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976)
2023(12321)
2022(10042)
2021(9397)
2020(7950)
2019(17871)
2018(17432)
2017(34222)
2016(18031)
2015(20397)
2014(19897)
2013(20448)
2012(18547)
2011(16637)
2010(16889)
2009(16222)
2008(16456)
2007(14935)
2006(13325)
2005(12197)
作者
(49600)
(41928)
(41585)
(39196)
(26309)
(19789)
(18707)
(16220)
(15710)
(14895)
(14253)
(13765)
(13483)
(12943)
(12928)
(12464)
(12287)
(11974)
(11874)
(11838)
(10374)
(10216)
(10166)
(9565)
(9467)
(9286)
(9223)
(9138)
(8263)
(8235)
学科
(99173)
(90990)
经济(90886)
(81961)
企业(81961)
管理(70299)
(46143)
方法(37995)
业经(32664)
农业(30642)
(30143)
数学(29664)
数学方法(29543)
中国(23535)
(23133)
财务(23114)
财务管理(23089)
企业财务(22018)
(19517)
技术(18728)
(17789)
贸易(17778)
(17429)
(16707)
(16111)
(14994)
(14517)
地方(14059)
产业(13736)
体制(12839)
机构
学院(271870)
大学(262991)
(132324)
经济(130587)
管理(115198)
理学(99470)
理学院(98709)
管理学(97889)
管理学院(97398)
研究(86172)
中国(72503)
(57986)
(53531)
(51668)
财经(46387)
科学(45145)
(42240)
(41706)
经济学(40149)
(40051)
中心(39526)
农业(39066)
业大(38523)
研究所(37051)
经济学院(36362)
经济管理(34404)
财经大学(33862)
北京(33590)
商学(33111)
商学院(32846)
基金
项目(172570)
科学(140405)
研究(131513)
基金(130453)
(110405)
国家(109355)
科学基金(97315)
社会(90878)
社会科(86252)
社会科学(86234)
基金项目(68780)
(66607)
自然(59191)
自然科(57918)
自然科学(57906)
自然科学基金(57005)
教育(56589)
(53201)
资助(52442)
编号(52108)
(40312)
(39907)
成果(39873)
(39354)
(39086)
国家社会(38661)
重点(37142)
创新(35964)
(35744)
人文(35666)
期刊
(153960)
经济(153960)
研究(80354)
(54952)
中国(50447)
(48064)
管理(46080)
农业(37333)
科学(35572)
业经(31620)
学报(31558)
(28883)
金融(28883)
大学(26579)
学学(25781)
技术(24213)
经济研究(24081)
财经(23836)
问题(20855)
(20762)
(20297)
世界(17865)
技术经济(17124)
(16648)
教育(14869)
国际(14549)
商业(14405)
农村(14338)
(14338)
农业经济(14155)
共检索到4105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罗浩轩  
近年来,以ABCD四大粮商和孟山都等为主要代表的跨国农业垄断公司加速从资本、技术和服务领域对中国农业产业链进行渗透。在资本方面,跨国农业垄断公司已在中国进行深耕,并开始进入更多细分市场;在技术方面,对核心技术的高效转化和集中掌握使其占据了农业产业链的制高点;在服务方面,对贸易、加工、仓储等服务环节的渗透使其获得了高额利润。中国农业企业是抵御跨国农业垄断公司渗透的根本,但目前中国农业企业的竞争力整体上低于跨国农业垄断公司,未能掌握核心技术、因投资回报率低而不愿深耕农业以及市场机制被扭曲是中国农业企业竞争力不足的主要原因。面对跨国农业垄断公司的多维渗透,中国应加强"监督审查"以构筑农业产业发展安全网,强化"创新引领"以打造农业企业核心竞争力,主动"扎根县域"以厚植农业企业的国内发展根基,积极"乘船出海"以拓展农业企业的全球发展空间,坚持"市场主导"以优化农业企业运营市场环境,进而谋求中国农业企业与跨国农业垄断公司的竞争均势。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朱考金  
跨国农业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已有20多年,基本在中国市场上形成了垄断优势。本文立足于跨国农业公司在中国投资的垄断力,结合中国粮食安全的评价指标及现状,分析了跨国农业公司在农产品贸易、农作物种植、育种、农产品深加工、农业技术研发等方面对中国粮食安全产生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跨国农业公司的投资和垄断,对中国粮食安全是一把"双刃剑",中国政府应该积极加强宏观调控,减少对跨国农业公司主导的粮食贸易依存度,加大对跨国农业公司的安全审查行为;同时中国的农业企业应该借助合作,学习跨国农业公司外溢的技术、知识,提升品牌市场竞争力,推进技术创新能力,以保障中国粮食安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戴孝悌  
在对技术、制度、劳动力、土地、资本、组织和需求等农业产业发展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出农业产业发展的概念模型;然后依据农业产业发展概念模型,进一步分析指出农业产业发展的本质是发展产业链;最后,提出从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组成的大产业链的视角发展中国农业产业的发展思路。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伟  Boulanger Mathieu  吴先明  
分析了在华FDI的主要跨国粮商和跨国种业公司的垄断优势,借助粮食贸易依存度指标探讨了我国粮食安全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农业跨国公司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研究发现:跨国粮商通过控制世界大豆主要产区的种植、贸易,控制粮食产业链附加值较高的两端——育种和加工,对我国的粮食安全构成了威胁;跨国种业公司在研发和育种领域的高投入和高产出加深了农户对其依赖。因此,建议通过宏观调控提高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减少对农业跨国公司的依赖;基于种业发展机制创新,鼓励民营企业进入种业育种,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本土种子企业。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彩霞  
农业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发展对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综合实力及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跨国基因巨头的农业生物技术及市场垄断对发展中国家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文章首先概述了农业生物技术跨国企业的发展及世界主要跨国农业生物技术公司;其次,从农业生物技术专利权的垄断和转基因种子市场集中度两个方面对跨国公司的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垄断进行了经验分析。研究表明,垄断造成对市场价格的操纵,使发展中国家的农民收益减少,同时对发展中国家的粮食安全产生威胁。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戴孝悌  
从产业链的企业链、供需链、空间链和价值链4个维度分析了中国农业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并基于农业、工业、服务业组成的大产业链视角,构建了中国农业产业的成长机制模型,并从产业链的4个维度视角分析了中国农业产业的成长机制和成长路径。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张宁  康伟立  
跨国农业公司全球扩张的步伐不断加快,呈现出产业链扩大、投资规模增长、垄断程度加强等特点。跨国农业公司的全球扩张对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安全产生不利影响,从种子、农药、转基因作物等方面控制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生产。因此发展中国家必须在平等互利的前提下与跨国农业公司开展合作,利用其资金和技术优势的同时限制对本国农业的垄断,保障本国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奕山  
改革开放初期恢复农业家庭经营的重要理由是将农业田间生产过程交由家庭完成更有效率,但当下农业田间生产中的多主体分工并不罕见。本文基于分工的经济学经典定义即“环节分工”分析指出,如果单看农业田间生产过程,深化分工并不会显著提高产出效率,强制分工还可能抑制劳动产出效率;如果超越田间生产过程,从其与前、后端延伸环节的联系来看,农业产业链条延伸与分工深化客观存在也有利于提高产出效率。现实中随着承包户越来越多参与非农就业并退出各个田间生产环节,田间生产过程的分工趋于深化,同时,在市场化环境下弱势农户很难进入门槛较高的农业分工环节。未来中国农业深化分工既应着眼于提升产出效率、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也不能忽视为弱势农户创造更充分的参与现代农业产业链条与分工的机会。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奕山  
改革开放初期恢复农业家庭经营的重要理由是将农业田间生产过程交由家庭完成更有效率,但当下农业田间生产中的多主体分工并不罕见。本文基于分工的经济学经典定义即“环节分工”分析指出,如果单看农业田间生产过程,深化分工并不会显著提高产出效率,强制分工还可能抑制劳动产出效率;如果超越田间生产过程,从其与前、后端延伸环节的联系来看,农业产业链条延伸与分工深化客观存在也有利于提高产出效率。现实中随着承包户越来越多参与非农就业并退出各个田间生产环节,田间生产过程的分工趋于深化,同时,在市场化环境下弱势农户很难进入门槛较高的农业分工环节。未来中国农业深化分工既应着眼于提升产出效率、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也不能忽视为弱势农户创造更充分的参与现代农业产业链条与分工的机会。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聂婴智  
反垄断法中对反竞争行为的制度性规制是市场经济追求的公平、自由竞争秩序的体现与维护。但是在农业领域,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却需要适用农业豁免制度来保障。通过对美国农业豁免制度及其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存在的公共选择现象的解读,本文论证了作为我国农业基本发展方向的产业化经营模式,需要走坚持竞争理念、依循豁免制度、执行产业政策的推进路途。在反垄断法及其豁免制度的管控与保障下,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不仅可以更好地实现农业主体的经济利益追求,而且对提升我国整体农业的国际竞争力也大有助益。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林文维  谭砚文  
本文考察了国际农业跨国公司产业链布局的发展现状及成因。研究认为,由于农业产业链在加工、储藏、运输等各环节均具有自身的特征,使得国际农业跨国公司的全球产业链布局呈现出纵横向快速一体化的发展态势。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的发展,国际农业跨国公司不断加强对大宗农产品产业链的控制。面对国际跨国公司对中国农业的逐步渗透,中国应尽快建立健全农业市场风险控制应急机制,培育壮大中国的农业跨国公司。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熊学刚  
从农业的产业角色与产业特性出发,将农业放在国民经济的大背景中去考察,明确指出我国农业问题的实质是农业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没有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并认为农业产业化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条途径。他所提出的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思路,既考虑到了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产业所出现的符合一般发展规律的变化和世界农业发展的趋势,也考虑到了农业与其他产业的关系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吴琼  
农业产业化作为国家战略之一,是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促进我国农业走向现代化的有效途径。而反垄断法作为经济法律的核心,对于排除和限制竞争,为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提供了保护伞。随着我国农业产业化的进程不断加深,二者的矛盾也不断显现出来,如何协调农业产业化发展与反垄断法对于竞争秩序的维护是不得不思考的问题。本文通过界定农业产业化和农业豁免规则,分析农业产业化的现状及问题,参考美国农业豁免的经验,对二者的协调统一的路径提出了建议。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李军民  朱有志  唐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