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572)
2023(11875)
2022(9671)
2021(8733)
2020(7370)
2019(16555)
2018(16035)
2017(31217)
2016(16468)
2015(18428)
2014(18089)
2013(18224)
2012(16670)
2011(14618)
2010(14835)
2009(13923)
2008(14302)
2007(13020)
2006(11302)
2005(10539)
作者
(46284)
(38565)
(38460)
(36364)
(24988)
(18454)
(17627)
(14982)
(14639)
(14123)
(13141)
(13124)
(12586)
(12086)
(11996)
(11774)
(11535)
(11250)
(11219)
(11144)
(9551)
(9534)
(9426)
(8877)
(8731)
(8617)
(8593)
(8523)
(7650)
(7513)
学科
(87777)
(81828)
经济(81742)
(80163)
企业(80163)
管理(70224)
方法(40838)
数学(32506)
数学方法(32364)
(29788)
业经(28904)
(28287)
(22491)
财务(22472)
财务管理(22446)
企业财务(21396)
技术(21180)
(19359)
贸易(19349)
农业(19039)
(18973)
中国(18068)
(15255)
(14335)
(14126)
理论(14036)
(13514)
(13153)
技术管理(13043)
企业经济(12299)
机构
学院(247452)
大学(242305)
(113075)
经济(111321)
管理(107747)
理学(92562)
理学院(91863)
管理学(91070)
管理学院(90600)
研究(71900)
中国(59326)
(53237)
(49149)
财经(42687)
(38921)
(38561)
科学(38308)
(37611)
中心(34954)
经济学(34600)
(34350)
业大(32822)
经济学院(31715)
商学(31605)
财经大学(31520)
商学院(31356)
农业(30377)
北京(30360)
研究所(30322)
(29677)
基金
项目(159323)
科学(128483)
研究(120648)
基金(119144)
(101032)
国家(100128)
科学基金(89366)
社会(80677)
社会科(77034)
社会科学(77014)
基金项目(62479)
(61843)
自然(55500)
教育(54479)
自然科(54335)
自然科学(54328)
自然科学基金(53491)
(49774)
资助(48815)
编号(48246)
成果(37814)
(37501)
(36942)
(36707)
重点(34499)
国家社会(34498)
(33947)
创新(33663)
人文(32642)
(32530)
期刊
(122052)
经济(122052)
研究(70875)
(45630)
中国(44724)
管理(43975)
(35790)
学报(29575)
科学(29556)
技术(25820)
农业(25304)
(23806)
金融(23806)
大学(23676)
学学(22295)
财经(22274)
业经(22158)
经济研究(20150)
(19179)
教育(18781)
(17129)
技术经济(16765)
问题(16210)
(15898)
世界(14239)
财会(13642)
商业(13293)
国际(13175)
现代(12277)
理论(11981)
共检索到3711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晓亮   李冬   史慧芳  
出口产品质量提升既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企业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突破口。以外国在华专利申请为表征的跨国技术信息流动如何影响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是研究以“引进来”促进“走出去”的一种崭新形式。基于中国微观数据研究发现,外国在华专利申请显著地促进了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显示,本土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和出口产品结构优化是促进产品质量提升的重要途径。异质性分析表明,在技术信息含量方面,外国发明专利授权对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作用更强。此外,外国在华专利申请的质量提升作用在国有企业与一般贸易企业中更为突出。上述结论对中国企业更好地利用外国技术资源、提升出口国际竞争力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杨秀云   刘岳虎   高拴平  
技术融合是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的关键。以质量为抓手推动中国迈向贸易强国的背景下,研究技术融合究竟如何影响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问题尤为重要。使用2000—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作为研究样本,构建固定效应模型,系统考察技术融合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技术融合的深化显著提升了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异质性分析表明,技术融合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作用在非国有企业、非外资企业以及沿海企业中表现更为突出。机制检验发现,技术融合深化能够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以及固定成本投入效率,最终实现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市场化程度以及政府支持力度会在技术融合提升企业出口产品质量过程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因此,应进一步深化技术融合,搭建高效的交流合作平台,加速优质要素资源流动,重点培育本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出口产品质量升级。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杨秀云   刘岳虎   高拴平  
技术融合是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的关键。推动中国迈向贸易强国的背景下,研究技术融合究竟如何影响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问题尤为重要。使用2000—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作为研究样本,构建固定效应模型,系统考察技术融合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技术融合的深化显著提升了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异质性分析表明,技术融合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作用在非国有企业、非外资企业以及沿海企业中表现更为突出。机制检验发现,技术融合深化能够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以及固定成本投入效率,最终实现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市场化程度以及政府支持力度会在技术融合提升企业出口产品质量过程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因此,应进一步深化技术融合,搭建高效的交流合作平台,加速优质要素资源流动,重点培育本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出口产品质量升级。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宋跃刚   王紫琪  
充分发挥外国在华专利申请的企业出口产品范围调整效应,是实现高质量“引进来”与高水平“走出去”深入结合的有益尝试。本文基于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库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国海关数据库的匹配数据,检验了外国在华专利申请对企业出口产品范围的影响效果及作用机制,进一步从动态资源再配置、生存分析视角分别探究外国在华专利申请对行业出口产品范围与企业出口持续期的影响。研究发现:外国在华专利申请通过“生产率效应”“成本节约效应”提升出口效率,通过“出口产品结构升级效应”“质量提升效应”提高出口质量,从而扩大企业出口产品范围。且这种影响在出口规模较大、沿海省份、外资企业中更为显著。进一步分析表明,外国在华专利申请能够延长企业出口持续期,其资源再配置效应是调整行业出口产品范围的重要渠道。本文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国多产品出口企业有效应对外部环境变化提供新思路、为我国“稳外贸”政策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与有力支撑。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陈明明   杜鹏飞   方紫意  
出口产品质量事关我国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及企业国际竞争力,而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变革着外贸企业的生产函数和要素组合,对出口产品质量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基于数字化视角,通过手工整理计算2012-2015年中国上市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标,并与同期中国海关进出口数据库进行匹配,实证检验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显著促进了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延长生产迂回长度、深化分工网络为出口产品质量提升创造了先进技术外溢条件;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为出口产品质量提升创造了充足资源投入条件;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促进人力资本积累为出口产品质量提升创造了高级劳动力条件。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叶  张天硕  曲如晓  
本文基于多产品出口企业贸易理论,构建了海外专利申请影响企业出口产品范围的理论模型,并利用中国2007—2013年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专利申请数据,实证检验了中国企业海外专利申请对企业出口产品多元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海外专利申请显著提升了企业出口产品多元化水平;专利质量的提升是出口产品多元化提升的主要原因;目的国模仿能力和知识产权制度的成熟度是海外专利发挥作用的关键因素。本文的研究不仅为企业进行海外专利申请提供了决策参考,同时对促进我国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冠宇   马野青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浪潮下,信息化建设能否助力培育出口竞争新优势,是关乎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本文基于2002—2014年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出口数据,借助“两化融合试验区”的准自然实验,利用双重差分法评估了信息化建设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信息化建设能显著促进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且对不同类型企业存在异质性影响;机制分析发现,信息化建设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与创新效率,以及降低中间品进口价格与出口信息成本来实现;拓展性分析发现,信息化建设还会促进企业出口规模增加与出口市场拓展;进一步研究发现,信息化建设存在明显的后发优势,后批“两化融合试验区”建设带来的出口产品质量提升效应较前批更强。本文的研究为“信息化”与“走出去”两大发展战略能否实现良性互动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撑与经验证据。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张晴   于津平  
本文理论剖析投入数字化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结构的影响机理,并基于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中国海关进出口数据库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展开经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投入数字化能够显著提升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结构,主要表现为有意识淘汰性能落后的低质量产品,将有限的资源更多投向靠近质量前沿的高质量产品进行生产并出口。机制检验发现,投入数字化主要通过对企业内部产品质量差异化调整、边际成本差异化调整与产品转换能力提高效应这三条渠道,来优化出口产品质量结构。异质性检验显示,相对于中小微型、低国际市场竞争行业、资源型城市企业组,投入数字化对大型、高度国际市场竞争行业、非资源型城市的企业组的出口产品质量结构优化效应更为显著。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刘灿雷  王永进  李宏兵  
在对外贸易取得骄人成绩的同时,中国出口企业间的产品质量却日益分化。本文利用2000-2006年中国海关进出口贸易数据,结合相关分解方法验证了出口产品内的质量分化趋势。在此基础上,采用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考察了出口产品质量分化对工资不平等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出口产品内的质量分化整体上加剧了中国的工资不平等。影响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出口产品质量分化一方面通过技能溢价机制扩大了高低技能群体间的工资差距,另一方面可能通过利润分享机制扩大了残差工资不平等、企业间工资不平等以及高技能群体内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王永进  刘卉  
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企业出口、研发决策和专利申请的动态结构模型,并采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专利申请数据库以及海关数据库,研究了专利申请和出口对企业生产率的动态影响。研究发现,企业的出口参与和研发投入的增加,能够通过专利申请的概率变化使得企业未来期望的增加值变大,进而提高企业的生产率水平。同时,高生产率的企业也会自发选择进入国外市场和进行研发投入,从而进一步促进生产率的提高。反事实模拟的结果表明,在企业生产过程中,专利申请具有重要的作用。当关闭所有专利申请渠道时,出口对生产率的影响将下降6.12%;当关闭出口渠道时,专利申请渠道对生产率的影响则会降低3.11%。这充分表明了出口和专利申请之间存在着互补效应。本文的结论为中国坚持对外开放政策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协同发展提供了新的依据。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王明涛  谢建国  
运用2001—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和海关贸易数据库合并数据,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为外生冲击事件,实证分析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下降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FTA)引致的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下降显著提升了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对非核心产品出口质量的促进作用较大。机制检验结果表明,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下降通过加剧市场竞争,倒逼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异质性分析显示,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与企业生产率、国家类别等因素有关。此外,研究还显示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下降降低了出口价格,使得中国出口产品具有“物美价廉”效应。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余号  殷凤  
文章基于异质性企业的产品质量升级模型,将数字化转型决策引入其中,研究企业的贸易数字化转型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理论研究发现,贸易数字化通过增强企业的柔性生产力提高质量改进的固定成本效率,从而促进出口产品质量提升。借助大数据爬虫技术,识别企业自建主页以及使用国内电商平台或跨境电商平台的具体情况,据此构建测度企业贸易数字化水平的指标。实证研究发现,企业提高贸易数字化水平能显著提升出口产品质量,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问题讨论后,该结论依旧稳健可信。进一步机制检验发现,柔性生产力是贸易数字化提升出口产品质量的重要渠道,且考虑不同样本期和替换新指标后该机制依旧稳健,特别是小微型、劳动密集型、初创型或一般贸易企业进行贸易数字化转型,更能通过该机制提升出口产品质量。数字技术的异质性分析发现,采用跨境电商平台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效应最大。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刘文革  耿景珠  杜明威  
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工业机器人的使用成为制造业智能化的重要表征,并对出口贸易产生了愈发深远的影响。研究使用中国2000—2014年行业层面的机器人应用数据、企业层面的机器人进口数据以及中国企业和产品层面的两类微观数据,检验工业机器人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企业和产品层面的实证结果均表明,工业机器人的使用能够显著促进中国出口产品质量升级。且在考虑工具变量的因果识别、样本选择偏误及多重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基于进口工业机器人的准自然实验同样稳健,且促进效应随引进时间递增。机制分析表明,工业机器人主要通过全要素生产率提振、企业创新能力增强和劳动要素升级三个渠道提高企业出口产品质量。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兰健  张洪胜  
提升出口产品质量是建设贸易强国的重要方面。本文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2000—2009年的合并数据,研究了城市集群商业信用对我国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集群商业信用对出口产品质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集中体现在促进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以及东部地区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上。具体机制是集群商业信用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促进了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高。在控制集群企业数目和集聚程度后,结论保持稳健。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以及依据企业是否更换经营地点构造拟自然实验检验都证实了本文的基本结论。本文的研究结论是应重视集群商业信用等非正规融资在促进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方面的关键作用。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高晓娜  兰宜生  
本文采用高度细化的出口贸易数据和工业企业数据,考察了产能过剩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产品的同质化水平越高,则产能过剩对出口产品质量的负面影响越大。进一步分析,企业生产率越低,产能过剩对出口产品质量的负面效应越大;产能过剩对本土企业和低端产品的质量抑制效应要显著高于外资企业和高端产品。因此,应对不同性质的产品和企业应采取差异化的去产能政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