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70)
- 2023(14526)
- 2022(12179)
- 2021(11271)
- 2020(9332)
- 2019(21183)
- 2018(20742)
- 2017(39622)
- 2016(20631)
- 2015(22784)
- 2014(21885)
- 2013(21223)
- 2012(19412)
- 2011(17528)
- 2010(17244)
- 2009(15376)
- 2008(14562)
- 2007(12641)
- 2006(10889)
- 2005(9525)
- 学科
- 济(86906)
- 经济(86834)
- 管理(62053)
- 业(61892)
- 企(51674)
- 企业(51674)
- 方法(34660)
- 数学(29538)
- 数学方法(29134)
- 中国(26165)
- 农(23736)
- 地方(22913)
- 业经(21979)
- 技术(21215)
- 财(19008)
- 贸(16336)
- 贸易(16322)
- 农业(16309)
- 易(15813)
- 制(14954)
- 技术管理(14482)
- 学(14437)
- 银(14329)
- 银行(14313)
- 理论(14207)
- 融(14070)
- 金融(14068)
- 行(13829)
- 和(13499)
- 环境(13227)
- 机构
- 学院(277400)
- 大学(275084)
- 济(117177)
- 经济(114975)
- 管理(114359)
- 理学(98778)
- 理学院(97782)
- 管理学(96303)
- 管理学院(95757)
- 研究(89804)
- 中国(68208)
- 京(56453)
- 科学(51711)
- 财(51650)
- 中心(43134)
- 所(41690)
- 财经(41196)
- 江(41154)
- 农(38310)
- 研究所(37729)
- 范(37636)
- 经(37610)
- 师范(37307)
- 业大(36717)
- 经济学(35377)
- 北京(34916)
- 州(33367)
- 院(33086)
- 经济学院(31849)
- 财经大学(30822)
- 基金
- 项目(192016)
- 科学(155332)
- 研究(145829)
- 基金(140342)
- 家(120242)
- 国家(119200)
- 科学基金(105698)
- 社会(95751)
- 社会科(91031)
- 社会科学(91014)
- 省(76599)
- 基金项目(74786)
- 教育(67375)
- 自然(65838)
- 自然科(64489)
- 自然科学(64476)
- 划(63409)
- 自然科学基金(63350)
- 编号(59286)
- 资助(54753)
- 成果(46721)
- 发(46001)
- 创(45799)
- 重点(42630)
- 部(42378)
- 创新(41912)
- 课题(40148)
- 国家社会(40146)
- 教育部(37533)
- 人文(37393)
- 期刊
- 济(128979)
- 经济(128979)
- 研究(80962)
- 中国(58002)
- 管理(45272)
- 财(38914)
- 科学(36131)
- 农(35440)
- 学报(34873)
- 教育(34821)
- 大学(28345)
- 技术(27481)
- 融(26447)
- 金融(26447)
- 学学(26293)
- 农业(24858)
- 业经(23589)
- 经济研究(20965)
- 财经(19630)
- 经(17035)
- 问题(16502)
- 图书(15358)
- 科技(15068)
- 技术经济(14701)
- 商业(13771)
- 业(13752)
- 坛(13053)
- 论坛(13053)
- 贸(12999)
- 理论(12854)
共检索到4136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胡欣悦 王凤姣 汤勇力 周小林
探究跨国研发网络中,研发单元不同程度跨组织边界和国家边界建立知识连接对研发单元双元创新的差异化作用,为研发单元的知识获取策略提供参考。基于华为1999—2019年的国际专利分类(PCT)数据分析,得到以下结论:组织边界和国家边界存在相互作用,跨边界来源知识新颖性收益更高,而内部知识连接和本地知识连接有助于减少研发单元跨边界知识获取的障碍与成本,增强跨国内部知识连接和本地外部知识连接对挖掘性创新的促进作用;跨国知识连接和外部知识连接组合能最大化知识新颖性收益,使得跨国外部知识连接对探索性创新的促进作用最大。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企业可以通过跨国研发网络实现对全球技术资源的充分利用与整合,以开发新技术或新产品为目标的研发项目应选择与自身已有知识库重叠度更低的合作伙伴建立知识连接等相关管理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汤勇力 周小林 胡欣悦
采用1999—2015年华为公司PCT专利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分阶段的跨国研发网络模型,考察研发单元在网络中所扮演的角色,并着重探究守门人角色的演变路径。分析结果表明:华为公司跨国研发网络内的研发单元各自扮演着不同角色,但尚未明显地涌现外部导向型研发单元;除不活跃研发单元外,守门人与内部导向型研发单元构成了跨国研发网络中的主体;研发单元守门人角色的形成主要遵循"不活跃单元-内部导向型-守门人"的路径。通过识别华为公司跨国研发网络中研发单元角色的演变路径,可为企业在研发国际化实践中制定知识获取策略提供经验借鉴。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洋 魏江 江诗松
现阶段,经过一定知识和能力的积累,中国后发企业面临全球化背景下领先企业全方位的激烈竞争。在更加开放和动态的产业中,资源兼具分散和快速变化的特点,协同创新已经成为一种必须的创新战略。那么,中国后发企业如何构建研发网络以通过协同创新实现创新追赶?本文通过对浙江省4个制造企业的多案例分析,探索并提出了后发企业如何通过基于地理边界、组织边界、知识边界的研发网络构建,实现创新追赶的过程与机制。
关键词:
后发企业 创新追赶 研发网络 边界拓展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范拓源 聂晨曦
全球研发网络具有路径依赖效应,创新资源在网络内部自由流动产生乘数效应、循环效应、规模效应和输出效应。加快融入全球研发网络,可以从建设海外离岸创新中心着手。借鉴北京中关村、深圳市、上海张江、武汉东湖等海外离岸创新中心建设模式,提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海外离岸创新中心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范兆斌 苏晓艳
本文从发展吸收能力的角度,首先通过一个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拓展框架,分析了跨国公司研发活动全球化的动因。然后,结合创新价值链理论,对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的拓展,并在此框架下解释了跨国公司全球研发活动网络化的问题。最后,根据吸收能力的因果累积效应,分析了全球研发网络对我国创新价值链动态升级的影响。
关键词:
全球研发网络 吸收能力 价值链升级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符栋良 杨忠直
生态工业园区是企业产业链的特殊形式和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模式。文章对近年来企业研发网络与技术创新以及生态园区的相关发展理论进行梳理,为分析生态工业园区研发网络与技术创新能力的相互影响,揭示生态工业园区研发网络与技术创新能力体系之间的匹配互动关系提供了理论框架,同时也为解决当前我国产业链中存在的可持续发展难题阐明了解决的思路和方向。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甄美荣 郑雪婷 李璐
现实中,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的研发创新活动呈现出三个梯队状态,而这三个梯队并非连续性,而是带有"断崖"式特征,企业间的创新模式、知识吸收与扩散能力以及创新绩效差距非常大。从增强产业协作研发与企业创新关系角度出发,基于71家新能源汽车企业的考察,分析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协作研发网络,并将企业创新模式区分为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研究协作研发网络结构的网络联结强度、网络中心度对不同模式创新的影响。引入企业知识吐纳能力范畴,探索企业知识吐纳能力在网络结构与企业创新关系间的作用。结果表明,网络联结强度对利用式创新没有显著影响,对探索式创新有显著的倒U型作用;网络中心度对利用式创新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对探索式创新有显著的倒U型影响;企业知识吐纳能力正向调节网络中心度对利用式创新的影响,对网络联结强度、网络中心度与探索式创新的倒U型关系有调节作用,但作用方式并不相同。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陈立勇 刘梅 高静
基于制造业129家上市公司2004~2013年面板数据,实证检验网络成员多样性、网络关系强度对二元式创新的影响。研究表明:网络成员多样性、网络关系强度与利用式创新、探索式创新均呈倒U型关系,网络成员多样性的提升将先抑制利用式创新,再抑制探索式创新,而网络关系强度的提升则先抑制探索式创新,再抑制利用式创新。网络关系强度正向调节网络成员多样性与利用式创新的关系,而对网络成员多样性与探索式创新关系的负向调节作用则不显著。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马玎 禹献云 张雅蕊
基于对主体网络位置特征及网络密度对技术研发网络探索式创新影响机理分析,构建网络地位、结构洞以及网络密度影响探索式创新的理论模型;结合2007—2016年215家企业的联合申请专利数据,运用负二项回归分析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网络地位、结构洞均与低碳技术探索式创新呈倒"U"型关系,且网络地位的影响程度高于结构洞;网络密度对网络地位和结构洞与探索式创新之间的关系分别起到正向和负向的调节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打破稀疏网络中心企业的路径依赖、加强稀疏网络中介企业的信息枢纽性、提高紧密网络中介企业的信息异质性、强化紧密网络中心企业的引领示范效应四方面建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郁 杨乃定 王琰 王杜方玫
研发国际化背景下,我国复杂产品供应商被锁定在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全球价值链和研发体系的中低端,从而限制了国内企业创新行为。基于逆向国际化理论、知识获取理论和创新行为理论,研究国内复杂产品研发网络逆向国际化程度对复杂产品供应商创新行为的作用机理。基于182家复杂产品供应商的有效样本数据,对提出的假设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复杂产品研发网络逆向国际化程度与企业创新行为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知识获取能力在上述关系间起中介作用。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曾德明 杨倩 戴海闻
我国高技术企业如何管理、利用其协作研发网络地位与影响力以推动技术创新效率持续提升,需要设计匹配其网络地位的协作研发网络模式。本文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数据包络分析法(DEA)与多维尺度分析法(MDS),分析汽车企业创新网络特征、计算企业技术创新效率,提出协作研发网络模式四象限图,给出一套相对完善的匹配协作研发网络模式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策略。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战仁 杜德斌
全球研发网络投资是跨国公司适应开放式创新要求而新推出的一种研发投资组织类型。关于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网络投资如何实现空间协同治理的研究,学界在概念内涵、关键要素及运行机制等方面尚存在认知差异。基于对现有文献的梳理,针对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网络投资空间协同治理的概念、目的效应及关键要素进行了归纳和分析,并围绕治理的层次结构分析,提出了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网络投资空间协同治理的基本框架。最后指出,需要结合跨国公司的全球整合实践,对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网络投资空间协同治理模式等问题展开进一步研究。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永云 刘杜娟
创新绩效提升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已有研究构建了企业外部研发合作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研究框架,但忽略了知识的网络特性。基于知识基础理论,文章从知识网络视角探讨了外部研发合作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知识网络在其间的作用机制,利用2010—2019年工业机器人领域203家企业的1 117条发明专利数据,采用负二项回归、调节效应检验等方法开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外部研发合作促进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知识网络中心度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倒U”型影响,并对外部研发合作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具有“倒U”型调节效应;知识网络结构洞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倒U”型影响,其正向调节外部研发合作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关系。研究内容丰富了关于外部研发合作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关系的探讨,为知识网络特性在企业创新活动中的复杂作用提供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对企业开展知识管理和优化创新决策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乔军华 杨忠直
基于研发网络节点企业的相对研发效率,定义了研发效率系数,进而建立了一个利益分配的研发效率补偿模型,通过模型求解了该网络博弈的核配置要求条件,并基于博弈的平衡性理论讨论了效率补偿机制的存在性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