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742)
2023(15686)
2022(12925)
2021(11839)
2020(9797)
2019(22507)
2018(22077)
2017(42254)
2016(22791)
2015(26255)
2014(26288)
2013(26248)
2012(24743)
2011(22666)
2010(22741)
2009(21091)
2008(21257)
2007(19291)
2006(17172)
2005(16079)
作者
(68248)
(57276)
(57135)
(54347)
(36559)
(27367)
(26050)
(22153)
(21710)
(20353)
(19568)
(19037)
(18491)
(18264)
(18010)
(17710)
(17049)
(16976)
(16627)
(16511)
(14427)
(14113)
(14063)
(13026)
(12947)
(12826)
(12812)
(12795)
(11544)
(11523)
学科
(108636)
经济(108533)
(68699)
管理(66764)
(54402)
企业(54402)
方法(43239)
数学(37947)
数学方法(37705)
中国(34067)
(30440)
(27318)
地方(25525)
业经(24014)
(21861)
贸易(21845)
(21233)
(20760)
农业(20704)
(19584)
技术(19160)
(17788)
银行(17748)
(17383)
金融(17381)
(17202)
财务(17161)
(17127)
财务管理(17118)
企业财务(16392)
机构
大学(339726)
学院(339400)
(150288)
经济(147473)
管理(126131)
研究(124195)
理学(107250)
理学院(105991)
管理学(104416)
管理学院(103758)
中国(95905)
(73529)
科学(73309)
(68276)
(64167)
(58787)
研究所(57929)
中心(55764)
财经(53811)
(51858)
(48991)
业大(48112)
经济学(47514)
北京(47470)
农业(45957)
(45016)
师范(44568)
(44107)
经济学院(43001)
(41211)
基金
项目(217474)
科学(171156)
研究(160028)
基金(157858)
(137959)
国家(136823)
科学基金(116072)
社会(103816)
社会科(98562)
社会科学(98538)
(83493)
基金项目(82643)
教育(72684)
自然(72112)
(70785)
自然科(70450)
自然科学(70431)
自然科学基金(69207)
资助(64887)
编号(63957)
成果(52676)
(51979)
重点(49644)
(49357)
(45401)
课题(44768)
国家社会(44020)
创新(42686)
教育部(42238)
发展(42208)
期刊
(170784)
经济(170784)
研究(106243)
中国(72487)
(55051)
(53456)
学报(52531)
科学(49350)
管理(47732)
大学(39673)
农业(37622)
学学(37168)
教育(36420)
(35671)
金融(35671)
技术(30814)
经济研究(28689)
财经(27467)
业经(27392)
(23759)
问题(23026)
(21589)
(20595)
技术经济(18781)
国际(18717)
世界(18352)
图书(15762)
商业(15597)
(15445)
科技(15390)
共检索到5276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金利娟  彭纪生  
随着全球科技一体化趋势的发展,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研发中心颇具规模,对推动我国科技进步有正面效应也有负面影响。本文旨在阐明中国要想成为经济大国,首先要成为技术强国,要充分抓住跨国公司对我国R&D投资的契机,增强我国自有技术创新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才能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周铁路  周宏燕  
自中国入世以来,世界知名跨国公司纷纷将其研发中心迁至中国。通过客观分析跨国公司R&D本土化的现状和所产生的正负效应,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余律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和快速的增长以及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市场前景的向往和追求以及研发全球化的战略要求使得跨国公司纷纷在华设立研发机构,这样就使得研发的本土化成为了一种趋势。这对中国而言,既带来了技术溢出等好处的同时也带来许多涉及的行业可能被垄断等风险,因此这就需要我们政府和本地企业进行客观的分析,采取有效的措施,趋利避害,以期达到双方的共赢。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程建华  武立永  
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推动和中国广阔的市场前景使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机构成为一种趋势。跨国公司在华的研发投资,能够促进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促进中国科研创新体制进行面向市场的改革,有利于中国实现技术跨越式发展,有利于竞争人才市场的形成;同时又会使国内企业的比较优势逐步丧失,削弱了中国产品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使大批高级人才外流,造成中国技术的逆向扩散,加剧了中国企业技术的依赖性。这将对中国的社会和经济产生重大影响。中国政府和相关企业应采取有效对策,鼓励其发展,促使其积极作用的发挥,要积极加以调控和引导,尽量减少其负面效应。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湛柏明  
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股权结构的独资、控股倾向,研发内容的适应性和专用性,研发活动的聚集性等特点,对中国产生着不同的效应。其中,正效应表现为促进中国知识高地的形成,促进了中国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我国配套及相关企业的发展,为我国生产与科研之间的产、学、研结合起到了引导作用。负效应表现为挤占我国有限的科研资源,挤占我国的市场。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刘成璧  张晓蕴  
自1995年法资企业家乐福进入中国市场,12年间,已有一百余家连锁店遍布全国20个省、33个城市。骄人成绩的背后隐藏着一波三折:在扩张市场占有率的同时,与中国有关政策的冲突、本土化过程的水土不服,都曾经减缓、甚至暂停了其扩张速度。然而家乐福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调整战略、重塑自身形象,赢得了在中国迅猛扩张市场占有率的新机会。对于家乐福本土化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外企在中国成功的经验,也为中国公司的海外投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乔生  沈木珠  
通过对跨国公司研发活动本土化思路的分析,提出我国在管理与制度层面上所可能采取的措施,以防止跨国公司利用技术创新优势所推行的市场垄断与任意扩张。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秀萍  
本文在研究了影响跨国公司研发活动本土化因素的基础之上,分析了加入WTO后跨国公司研发活动本土化的思路,并提出了几点应对之策。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张晓华  
中国加入WTO将对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产生巨大影响,当中国内资企业加速自我改造以迎接机遇和挑战的同时,跨国公司也在迅速调整其在华经营策略。 由被动国产化到主动本地化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在从事工业项目生产时,首先遇到的是国产化问题,按照吸收外商投资的法律规定,外商投资企业生产所需要的原材料、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姚海明  洪旭莲  
在世界经济进一步全球化、自由化发展的环境下 ,跨国公司在面对世界各国不同的环境、文化背景、市场竞争态势的情况下 ,为在全球范围内有效配置其有限资源、保持竞争优势 ,其经营战略发生了变化 ,在人力资源利用、技术研究与开发、管理体制、融资方式等方面出现本土化趋势。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王健  
伴随着世界经济的蓬勃发展,跨国公司也逐渐壮大。作为世界经济增长主力军的我国,如何利用跨国公司为本国经济服务,就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从研究跨国公司本土化的时代背景出发,分析跨国公司本土化的几种模式及其发展趋势,可以找出规范跨国公司本土化的一些办法。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梁正  薛澜  朱琴  朱雪祎  
本文基于对北京主要跨国公司研发机构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定量分析结合定性分析的方法,对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机构的动因进行鉴别,总结归纳了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的不同战略类型。同时,本文考察研发战略与跨国公司研发机构和中国高校/科研机构以及中国企业等知识主体的知识交流活动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不同知识交流形式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跨国公司与中国知识主体的知识交流明显受制于其在华研发战略,并与其人员本地化程度、生产营销网络的本地嵌入性,以及在华知识交流渠道的多样性显著相关。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王莹  
在华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的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地显现出技术外溢效应,这使得中国企业有了学习和借鉴的机会。本文从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的新趋势着手,通过对其技术外溢性表现的研究,阐述中国企业如何更好地应用跨国公司的技术外溢效应,从而增强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孙本芝  赵世伟  
在经济、科技全球化的背景下,任何一个国家都需要充分利用外部技术资源。跨国公司的技术溢出对我国的技术进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技术溢出效应的理论作了概述,研究了跨国公司技术溢出的途径及技术溢出效应的制约因素,深入分析了跨国公司在我国技术溢出效应不明显的原因,在研究与探讨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的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