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457)
2023(4824)
2022(4071)
2021(3715)
2020(2987)
2019(6688)
2018(6178)
2017(12037)
2016(6276)
2015(6905)
2014(6684)
2013(6718)
2012(6130)
2011(5507)
2010(5512)
2009(5016)
2008(4831)
2007(4241)
2006(3644)
2005(3381)
作者
(17034)
(14265)
(14128)
(13262)
(9145)
(6720)
(6587)
(5538)
(5363)
(4998)
(4915)
(4884)
(4502)
(4408)
(4382)
(4352)
(4243)
(4210)
(4087)
(3879)
(3432)
(3383)
(3376)
(3187)
(3168)
(3124)
(3122)
(3006)
(2862)
(2789)
学科
(27053)
经济(27016)
(19215)
管理(14982)
(10555)
企业(10555)
地方(10427)
方法(9255)
(8759)
中国(8609)
数学(8399)
数学方法(8325)
服务(6842)
地方经济(6712)
农业(6244)
工作(5997)
(5864)
贸易(5861)
(5687)
(5506)
业经(5416)
服务业(5187)
(4769)
(4464)
(4250)
金融(4247)
(3969)
银行(3967)
(3883)
环境(3789)
机构
大学(86553)
学院(86284)
(35989)
经济(35081)
管理(33581)
研究(29560)
理学(28963)
理学院(28565)
管理学(28156)
管理学院(27974)
中国(22099)
(17933)
科学(17383)
(15273)
(14278)
中心(14241)
(13415)
师范(13315)
研究所(12943)
(12937)
财经(12239)
(11315)
经济学(11248)
北京(11179)
(11084)
(11010)
师范大学(10840)
(10792)
业大(10408)
经济学院(10181)
基金
项目(62060)
科学(49894)
研究(47874)
基金(45047)
(38987)
国家(38552)
科学基金(33379)
社会(32153)
社会科(30389)
社会科学(30383)
(23956)
基金项目(23701)
教育(21151)
编号(20490)
(20274)
自然(19648)
自然科(19213)
自然科学(19210)
自然科学基金(18863)
资助(17316)
成果(17048)
(14755)
重点(14026)
国家社会(13684)
(13429)
课题(13293)
(12793)
项目编号(12677)
发展(12300)
(12106)
期刊
(40400)
经济(40400)
研究(24751)
中国(18209)
学报(11629)
科学(11433)
管理(11384)
(10373)
教育(10035)
(9925)
图书(9380)
大学(9001)
(8221)
金融(8221)
学学(8142)
技术(7152)
农业(6942)
业经(6917)
书馆(6875)
图书馆(6875)
经济研究(6866)
财经(5620)
问题(5152)
(5017)
(4987)
(4839)
论坛(4839)
商业(4646)
资源(4613)
情报(4398)
共检索到1302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朴美兰  金花善  
"孝"文化是中国朝鲜族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但是全球化以来长期承担无偿家庭照顾劳动的朝鲜族女性老年人面临着极为严峻的照料服务困境。朝鲜族女性丧偶率高,寿命延长,慢性病缠身等现实使得她们更需要照料服务。然而,人口流动常态化、低生育率的少子化使照料服务人力资源匮乏;朝鲜族特有的语言、饮食习惯又使得她们难以入住各类养老院机构;上述种种现状使得朝鲜族老年女性处于照料服务缺失的困境状态。由于文化、性别分工、人口流动等因素,造成朝鲜族女性老年人在养老的照料服务方面既不同于朝鲜族男性老年人,也不同于汉族女性老年人,难以获得亲密的情感照顾服务、日常生活照料服务以及医疗照顾服务。在经济利益日益成为人们追求的第一目标的前提下,应强化年轻一代对朝鲜族老年女性的责任意识和关怀伦理意识,弘扬朝鲜族传统的孝道理念,促进朝鲜族社会的良性循环。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王渊博  苏德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已形成极具特色的双语教育体系,可谓我国民族教育的典范。在新时代背景下,不能忽视由于出生率极速下降给双语教育带来的连带影响,并关注全球化以及市场经济过程伴随的社会流动问题。应认真总结经验,明确双语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坚持双语教育的法制化,为我国双语教育的延续性和民族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寻找出路。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朴今海  范妍妍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少数民族的人口流动越来越趋于活跃,留守儿童、流动儿童的数量也与日剧增。在我国少数民族流动儿童中朝鲜族的跨国流动儿童颇为典型。由于流动儿童的父母多为劳务人员,其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的短缺以及所在国的各种结构性排斥,致使跨国流动儿童的教育越趋边缘化,不仅直接影响流动儿童的健康成长与未来发展,而且也对民族地区的和谐稳定与可持续发展带来潜在的隐患。流动儿童教育与留守儿童教育一样,已经成为我国当前的一个不容忽略的社会问题,应该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席婷婷  
随着全球化社会的发展、消费社会的兴起、社会成员个体化倾向日益明显,延边图们农村地区的朝鲜族村民踏上了赴韩务工的道路。在流动现代性社会中,朝鲜族形成了"三重脱嵌"的状态。具体体现在:一是脱嵌于韩国。朝鲜族在韩高收入、低融入的日常生活实践与认同分化使得朝鲜族形成了脱嵌于韩国的状态;二是脱嵌于家乡城市(图们市)。在外打工的朝鲜族大都会在家乡城市购买住房,消费休闲。但是家乡城市缺乏"留住人"的资本。朝鲜族不得不继续返回韩国挣钱,逐渐形成了脱嵌于家乡城市的状态;三是脱嵌于农村。在韩国打工的朝鲜族常年缺位乡村生活,乡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董向荣  
安全困境是现实主义理论的核心概念,常被用来分析围绕朝鲜半岛问题的安全困局。但是,安全困境的定义非常严格,适应的场景有限。"无政府状态""双方均无恶性意图""包括进攻能力在内的权力累积"等是安全困境必不可少的三个方面。在实际应用中,"双方均无恶性意图"这一点经常被模糊或忽视,导致安全困境概念被滥用。朝鲜半岛主要力量之间的博弈,包括朝韩、朝美等,很难用安全困境来解释。韩中、韩俄之间围绕萨德的博弈属于安全困境,但在萨德问题上韩国只是配角,作为主角的美国有蓄意破坏地区战略平衡、置中俄于不安全境地的主观意图,因此美俄、美中之间围绕萨德问题的博弈不属于安全困境。如果不从军备竞赛和敌意螺旋的角度,而是从"安全困境"的角度来解释当前朝鲜半岛安全困局的话,不能把握问题的实质。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梅花  
当代中国朝鲜族的跨国流动在促进朝鲜族社会经济发展,提高他们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也带来不容忽视的负面效应。在剧烈的社会变迁下,朝鲜族个体生活受到巨大冲击,家庭生活内容被部分掏空,特别是家庭结构发生深刻变化。不过,基于日常生活之上做出跨国流动的选择并将之付诸行动的朝鲜族,并没有消极受制于"跨国分离家庭"这一新的家庭模式,而是借助血缘、情感、身体、汇款等诸种工具性纽带,积极弹性地维系着家庭成员之间的联系和互动。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林明鲜  申顺芬  
本研究运用交换理论,以延边朝鲜族女性的涉外婚姻为例,探讨婚姻中的资源与交换之间的关系。1992年中国和韩国建交后,在延边朝鲜族社会里,社会经济资源匮乏的女性在涉外婚姻中将自身的“年轻”作为可利用的资源和韩国男性所拥有的“优越的居住资源”进行了交换。她们将涉外婚姻作为谋求经济稳定和改变社会经济地位的手段加以选择。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严秀英  金粉如  
自我调节学习能力是影响留守儿童学习和生活适应的关键,也是留守儿童教育的核心。本研究采用美国心理学家Timothy J.Cleary等人编制的自我调节学习策略自陈量表(SRSI-SR),对延边地区11所中小学的513名留守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朝鲜族留守儿童自我调节学习能力发展良好,管理环境行为和寻找获取信息两个维度在学段和性别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不良反应监管行为在民族和民族学校类别上存在显著性差异;调查中发现,近24%留守儿童对学习的态度不明确,且不同的学习态度在管理环境行为、寻找获取信息、不良反应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崔英锦  
教育人类学视野中的朝鲜族摔跤活动是民族社会化进程中与文化生态的不断互动和影射的象征。本文所说的教育人类学视野是指从文化传承与教育的角度观察和解读朝鲜族摔跤具有的独特的文化特质,以及这些文化特质对朝鲜族成员身心发展的独特的教育价值。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韩昌梅  
音乐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由于我国各民族所处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不同,各民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音乐文化。民族地区的音乐教育应从不同地区和民族的实际出发,在内容和形式上充分考虑各民族的文化背景,充分尊重各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和音乐文化特点,努力探索适合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具体情况的教育模式和发展道路。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崔英锦  
城市化进程使朝鲜族传统文化传承途径日趋多元。笔者对东北地区6个朝鲜族乡镇和部分市区相关文化机构和民间团体的实地调查显示,目前,从社会传承来看,基层和城镇传承文化的主力军从过去的各个群体逐渐转向老年群体;家庭中的文化传承主要集中在民间教育习俗及衣食住行方面的礼仪及其风俗;在学校教育中,主要以传承民族语言文字及其相关文化课程为主。虽然这三种教育各自的侧重点和实施方式并不完全一致,但家庭、学校、社会三种教育合力模式,正是新时期推动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更为有效的运行模式。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尹允镇  
新中国建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朝鲜族教育一直处在全国民族教育的前列,但是随着朝鲜族传统的社会生产方式的变化,朝鲜族教育,尤其是农村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出现了缺乏师资、学生数量减少、课外读物和参考书缺少、教学质量下降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不仅要根据变化了的朝鲜族的分布情况适当增加城市的朝鲜族学校,而且要采取各种措施努力消除城乡之间的差异,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优惠的民族教育政策。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王若茜  
东北地区的朝鲜族宗教,特别是现代朝鲜族宗教,它与东北地区朝鲜族的社会生活、风俗习惯、思维方式等有着密切的联系。一个民族处于某种社会变动时期,宗教形态及社会作用都会发生变化。因此,研究并探讨东北地区的朝鲜宗教,特别是处于东北沦陷时期的现代朝鲜族宗教,深入发掘,整理这一时期的宗教变化、宗教作用,以填补这一空白,是大有益处的。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金海英  
就人的社会意义而言,文化是其生命力之所在。特定文化能否得到有效传承,直接决定着特定人们共同体继续存在的可能和意义。从人类历史来看,传承文化的方式和途径丰富多样,其中最直接、最有效而又最具形式化特征的方式和途径毫无疑问就是教育。生活在我国东北地区的朝鲜族迁徙移动特征显著,为了谋求更好的生存、发展机遇而形成跨界移动的突出特点。在适应不同生存环境、积极应对生存发展和竞争压力的过程中,朝鲜族发展了特色浓郁的教育文化,形成鲜明的教育信仰,增强了朝鲜族的集体意识,在传承朝鲜族文化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汪新筱  张积家  
本文旨在考察跨文化敏感性对朝鲜族学生文化适应策略的影响机制,采用跨文化敏感性量表、民族认同量表和文化适应策略量表,通过随机整群抽样方法,调查了延边朝鲜族自治州320名朝鲜族中学生的跨文化敏感性、民族认同和文化适应策略。结果发现,跨文化敏感性对朝鲜族学生的本民族认同和汉族认同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跨文化敏感性通过民族认同间接地影响文化适应策略,跨文化敏感性高的学生倾向于采取整合的文化适应策略。研究结果启示可以通过培养跨文化敏感性促进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适应,为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