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872)
- 2023(15217)
- 2022(12835)
- 2021(11844)
- 2020(10198)
- 2019(23250)
- 2018(22973)
- 2017(44381)
- 2016(24483)
- 2015(27677)
- 2014(28062)
- 2013(27530)
- 2012(25758)
- 2011(22979)
- 2010(23716)
- 2009(22507)
- 2008(23265)
- 2007(21725)
- 2006(19192)
- 2005(17854)
- 学科
- 济(104056)
- 经济(103895)
- 业(98364)
- 管理(90494)
- 企(88092)
- 企业(88092)
- 方法(45130)
- 财(37210)
- 数学(35474)
- 数学方法(35076)
- 农(33751)
- 业经(32069)
- 制(27150)
- 务(26256)
- 财务(26211)
- 财务管理(26157)
- 中国(26065)
- 企业财务(24808)
- 农业(23235)
- 技术(20112)
- 理论(19901)
- 贸(19069)
- 贸易(19057)
- 体(19054)
- 和(18836)
- 易(18523)
- 划(18216)
- 学(18057)
- 策(18023)
- 银(17905)
- 机构
- 学院(361626)
- 大学(358592)
- 济(149921)
- 经济(146697)
- 管理(140132)
- 理学(118639)
- 理学院(117421)
- 研究(115877)
- 管理学(115588)
- 管理学院(114909)
- 中国(93297)
- 财(76170)
- 京(75803)
- 科学(68496)
- 农(62544)
- 所(59524)
- 财经(58853)
- 江(58684)
- 中心(54361)
- 经(53063)
- 研究所(52826)
- 业大(51467)
- 农业(48928)
- 北京(47863)
- 州(46018)
- 经济学(45406)
- 范(43980)
- 师范(43517)
- 财经大学(43092)
- 经济学院(41019)
- 基金
- 项目(223411)
- 科学(175670)
- 研究(166310)
- 基金(161507)
- 家(139320)
- 国家(137797)
- 科学基金(118777)
- 社会(105359)
- 社会科(99607)
- 社会科学(99576)
- 省(88348)
- 基金项目(85068)
- 教育(76867)
- 自然(75671)
- 自然科(73856)
- 自然科学(73833)
- 自然科学基金(72602)
- 划(72536)
- 编号(68408)
- 资助(66509)
- 成果(56564)
- 部(49928)
- 重点(49686)
- 创(48822)
- 发(47230)
- 课题(46920)
- 制(45524)
- 业(45307)
- 创新(44921)
- 性(43476)
- 期刊
- 济(178880)
- 经济(178880)
- 研究(109247)
- 中国(76796)
- 财(65948)
- 农(59185)
- 管理(57027)
- 学报(53727)
- 科学(49777)
- 大学(41685)
- 农业(39532)
- 学学(39228)
- 教育(38481)
- 融(37281)
- 金融(37281)
- 技术(33755)
- 财经(30512)
- 业经(30418)
- 经济研究(27039)
- 经(26311)
- 业(23453)
- 问题(23307)
- 技术经济(20140)
- 财会(19467)
- 贸(19225)
- 版(18123)
- 世界(17815)
- 现代(17396)
- 商业(17099)
- 国际(16663)
共检索到5628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史美霖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刘萍萍
风险企业作为一种知识型企业,与传统企业的最大不同在于人力资本在资源配置中开始上升为主导地位。风险企业家人力资本在风险企业中主要表现为与其载体的不可分离性、专有性及专用性三大特征。基于此,风险企业设计的激励机制应不同于一般企业,如赋予风险企业家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采用具有期权性质的分期投资方式以及追求良好的声誉效应等机制。
关键词:
风险企业家 人力资本 激励机制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兰玉杰 陈晓剑
企业家人力资本激励约束机制的制度安排是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重要内容,其理论基础主要是经济学中的人力资本产权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管理学中的激励理论。本文认为,企业家人力资本激励约束机制模式的发展趋势是经济学与管理学激励约束模式的融合。因此,本文在对企业家人力资本激励约束机制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有效的企业家人力资本激励约束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企业家人力资本 激励约束机制 政策选择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黄梅波
企业经理人员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黄梅波(厦门大学)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权利冲突。企业所有者追求的是剩余索取权,即所有者扣除其他生产要素报酬之外的企业盈余,而经营者追求的是自身效用的最大化。如何使...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张贻蓉
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中国国有企业家中出现了一种独特的现象:即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家在面临退休的五十八、五十九岁,考虑到自己手中的权力要失效,经不起经济利益的诱惑,走向犯罪的深渊。以至理论界将之概括为“五九现象”来加以研究。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杨浩 肖翌
委托代理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是现代企业理论的两大支柱。后者主要研究企业的性质、企业的扩张以及企业与市场的关系,而前者着重研究企业的产权制度、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和企业内成员之间的代理关系。两者的共同点在于强调企业的契约性、契约的不完备性和由此导致产权制度的重要性。委托代理关系实质上是一种反映产权安排的契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谢雅萍 苏东水
现代经济理论认为,企业是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的合作契约,企业家人力资本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知识经济时代,经理革命背景下,公司经理权滥用的可能性不断加大,不能仅仅依靠企业家激励制度中的约束机制来制约企业家,而必须在激励制度的基础上构建专门的企业家人力资本约束制度,使激励制度和约束制度配合使用,达到解决公司经理权滥用问题、全面激励与约束企业家的目的。
关键词:
企业家 人力资本约束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沈荣
医药代表是目前国际医药行业普遍采用的产品营销制度,同一般营销人员相比,医药代表有着不同的特质。对于医药企业来说,医药代表是企业的关键资源,适当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可以从制度上保证双方的长期利益相容。文章从产权制度、薪酬机制、职业发展、信息机制等几个方面对医药代表激励和约束的特殊性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医药代表 激励机制 约束机制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陈淑妮
一、确立以经济利益为核心的激励机制 1998年11月在里昂举行的八国(美、英、法、德、日等)经济管理研究会议上,专家们达成一个共识:人在工作中的表现取决于三大因素:利益、信念和心理状态。在这三要素中,利益占首位。由此可见,在当今人力资本管理中,物质激励仍是一种重要手段。首先,改善薪酬福利制度使其具有激励功能。一是用拉开档次的方法将同样的总工资水平制造出最高工资来,并且高报酬者是不断变化的;二是员工的薪资高于或大致相当于同行业平均水平,如华为集团所需人才一旦被聘用,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常科
“代理问题”的出现以及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信息的不对称 ,使得建立有效的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成为必要。现代企业经营者的激励约束机制主要包括报酬、控制权、声誉和市场竞争四类。分析这四类机制发挥作用的原因和机理 ,对建立有效的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有着重要的启示。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宗益 张宁
人力资本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最活跃和最特殊的要素,人力资本具有多层次性,不同的人力资本应采取不同的激励措施。笔者在结合国有企业运营实践的基础上对人力资本激励机制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提出了建立国有企业多层次人力资本激励机制的有效模式。
关键词:
人力资本 多层次 激励机制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康霞
一、人力资本激励问题现状分析伴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大多数企业特别是服务性企业虽然已经意识到必须实施有效的内部激励以缓解或降低企业低效运作的障碍,但是,大多仅仅局限于培训、轮岗、奖励等手段,这实际上上忽略了每位员工作为个体的存在有其各自独特的特点,推行的仍然是大规模的无差别激励策略,缺乏对人力资本市场的细分及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郭永萍
现代企业制度是以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为基本特征。企业的所有者不必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而是通过博弈的委托代理契约,将经营决策权授予代理人。但是,由于委托代理双方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契约不完备、目标不一致等原因,往往产生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存在着利益相悖现象,即委托人追求的是资本收益最大化,而代理人则更多追求的是自身效用最大化。因此,探讨建立一套比较完善有效的激励和严格的约束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忠郴 胡誉满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黄舒
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薪酬激励和约束问题越来越突出,甚至成为企业发展的桎梏。很多人认为薪酬是企业的一项成本支出,为了提高企业的利润,采取“减员增效”的政策。本文将融合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的知识,把薪酬视为企业的一项投资,全面分析企业员工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把薪酬作为激发、鼓励和约束员工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而采取的一种管理手段。
关键词:
国有企业 薪酬 激励 约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