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49)
2023(5581)
2022(4830)
2021(4760)
2020(3954)
2019(9470)
2018(9436)
2017(18576)
2016(10063)
2015(11484)
2014(11098)
2013(10886)
2012(10542)
2011(9480)
2010(9514)
2009(8695)
2008(8737)
2007(7645)
2006(6993)
2005(6413)
作者
(27663)
(22922)
(22632)
(21590)
(14828)
(11059)
(10658)
(8882)
(8716)
(8376)
(8107)
(7872)
(7352)
(7278)
(7163)
(7026)
(6827)
(6697)
(6622)
(6512)
(5781)
(5703)
(5450)
(5441)
(5224)
(5198)
(5104)
(5057)
(4613)
(4588)
学科
(33485)
经济(33436)
管理(21596)
(20679)
(18752)
银行(18606)
(17348)
(16519)
企业(16519)
(16187)
方法(13124)
(13031)
金融(13029)
数学(10784)
数学方法(10626)
(10066)
制度(10061)
业务(9985)
(9206)
(9007)
贸易(8999)
中国(8915)
(8758)
地方(8652)
银行制(8586)
(8397)
业经(7559)
(7412)
(7326)
农业(6348)
机构
大学(133927)
学院(130820)
(51976)
经济(50666)
研究(48620)
管理(46924)
中国(45797)
理学(38930)
理学院(38332)
管理学(37707)
管理学院(37437)
(29971)
科学(28663)
(27082)
(24883)
中心(23764)
(23736)
(22724)
研究所(22635)
银行(21751)
(21415)
财经(20924)
(20174)
(19348)
师范(19188)
农业(19012)
(18990)
北京(18933)
业大(17810)
(17658)
基金
项目(83951)
科学(65479)
研究(62592)
基金(60733)
(52997)
国家(52579)
科学基金(44108)
社会(38084)
社会科(36021)
社会科学(36009)
基金项目(32568)
(31148)
自然(28795)
教育(28663)
自然科(28100)
自然科学(28091)
(27627)
自然科学基金(27586)
编号(25819)
资助(24838)
成果(22139)
(19209)
重点(19068)
(18093)
课题(17884)
(17249)
教育部(16422)
(16296)
创新(16161)
科研(16111)
期刊
(58571)
经济(58571)
研究(45064)
(31549)
金融(31549)
中国(27433)
(21266)
(20481)
学报(19499)
科学(18777)
管理(15993)
大学(14815)
教育(14541)
学学(13669)
农业(13157)
国际(11442)
财经(9898)
(9279)
技术(9018)
经济研究(8702)
(8390)
问题(8268)
世界(8167)
(8097)
业经(7829)
理论(7235)
(6808)
论坛(6808)
资源(6798)
图书(6624)
共检索到2174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中华  
跨国银行的发展既能促进经济增长,也使得金融体系更加脆弱。跨国银行自身的特殊性决定了跨国银行监管的必要性。为了解决跨国银行业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国际社会设计出了许多有益的法规和制度。这些国际惯例对于我们这样一个金融市场并不十分完善、银行业正在逐步开放的国家来讲是十分重要的。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蔡奕  
跨国银行的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使其拥有得天独厚的扩张潜力和规避能力,给单一国家的金融监管增加了难度。90年代以来,国际银行风潮迭起,各国金融监管当局均加强了对跨国银行的联合监管。本文从分析跨国银行国际监管的新趋势入手,并结合我国对外资银行监管的现状及症结,探求跨国银行国际监管趋势对我国外资银行监管的借鉴意义。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蔡奕  
一、跨国银行国际监管的新趋势(一)跨国银行市场准入条件的趋同。长期以来,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跨国银行准入条件问题上,一直存在着泾渭分歧,这种分歧,实际上是资本输出国和资本输入国在根本利益上的冲突。发达国家强调“竞争机会均等”,即应保证跨国银行与东道...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李国安  
随着银行的跨国扩张和国际金融创新浪潮的高涨,一国对跨国银行的单独监管难以奏效,由跨国银行倒闭引发的银行信用危机乃至金融危机此起彼伏,各国监管当局逐渐形成共识:舍联合监管别无他途。以划分各国监管责任、统一各国监管标准和协调各国监管行动为主要目标的巴塞尔委员会及其协议、建议、报告和原则因此应运而生,欧美、日本等国均以巴塞尔协议的原则和标准为基础出台各自的监管措施。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贤成毅  
比较研究发现,中外银行监管的主要差距在于我国没把操作风险纳入监管范畴,没有借鉴新巴塞尔协议关于监管透明度和问责制的要求(涉及如何监管"监管者"),我国要求银行信息披露频率低。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罗国强  
法国兴业银行欺诈交易案是世界上目前单笔涉案金额最大的交易员欺诈事件。违法风险是无孔不入的,即便是金融监管制度比较发达的国家也不能避免,在复杂的金融交易、尤其是金融衍生工具交易中,建立有效的针对违法风险的防范机制是必须的。对金融机构而言,声誉就是生命,声誉风险对金融机构以及金融市场的破坏性往往是巨大的,如何维护交易主体信用、遏制声誉风险,乃是市场监管者必须关注的问题。内控机制的存在及其建设质量,直接影响着离岸金融机构控制与防范风险的能力,跨国银行监管当局有必要督促金融机构依据法律与国际惯例,建立合理有效的内控机制。巴塞尔协议是跨国银行风险监管的国际惯例,任何国家或地区,都必须考虑依据巴塞尔协议,...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陆地  
国际惯例是国际习惯和国际通例的总称。世界通行的做法,在效力上是任意性和准强制性的混合,是在国际交往中逐渐形成的不成文的法律规范。它具有5个特点,一是通用性,即在国际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通用;二是稳定性,不受政策调整和经济波动的影响;三是效益性,被国际交往活动验证是成功的;四是重复性,具有重复多次的运行作用;五是准强制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沈坤荣  李莉  
危机、监管与发展是近20 ̄30年来世界各国经济的主旋律:银行危机此起彼伏,以防范危机为初衷的监管措施却在松与紧之间徘徊,而危机与监管对于银行业乃至整体经济发展的影响则更为繁杂。现有的文献大多割裂地对待这3个问题,尽管分析细致深入,却拥有不同的目标和前提,因此往往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令政策制定者莫衷一是。本文选择银行监管作为问题的切入点,将银行发展作为衡量监管综合绩效的最终指标,采用世界银行2004年调查报告的最新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构造了12项银行监管指标,利用工具变量(IV)法和广义矩(GMM)估计对传统OLS模型进行了改进,从而验证监管措施的效应,以此对最优银行监管方案进行初步探讨。在跨...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路妍  盛艳华  
本文以经济全球化、金融全球化发展为背景 ,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跨国银行业发展变化的新特点 ,并以数次跨国银行危机事件为例 ,结合跨国银行业整体稳定性问题 ,深入探讨了目前跨国银行业发展中存在深层次问题及其成因 ,提出加强跨国银行国际监管 ,维护世界金融体系稳定的对策建议 :完善跨国银行业系统性保护 ;加强各国监管机构的协调合作 ;正确引导跨国银行的兼并和重组 ;建立和完善国际网络银行监管体系。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田桂林  
面对入世新形势 ,如何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 ,提高金融监管的有效性 ,使之与国际惯例接轨 ,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非常重要而又十分紧迫的课题。本文结合我国当前金融监管的薄弱点及国际发展趋势 ,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与国际惯例接轨的若干构想 ,包括 :修订和废止与之相悖的法律文件 ,培训高素质的金融监管人才 ;优化法人治理结构 ,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体系 ;坚持审慎性原则 ,实行并表监管 ,健全市场退出机制 ;加强科技力量 ,密切国际合作 ,防范网络银行风险 ;建立和优化金融监管的支持系统 ,增强金融监管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张月飞  
美国对其海外跨国银行的监督管理及其启示张月飞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大型跨国银行是战后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垄断基础上、适应生产和资本国际化需要而发展起来的、拥有全球银行网络、以追求全球银行利润为目标的国际金融垄断组织。早在50年代,美国跨国银行就捷足先登,在...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李金泽  
文章针对目前争议较大的银行卡收费问题,在研究各国相关法律条款和实际操作的基础上,指出银行服务合约和章程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强行将普通民法原则套用是一种不当理解,银行服务收费标准无需与消费者协商,强行阻碍,只会扭曲市场法则。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楼文龙  
新加坡对网上银行的监管情况新加坡成立了较为健全的信息科技管理架构体系,在政府监管层面设立了资讯通信发展管理局和资讯科技安全局。在业务监管层面,新加坡采取混业经营的金融体制,由新加坡金融监管局(MAS)统一负责对网上银行的风险监管。在MAS"建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振华  阎芳  
银行监管体制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对于实现监管目标具有决定意义,它不仅是实现监管目的的依托,明确了各监管主体的职责权限,而且对监管程序作出规定,提高了监管的规范化水平,使监管行为获得了法律制度的保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