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89)
- 2023(12482)
- 2022(10734)
- 2021(10050)
- 2020(8606)
- 2019(20281)
- 2018(19918)
- 2017(38782)
- 2016(20602)
- 2015(23247)
- 2014(23454)
- 2013(23003)
- 2012(21203)
- 2011(18985)
- 2010(18755)
- 2009(17435)
- 2008(17168)
- 2007(15192)
- 2006(12841)
- 2005(11468)
- 学科
- 济(91081)
- 经济(90996)
- 管理(57276)
- 业(56702)
- 方法(47003)
- 企(45907)
- 企业(45907)
- 数学(41368)
- 数学方法(40901)
- 贸(27523)
- 贸易(27515)
- 易(26796)
- 财(24194)
- 农(23286)
- 中国(20993)
- 学(18246)
- 业经(17839)
- 地方(16610)
- 农业(15522)
- 出(14867)
- 务(14521)
- 财务(14479)
- 财务管理(14445)
- 制(14374)
- 理论(14226)
- 企业财务(13541)
- 和(13015)
- 技术(12816)
- 环境(12333)
- 融(12226)
- 机构
- 大学(299051)
- 学院(297215)
- 济(131516)
- 经济(129186)
- 管理(116043)
- 理学(101166)
- 理学院(100097)
- 管理学(98395)
- 研究(98171)
- 管理学院(97850)
- 中国(73714)
- 京(61460)
- 科学(58870)
- 财(58131)
- 所(48933)
- 农(48697)
- 财经(47255)
- 中心(45648)
- 研究所(44723)
- 业大(43973)
- 经(43054)
- 江(42692)
- 经济学(42123)
- 农业(38554)
- 经济学院(38448)
- 北京(37832)
- 范(36759)
- 师范(36387)
- 院(35723)
- 财经大学(35316)
- 基金
- 项目(202752)
- 科学(160208)
- 基金(149881)
- 研究(145666)
- 家(131173)
- 国家(130198)
- 科学基金(111804)
- 社会(93990)
- 社会科(89387)
- 社会科学(89365)
- 基金项目(78773)
- 省(77501)
- 自然(72924)
- 自然科(71298)
- 自然科学(71279)
- 自然科学基金(70024)
- 教育(67337)
- 划(65820)
- 资助(62351)
- 编号(58044)
- 部(46167)
- 重点(46050)
- 成果(45681)
- 发(43504)
- 创(42250)
- 国家社会(39951)
- 教育部(39892)
- 科研(39835)
- 创新(39656)
- 课题(38891)
共检索到4251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夏明 张红霞
本文剖析了贸易增加值度量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概念之间的关系,指出增加值贸易和贸易增加值分析路径的差异。然而在贸易增加值的计算中,增加值率作为对生产与收入关系的一种关键度量,只是作为一个外生变量来处理,这样就无法全面解释为什么我国的增加值率明显偏低。为此,本文基于投入产出框架,对增加值率的内涵及其比较静态性质进行了分析,指出增加值率的高低不只反映技术,也受到各种分配因素的影响。一国增加值率的高低不仅取决于自身的技术努力,也同样与现有的国际分配体系及制度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我国增加值率远低于发达国家,且持续降低在一定程度上正是国际分工背景下技术与分配诸多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
关键词:
贸易增加值 增加值率 投入产出分析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张红霞 夏明
本文研究了分工发展和技术进步对增加值率的影响。首先建立增加值率分析的投入产出模型,并从理论上证明了分工发展和技术进步如何对增加值率产生影响,然后利用WIOD现价和上年价格的世界投入产出表,实证分析国际分工对各国制造业增加值率变化的影响程度。主要结论有:缺乏技术进步和生产效率提高的分工必然导致增加值率的下降,但是伴随着技术进步和生产效率提高的分工则有不同结果;对于发生分工的产品部门,伴随效率提高的分工未必带来增加值率的下降,一定条件下会使得其增加值率上升,对于其他部门,增加值率则会提高。实证结果表明,从1996年至2007年,伴随技术和生产效率改变的国际分工使得某些国家的制造业增加值率上升,比如美国、日本、印度等,而我国
关键词:
增加值率 分工 技术 投入产出技术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邱有梅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技术进步、产业转移和国际贸易对话加强等多重因素的推动下,全球价值链分工模式逐步占据了当今贸易格局的主导地位。由此引发的问题是,在当前的国际贸易分工格局下,一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动机和资源禀赋基础是什么,如何测度一国产业链的完整程度,如何衡量增加值在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分配,作为出口体量世界第一的资源大国,中国在全球贸易浪潮中处于何种地位,产业链自给率和产业结构是否具有国际比较优势,"中国制造"在其中获取了多少的贸易利润,均需要深入研究。本文从总产出和增加值分解模型的视角出发,在上述研究领域进行探索和尝试,希望能为我国提升自身产业链水平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产业链 自给率 增加值 世界投入产出表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林四春 何小锋
首先借用先前投资管理增加值的估算结果,在加总的投资管理增加值的基础上调整了支出法核算公式,提出了金融消费的概念,并估算了金融消费的总量。接着调整了金融业在投入产出表中的核算,重点进行了金融业的结构分析(投入产出系数)。最后引入了宏观交易费用与产业满意度等概念,分析了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定位与规划,同时提出了一些实际的金融业规划政策,批评了盲目发展金融业的思路。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赵春明 江小敏 李宏兵
本文在测算增加值出口和多边增加值全要素生产率指数的基础上,利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和关税数据,系统考察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增加值出口对生产率进步的影响,并细致区分不同国家的增加值出口和不同行业的影响差异,多种方案的稳健性检验和中介效应均证实结论的可靠性。研究发现:首先,无论是总体回归还是分国别回归,增加值出口显著促进了生产率进步,且对美国、欧盟和日韩等发达国家的增加值出口的生产率效应强于对金砖国家和印尼等新兴国家及发展中国家。其次,考虑到中间品贸易自由化的交互影响,增加值出口强化了中间品贸易自由化的生产率效应,且对制造业中间品贸易自由的生产率效应的强化作用要小于对服务业中间品贸易自由化的生产率效应的强化作用。此外,通过中介效应模型验证中间品关税的下降能够增加进口的中间品种类,进而有利于行业生产率的提升。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赵春明 江小敏 李宏兵
本文在测算增加值出口和多边增加值全要素生产率指数的基础上,利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和关税数据,系统考察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增加值出口对生产率进步的影响,并细致区分不同国家的增加值出口和不同行业的影响差异,多种方案的稳健性检验和中介效应均证实结论的可靠性。研究发现:首先,无论是总体回归还是分国别回归,增加值出口显著促进了生产率进步,且对美国、欧盟和日韩等发达国家的增加值出口的生产率效应强于对金砖国家和印尼等新兴国家及发展中国家。其次,考虑到中间品贸易自由化的交互影响,增加值出口强化了中间品贸易自由化的生产率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戴枫 刘瑞翔
文章采用假设抽取的方法厘清了双边增加值贸易统计的三种主流指标,并结合生产侧与消费侧特点,提出一种新的核算指标,对现有增加值贸易理论和方法研究进行了补充。通过对2000—2014年中美56个产业部门的双边增加值贸易进行重新测算、比较和分解,发现在中美贸易中,美国的消费性功能大于生产性功能。单纯计算消费侧的贸易差额高估了中美贸易不平衡,而单纯计算生产侧的贸易差额又低估了中美贸易顺差,只有将生产侧与消费侧相结合才能更客观地反映中美之间的贸易不平衡状况。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中美增加值贸易顺差中生产侧的比重在上升,而消费侧的比重在下降。在行业层面,中国初级产品的增加值更多的是包含在工业制成品中为美国的消费环节而非最终生产环节所吸收;在制造业内部,传统劳动密集型部门的消费侧增加值出口比重下降较为缓慢,技术密集型部门基于消费侧的增加值出口比重下降;在服务业部门,中美增加值贸易一直为逆差,但是在2013年和2014年,中美在最终品服务贸易环节的增加值贸易为顺差。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魏峰 武晓明
文章基于2002年、2005年、2007年、2010年、2012年中国投入产出表和对泰尔指数重新定义,依次分析了全行业和各产业增加值的结构及劳动者报酬结构、生产税净额结构、固定资产折旧结构、营业盈余结构相对中间投入结构的偏离,得出固定资产折旧结构和第三产业增加值结构相对中间投入结构有较大偏离度的结论。认为优化增加值结构需要重点从第三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固定资产核算规则的制定上入手。在忽略技术进步的情况下,增加值结构实际上反映的是中间投入结构,通过调整中间投入结构可以间接优化增加值结构。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魏峰 武晓明
文章基于2002年、2005年、2007年、2010年、2012年中国投入产出表和对泰尔指数重新定义,依次分析了全行业和各产业增加值的结构及劳动者报酬结构、生产税净额结构、固定资产折旧结构、营业盈余结构相对中间投入结构的偏离,得出固定资产折旧结构和第三产业增加值结构相对中间投入结构有较大偏离度的结论。认为优化增加值结构需要重点从第三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固定资产核算规则的制定上入手。在忽略技术进步的情况下,增加值结构实际上反映的是中间投入结构,通过调整中间投入结构可以间接优化增加值结构。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刘似臣 汪娅兰
在全球价值链(GVC)背景下,出口国内增加值的核算不仅能真实反映一国贸易的发展水平,而且对于一国国际竞争力指标的测算也同样重要。本文基于贸易增加值核算法(KPWW),利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在2016年最新发布的2000—2014年世界投入产出数据表分行业测算中国服务出口国内增加值,并与传统贸易统计方法下的出口额进行比较,发现传统方法下服务业整体和分行业层面均被不同程度高估;进一步测算了中国30个服务行业出口的国际市场占有率(IMS指数)和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指数),发现在全球价值链背景下,中国的竞争优势仍体现在传统服务行业,而在具有高附加值的新兴行业则处于显著的劣势地位。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刘似臣 汪娅兰
在全球价值链(GVC)背景下,出口国内增加值的核算不仅能真实反映一国贸易的发展水平,而且对于一国国际竞争力指标的测算也同样重要。本文基于贸易增加值核算法(KPWW),利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在2016年最新发布的2000—2014年世界投入产出数据表分行业测算中国服务出口国内增加值,并与传统贸易统计方法下的出口额进行比较,发现传统方法下服务业整体和分行业层面均被不同程度高估;进一步测算了中国30个服务行业出口的国际市场占有率(IMS指数)和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指数),发现在全球价值链背景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曾小慧 战岐林
文章测算了中国出口贸易的本地增加值率(DVAR),发现中国的DVAR在国际比较之中处于较高位置,但与主要贸易伙伴相比略低。对中国台湾地区和韩国的出口DVAR较低的主要原因是中国较多地使用了来自两个国家(地区)的进口投入,而且出口占比较大的行业其DVAR偏低。中国DVAR能够达到较高水平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的生产之中采用了较多的国内投入,1998年和2008年的金融危机进一步减少了进口投入的使用,提高了中国DVAR。
关键词:
本地增加值率 出口贸易 WIOD数据库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杜运苏 彭冬冬
本文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基于最新的2000—2014年世界投入产出表,首先构建并分析了全球增加值贸易网络特征,然后实证检验了制造业服务化对全球增加值贸易网络地位的影响。结果表明:制造业服务化在总体上有利于提高一国在全球增加值贸易网络中对核心资源的控制能力,促进该国网络地位的提升;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信息服务化对网络地位的影响要大于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运输、分销等;随着制造业在全球增加值网络中地位由条件分布的低端向高端变化,制造业服务化的影响呈倒U型趋势。在制造业服务化发展趋势的大背景下,中国应抓住契机,加快服
关键词:
制造业服务化 增加值贸易 社会网络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雷建新
提高我县工业增加值率雷建新工业增加值率是增加值与总产值的比值。增加值直接衡量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加值率越高,经济效益越好。我县工业经济已开始驶入快车道,但增加值总量却不尽人意,且增加值率明显偏低,理当引起高度重视。这里,本文以第三次工业普查资料对我...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李俊 马风涛
利用1995~2011年的世界投入产出表,对中国制造业产品的服务增加值比例进行了测算,大部分制造业产品的服务增加值比例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制造业的服务化水平不断提升。国内服务增加值比例在1995~2011年间呈现波动特征,而国外服务增加值比例的增幅较为明显。电气和光学设备产品的国内外服务增加值水平显著提高,其中批发贸易和经纪贸易、金融业、设备租赁及其他业务贡献的增加值较高,但还有提升空间。面板模型回归结果表明,制造业部门产品的国内外服务含量均能显著提升部门的全要素生产率和产出水平。制造业部门应继续提高产品的国内外服务增加值比例,积极利用国内外服务产品的中间投入,提升制造业部门的服务化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增加值核算体系下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的国际分工地位与竞争力研究——基于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的上游度指数与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分析
中国数字贸易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思路与分析框架
中日贸易中的隐含碳排放——基于跨国投入产出表的分析
基于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的我国出口增加值核算
国际贸易结构及对经济贡献的跨国比较——基于OECD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的分析
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上升背后的事实——基于投入产出表的结构性视角
增加值视角下的中国国家价值链分工——基于改进的区域投入产出模型
投入数字化与制造业出口国内增加值——基于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的经验分析
基于投入产出表的隐含问题计算方法辨析——以中国增加值出口隐含国内碳排放强度计算为例
中美贸易与气候变化——基于投入产出法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