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54)
2023(12825)
2022(11031)
2021(10385)
2020(8608)
2019(19965)
2018(19487)
2017(38215)
2016(20162)
2015(22550)
2014(22231)
2013(22108)
2012(20065)
2011(17956)
2010(18024)
2009(16642)
2008(15134)
2007(13067)
2006(11459)
2005(10076)
作者
(55991)
(46444)
(45932)
(43783)
(29367)
(22191)
(21045)
(18198)
(17694)
(16501)
(15878)
(15391)
(14630)
(14405)
(14289)
(14068)
(13763)
(13566)
(13184)
(13112)
(11236)
(11218)
(11124)
(10464)
(10460)
(10185)
(10175)
(10036)
(9244)
(8987)
学科
(78633)
经济(78551)
管理(57779)
(57013)
(48221)
企业(48221)
方法(37769)
数学(33088)
数学方法(32772)
(26939)
金融(26938)
中国(26316)
(24776)
银行(24744)
(23926)
(22916)
(20331)
(20308)
贸易(20296)
(19898)
业经(18129)
地方(17794)
(16882)
(15563)
(14652)
财务(14590)
财务管理(14565)
农业(13874)
企业财务(13854)
理论(13608)
机构
大学(279200)
学院(277079)
(114339)
管理(114011)
经济(111953)
理学(99569)
理学院(98574)
管理学(97046)
管理学院(96578)
研究(89159)
中国(72065)
(58039)
科学(53417)
(52498)
(43037)
财经(42967)
中心(42628)
(40519)
业大(39760)
研究所(39436)
(39252)
(38058)
北京(36539)
经济学(35442)
(34780)
师范(34485)
(32505)
财经大学(32473)
经济学院(32379)
(31959)
基金
项目(195192)
科学(154192)
研究(144206)
基金(143244)
(123552)
国家(122548)
科学基金(106533)
社会(91733)
社会科(87257)
社会科学(87235)
基金项目(76721)
(75206)
自然(68865)
自然科(67321)
自然科学(67310)
自然科学基金(66099)
教育(65336)
(62885)
资助(59008)
编号(58738)
成果(46482)
(43436)
重点(42916)
(41323)
(41106)
课题(39250)
创新(38276)
国家社会(37924)
教育部(37890)
人文(37325)
期刊
(116792)
经济(116792)
研究(83084)
中国(48492)
学报(41319)
管理(40170)
(38214)
科学(38196)
(37091)
金融(37091)
(36322)
大学(31734)
学学(29856)
教育(27755)
农业(25124)
技术(22484)
财经(20359)
经济研究(19645)
业经(18999)
(17302)
问题(15478)
理论(15098)
图书(14488)
(14118)
实践(13944)
(13944)
科技(13117)
技术经济(13029)
(12664)
现代(12388)
共检索到4005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徐少君  张少华  王炜婷  
研究目标:测度跨国金融压力的溢出效应及影响渠道。研究方法:构建了一个分析多国多变量交互作用的GVAR-DY网络分析框架,用于测度跨国金融压力溢出效应及渠道作用。研究发现:各国金融压力之间存在大小不一的溢出作用,金融渠道是造成各国金融压力溢出的最主要原因,其次是直接溢出效应渠道、经济渠道和贸易渠道,全球共同冲击渠道的作用相对较小。同时,德国和美国是"对他国金融压力溢出"具有最大效应的两个国家,澳大利亚、南非和中国位居其后。研究创新:在综合GVAR模型以及Diebold和Yilmaz (2012,2014)方法基础上,提出了GVAR-DY网络分析框架,识别和测度了跨国金融压力溢出的各种渠道。研究价值:有利于加深对跨国金融监管的理解,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数据支撑。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方意  陈敏  杨嬿平  
将银行业纳入到包含金融市场以及银行业在内的金融体系框架下,从金融市场对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溢出效应入手,刻画更加内生性的系统性风险。考虑金融市场风险溢出效应构造的银行业系统性风险指标,其风险敏感性更强,能识别出样本期间的三次系统性风险事件,并可以将中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分为三个阶段。不同金融市场的溢出效应存在差异性,其中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溢出效应最高,对中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贡献最大。根据金融市场溢出效应的解析式进行溢出效应的渠道识别,发现房地产市场、股票市场自身较大的风险以及银行在这些市场的风险承担对系统性风险的溢出效应发挥着关键性作用。最后,为有效防范银行业系统性风险,提出控制风险源波动、加强银行影子业务监控以及进一步完善逆周期监管政策等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刘金钵  朱晓明  
分析了跨国直接投资产生技术溢出效应的机理,建立了衡量技术溢出效应的回归模型,并利用模型对我国工业领域内跨国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进行了测量。结果显示,在1993-2002年间,我国工业领域内的跨国直接投资对技术进步起到了促进作用。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周美静  谌金宇  黄健柏  
本研究运用Diebold和Yilmaz提出的溢出指数模型,计算了全球22个主要经济体1984~2020年的总体和方向性政治风险溢出效应,并重点剖析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政治风险关联结构。研究结果表明:政治风险通过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直接和间接联系进行跨国传播,平均总溢出指数为45.16%;政治风险溢出强度在金融危机和恐怖袭击等全球重大经济和政治事件期间显著升高,主要国家的边际净溢出指数和边际总溢出指数大幅增加;各国的政治风险溢出指数比溢入指数波动幅度更大,而发展中国家的溢出和溢入水平均略高于发达国家;中国政治风险的溢出和溢入效应均排名靠后,但在其加入WTO之后以及全球金融危机期间出现波动高峰;在所有国家中,澳大利亚、印度、日本与中国有着较强的政治风险双向溢出关系,南非受到中国政治风险较大的溢出影响,而瑞士、阿根廷和西班牙是中国政治风险的较大输入性来源。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任永菊  
跨国银行地区总部是区别于地区办事处、当地办事处、一般分支机构以及地区中心等地区性组织的地区性组织,它们对金融中心建设的溢出机制也就存在差异。跨国银行地区总部对金融中心建设的溢出机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包括宏观与微观两个子系统,其中宏观子系统从人力资源和金融市场两个方面对金融中心建设产生促进作用,微观子系统则从金融产品创新、组织创新和管理创新等方面形成溢出。这种复杂的溢出机制给各界提出了不同问题。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孙灵希  储晓茜  
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获取逆向技术溢出,对于新时期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具有战略意义。然而,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针对外国并购其科技行业实施严格审查,严重阻碍了中国企业在发达国家的投资行为。在此形势下,如何继续通过对外投资获取逆向技术溢出成为中国企业面临的难题。为分析跨国并购与绿地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差异,本文构建了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模型,对2003-2015年期间上市公司数据进行测算。实证结果表明,对外投资后,跨国并购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整体高于投资前,绿地投资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却不显著,跨国并购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大于绿地投资;企业研发、资本密集度、企业规模和企业利润率等企业特征变量均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因此本文提出,为获取国外先进技术,为国内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提供核心动力支持,中国企业在对外投资中应当采取措施突破发达国家的投资壁垒,加大跨国并购投资比例。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许祥云  王国欢  施宇  
文章在扩展Corrado等(2005)模型的基础上,利用发达国家的行业数据,对无形资本投资的增长效应进行了再考察。研究结果显示:(1)无形资本投资对行业产出具有直接效应,但不同行业存在明显差异,制造业和金融业的直接贡献度最高;(2)剥离无形资本投资后的行业产出增速,不但受到本行业无形资本投资增速的影响,还受到其他行业无形资本投资的影响,但这种行业间溢出效应也存在行业差异,其中制造业对其他行业的溢出效应最明显,其他行业对其的溢出效应却很微弱;(3)无形资本投资增速的差异可以部分解释不同经济体行业产出的增长差异,虽然非本行业无形资本投资差异对部分行业的国别间产出增速差异有影响,但本行业无形资本增速差异的影响更显著。本文结论具有一定的政策含义,经济增长不仅需要增加无形资本投资,还需要发挥不同行业特别是制造业与其他行业间无形资本投资的溢出效应。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谢运  
本文通过对跨国并购等外商直接投资(FDI)对跨国知识溢出的正向及逆向效应的分析,研究发现外商直接投资正向溢出主要通过行业内的水平溢出(示范效应、竞争效应和劳动力市场)和行业间的垂直溢出(后向溢出和前向溢出)两种途径来实现,其中垂直溢出的效应较大。与绿地投资相比,跨国并购的知识溢出对于东道国本地的创新和增长效应更大一些、更快一些,而逆向知识溢出主要是通过母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逆向的知识溢出来实现。通过对15个国家的面板数据进行回归模型分析,本文验证了OFDI逆向知识溢出效应的存在,同时发现跨国并购的逆向溢出效应没有绿地投资的逆向溢出效应显著。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杨立生  杨杰  
监测金融市场运行状况对于中央银行维护金融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揭示金融压力溢出对宏观经济的时变非线性效应,采用广义方差分解模型构建金融压力溢出指数;结合MS-VAR模型监测金融压力溢出,进一步实证检验金融压力溢出对宏观经济基本面的影响。研究表明:第一,股票市场与外汇市场是金融压力溢出的重要传递者,而货币市场与债券市场是跨市场金融压力溢出的重要接收者。第二,金融压力溢出指数存在较为明显的两区制,大多数时间处于平稳状态,只有出现极端压力事件时导致金融压力溢出指数急剧上升。第三,金融压力溢出对经济增长的传导效应主要为负向;对物价水平的传导效应主要为正向;对利率水平的传导效应在不同时期是存在差异的。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自磊  张云  
本文通过构建SVAR模型,对美国量化宽松政策与金砖四国的汇率、产出和通胀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量化宽松政策的实施推动了人民币的升值,且较之于巴、俄、印三国,该政策对人民币汇率的正向冲击更加明显;量化宽松政策的实施对巴、印、中三国的产出水平构成了负向冲击,同时该政策对中国产出水平的负向冲击更加持久;量化宽松政策的实施对金砖四国的通胀均构成了正向冲击。文章的实证研究结论表明量化宽松政策对金砖四国的汇率、产出和通胀产生了显著影响,但由于四国在经济结构等方面存在差异,这种影响对四国而言也不尽相同。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刘青  张超  吕若思  
本文基于2000年、2002年、2004年的全国民营企业主抽样调查数据,从人力资本创造与流转的视角,实证研究了跨国公司在华溢出效应的存在性、影响因素和作用渠道。OLS回归和Treatment Effect非参数估计结果稳健地表明,民营企业主的跨国公司工作经历对其所创立企业的经营业绩有显著的正面影响,证实了跨国公司在华存在通过人力资本创造与流转机制的溢出效应。研究进一步显示,制度环境对有效收获人力资本溢出有重要影响。关于人力资本视角下溢出效应发挥作用的渠道,民营企业主的跨国公司工作经历有助于提高其国际视野和企业海外销售比例,这对中国企业"走出去"有所助益。同时,有外企经历的民营企业主更注重知识产...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王新刚  周玲  周南  
以往品牌丑闻溢出效应研究,常常视发讯品牌和受讯品牌来自同一国家而非不同国家,将溢出效应影响因素局限于微观层面而缺乏宏观层面的考虑。本文则从宏观层面,即消费者对品牌来源国国家形象的认知、规范和情感三个方面,研究它们在品牌丑闻跨国非对称溢出效应当中的影响。研究一发现,当发讯品牌和受讯品牌来自于同一(不同)国家,且消费者对该国(两国)先前的国家—产品类别形象感知越好(差异越大),品牌丑闻同化(对比)效应就会越弱(强);类似的逻辑和结论适用于研究二消费者对制度的信任。研究三表明,当消费者的民族认同被激发,若本国品牌发生丑闻,会弱化对同行业其他本国(外国)品牌信念的同化(对比)效应;若外国品牌发生丑闻,可以反转对同行业其他外国(本国)品牌信念的同化(对比)效应。研究结论不仅对品牌丑闻溢出效应做有益补充,且为企业应对丑闻溢出提供重要参考。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黄繁华  王晶晶  
本文运用41个国家2005-2011年的面板数据,基于东道国吸收能力的视角,测算并考察了服务业FDI的R&D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服务业FDI的R&D溢出会对东道国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主要体现在对技术效率的改善上。国内R&D投入对东道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并不显著。第二,东道国吸收能力中,人力资本以及制度因素能够显著促进服务业FDI的R&D溢出,但金融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却阻碍了东道国这一途径的技术吸收。第三,分样本研究中,OECD国家服务业FDI的R&D溢出效应显著,而非OECD国家这一效应并未通过显著性检验。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王新刚  周玲  周南  
以往品牌丑闻溢出效应研究,常常视发讯品牌和受讯品牌来自同一国家而非不同国家,将溢出效应影响因素局限于微观层面而缺乏宏观层面的考虑。本文则从宏观层面,即消费者对品牌来源国国家形象的认知、规范和情感三个方面,研究它们在品牌丑闻跨国非对称溢出效应当中的影响。研究一发现,当发讯品牌和受讯品牌来自于同一(不同)国家,且消费者对该国(两国)先前的国家—产品类别形象感知越好(差异越大),品牌丑闻同化(对比)效应就会越弱(强);类似的逻辑和结论适用于研究二消费者对制度的信任。研究三表明,当消费者的民族认同被激发,若本国品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新刚  李祖兰  周玲  
一直以来,溢出效应就是品牌丑闻领域实践关注和理论研究的热点话题。然而,结合营销实践现象,寻找理论解释,发现以往学者对溢出效应的研究主体偏同质化而非异质化、发生层面最高为行业而非国家、影响因素偏微观而非宏观、发生方向偏同化而非对比效应,应对治理偏治标而非治本。基于此,文章从跨国非对称视角,结合国家形象构成要素,指出品牌丑闻跨国非对称溢出效应研究为未来方向。研究结论不仅将成为品牌丑闻溢出效应理论研究道路上的垫脚石,而且也将为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品牌丑闻溢出效应的治理提供参考和指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