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166)
2023(13280)
2022(11386)
2021(10856)
2020(8982)
2019(21107)
2018(21321)
2017(41688)
2016(22568)
2015(25631)
2014(25829)
2013(25564)
2012(23207)
2011(21021)
2010(21238)
2009(19349)
2008(18742)
2007(16636)
2006(14714)
2005(12699)
作者
(65453)
(54974)
(54136)
(51570)
(34516)
(26271)
(24470)
(21804)
(20674)
(19372)
(18622)
(18337)
(17243)
(17154)
(16630)
(16616)
(16357)
(16059)
(15538)
(15344)
(13706)
(13431)
(13351)
(12639)
(12262)
(12144)
(12113)
(11954)
(11036)
(10722)
学科
(95900)
经济(95809)
(67561)
管理(58979)
(48473)
(46155)
企业(46155)
方法(43989)
数学(38990)
数学方法(38302)
农业(32380)
业经(23686)
中国(22752)
地方(20608)
(19487)
(19451)
(16691)
(16275)
贸易(16267)
(15817)
理论(15210)
技术(14282)
环境(13624)
(13482)
(13302)
(13200)
(12289)
银行(12255)
(12130)
(12104)
机构
学院(322923)
大学(320121)
管理(131805)
(127402)
经济(124679)
理学(115459)
理学院(114249)
管理学(111995)
管理学院(111456)
研究(105056)
中国(78646)
(69132)
(67875)
科学(67237)
业大(55482)
(53281)
农业(53112)
(52794)
中心(48872)
研究所(48424)
(46345)
财经(43384)
(42644)
北京(42383)
师范(42316)
(39596)
(37806)
(37228)
经济管理(36264)
经济学(36142)
基金
项目(225655)
科学(177247)
研究(165387)
基金(163119)
(142142)
国家(140950)
科学基金(121179)
社会(102703)
社会科(96953)
社会科学(96923)
(88937)
基金项目(87152)
自然(79821)
自然科(77939)
自然科学(77925)
自然科学基金(76490)
教育(75393)
(74178)
编号(69670)
资助(67586)
成果(55092)
重点(49950)
(49655)
(48560)
课题(46530)
(46390)
创新(43186)
科研(42912)
教育部(42063)
大学(41622)
期刊
(141372)
经济(141372)
研究(89801)
(70010)
中国(60315)
学报(51528)
科学(48888)
农业(47912)
管理(43973)
大学(39710)
学学(37678)
(37165)
教育(34819)
技术(28877)
业经(28696)
(26878)
金融(26878)
(23000)
经济研究(20195)
问题(19580)
财经(19569)
(16785)
(16551)
技术经济(16280)
科技(16168)
图书(16115)
资源(16051)
理论(15098)
业大(14936)
农业经济(14605)
共检索到4611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杭争  李磊  
面对耕地不断减少的严峻形势,国家提出耕地占补、以工哺农的对策。有关耕地占补、以工哺农及政府支持政策方面的研究较多,但大多都是从某个行政区域范围内考虑以上问题,而将土地资源作为一整盘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从全国范围内,对东中西部及东北之间的合作,特别是从跨区域的角度研究耕地占补平衡、以工哺农的较少。跨地区耕地占补平衡、以工哺农公共资源交易的新模式,强调综合发挥中西部及东北地区农业优势,及沿海发达地区的第二、第三产业优势,以实现土地资源的跨区域整合。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吴丽叶  张雁  
本文总结了广西壮族自治区2014年以来大力垦造水田的经验做法,分析了广西耕地占补平衡面临的形势与挑战,并提出了规范补充耕地项目管理、建立耕地占补平衡共同责任制、围绕特色产业开展垦造水田建设等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国敏  卢珂  黄烈佳  
在耕地非农化必然要占用耕地的态势下,地方政府受GDP主义和土地财政的驱动,出现大量违规违法占地行为,造成省域内耕地总量占补平衡政策的严重异化,致使耕地质量和数量持续下滑,严重危及国家粮食与生态环境安全以及社会稳定。采用文献分析法和演绎推理法,基于国家尺度的层面,阐释了耕地功能占补平衡模式的内涵及价值,探讨了该模式的架构思路。应从认识和核算耕地功能入手,在确保社会耕地总功能不减少的前提下,坚持政府首责、社会补偿和比较优势原则,发挥不同区域耕地功能的比较优势,合理分配耕地保护的社会责任与成本,激发耕地保护主体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郧文聚  张蕾娜  陈桂珅  苏强  程锋  
研究目的:研究基于农用地分等的耕地占补平衡项目评价,为占补平衡考核提供技术支撑与实践基础。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实际调查法。研究结果:耕地占补确实存在"占优补劣"现象,按等折算可以作为全国耕地占补平衡考核科学有效的方法。研究结论:为加强中国国土资源管理,出台按等折算进行耕地占补平衡考核的相关政策显得日益迫切。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杨维刚  
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实施15年来,在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方面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但随着形势变化,也面临着很多新情况和新问题。特别是近年来,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在一些地区推进艰难,不时传出争议和质疑之声。笔者对此进行了一些思考。要不要坚持?很多人提出,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已经明显难以为继,应予以废除。归结起来,其理由主要有3个:一是耕地后备资源越来越少。很多省份都难以在本行政区内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孙蕊  孙萍  吴金希  张景奇  
基于政策网络的研究视角,对我国耕地占补平衡政策进行实证分析。鉴于网络结构、行动者及网络互动的关联性,深入剖析我国耕地占补平衡政策网络构成,以及各种主体在政策制定到政策执行过程中的互动模式关系变化,从而揭示耕地占补平衡政策网络运行的阻隔及根源——行政权力运用不当导致政策执行偏差、对边缘主体权利不够重视,以及政策网络未形成合力等。因此,以政策网络视角透视政策过程,即各种主体利用公共政策作为"网络规则",相互交换资源、调整利益,各种行动者之间形成互为合作、竞争、协助或对抗等多种关系类型,从而推动政策网络运行,以及影响政策结果和走向。最后,在政策网络视阈下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张秋惠  薛剑  贾文涛  
近年来,一些地方因耕地后备资源枯竭,耕地保护的压力越来越大,于是在实践中开始探索开展易地占补平衡,占补平衡指标市场化交易行为应运而生。开展耕地占补平衡指标市场化交易的必然性耕地占补平衡指标市场化交易是创新和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的必然趋势。2001年,国土资源部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耕地占补平衡工作的通知》,第一次提出规范易地补充耕地工作,规定市、县确因耕地后备资源匮乏,难以在本行政区域内做到耕地占补平衡的,可向上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申请,在省域内进行易地补充耕地,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蒋瑜  濮励杰  朱明  黄思华  刘荣娟  
采用文献计量法和演绎推理法,深入分析中国耕地占补平衡的研究文献。目的是梳理中国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的历史发展脉络,阐述耕地占补平衡的研究主要方向,预测中国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未来可能的研究趋势。结果显示:中国耕地占补平衡研究历史经历了从定性到定量,简单到复杂的4个阶段,分别为国土资源部门注重数量保护的起步阶段、数量质量相结合的发展阶段、快速城镇化新形势下的深入阶段、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阶段。现今中国耕地占补平衡研究导向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中国耕地占补平衡涉及6个主要研究方向:推进耕地占补的内涵拓展到外延的研究;偏重质量绩效的研究;政府部门为主,个体农户为辅的责任主体者研究;基于差别机制的耕地补偿的多元经济学研究;不断发展的纵横向行政管理机制研究;相对薄弱的法律法规研究。针对以上研究方向各自提出相应的研究展望。本文旨在通过综述梳理为中国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的实践及其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王庆宾  
耕地占补平衡是耕地保护政策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我国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阶段建设大量占用耕地后的有效弥补措施。目前,按照中央"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的严格要求,多数地区补充耕地指标已严重不足,如何在稳增长过程中,既切实落实耕保任务,又确保合理用地,既能在补充耕地中考量数量和生态问题,又能兼顾到补充耕地质量和产能,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难题,对此,从土地实证基地的地方实例来看,耕地占补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韩璐  孟鹏  蒋仁开  徐保根  张冰松  陈美景  
研究目的:对耕地占补平衡的发展阶段与政策绩效、存在问题与逻辑根源进行分析,对改进方式进行探讨,进而提出管理创新建议,为新时代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实施提供科学依据,为促进城乡融合、扶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参考。研究方法:综合分析与系统推理。研究结果:(1)耕地占补平衡存在实质性不平衡、时空性不平衡、政策性弱化等微观、中观及宏观层面问题;(2)在数量方面,通过盘活宅基地增量、存量和完善易地调剂方式,统筹城乡和区域平衡来实现数量占补平衡。(3)在质量方面,通过优化建设用地约束指标、完善耕地质量评价、规范耕作层保护与再利用等促进耕地质量占补平衡。(4)在生态方面,通过完善指标调剂的价格内涵、扩大耕地补偿标准范围、转变耕地补充途径等实现耕地生态占补平衡。研究结论:建议做好顶层设计,抓好规划引领,构建耕地占补平衡与城乡要素流动的平衡机制,建立耕地占补平衡后续生态管护长效机制,提升软硬实力等。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陈光银  郑财贵  罗卓  
根据价格形成机制,将耕地开垦费成本分为新增耕地成本和耕地质量等别提高成本,以耕地资源稀缺价值体现资源保护补偿价格,加之管护费用形成补充耕地调剂价格,将补充耕地调剂价格作为市场价格,在此基础上根据重庆市情制定不同等别不同地类的市场价格,并通过与耕地标准粮产量法、现行标准和其他省市标准相比较的方式验证调剂指导价格合理性。根据测算结果,重庆市新增耕地开垦费平均成本为1.28万元/亩,等别提升成本按耕地等别从低到高呈逐渐增加趋势,最高可达2.2万元/亩;调剂价格随着耕地质量等别的提升呈上升趋势,其中12等最低,为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陈印军  肖碧林  陈京香  
为了扭转耕地持续大幅减少的局面,国家提出"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要求各地"占多少,垦多少",以保障耕地"占补平衡"。分析结果表明,耕地"占补平衡"的实施的确使我国耕地实现了数量上的"占"与"补"的平衡,但并未从根本上扭转耕地持续减少的局面,其原因是"占"地面积仅是减少耕地面积中的一小部分,耕地占补平衡状况并不能反映耕地减增变化的真实情况。要守住1.2亿hm2耕地红线,建议调整策略,将土地开发整理的目标从实现耕地"占补平衡",调整为耕地"减增平衡"。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孙蕊  孙萍  吴金希  张景奇  
1997年至今,我国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已在全国范围实施了十余年,其政策目标也经历了由"耕地占补过程"的数量-质量-生态平衡的发展变化。从耕地占补平衡政策执行情况、耕地总量和粮食产量3个指标分别评价不同时期的政策效果。自2001年全国各省(区、市)从总体上已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在"数量平衡"上的要求;但是我国耕地总量却持续下降,补充耕地质量无法得到保障;而且我国粮食产量与耕地数量、质量变化情况也有着直接的关联。虽然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在国内生产和社会生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事实上,我国"耕地占补过程"还存在很多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暴露出政策效果的局限性,如:"只占不补"、"多占少补"等违法用...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陈伟杰  周琳静  
本文系统梳理了广东省为破解水田占补平衡难题、大规模开展垦造水田取得的成效,总结提炼了其经验做法,并就进一步完善垦造水田管理工作提出了引导项目规模化经营、解决耕地细碎化问题、规范耕地占补平衡管理等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李珍贵  张路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耕地保护和占补平衡难度越来越大。于是,利用市场化运作,将"补充耕地指标"作为一种特殊商品进行交易实现占补平衡的目标渐成新趋势。本文拟对耕地占补平衡市场化运作之利弊作一简析。耕地易地占补平衡的法律和政策依据《土地管理法》第33条规定:"个别省、直辖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