力不足。三地政府应在理念认知和利益结构相互包容下,打破信任壁垒,创建互惠互利且足够稳定的协同网络,建立高效灵活对话机制、降低政府间沟通协调成本,方能化解目前的协同治理低效的困境,为推动京津冀高质量协同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丽平 苏玉娇
在区域协同发展背景下,通过构建网络联结组合使区域产业协作趋势可视化,有利于挖掘与促进产业发展融合,为相关区域产业协作发展状况监测与产业结构优化策略制定提供决策参考。以京津冀区域为例,基于区域与地区双重视角,从产业共性技术特征出发,依据"区域-技术"2模网络,探究随时间推移逐渐稳定的区域产业与技术领域发展趋势,并通过构建专利技术共现网络,明晰地区产业与技术领域的联结组合,评估判断区域产业协作发展前景。最后,根据现实需求,对区域产业协作进行动态效用最优规划,提出相应优化策略,即着重培育产业优势互补的特色集群、营造有利于产业协作发展的生态环境以及拓展适应产业开放融合的发展模式。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朱富强
博弈思维的根本要旨在于,不能孤立地分析个体的行为方式,而必须考虑个体行为对他人利益的影响及其相应反应,进而探究在互动行为中获得利益增进的协调机制。然而,主流博弈思维只是简单地继承新古典经济学的单向工具理性,关注博弈方之间的对抗性甚于协作性,因而并不适用于日常生活中的互动行为。事实上,现实世界中的人类理性及其行为,是嵌入在具体的社会关系之中,并随着社会演进而不断提升的。因此,更为合理的博弈思维应该考虑人类偏好的内生性和行为的演化性,而"为己利他"行为机理可更好地体现这一要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