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305)
2023(14554)
2022(11918)
2021(10864)
2020(9204)
2019(20674)
2018(20346)
2017(39291)
2016(20877)
2015(23244)
2014(22917)
2013(23376)
2012(22212)
2011(20170)
2010(20524)
2009(19651)
2008(19573)
2007(17724)
2006(16308)
2005(15203)
作者
(62229)
(52318)
(52058)
(49479)
(33345)
(25072)
(23360)
(20396)
(19970)
(18668)
(18238)
(17320)
(17073)
(16867)
(16654)
(15958)
(15487)
(15054)
(15026)
(14722)
(13276)
(13041)
(12759)
(12248)
(11816)
(11805)
(11561)
(11404)
(10636)
(10431)
学科
(117820)
经济(117696)
(89478)
(71791)
企业(71791)
管理(68607)
(46601)
方法(43299)
数学(34790)
数学方法(34598)
业经(32653)
农业(30945)
(29574)
中国(28867)
地方(23508)
(21797)
(20524)
贸易(20511)
(20000)
(19522)
财务(19516)
财务管理(19492)
(19090)
企业财务(18464)
(17793)
技术(17774)
(17707)
(16958)
(15911)
(15372)
机构
学院(320050)
大学(315906)
(156477)
经济(154106)
管理(123952)
研究(115216)
理学(105981)
理学院(104921)
管理学(103734)
管理学院(103145)
中国(92103)
(68461)
(66083)
(65656)
科学(64961)
(58933)
财经(54191)
研究所(52988)
中心(50830)
农业(50564)
经济学(49499)
(49379)
(49287)
业大(48049)
经济学院(44513)
北京(41987)
(40140)
财经大学(39593)
(37553)
经济管理(36725)
基金
项目(202748)
科学(161949)
基金(151463)
研究(148534)
(132030)
国家(130819)
科学基金(112515)
社会(101440)
社会科(96086)
社会科学(96061)
基金项目(79067)
(77522)
自然(69485)
自然科(67917)
自然科学(67895)
自然科学基金(66802)
教育(64383)
(63841)
资助(62126)
编号(56984)
(46905)
(46503)
重点(45401)
成果(45230)
(44256)
(43745)
国家社会(43678)
创新(40851)
教育部(40204)
人文(39278)
期刊
(187671)
经济(187671)
研究(101345)
(66119)
中国(63172)
(53857)
管理(49706)
学报(47436)
科学(47202)
农业(44707)
大学(37359)
学学(36006)
(34323)
金融(34323)
业经(32791)
经济研究(30475)
财经(28655)
技术(27053)
(25002)
问题(24952)
(23882)
世界(21498)
教育(20440)
(20432)
技术经济(20173)
国际(18453)
经济问题(16327)
统计(15634)
商业(15441)
现代(15407)
共检索到5007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卢锦培  白婧  
文章试图从农业发展的视角对未来中国经济增长进行讨论,通过对不同收入阶段国家农业结构比重和经济增长率变化趋势进行比较发现,继续推动农业结构转型有助于经济体跨越中等收入阶段。有鉴于此,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并利用中国31个省市和253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自中国进入中等收入阶段以来,农业部门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有助于降低农业结构比重,而农业结构比重的下降促进了经济增长,这种影响效果随着中国人均收入水平的提升以及农业结构比重的降低变得更为明显。因此,在当前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提升农业部门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仍可为延续"中国奇迹"做出贡献,对中国实现跨越中等收入阶段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卢锦培  白婧  
文章试图从农业发展的视角对未来中国经济增长进行讨论,通过对不同收入阶段国家农业结构比重和经济增长率变化趋势进行比较发现,继续推动农业结构转型有助于经济体跨越中等收入阶段。有鉴于此,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并利用中国31个省市和253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自中国进入中等收入阶段以来,农业部门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有助于降低农业结构比重,而农业结构比重的下降促进了经济增长,这种影响效果随着中国人均收入水平的提升以及农业结构比重的降低变得更为明显。因此,在当前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提升农业部门劳动节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杏  侯克强  陈万华  
跨国人力资本作为外商直接投资(FDI)技术外溢重要载体的观点已被众多文献所探讨,但其对东道国经济增长的作用很少被详细的研究过。本文首先通过一般均衡模型描述了多样化的跨国人力资本和有形资产对东道国经济增长的作用。为了检验理论模型关于经济变量间关系的预测,采用中国1992-2007年29个地区的面板数据考察跨国人力资本流动对于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将跨国人力资本变量引入传统的经济增长回归模型中,并运用SYS-GMM计量方法测算它对经济增长的效应。结果表明,基于FDI的跨国人力资本流动与经济增长显著正相关,在控制其他因素如人口和制度变量后,这一结果仍然稳健有效。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魏翔  
随着后工业化进程加深,闲暇活动对经济体的影响愈加显著,本文将闲暇引入基于创新的增长模型并利用近20年的OECD国家跨国面板数据,指出闲暇时间和不平等状况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健康而积极的闲暇可经由闲暇的积极效应直接促进经济增长。所以,在建设后工业化社会或和谐社会过程中,在不损害效率(保持一定程度不平等)的情况下,通过积极健康的闲暇安排即可以弥补维持高效率所引致的个体效用损失,还可以保证经济长期增长。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台航  崔小勇  
在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里,初等教育型、中等教育型和高等教育型人力资本之间的相对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异质性。本文以跨国数据为基础对此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理论分析本文指出: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初等教育型人力资本占比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少,而高等教育型的影响作用则会逐渐增大;中等教育型的情况与高等教育型相一致。在实证方面,本文首先提出了人力资本结构的测算方法,并以Barro and Lee(2013)提供的跨国教育面板数据为基础测算了1950—2010年137个国家的人力资本结构数据;然后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台航  崔小勇  
在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里,初等教育型、中等教育型和高等教育型人力资本之间的相对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异质性。本文以跨国数据为基础对此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理论分析本文指出: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初等教育型人力资本占比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少,而高等教育型的影响作用则会逐渐增大;中等教育型的情况与高等教育型相一致。在实证方面,本文首先提出了人力资本结构的测算方法,并以Barro and Lee(2013)提供的跨国教育面板数据为基础测算了1950—2010年137个国家的人力资本结构数据;然后通过与其他跨国经济数据相结合以进行实证分析。基本的实证分析结果证实了理论假说,并且稳健性分析和工具变量法的分析结果同基本模型保持一致。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靳涛  陶新宇  
中国在经历30多年的高速增长后,经济增长率趋于下降,很多学者都提到了中国"结构性减速"问题。那么,中国的结构性问题是如何影响经济增长的呢?是不是所有发达国家都曾经历"结构性减速"这一门槛呢?本文借助国际比较,尝试从结构视角对中国经济减速的背后逻辑进行探讨。本文认为,中国经济的投资消费结构、外贸结构、人口结构、产业结构和城乡收入结构都存在僵化和失衡等问题,而原来的投资拉动型增长模式已不可持续,这必定造成增长率下降问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经济结构又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所以,应从世界经济增长的共性中找出中国经济增长的个性,并努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摆脱结构性羁绊,实现中国经济的持续性增长。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舒元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开辟了我国经济增长的新时期。40多年来,我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艰苦奋斗,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国经济增长的实绩究竟如何?与世界各国相比,我国目前的经济实力为多大?经济发展水平为多高?从国际经验看我国经济增长的模式有什么特点?这些问题对于我们总结我国经济增长的历程,学习、贯彻和落实邓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谈话,进一步明确赶超的目标、树立信心、奋发努力、不失时机地加快经济发展的速度,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为此,本文对有关我国经济增长的大量统计数据进行整理,并对上述问题作出简要的分析和说明。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兵  魏玮  
文章旨在基于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内涵和影响因素进行界定、构建理论模型和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编制经济增长质量指数来深入探讨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动态演进并进行国际比较,通过经济增长"质量距离指数"反映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在世界经济中所处"位置",从而通过借鉴国际经验提出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在"新常态"下的提升策略和路径选择。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孔艳芳  平萍  
本文以新常态下各国的经济增长为研究对象,从城镇化建设的视角,进行跨国面板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存在显著的双重门槛,当人均收入跨过第一个门槛值(9681国际元)时,影响系数增至低收入阶段的2.1倍;人均收入超过第二个门槛值(11850国际元)后,负效应凸显,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变得微弱;城镇化的影响系数随人均收入水平的增长呈倒"U"型;(2)城镇化的作用机制依赖于一定的产业结构和投资环境,资本形成额、二三产业占比与经济增长正相关;(3)当前中国的城镇化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但城镇化建设数量和质量明显滞后,需分层次提高迁移农民的市民化水平。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李力行  吴晓瑜  
本文基于Soares(2005)的模型,导出婴儿死亡率和成年人预期寿命对人力资本积累以及最后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果,然后用跨国数据对模型的预测进行验证。本文模型的独特之处在于区分了成年人对小孩和对成年人自己的人力资本投资,揭示了成年人寿命增加对经济行为的影响的作用机制。在实证检验中,本文除了采用地理、气候等指标作为工具变量外,还独创性的利用因为实施大范围免疫计划的时间不同而产生的外生的免疫率的国别差异来解决健康的内生性问题。本文的结论对中国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中健康的重要作用具有启发意义。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伍山林  
本文针对农业劳动力流动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在二元经济结构和增长源核算框架下给出新的度量和结果。研究发现:(1)采用劳动再配置效应经典公式评估这种贡献时,通常会产生漏测或过测。在马塞尔增长源分解模式中嵌入劳动的制度异质性,可以得到一个具有比较优势的近似测算公式。(2)1985—2011年中国农业劳动力流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具有递减的趋势,与经济增长具有相似的波动特征。(3)市场化改革以来,由于非农部门劳动的制度异质性被固化和农村劳动力教育增速放缓,农业劳动力流动促进经济增长的潜力受到了抑制。(4)实施相应制度创新之后,农业劳动力流动仍可为延续"中国奇迹"做出贡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顾建平,刘葆金  
文章从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和人口的城乡及区域结构等三个维度,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揭示了中国经济20多年来的结构变动,以及这种变革与调整所带来的总量扩张、效率提高、运行机制改变。并且,就业总量的增加和就业结构的改善始终贯穿在这一进程中。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樊胜根  张晓波  ShermanRobinson  
本文创立一个新的分析体系并用此来解释中国经济飞速增长的源泉,传统的索洛方法只包括投入与技术进步两方面内容。我们创新地引进结构调整作为第三个增长的源泉。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结构调整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促进经济增长,即通过将资源从低效率的部门转移到高效率的部门,尤其是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乡镇企业生产上。我们还发现资本投资在对农业生产及乡镇企业的回报率比在城市要高许多,表明在农村地区缺乏投资。另一方由于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农村的劳动生产率还是很低。因此,进一步发展生产力,促进跨部门跨地区的劳动力流动,对提高整个经济效率将会有决定性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