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87)
- 2023(11296)
- 2022(9841)
- 2021(9090)
- 2020(7659)
- 2019(18004)
- 2018(17724)
- 2017(34780)
- 2016(18918)
- 2015(21765)
- 2014(22099)
- 2013(22248)
- 2012(21590)
- 2011(19619)
- 2010(20305)
- 2009(18972)
- 2008(19285)
- 2007(17795)
- 2006(16066)
- 2005(15303)
- 学科
- 济(85568)
- 经济(85471)
- 业(49945)
- 管理(49501)
- 企(38429)
- 企业(38429)
- 方法(32566)
- 数学(27934)
- 数学方法(27627)
- 中国(26791)
- 银(25576)
- 银行(25431)
- 农(24659)
- 制(24143)
- 行(24031)
- 地方(23557)
- 财(20880)
- 融(20754)
- 金融(20752)
- 业经(18890)
- 贸(18337)
- 贸易(18320)
- 易(17734)
- 农业(16504)
- 学(16070)
- 度(14152)
- 制度(14145)
- 体(13139)
- 和(12759)
- 地方经济(12664)
- 机构
- 大学(276533)
- 学院(276527)
- 济(118389)
- 经济(115666)
- 研究(101791)
- 管理(100566)
- 中国(86134)
- 理学(82980)
- 理学院(81939)
- 管理学(80653)
- 管理学院(80113)
- 京(60946)
- 科学(59874)
- 财(58305)
- 所(53848)
- 农(50414)
- 研究所(47935)
- 中心(47891)
- 江(45736)
- 财经(44061)
- 北京(39973)
- 经(39670)
- 农业(39369)
- 业大(38568)
- 范(37831)
- 师范(37481)
- 州(37210)
- 经济学(36246)
- 院(35673)
- 省(32706)
- 基金
- 项目(165876)
- 科学(128449)
- 研究(124169)
- 基金(116831)
- 家(100794)
- 国家(99895)
- 科学基金(83815)
- 社会(76799)
- 社会科(72770)
- 社会科学(72746)
- 省(65442)
- 基金项目(61105)
- 教育(56609)
- 划(55232)
- 自然(51897)
- 编号(51861)
- 自然科(50623)
- 自然科学(50609)
- 自然科学基金(49666)
- 资助(49178)
- 成果(44329)
- 发(41229)
- 重点(37849)
- 部(36957)
- 课题(36885)
- 创(33803)
- 发展(33294)
- 展(32750)
- 性(32326)
- 创新(31668)
- 期刊
- 济(143387)
- 经济(143387)
- 研究(93375)
- 中国(63128)
- 农(47776)
- 融(46134)
- 金融(46134)
- 财(45427)
- 学报(40954)
- 管理(37573)
- 科学(37566)
- 教育(32207)
- 农业(30784)
- 大学(30719)
- 学学(28544)
- 技术(23843)
- 业经(23653)
- 经济研究(22373)
- 财经(22257)
- 问题(19598)
- 经(19046)
- 国际(17744)
- 贸(17703)
- 业(16741)
- 理论(14905)
- 世界(14563)
- 技术经济(14134)
- 图书(13397)
- 商业(13392)
- 实践(13329)
共检索到4598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洪武林
近年来,国际社会在增强跨国银行国际监管共识、扩大国际监管范围、加强对大型金融机构的监管、拓展国际监管模式、提高国际监管标准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新进展。然而,由于监管主体与客体在行政管辖上不一致、各国监管目标和法规差异大、国际监管组织权威性不足、监管规则落后于金融创新等原因,影响了跨国银行国际监管的实际成效。因此,还需要在增强国际组织的代表性和权威性、完善国际监管规则、鼓励双边和区域合作、反对金融保护主义等方面作进一步探索和努力。
关键词:
跨国银行 国际监管 新发展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戴念龄
随着银行业国际化的发展和金融创新的涌现,对银行监管的国际合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扩大银行监管国际合作的范围,将广大发展中国家纳入其中;调整监管的方式,将监管的标准量化以便于操作;应积极开展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监管组织的合作,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国际金融体系的安全。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李国安
随着银行的跨国扩张和国际金融创新浪潮的高涨,一国对跨国银行的单独监管难以奏效,由跨国银行倒闭引发的银行信用危机乃至金融危机此起彼伏,各国监管当局逐渐形成共识:舍联合监管别无他途。以划分各国监管责任、统一各国监管标准和协调各国监管行动为主要目标的巴塞尔委员会及其协议、建议、报告和原则因此应运而生,欧美、日本等国均以巴塞尔协议的原则和标准为基础出台各自的监管措施。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黄旭平
基于世界银行监管数据库,本文实证研究各国银行监管对银行效率和稳定性的影响。实证分析表明:(1)对银行证券活动的监管会显著地影响银行发展,同时这种监管也显著地提高了银行风险发生的可能性;(2)对银行不动产活动、保险活动的监管不会显著地影响银行发展,同时这种监管可以显著地降低银行危机风险发生的可能性;(3)其他方面的监管对银行发展与银行危机风险影响不明显。
关键词:
银行发展 银行监管 银行效率 金融危机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狄卫平 董毅雄
跨国银行的发展和监管导师:狄卫平研究生:董毅雄(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研究生部研究生论文摘要)论文通过对跨国银行发展的历史与现实的分析,旨在揭示跨国银行的发展对各国经济、金融带来的影响,以及各国监管当局为了防范金融风险而采取的各种监管政策和措施,在此基础上...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张慧 曾晓佳
本文首先论述了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对跨国银行发展的影响,再着重分析了我国银行业跨国经营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中国银行业跨国经营中存在的实际性问题,给出了具体的建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路妍 盛艳华
本文以经济全球化、金融全球化发展为背景 ,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跨国银行业发展变化的新特点 ,并以数次跨国银行危机事件为例 ,结合跨国银行业整体稳定性问题 ,深入探讨了目前跨国银行业发展中存在深层次问题及其成因 ,提出加强跨国银行国际监管 ,维护世界金融体系稳定的对策建议 :完善跨国银行业系统性保护 ;加强各国监管机构的协调合作 ;正确引导跨国银行的兼并和重组 ;建立和完善国际网络银行监管体系。
关键词:
跨国银行 金融风险 国际监管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蔡奕
并表监管虽已公认为跨国银行监管的一项核心原则,在国际银行监管实践中亦得到频繁适用,但国内学界对并表监管的研究尚未深入,有关并表监管专题研究的著述、论文尚不多见,因此对并表监管的涵义、特征、实施条件及与其它监管模式的界分等重大理论问题均存在着一定的分歧和混淆。本文拟对并表监管的上述基本范畴作一廓清,以确立该问题研究的基础与前提。
关键词:
跨国银行 并表监管 东道国监管 长臂管辖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益言
近年来,主要经济体的虚拟银行进入加速发展期。对比美、欧、英及部分亚洲经济体的虚拟银行可发现,其普遍具有持牌经营、专注零售领域、业务结构单一、利率相对较高等特点。目前,各国监管当局主要将虚拟银行视同传统银行进行监管,部分也采取额外措施,加强对其技术稳健性等的关注。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蒋少翔 董志勇
依据世界银行对各国银行监管与微观企业调查的跨国数据,运用实证分析方法,考量巴塞尔协议三大银行监管手段对企业融资的影响。结果发现:资本充足率要求与私营部门监测均会降低融资可得性,且对中小型企业的影响更大;而政府部门监管权力能提高企业融资可得性。鉴于此,监管机制设计应充分考虑不同政策的相互影响,特别是对中小型企业融资的冲击,慎重调整资本充足率与对私人监测程度的监管要求,妥善应用政府监测程度监管权力来实现金融稳定与企业融资的双赢,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关键词:
银行监管 企业融资 巴塞尔协议 金融改革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龚明华
发展中国家引进跨国银行可以促进东道国从国际金融市场筹措资金和吸引外资,缓解东道国投资资金和外汇资金的“双缺口”压力;有利于东道国金融市场的发育和完善,推动东道国金融业的国际化进程;可以促进东道国银行间竞争机制的形成,提高东道国银行的竞争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其积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跨国银行的引进也存在不少消极作用。因此,借鉴世界各国有关外资银行准入和监管的做法和惯例,研究我国的外资银行引进策略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
跨国银行 发展中国家 金融监管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张中元
为了考察银行监管、监管有效性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差异性影响,本文选取85个国家和地区1998~2011年间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1)较强的银行监管增加了以Z值测量的银行信用风险;(2)较强的资本要求、业务限制监管降低了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但监管权力的增强却会提高银行的不良贷款率;(3)由于银行监管对银行信用风险的影响依赖该经济体的监管有效性水平,因而表现出很强的异质性;(4)按人均收入水平标准将各经济体划分为高收入经济体和低收入经济体组别后,结果发现银行监管对银行风险承担、银行监管与监管有效性之间
关键词:
银行监管 监管有效性 风险承担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蔡奕
跨国银行的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使其拥有得天独厚的扩张潜力和规避能力,给单一国家的金融监管增加了难度。90年代以来,国际银行风潮迭起,各国金融监管当局均加强了对跨国银行的联合监管。本文从分析跨国银行国际监管的新趋势入手,并结合我国对外资银行监管的现状及症结,探求跨国银行国际监管趋势对我国外资银行监管的借鉴意义。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蔡奕
一、跨国银行国际监管的新趋势(一)跨国银行市场准入条件的趋同。长期以来,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跨国银行准入条件问题上,一直存在着泾渭分歧,这种分歧,实际上是资本输出国和资本输入国在根本利益上的冲突。发达国家强调“竞争机会均等”,即应保证跨国银行与东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