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39)
2023(2224)
2022(2016)
2021(1943)
2020(1658)
2019(3955)
2018(3834)
2017(8481)
2016(4540)
2015(5219)
2014(4822)
2013(5185)
2012(4455)
2011(3833)
2010(3783)
2009(3707)
2008(4028)
2007(3688)
2006(3465)
2005(3239)
作者
(10985)
(9372)
(8954)
(8917)
(5964)
(4471)
(4319)
(3387)
(3351)
(3307)
(3283)
(3105)
(3092)
(3079)
(2766)
(2744)
(2739)
(2729)
(2713)
(2611)
(2331)
(2330)
(2175)
(2152)
(2116)
(2099)
(2034)
(1919)
(1802)
(1799)
学科
(21665)
(21373)
企业(21373)
(21292)
管理(20230)
税收(20214)
(20048)
(15821)
(15209)
经济(15183)
(11276)
财务(11276)
财务管理(11266)
企业财务(10908)
方法(8800)
数学(7864)
数学方法(7841)
公司(5369)
(5051)
财政(4244)
(4186)
体制(3988)
(3693)
(3240)
贸易(3237)
(3199)
业经(3172)
(3015)
(2818)
中国(2710)
机构
大学(60237)
学院(60181)
管理(25482)
(24907)
经济(24490)
理学(22238)
理学院(22099)
(22082)
管理学(21919)
管理学院(21808)
财经(15705)
研究(15028)
(14218)
中国(14042)
财经大学(11719)
(11249)
(11187)
(9935)
(8914)
税务(8632)
商学(8308)
商学院(8271)
经济学(7453)
北京(7426)
(7324)
科学(7279)
会计(6918)
(6874)
经济学院(6832)
(6768)
基金
项目(33625)
科学(26910)
基金(26414)
研究(24936)
(22056)
国家(21908)
科学基金(19968)
社会(16540)
社会科(15879)
社会科学(15877)
基金项目(13859)
自然(13217)
自然科(12956)
自然科学(12954)
自然科学基金(12765)
资助(11673)
(11230)
教育(10956)
编号(10387)
(9675)
成果(9255)
(8316)
(8079)
项目编号(7881)
人文(7481)
教育部(7425)
(7268)
(7072)
国家社会(7033)
大学(6907)
期刊
(25457)
经济(25457)
研究(24284)
(19986)
(15230)
(15228)
税务(13454)
管理(9599)
中国(7910)
财经(7404)
学报(6923)
财会(6827)
(6074)
会计(6036)
(5935)
金融(5935)
大学(5191)
经济研究(5180)
科学(5141)
学学(5043)
国际(4812)
通讯(4294)
会通(4291)
(4290)
(4290)
涉外(4290)
(3925)
(3857)
技术(3346)
月刊(3288)
共检索到960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郭弛  杨少刚  何隽  
对于实行居民税收管辖权的国家来说,如果没有“递延纳税”①的规定,即使各国税负存在着差异,跨国公司也很难通过转让定价达到避税的目的。因为其来源于低税负国家的所得也将在取得所得时按居住国较高的税率缴税。而各国“递延纳税”的规定允许跨国公司对于境外的所得仅在汇回时缴税,使跨国公司可以通过转让定价将更多的所得转移到低税负的国家,从而享受由此带来的延迟缴税的收益,这笔收益实际就是未缴税款的时间价值。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马新慧  
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全世界的主要税源已集中到跨国公司集团。与此同时,由于跨国公司中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操纵,使得跨国公司不依据市场供求关系而人为确定内部交易价格成为可能,随之也产生了跨国公司利用转让定价避税问题。由于我国外商投资企业大多为跨国公司的关联企业,因此跨国公司转让定价避税在我国表现得也比较明显,转让定价避税不仅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税收损失,而且也破坏了公平的税收环境。对于转让定价避税行为,必须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肖恺乐  
本文首先分析了跨国公司通过转让定价进行避税的主要手段,进而对跨国公司在华通过转让定价进行大规模避税的行为作出了判断。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国际上打击跨国公司转让定价避税的主要手段,并为中国的反避税工作提出了建议。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周晓光  
我国企业重组所得税制立法以解决现实问题为主要动因,制度建构时更着眼于实际,整体设计缺乏立法目的指引。它罗列了一系列技术规范,却没有释明其中原理,导致税务机关在实践中行权方向难以把握,尺度难以拿捏。在后续的改进中,可考虑学习美国经验,将经营连续性作为适用企业重组递延纳税待遇的必要条件,将反避税的理念贯穿税制始终,一方面在技术上完善税收制度,规制反避税口径;另一方面根据企业重组的征税理念与税收特性,细化反避税规则。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杨斌  
跨国公司为了获得转让定价的避税效果 ,着眼于通过经营活动的策划降低x值 (子公司的税后利润汇回母公司部分的百分比 )和TB值 (子公司所在国的实际税率 ) ,即首先尽量避免将税后利润汇回位于高税国的母公司 ,以便使x值尽量接近于零 ;其次是将子公司安排在无所得税或所得税税率很低的国家或地区 ,即减少的值。政府防止转让定价避税的主要程序是认定关联企业的存在、运用正常交易价格原则、进行可比性分析、选择具体的方法对转让定价进行调整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王仙花  
(一)跨国公司避税地避税的手法随着跨国公司在当代世界经济领域中主体地位的确立和经济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展,其国际避税活动也愈加巧妙和活跃。利用避税地避税便是跨国公司进行国际避税的主要方式之一,这种避税方式的主要手法有:1.建立基地公司。在国际避税地建立基...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丰国  
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是跨国公司的重要经营方式,而跨国公司在进行内部贸易时又广泛采用了转移定价策略。通过转移定价,跨国公司达到了避税及其它目的,但也造成了东道国税收的大量流失及其它多方面的不良影响。因此,如何针对跨国公司转移价格中的避税行为展开反避税,就成为了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的一项重要课题。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宋本强  
近年来,跨国公司纷纷来我国投资,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国际避税与反避税问题。面对跨国公司在我国避税这一问题,探讨和完善我国的国际反避税制度,加强国际反避税工作,是当前我国经济工作中受关注的热点之一。文章就这一主题结合笔者多年来的实践总结和观察体验展开了研究,提出了一些思路和观点,希望对学术界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对有关方面起到参考借鉴的作用。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裴桂芬  
跨国公司的国际间避税是跨国经营中的一个重大问题。每一个跨国公司都想方设法利用国际间税负的差异减少纳税,而许多国家政府对国际避税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本文主要介绍了国际间避税的形成及主要的避税途径,发达国家的反避税立法,以期对我国制定反避税立法有所借鉴。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陈秀丽  
信托业的兴起,为跨国公司进行国际避税创造了广阔的空间,但承认信托的国家和地区,其各自对信托所规定的具体法律制度不尽相同,所以只有在了解各国有关信托具体制度的基础上,针对特定的避税目的,选择适宜的创立地等,才能达到预期的避税目的。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尹承政  
跨国公司利用内部转移定价逃避税收的策略包括两种:高价和低价策略。我国外商投资企业避税的主要方法有:商品转移、财产转移、无形资产转移、资金转移和劳务转移。对此,应采取如下对策:协调财政措施,缩小税率差异;加强会计监督;实行税收一体化政策;加强国际税收合作,建立国家反避税信息系统;加强海关对跨国公司内部进出口货物的监管作用;提高外经人员素质。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陈清萍  
本文采用边际分析方法,从利益最大化的假设出发,探讨了跨国公司集权模式下的双向避税机制以及税务部门对其的监管。研究结果表明:跨国公司中间产品的转让定价顺向避税和逆向避税行为分别在特定条件下发生;在不同情况下,作为母国和东道国的税务当局会选择有差别的转让定价监管力度和合作态度。最后,提出我国税务部门监管外资和内资跨国公司转让定价行为的对策。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素荣  
预约定价制以事先确认制度代替了传统转让定价的事后调整制度。由于其无以比拟的优点,预约定价制成为近年来转让定价税制中发展最快的一个领域。我国由于跨国公司滥用转让定价所造成的损失非常严重,因此,应参考发达国家的预约定价规则和做法,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预约定价制度,并全面推行之,以有效遏制跨国公司利用关联交易避税行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辑  
跨国公司转移定价避税策略要综合考虑所得税、关税、以及关联企业各自单位变动成本之间的相互关系。若出口国与进口国之间所得税的税率差异大于进口国关税的税率和该国所得税税率的乘积,则跨国企业应当对中间产品采取低价策略,制定低于正常交易价格的转移价格;反之,则采取高价策略。而且,满足跨国公司整体税负最小化目标的最优转移定价不仅取决于中间产品子公司和产成品子公司的单位变动成本,还与出口子公司和进口子公司所在国的所得税税率以及子公司所在的东道国进口关税税率密切相关。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张金萍  
在华跨国公司的避税行为不仅流失了中国大量税收,而且损害了合资与合作中中方企业的利益。经过1991—2010年持续的税制改革而建立的新税制仍存在避税空间。为了维护中国的税收权益和公平的税收秩序,一方面应尽可能填补现行税法的漏洞,推进反避税立法,完善"预约定价"制度;另一方面应建立三级反避税管理机构,剔除政绩评价中的引资指标,采取抽查加罚款制度,规制跨国公司在华的避税行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