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847)
2023(16408)
2022(13714)
2021(12388)
2020(10700)
2019(23928)
2018(23610)
2017(45036)
2016(24887)
2015(27646)
2014(27623)
2013(27463)
2012(25279)
2011(22785)
2010(22961)
2009(21703)
2008(22020)
2007(20232)
2006(17823)
2005(16281)
作者
(76103)
(63929)
(63770)
(60425)
(40514)
(30487)
(28822)
(24998)
(23918)
(22794)
(21813)
(21330)
(20417)
(20360)
(20148)
(19560)
(19490)
(18953)
(18577)
(18337)
(16159)
(15719)
(15666)
(14447)
(14386)
(14386)
(14224)
(14194)
(12844)
(12825)
学科
(105090)
经济(104934)
(97476)
管理(88024)
(86242)
企业(86242)
方法(48060)
数学(38785)
数学方法(38439)
(35328)
(33572)
业经(31896)
中国(25049)
(24903)
(24584)
财务(24545)
财务管理(24503)
农业(23402)
企业财务(23255)
技术(22687)
(20422)
贸易(20415)
(19881)
(19480)
(18051)
理论(17848)
(17755)
(17508)
地方(17203)
(16371)
机构
学院(369592)
大学(367161)
(153072)
经济(150039)
管理(143064)
理学(123176)
研究(123047)
理学院(121862)
管理学(119911)
管理学院(119229)
中国(94349)
科学(77017)
(76969)
(74012)
(72947)
(64388)
业大(60051)
农业(58850)
研究所(58265)
(57762)
财经(57653)
中心(56735)
(52247)
北京(47926)
经济学(46470)
(44537)
(43788)
(43577)
师范(42974)
财经大学(42454)
基金
项目(244290)
科学(191618)
基金(177905)
研究(172665)
(157505)
国家(156153)
科学基金(133073)
社会(110590)
社会科(104924)
社会科学(104892)
(96801)
基金项目(94340)
自然(87697)
自然科(85686)
自然科学(85656)
自然科学基金(84212)
(81219)
教育(78775)
资助(72201)
编号(67751)
重点(55476)
成果(54020)
(53893)
(53725)
(52139)
(50552)
创新(49685)
科研(47620)
(47180)
课题(46999)
期刊
(170976)
经济(170976)
研究(104069)
中国(72403)
(68059)
学报(63387)
(60781)
科学(57167)
管理(55791)
大学(47203)
农业(45971)
学学(45131)
技术(33379)
(33106)
金融(33106)
教育(32511)
业经(29326)
财经(29212)
(27200)
经济研究(26861)
(25111)
问题(22786)
技术经济(21248)
(19129)
(18635)
科技(18441)
财会(17441)
商业(17322)
世界(17261)
统计(17237)
共检索到5493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段亚丁  车维汉  
本文用多国多产业李嘉图比较优势模型估计了跨国制造业在1995—2009年期间的相对技术水平系数,并从劳动投入占比、高技能人才占比、研发支出和人力资本外流占比等方面对制造业相对技术水平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制造业的相对技术水平整体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在部分中高技术制造业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缩小。实证检验的结果发现:高技能人才和研发支出对制造业相对技术水平有显著正向影响;劳动投入对中低技术制造业的相对技术水平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人力资本外流对制造业相对技术水平有负向影响,但不显著。最后结合中国制造业在劳动投入、高技能人才、研发支出以及人力资本外流方面的现状和跨国比较分析,本文为中国提...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林珏  谢汶莉  李强  
以中国为标准国,利用EKS模型测算1995—2011年3个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成员国和具有代表性的35个非NAFTA国家14个制造行业的相对技术水平系数,并进行时间上的纵向动态分析和国家间的横向比较,得出以下结论:NAFTA的成立给各成员国的技术进步都带来好处,且经济互补性强的"南北"型自贸区比经济同构性强的"北北"型区域一体化组织(欧盟)更能使成员国获得技术福利;在NAFTA成员国中,美国制造业相对技术水平最高但各行业差异也最大,而墨西哥最低但行业差异不大;在变化趋势上,美、加、墨三国存在差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宫俊涛  孙林岩  杨洪焦  李倩  
本文分别以27个发达国家与地区和17个发展中国家与地区的数据为样本,分析1990年与2002年劳动力因素对制造业绩效的差异表现及其演变。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张天顶  赵梦婷  
利用1997—2007年全球范围内177个国家或地区的分产品贸易流量数据,运用贝叶斯模型平均方法,对不同样本国家或地区的出口产品技术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一国的要素禀赋和贸易开放程度对其出口产品技术水平的提高具有正向作用;实际有效汇率贬值会带来本国出口产品技术水平的下降;金融深化、金融结构优化有助于提高一国出口产品的技术水平。最后,结合经验发现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和总结启示。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尹恒  李辉  张道远  
技术进步方向是决定经济增长和要素分配的关键因素之一。然而目前学界对于技术进步方向的定量研究仍然十分欠缺。本文尝试在生产函数中同时引入希克斯中性生产率和劳动增强型生产率,直接在微观层面识别和估计技术进步方向。综合使用1999—2016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与全国税收调查数据的估计结果显示,样本期内中国制造业技术进步具有明显的偏向性特征:劳动增强型生产率增速保持稳定,年均增长10%,带动产出年均增长1.0%;希克斯中性生产率带动产出年均增长2.5%,但金融危机过后尤其是2011年后增速明显放缓。这意味着随着时间演进,有偏技术进步对产出的相对贡献不断提高,并在样本后期成为产出增长的主要源泉。估计结果还显示,制造业效率的提高主要源于企业自身成长,行业内资源配置的贡献有限,配置效率仍然存在较大改善空间。本文刻画了21世纪近20年中国制造业技术变迁的整体图景,可以为新常态下推动技术创新、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政策选择提供重要的经验支撑。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胡若痴  皇甫凌燕  
通过对2001~2010年间中外装备制造企业典型海外并购案例进行实证分析,认为中国和西方发达国家的装备制造企业并购后绩效存在差异;而且通过进一步的实证表明,企业规模、企业并购经验、企业所有制形式、企业的并购区位是影响中外装备制造企业并购绩效的重要因素。因此,在选择并购区位和并购目标进一步优化,鼓励民营企业参与跨国并购,并关注并购后的文化与制度融合,有助于提升我国装备制造企业跨国并购绩效。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陈晓华  刘慧  
文章基于2002-2008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系统广义矩(System GMM)估计法从国家和地区两个层面就劳动力、资本和原材料等要素价格上涨对制造业出口技术结构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要素价格上涨在国家层面上对出口技术结构表现出显著的"倒逼"效应,即要素价格上涨有利于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但要素价格上涨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出口技术结构升级的影响不同。从动态视角看,要素价格上涨所体现出的"倒逼"效应越来越小,而其表现出来的"倒退"效应越来越明显,即要素价格上涨越来越成为企业本身发展的成本负担。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晋飞  
企业成长是跨境电商企业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探讨和分析跨境电商企业成长的影响因素是学界关注的主要议题。利用2016年"珠三角"760家制造业跨境电商企业的调查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构建企业成长指标,在此基础上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数据模型,探讨制造业跨境电商企业成长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市场资源、品牌建设、行业采纳、通关与支付、物流服务和政府支持等因素对企业成长有着重要影响。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亚斌  黎谧  李静文  
本文基于HS6分位微观贸易数据对制造业出口持续时间进行了生存分析。研究发现,总体上中国已经与德国、美国、日本这些传统的制造业强国在维持制造业出口贸易关系的能力上不相上下。但从制造业产品出口各个时间区间生存率的累积大小以及生存函数形态方面来看,中国制造业出口贸易关系稳定性不佳,即使是那些已经确立较长时间的制造业贸易关系,相比其他国家仍然面临着较大的失败风险。从制造业出口贸易持续时间的影响因素分析来看,不同样本国的某些解释变量对制造业产品贸易持续时间的影响方面存在明显差别。本文系统地比较了中国与全球主要制造业大国在维持出口贸易关系上的异同,最后给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乔翠霞  杨晨曦  
制造业技术创新离不开合理的技术来源选择,而选择技术来源必须考虑行业实际技术水平,这样才能更有针对性地促进技术创新。鉴于此,采用2003—2019年我国制造业细分行业面板数据,按照技术水平进行分组回归,实证检验不同技术来源对不同技术水平行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表明,自主研发对以专利为代表的技术创新存在显著促进作用,且在高技术行业中的作用更突出;对于以发明专利为代表的实质性创新,自主研发仅在非高技术产业样本中存在创新激励作用,在高技术产业样本中,技术引进则发挥显著促进作用。进一步分析不同技术来源对技术创新经济效益的影响发现,国外技术引进和国内技术购买会抑制技术创新经济效益增长,而技术改造和自主研发会促进技术创新经济效益增长,且其作用效果在低技术行业中更为显著。结论可为我国制造业细分行业针对性选择技术来源、优化技术创新策略提供现实依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宫俊涛  孙林岩  杨洪焦  李倩  
分别以26个发达国家与地区和29个发展中国家与地区的数据为样本,分析1990年与2002年能源环境对制造业绩效的差异表现及其演变。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张支南  邵军  吴晓怡  
针对近三十年来全球范围内普遍出现的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现象,本文在议价博弈模型基础上就资本项目开放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进一步采用包含了1965—2010年超过120个国家的制造业细分行业数据和倍差模型展开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总体上看,资本项目开放未对制造业劳动收入份额产生显著影响,但分样本结果表明,资本项目开放会对发展中经济体的劳动收入份额产生显著负面影响,且外部融资依赖度越高的行业受到的负面影响越大;(2)资本和劳动要素议价能力的相对变化是形成上述结果的关键。进一步的机制分析也表明资本项目开放显著降低了发展中经济体的劳动议价能力,但对发达经济体劳动议价能力未形成明显影响,从而为前述结论提供了支撑。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林丹明  梁强  曾楚宏  
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信息技术投资有利于提高制造企业的绩效,同时,行业资本密集度在信息技术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中起反向的调节作用,而行业增长率在信息技术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中则发挥正向调节作用。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钱学锋  黄云湖  
本文通过拓展的多国HME模型框架和经验估计方法,利用1977~2007年中国和14个主要贸易伙伴ISIC两位数制造业的贸易和产出数据,在控制市场准入效应后,对多国框架下的中国制造业本地市场效应进行了估计。结果发现:中国制造业总体上存在显著的本地市场效应。加工贸易等行业异质性并不能实质上改变本地市场效应的存在性,但不同行业对外部市场准入性的依赖确实存在差异。在控制本地偏向需求后,中国制造业本地市场效应仍然稳健的存在。这表明,在劳动力比较优势日益削弱的背景下,通过扩大国内市场需求,中国制造业出口仍然存在强劲的内生动力。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薛智韵  
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也是污染排放最多的行业。分析了中国制造业CO2排放变化的整体趋势,并采用指数分解分析法对1996~2007年间制造业CO2排放变化的的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进行了分解分析。结果表明,规模效应是制造业CO2排放上升的重要因素,结构效应增加了制造业的CO2排放,但作用很小;技术效应对制造业CO2的排放虽有一定的减排作用,但还不足以抵消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因此,有必要对当前制造业的结构进行调整,并提高行业的减排技术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