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989)
- 2023(23065)
- 2022(19791)
- 2021(18084)
- 2020(15358)
- 2019(35280)
- 2018(34909)
- 2017(66085)
- 2016(36462)
- 2015(40887)
- 2014(40706)
- 2013(40089)
- 2012(37518)
- 2011(34120)
- 2010(34447)
- 2009(31710)
- 2008(31332)
- 2007(28232)
- 2006(24716)
- 2005(22047)
- 学科
- 济(147335)
- 经济(147174)
- 管理(103047)
- 业(100172)
- 企(82292)
- 企业(82292)
- 方法(64921)
- 数学(55627)
- 数学方法(54870)
- 中国(40990)
- 农(40365)
- 财(36879)
- 学(33964)
- 业经(33742)
- 地方(32753)
- 贸(28841)
- 贸易(28822)
- 易(27907)
- 农业(27371)
- 制(27258)
- 技术(25792)
- 理论(25024)
- 银(24187)
- 银行(24091)
- 融(24046)
- 金融(24040)
- 行(23037)
- 和(23017)
- 务(22974)
- 财务(22881)
- 机构
- 大学(525129)
- 学院(522906)
- 济(204948)
- 经济(200418)
- 管理(198278)
- 研究(181674)
- 理学(171031)
- 理学院(168978)
- 管理学(165617)
- 管理学院(164673)
- 中国(134787)
- 科学(116462)
- 京(112920)
- 农(96749)
- 所(94031)
- 财(93933)
- 研究所(86016)
- 业大(83594)
- 中心(82515)
- 江(78998)
- 农业(76334)
- 财经(74883)
- 北京(71311)
- 范(70451)
- 师范(69604)
- 经(68007)
- 院(65549)
- 州(63899)
- 经济学(61332)
- 技术(58185)
- 基金
- 项目(354464)
- 科学(276237)
- 基金(254409)
- 研究(251780)
- 家(225514)
- 国家(223639)
- 科学基金(189516)
- 社会(156343)
- 社会科(148062)
- 社会科学(148021)
- 省(140300)
- 基金项目(134246)
- 自然(125974)
- 自然科(123102)
- 自然科学(123060)
- 自然科学基金(120854)
- 划(119025)
- 教育(117074)
- 资助(105502)
- 编号(101880)
- 成果(83526)
- 重点(80546)
- 发(77371)
- 部(76932)
- 创(74773)
- 课题(71764)
- 创新(69592)
- 科研(68391)
- 计划(66708)
- 大学(65161)
- 期刊
- 济(225359)
- 经济(225359)
- 研究(149192)
- 中国(104856)
- 学报(93164)
- 农(87566)
- 科学(81435)
- 管理(72734)
- 财(71041)
- 大学(68841)
- 学学(64712)
- 教育(61527)
- 农业(59875)
- 融(47011)
- 金融(47011)
- 技术(45688)
- 业经(37520)
- 财经(35997)
- 经济研究(35611)
- 业(32129)
- 经(30898)
- 问题(29531)
- 图书(28503)
- 版(26585)
- 科技(26365)
- 技术经济(25322)
- 贸(24445)
- 统计(24066)
- 业大(23897)
- 理论(23471)
共检索到7761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琳 郭立宏 杨敏利
以1999—2018年60个国家两两之间共同发明的PCT国际专利数据构建跨国合作创新网络,通过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和多维尺度分析法分析该网络的整体结构特征、节点中心性和节点间合作强度的演化过程,并运用QAP回归分析探究跨国合作创新关系变化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跨国合作创新网络的连通性不断增强、联系更加紧密、小世界特性逐渐凸显、位置优势分配也趋于平衡;美国、德国和英国一直占据着网络的重要位置,位于次重要位置的国家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跨国合作创新的空间分布不均衡问题逐步改善,但仍集中于少数技术创新水平较高的国家之间;在网络演化过程中,地理距离、文化距离和语言差异对跨国合作创新程度具有负向影响;相反,技术距离发挥积极作用,其中,地理距离的影响逐渐减小,技术距离和语言差异的影响却不断增大。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群勇 杜梅慧
本文利用2011—2019年40个国家之间的跨国合作专利数据库构建了跨国合作创新网络,并利用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对外开放度指数研究这一问题。时间指数随机图模型(TERGM)社会网络模型结果显示,跨国合作创新不断扩展和深化;对外开放度对跨国合作创新的建立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国家的对外开放度越高,越容易与其他国家建立合作创新关系;两国对外开放度的差距对合作创新有显著的负向作用;对外开放对合作创新的影响并不受制于国家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和创新水平。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胡成 李明星 张梦娟 朱晓钰 管可毅
以江苏大学与3家企业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和回归分析方法,选取发明人个数、IPC分类号个数、权利要求数、同族专利数量、引证文献数量、被引文献数量、审查时间等专利指标,多角度量化研究专利维持时间。研究结果表明,校企发明专利维持时间的影响因素存在较大差异,各个因素对发明专利维持时间的影响程度在不同主体之间也呈现出较大差异性。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张国炎 张熙鸣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2000年至2009年上海的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的现状,并从发明专利的技术部类比较分析了上海发明专利的创新能力。由于专利可以通过PCT途径申请及发明人可以同时获得发明专利的授权,所以本文又专门针对上海PCT发明专利的申请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分析企业的应用能力及找出其缺口。在总结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就进一步发展上海发明专利和培育发明创造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发明专利 PCT申请 上海经济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徐洁 李琳
本文以2000—2018年国内281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专利大数据挖掘,采用每年获得引用数前2%的发明专利衡量突破性创新,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面板分位数模型,实证检验知识基础和区域合作认知邻近性对城市突破性创新的影响及其交互效应。研究发现:(1)知识相关多样性是城市突破性创新的主要驱动力,技术突破多源于相关技术领域内部的知识溢出;(2)知识非相关多样性与城市突破性创新呈倒U形关系,且在高创新等级城市发挥重要驱动作用,并随着突破性门槛提高,非相关技术领域间知识溢出的创新效应提升;(3)合作城市认知邻近调节知识基础和突破性创新的关系,当城市知识基础非相关多样性较强时,高认知邻近性的跨区知识合作有助于技术突破,而当城市拥有相关性较强的知识基础时,构建较高认知距离的跨区知识合作关系更优。本研究结论可对提高城市突破性创新能力、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证依据。
关键词:
突破性创新 知识基础 认知邻近 发明专利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俞荣建 胡峰 陈力田 项丽瑶
基于新兴技术创新的生态特征,整合知识资源基础与知识网络结构两个知识生态系统的理论维度,探索新兴技术创新来自企业组织内部的知识动力机制:知识多样性与知识网络结构,影响新兴技术创新绩效的独立效应与交互效应。基于负二项分布回归模型、采用221家中国企业的新兴技术发明专利数据实证研究表明:知识丰富性与新兴技术创新绩效正相关,而知识异质性与知识动态性和新兴技术创新绩效呈倒U型关系;知识网络结构洞与新兴技术创新绩效负相关,知识网络中心势与新兴技术绩效呈倒U型关系;知识网络结构洞与知识丰富性,在新兴技术创新中具有负向交互效应,而知识网络中心势与知识丰富性和动态性存在正向交互效应。创新组织需要通过跨界知识探索,构建丰富、异质、动态的组织内部知识生态,同时采取低结构洞、适度中心势的知识网络结构策略,来促进新兴技术创新。
关键词:
知识多样性 知识网络结构 新兴技术创新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李兆亮 罗小锋 杨钰蓉
以农业发明专利的授权数为表征指标,利用泰尔指数,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2002—2016年中国农业发明专利产出的时空差异,并构建计量经济模型研究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中国农业发明专利的产出水平持续提高,其中东部地区农业专利产出水平最高,中部和东北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低。②由泰尔指数可知,中国农业科技创新水平的总体差异较明显,相比于区域间差异,区域内差异对其总体差异的贡献较大。③经济发达地区受人均GDP等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较大,经济欠发达地区更容易受到对外开放程度的影响,国家宏观政策的实施效果在欠发达地区最为明显。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孙春晓 裴小忠
纺织业创新协同是长三角地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力量。本文基于2004~2019年长三角27个城市纺织专利权利转移面板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空间计量模型,研究长三角纺织业创新网络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网络规模显著增长,网络加权度呈现"核心-半边缘-边缘"式空间层级结构,核心城市更替交换;创新联系以中心城市间互动及向周边城市流动为主导,呈现邻近、等级和跳跃式溢出的混合模式;创新联系主体中以纺织企业的发明专利转移为主,院校和科研单位所占比始终较小;经济基础、功能基础、产业驱动、消费驱动、政府扶持正向推动创新网络演化;信息基础和人才支撑负向影响创新网络演化。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白葆红 杨海燕
在对1985—2014年间陕西发明专利跨30年统计的基础上,采用IPC分类体系,运用内容分析法和专利地图法,对陕西地区专利技术的总体构成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明确陕西技术创新的重点领域与薄弱区、重要专利权人群及其技术构成和优势所在。并通过集中度测度,对陕西的创新技术格局变化开展研究。
关键词:
陕西 专利分析 技术创新 IPC分类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宋晶 孙永磊
本文主要探索合作创新网络背景下企业网络能力的形成机理,首先应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通过三次深度访谈,发现网络能力形成的主要因素包括知识资源、网络位置、网络权力和组织间信任;同时,以西安高新区高技术企业合作网络等为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对网络能力形成机理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知识资源和网络中心性对企业网络能力的形成产生正面影响,适当的网络权力也对企业提升自身网络能力产生正面影响,组织间信任的调控作用也得到了验证。通过本文的研究有助于理解创新网络的运行规律,掌控影响网络能力形成的主要因素,研究结论有助于促进网络的稳定、高效运行,对提升网络创新绩效和协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网络能力 影响因素 扎根理论 形成机理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朱雪忠 乔永忠 万小丽
专利质量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很难确定其高低。本文对国家知识产权局1994年授权的3838件发明专利中因未缴年费而被终止的2921件的相关数据分析表明:从因未缴年费而被终止的视角来看,1994年授权的发明专利特别是国内发明专利质量较低。
关键词:
发明专利 专利质量 维持时间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文亮 郭丁 肖美丹 吴静
文章构建了校企合作创新网络学习机制的影响因素分析框架,从网络整体的角度出发,将影响校企合作创新网络学习机制的因素归纳为网络成员的个体性因素、网络成员的容斥性因素、网络知识的特性因素、网络组织的结构性因素四类,并以河南省76家创新型企业为样本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研究结果显示,网络成员的相斥性因素中的知识文化距离对组织间学习效果有显著的负面影响,相容性因素中的信任和沟通以及网络组织的结构性因素中的网络规模对组织间学习效果有显著的正面影响,而网络成员的个体性因素、网络成员的相斥性因素中的地理距离、网络知识的特性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曹兴 欧阳莹 杨春白雪
合作创新模式使得创新主体之间构成具有拓扑结构特性的创新网络,创新主体合作行为会影响创新网络的可持续发展。为探究不同影响因素作用下创新网络合作密度的变化,基于演化博弈理论和BA无标度网络理论,运用仿真方法,分析了网络规模、聚类系数、偏好性仿真、利益分配对创新网络合作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小规模的创新网络具有较低的聚类系数有利于网络合作密度的提升,大规模的创新网络具有较高的聚类系数有利于网络合作密度的提升;无论是大规模还是小规模创新网络,适度的偏好性模仿均能促进网络合作密度的提升;对于利益分配而言,无论是大规模还是小规模的创新网络,按劳分配是提升网络合作密度的最佳利益分配形式。
关键词:
创新网络 合作密度 演化博弈 仿真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袁剑锋 许治
基于复杂网络弹性的视角,运用专利数据分析了中国ICT行业创新网络的弹性。结论如下:整体来看,中国ICT行业的创新网络具有无标度网络结构特征,少数网络主体间存在技术知识的非对称性依赖,局部网络锁定效应降低了创新网络弹性,网络关系瓦解导致创新网络弹性下降;随着行业创新主体的不断增加,创新网络的均衡性和异质性增强,创新网络弹性整体呈上升趋势,中国ICT行业的创新网络抵抗外部不确定性因素冲击的适应性增强。
关键词:
ICT行业 创新网络 网络结构 网络弹性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马荣康 王艺棠
针对专利化过程的四个阶段(研发、申请、审查和授权)选择相应的特征指标,对突破性技术发明与非突破性技术发明的特征差异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利用2005—2016年中国发明专利金奖和优秀奖的获奖专利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以揭示突破性技术发明的形成特征。研究发现:与非突破性技术发明相比,突破性技术发明在研发阶段的专利优先权个数更多,即突破性技术发明往往具备更好的研发基础且更倾向于进行优先保护;突破性技术发明在申请阶段的权利要求项数和专利说明书页数更多,即突破性技术发明的技术保护范围更广、技术复杂程度更高;突破性技术发明在审查阶段的申请到公开时滞和公开到授权时滞均更长,即突破性技术发明往往被专利权人延迟公开以防止核心技术内容泄露,也往往因技术内容复杂而被审查机构延长审查时间;突破性技术发明在授权阶段的权利要求数降低幅度更小、说明书页数增加幅度更大,即突破性技术发明的技术权利和技术内容在授权后往往会得到更大程度的保护。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