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52)
2023(11084)
2022(9414)
2021(8357)
2020(7292)
2019(16596)
2018(16018)
2017(31093)
2016(17322)
2015(19163)
2014(19076)
2013(19012)
2012(17695)
2011(15928)
2010(15851)
2009(14709)
2008(14667)
2007(13266)
2006(11437)
2005(10003)
作者
(53719)
(45351)
(45226)
(42872)
(28415)
(21936)
(20625)
(17866)
(16881)
(15821)
(15411)
(14925)
(14320)
(14318)
(14198)
(14161)
(14099)
(13377)
(13022)
(12951)
(11566)
(11104)
(10928)
(10385)
(10078)
(10061)
(10016)
(9925)
(9200)
(9183)
学科
(74673)
经济(74602)
(47733)
管理(46434)
方法(37428)
(36040)
企业(36040)
数学(33956)
数学方法(33704)
(21171)
(21067)
中国(17979)
(16336)
(16154)
贸易(16152)
(15751)
农业(14807)
业经(14766)
地方(14053)
(12025)
(11457)
财务(11443)
财务管理(11416)
企业财务(10774)
收入(10674)
环境(10673)
(10479)
银行(10413)
技术(10333)
(10260)
机构
大学(256002)
学院(253797)
(108867)
经济(106955)
管理(95067)
研究(88938)
理学(83447)
理学院(82471)
管理学(81036)
管理学院(80587)
中国(64547)
科学(57673)
(55573)
(52877)
(47200)
(47078)
业大(45303)
农业(44675)
研究所(43639)
中心(40442)
财经(38472)
(37179)
(35134)
经济学(35008)
北京(32379)
经济学院(32180)
(31249)
(31095)
师范(30754)
农业大学(29671)
基金
项目(177027)
科学(138050)
基金(130211)
研究(119590)
(117644)
国家(116725)
科学基金(97943)
社会(77976)
社会科(74098)
社会科学(74072)
基金项目(69246)
(68868)
自然(65555)
自然科(64118)
自然科学(64094)
自然科学基金(63027)
(58977)
教育(54897)
资助(53272)
编号(45700)
重点(40572)
(39352)
(38129)
(36744)
成果(35674)
计划(35293)
科研(35262)
创新(34535)
国家社会(33390)
教育部(33043)
期刊
(109711)
经济(109711)
研究(68645)
学报(50436)
(48709)
中国(43583)
科学(42736)
(36388)
大学(36304)
学学(34834)
农业(32959)
管理(31464)
(19690)
金融(19690)
技术(19605)
经济研究(19602)
教育(19462)
财经(19067)
(18578)
业经(17568)
(16455)
问题(15469)
(14014)
技术经济(13599)
业大(13391)
(13368)
统计(12707)
商业(12325)
科技(12066)
(11558)
共检索到3574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志刚  
本文从对跨国人均GDP差异的现实分析出发,首先利用ShorrockS经典的不平等分解方法对最新的权威国际经济数据库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劳均GDP或劳动生产率对跨国人均GDP差异影响显著;对劳均GDP差异因素分解,结果表明TFP对其影响力在逐步上升,尤其对于中高收入组国家。其次,通过建立TFP增长的跨国面板数据模型,系统分析TFP增长率背后的决定因素,实证结果表明:有利于提高TFP增长率的解释变量包括城市化率、贸易开放度、外商直接投资、政府教育投入,不利于TFP增长率的解释变量包括资本品价格、宏观税负、老龄化人口比例、高等教育失业人口比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互联网经济、低学历失业者对不同收入组国...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小克  胡巧丽  
偏向性技术进步代表技术进步的一般形态,然而,鲜有文献从偏向性技术进步视角分析全要素生产率(TFP)演变的特征及其来源。本文基于标准化要素增强型CES生产函数,使用跨国层面的数据系统考察了偏向性技术进步视角下TFP增长的收敛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第一,国家间技术进步表现出明显的要素偏向,不同类型国家间偏向性技术进步情境下,TFP增长大致以1999年为界,其平均离散程度呈现先缩小后扩大趋势。第二,不同类型国家皆表现出明显的绝对β收敛,发达国家在整个样本期间始终保持条件β收敛态势,资本偏向性技术进步国家的TFP增长经历了先发散后向自身稳态水平靠近的演变阶段,而劳动偏向性技术进步国家的TFP演变趋势与之相反,这与长期依赖资本投入驱动产生的负面效应日益凸显有关。与同比增长率法相比,本文使用几何平均增长率法计算的TFP增长率降低了生产率波动对收敛检验结果的影响,其条件β收敛检验模型结果更为可靠。第三,教育水平提升、产业结构转变、要素禀赋结构优化、经济自由度提升等都有利于促进偏向性技术进步视角下TFP增长,而政府规模过度扩张引起生产率损失,该结论在考虑内生性、因变量选择性偏差和删除样本离群值后亦成立。因此,推进经济社会结构性改革对于发展中国家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生产率差距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田娜  
20世纪60年代以后,东亚经济的高速发展,特别是80年代中韩经济的快速发展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本文利用增长会计法和Malmquist指数法对中国和韩国的经济增长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2002~2009年中国全要素增长率的贡献率从1981~2001年的23.29%上升到28.88%,全要素增长率的贡献超过了劳动投入的贡献率。1981~1998年期间韩国的经济增长率为7.64%,其中,60%以上是靠资本投入来实现的,25%是依靠劳动的投入,但在1999~2009年期间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率达到了42%,中国与韩国的经济增长开始走向依靠技术进步和创新发展的道路。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董桂才  朱晨  
增长核算法的测算结果显示中国2位数编码工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存在显著的行业差异。总体来看,劳动密集型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较快,而垄断程度较高的资本密集型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较慢。进一步的实证分析显示,市场结构、对外贸易、产权结构和技术改造经费投入等变量的增长率与各工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正相关,而FDI增长率和资本深化增长率则与TFP增长率负相关。本文研究结论的政策含义是:如果在产业政策、对外贸易政策、科技政策以及外资政策方面作出适当调整,我国工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还存在巨大的上升空间。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胡晓珍  杨龙  
文章利用熵值法拟合环境污染综合指数,将其作为经济的非理想产出纳入非参数DEA-Malmquist指数模型,测度了1995-2008年中国29个省份的绿色Malmquist指数,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的绿色Malmquist指数、绿色技术效率和绿色技术进步率对区域经济增长差距的影响及其时间演化趋势。研究表明:样本期内,我国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考虑环境污染因素后,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显著下调,技术进步率的差异是地区经济增长差距的主要原因;我国的绿色Malmquist指数整体上不存在绝对收敛趋势,只有东部地区呈现较典型的俱乐部收敛特征;在控制投资率、从业人员增长率与环境治理力度后,各地区均表现出...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威  陈书章  马恒运  
根据2004-2008年中国23个省市奶牛场统计数据,采用多产出随机距离函数估计方法,测算全国和各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研究结果表明,原料奶生产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较为缓慢,技术效率改善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动力,规模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潜力较大,技术水平退步是阻碍TFP增长的主要原因;主产区与非主产区之间存在增长差异,且非主产区的全要素生产率进步更快。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炜  范洪敏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需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实现制度创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以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文章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对我国30个省份1998-2012年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度并考察全要素生产率变化趋势、阶段特点、区域差异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全国1998-2012年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长率为0.1%,增长来源主要是技术水平的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省际差异较大,而区域表现出一定的趋同。1998-2012年间,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无变化,两个地区虽技术水平变化增长0.3%,但技术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平  
生产率表征的是投入要素的产出效率,而全要素生产率则是指所有可观测投入要素的产出效率。以索洛增长模型和"索洛余值"为基础,衍生出乔根森增长核算框架,并成为测度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及其增长贡献的重要方法。以生产前沿面为基础的数据包络分析(DEA)和随机前沿分析(SFA)则从微观层面测度厂商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并能进一步分解为技术进步(技术变化)和技术效率提升;它们与产业结构转换是提升宏全要素生产率的三大途径。在对三大途径具体影响因素进行系统梳理基础上,从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助力企业提质增效、引导产业结构转换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赵成柏  毛春梅  
本文运用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法测度了我国各地区1995—2007年碳排放约束下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构成。估计了在碳排放约束和传统情形下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及其构成,并检验两种情况下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构成的差异。主要结论有:碳排放约束条件下东部地区TFP增长最快,西部地区增长最慢,中部地区则均介于二者之间;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水平不断提高,技术效率变化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源泉,但在碳排放约束情况下不及传统全要素生产率高;在28个省市区中,有8个地区至少移动生产可能性边界1次;本文还实证考察了人均GDP、工业化水平、技术无效率水平、劳均资本、能源强度和开放度等因素对在碳排放约束条件下全要素生产率影响效果,并据此给出了一些政策性建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苏洪  刘渝琳  
本文分析了"初始规模条件路径依赖"、"文化堕距阻碍"和"制度约束陷阱"3种潜路径对TFP增长存在的负向影响,并建议政府实施让权和限权,加大人力资本积累,从而将潜路径对TFP的负向影响降到最低。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滕泽伟  
本文以服务业为研究对象,采用共同前沿、Dagum基尼系数和Kernel密度估计方法探讨了碳排放约束下我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地区差异、动态演进和影响因素等问题。研究发现,我国服务业碳排放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特征,总体差距的主要来源是超变密度,其次是地区内差异,地区间差异的贡献率最低。我国服务业碳排放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存在不同极化特征和“俱乐部收敛”趋势。服务业碳排放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支持“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外商直接投资对服务业碳排放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作用表现为正向不显著,能源消费结构对服务业碳排放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显著为负,行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显著促进了服务业碳排放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本文的研究对于识别不同区域之间服务业碳排放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差异,实现服务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梁俊  龙少波  
通过拓展的非径向非角度的DEA模型和Luenberger生产率指标,在估算了农业污染的前提下,计算了中国农业绿色TFP的增长,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农业绿色TFP目前增长较慢,且区域差异明显;农业技术效率改善缓慢,技术进步是农业绿色TFP增长的主要源泉;如果忽视环境约束,将导致农业TFP增速的明显高估;农业税的减免促进了农业绿色TFP增速的提高,而农业财政支出的影响并不明显;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和农业贸易条件阻碍了农业绿色TFP增速的提高。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刚  刘灵芝  
水禽产业快速发展离不开技术进步的贡献。准确审视水禽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演进规律,探讨不同阶段水禽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提升策略十分重要。基于中国水禽体系产业经济团队的调研数据和固定观测点数据,结合有关年鉴整理出水禽的投入和产出数据,运用GIS技术分析后得出结论:2010—2018年水禽产业时空演进特征为"东退西进,北向南移"。结合永续盘存法和索洛余值,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Malmquist)估算全国29个省份水禽TFP指数,比较各地区的TFP增长率和贡献率,进而分析此期间的时空演进规律,结果显示:2014年TFP增长率大幅下跌,2015年又逐渐上升,2016年以后才趋于平稳增长,概括水禽TFP增长率的时空变化规律为先降后升的"U"型走势。运用Tobit模型分析其变动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受H7N9突发事件影响,水禽产业劳动力投入和资本投入发生了改变,主要影响因素为水电及燃料动力投入、基础设施维护及新增投入、疫苗防疫及医疗投入等,这些因素对水禽TFP增长的时空变动影响显著,进一步说明水禽技术效率有待提升,风险规避机制有待完善。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陶磊  刘朝明  胡敏杰  
能源既是经济发展的促进因素,同时也是一个制约因素。为了保持国民经济的稳定、持续和健康发展,需要研究经济增长与能源投入之间的关联关系。文章的创新主要体现在:引入了能源要素对C-D生产函数模型进行了拓展,通过统计实证揭示了经济增长与生产要素投入之间的比例关系,以及能源增长与GDP增长之间的比例关系。揭示这些比例关系,对我们认识经济增长的规律是一个必要的前提条件。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效俐  刘娜娜  
利用Sequential Malmquist指数方法评价中国29个省份1998—2012年高校科技创新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并将其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变化、纯技术进步和规模报酬变动,继而对高校科技创新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其分解的差异及收敛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高校科技创新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呈现增长态势。其中,全部省份的高校科技创新均实现了技术进步,但高校科技创新纯技术效率则显著下降,且总体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高校科技创新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其分解在区域层面和省级层面均不同程度上存在空间分布差异;高校科技创新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其分解的σ指标值呈现波动下降态势,并且各指标值均存在显著的绝对β收敛。最后,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